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soulbody(灵魂肉体), 信区: Gowest
标题: 西式教育撒的弥天大谎,亿万国人被深深蒙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Aug 14 11:21:13 2017,GMT)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中国老师教的英
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绩高
出10%,而有关于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
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
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
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
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
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
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
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
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
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
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
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
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
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
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
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
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
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
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
能顺利毕业。
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
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
、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
、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
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
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
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
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
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
”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
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
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
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
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
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
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
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
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
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
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
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
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
教育。
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
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
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
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
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
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
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
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
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
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
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
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
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
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随着国内众多家庭的经济好转,他们有很多机会见识了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
和模式,但他们回来后根本没有经过理智地分析和比对,根本没有真正站在我国国情理
智地去分析彼此的优劣,反而大讲特讲什么西式的快乐学习是多么的好,而中国一直以
来以优势见长的公立教育受这些不明表里的声音而影响越来越大,反而慢慢把很多传统
的优势给摒弃了,一旦换了一个所谓西式教育快乐学习的模具,其结果必然是“百世英
名毁于一旦”!国内众多城市,很多民办学校打败百年公立名校就是明证。
中国的现行教育模式有没有用,还得事实说话:
1、中国数十年来普遍科学技术来被封杀、被封锁,高端技术,尤其是保家卫国的尖端
武器技术与装备等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搞出来的,这些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当年应试教育
出来的“书呆子”,这没有错吧;
2、中国现时拥有唯一可以跟美国媲美的技术人员和科研力量队伍,这些更是应试教育
的模式下野蛮生长起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也没有错吧;
3、每年数十万在西方顶级大学求学、并拿得全额奖学金的中国留学人员,这些应该也
是应试教育“书呆子”、“木头人”出来的;
4、你隔壁的那小伙子小时候也是一天到晚学习的“书呆子”,不过,他现在是华为高
级工程师,年薪100多万;
………这些的大小例子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