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揭秘青岛最袖珍小学
4名学生、两名老师、两排平房加围墙组成的长方形院子,除了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还在使用外,其余的房子早已闲置。只有院子里飘扬的国旗和两侧的篮球架最能显现出学校的气息,这就是号称“岛城最袖珍学校”的竹岔岛小学。六一节前夕,平时冷清的竹岔岛小学再次热闹起来。昨日,薛家岛派出所边防官兵给海岛上的孩子们送来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和孩子们共迎六一儿童节。
竹岔岛小学有4名学生
距离薛家岛只有3海里的竹岔岛,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左右。岛上除了淡水自给自足外,其他食品和用品都要依靠外面,因小岛相对闭塞,岛上原有的170多户人家的600多人现在只有不足500人常住,年轻人越来越少,上学的孩子也随之减少,去年一年级就没有学生入学。如今,竹岔岛小学只有4名小学生,号称“岛城最袖珍学校”。
昨日一早,记者跟随边防官兵来到薛家岛张屯嘴社区,接连跳过几个鲍鱼池后来到礁石旁,在海边等候的木质机动船随着潮水向岸边停靠,每次只能跳上一个人,然后再等下次船被潮水推近上人。“平时大多从南屯社区的渔船码头上船的,但现在跌大潮,只能从这走。”同船的薛女士告诉记者,要是碰上天不好,刮大风、下大雾,交通船就不发了,她们只能等天好再回岛。
学生老师一对一教学
小船随海浪起伏的加大而颠簸着,半小时后,孤立在海中央的竹岔岛显现在眼前。“我孩子今年上四年级了,
刚从竹岔岛小学转出来到薛家岛小学,我周五晚上把他接回来,然后周日晚上又把他送回学校宿舍了。”薛女士说,岛上的孩子三年级以前都在竹岔岛小学上学,因为太小,没有自理能力,家人不放心。
沿着码头前的小路一直向岛上走去,几分钟就到了竹岔岛小学。记者看到,三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王淑霞用有些当地口音的普通话阅读课文,三名学生杨佳宁、杨帆、薛智友大声又整齐地跟随朗读;8岁的二年级学生杨学甫独自坐在另一间教室,讲桌和课桌紧靠在一起,“享受”着少有的一对一教学,老师薛淑芹在身旁帮他解答遇到的难题。“二年级只有1名学生,一年级就没有学生入学,现在我就相当于杨学甫的私人教师,今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只教他这一个学生。”薛淑芹告诉记者。
两名老师兼任勤杂工
“我和薛淑芹老师既是岛上的闺女也是岛上的媳妇,18岁高中毕业就到这里教书,一晃都30多年了……”望着空荡荡的学校,51岁的王淑霞感慨地说,“当初这里学生多,差不多有100名学生,还有初中,老师也有10名,后来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也只剩下我们俩了。”王淑霞和薛淑芹堪称岛城最“全能”老师。她们俩人分别教授三年级和二年级的所有学科: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识
字、说话,甚至美术、音乐、体育。她们的工作量也应该是最大的,一周5天上课时间中除去两三节自习课,她们几乎都在上课,并且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请假——因为没有替课老师。
由于是在海岛上,没有自来水,学校里的水都是两名老师一担担从岛上的井里挑回来的,学校的卫生也都由老师亲自打扫,办公室冬天冷夏天热,没有网络,生活非常艰苦,既是勤杂工又是修理工……
40岁以下居民是她俩学生
“我每次上船都得闭着眼睛,要不然晕船,还有几次早上坐轮渡去薛家岛小学给学生领书、卷子,下午起风了,轮渡停航,只得抱着书再赶到更远的码头搭渔船回家。遇到风大浪急,小船随浪头一上一下,那个难受劲没法提了。”王淑霞说,她一年乘船离开海岛的次数只有五六次,几乎都是给孩子们领书、领试卷之类的“公务”。
“王淑霞和薛淑芹老师是当时我上学的老师,岛上44岁以下居民几乎都是她俩的学生。”竹岔岛上38岁的渔民杨立星说,目前岛上的常住居民主要以渔业生产为主,主要从事海参、鲍鱼养殖和近海捕捞。“由于不能教英语,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上四年级的孩子就要出岛去上寄宿制学校,家长都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岛上居民杨希海告诉记者,他希望岛上的小学最好能上到六年级,等初中再去寄宿上学,这样家长也能放心一些。
老师要退休担心无人接班 新闻延伸
记者看到,薛家岛边防派出所的官兵给竹岔岛小学的孩子们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书包、文具、小黄帽等学习生活用品。还与孩子们一起唱歌、做游戏。
“只有六一儿童节期间,竹岔岛小学才能热闹起来,岛外的老师、官兵纷纷到岛上给孩子们送礼物,一起庆祝节日。”王淑霞无奈地说,再过几年她和薛淑芹老师就退休了,等她们退休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愿意来岛上给孩子们上课。
“我的女儿也从事教学工作,毕业后留在岛外工作,说什么也不愿意回来。”王淑霞说,10年前每年都会有年轻教师被安排到岛上来教学,但用不了1年,这些老师都受不了岛上艰苦的生活环境,纷纷离开了。最近10年,一直没有新老师再到岛上教学。 (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俞方平 摄影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