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i***s 发帖数: 39120 | 1 近日,羊城晚报报道,目前市面上冒出大量“灵修”机构,打着帮人灵性成长的招牌宣扬性解放,开办涉嫌淫秽的谭崔课程,“有人上课后抛妻弃子”,甚至有“换妻行为”。在记者深入调查后,揭出的黑幕让人触目惊心。
与此同时,另一条“郑州建成20个无邪教示范社区”的消息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这说明了人们对“邪教”泛滥、诱人堕落的状况感到忧虑。这些隐秘而又诡异的“灵修”是怎么受到青睐,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又有多少潜在威胁?能否取缔了之?
灵修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灵修,其实就是种邪门的“新兴宗教”。邪门的“新兴宗教”产生的原因很好理解,现代的教育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对于人们的生活智慧却累积有限,精神生活的贫乏便让怪力乱神的“大师”们成为众人追随的对象――科学无法介入“大师”们言之凿凿的神鬼世界,心理压力过大,或病急乱投医的民众,或对宗教缺乏正确理解的人,便成为神棍、心术不正的神职人员威吓、诈骗的对象。结果使得无数邪门的“新兴宗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其中极具神秘感、又与身体练习密切相关的“灵修”则成了“大师”们敛财骗色的绝好项目。
为何有如此多人热衷于此?
很多人或许不能理解,这种一眼看上去就很邪门的做法,为何还有如此多人热衷于此呢?
实际上,这并不是单方面的敛财骗色,在最初时,往往是各取所需。据记者称,参与这种“灵修”的学员来源主要有自由职业者、IT 老板、高级白领,以及一些阔太太, “来我们这里的人,都比较高端,因为课程费门槛很高”。
这说明,这种宗教式的灵修已成为一种消费项目,是一种个人风格的装饰品,信徒是精神信仰的“购买者”,从各式各样包装的信仰“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品味的。灵修大师们正是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同时,“大师”们利用宣扬教义与神迹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宣传,而且学员在自己“圈子”里传教的意愿通常很高,甚至具有老鼠会的性质。这就是为什么“灵修”培训居然有如此影响力的原因。
灵修的特征是心灵控制
记者的调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门徒”跟“师父”有一种关系模式是“臣服”,即“你不在,让师父做主! ”在内部分享网站及群里,“门徒” 们狂热表达对“灵修大师”秦铭远的热爱:“师父, 一早起来第一感觉告诉我,假如我的心不和您在一起,生命将失去一切意义”; “我想跟师父分享我的喜悦,空气中到处散播着师父的气息,爱的气息,到处都是。”;“师父就是整个存在,他已不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最初的“消费”是出于自愿,但心灵被控制之后,其后的修炼就难以自主了,无可避免地被骗财骗色。
很多人在看了关于“灵修”的报道后,往往会有一个疑问,这类邪门的“新兴宗教”都是境外传来的,境外为何不取缔这种东西?关于这个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
“新兴宗教”为何能在一些发达地区流行
宗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公民教育,填充精神世界
人类文明初步发展时,宗教对人们生活影响甚巨,与团体及个人的生活都产生关联。随着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似乎宗教对人与社会所涉及的范围应该会越来越小,甚至可能会逐步消逝。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科技、文明与日俱增,经济繁荣以及知识水准提升,仍无法使宗教信仰消失。因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在心灵上始终有对宗教的需求,既是基于对“终极之事”感到害怕或无法掌控,也是希望藉由某种力量来乞求幸福与平安。这使得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仍被视为是维系社会安定与进步的力量之一。
以英国为例,其国教积极强调诚实、爱、整合、投入、合作等价值,而同时其政府也在主导宗教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工作伦理、增加财富、加强投资、鼓励慈善工作及支持艺术活动。
所以,宗教的价值目前仍然很受重视。如今最炙手可热的例子是,林书豪的神奇经历与他对宗教的虔诚有很大关系。
部分“新兴宗教”的兴起迎合现代文明的变化
而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结构出现剧烈变化,形形色色的宗教复兴或灵性复兴活动开始蔓延。在北美,各种宗教团体和社区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在欧洲,除了一些保守的天主教国家,新兴宗教的影响也迅速蔓延。欧美大量以神秘学作为研究领域的畅销书与专柜林立。
相比传统宗教,除去某些“消费宗教”的做法之外,新兴宗教最大的特征是,强调神圣领域“灵验”与“悸动”,用具体的宗教教义、仪式的操作与修行,强调精神与身体修炼的神奇效果,战胜或克服社会带给个人的各种身、心、灵苦痛。
同时,许多新兴宗教也撷取传统宗教和人文心理学所重视的各种价值:爱、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发性、自治、个体经验等美的培养,并强调性善、肯定人可以改变与提升,鼓励发挥“人性”,超越“物性”迈向“神性”,培养利他精神,关怀社会,这当然也是公民教育与宗教精神的发扬。
“新兴宗教”未必就是邪教,以台湾“天帝教”为例
所以,尽管仍是以神秘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新兴宗教”都可以视为以淫乱、敛财为目的的“邪教”。
台湾的模范新兴宗教“天帝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创立的宗教,创教者李玉阶是一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物,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过中学校长,政府中层公职,后在台湾办报,身兼发行人及社长。其教会继承人三子李子弋是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另外,天帝教内“同奋”亦有相当大的比例受过高等教育,其道场出入的传道使者几乎清一色具有大学研究所学历,甚至亦不乏有具备博士学历的大学教授担任行政或讲师等教职。另外,为了吸收高等学历的青年信众,天帝教分别在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等学校设立学生社团,表示天帝教对高知识分子的重视。
“天帝教”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其主要的修炼手段就是“静坐”,提高自己的精神力,获取高峰体验。虽然理论仍以神秘主义为基础,但有研究结果显示这种静坐对于身、心、灵的发展有其正面贡献,像是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成就、提升创造力、开发心智、促进自我实现、坚定意志力、增强忍耐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稳定、人际相处和谐等等。
加入这种“新兴宗教”,进行这种修炼,并不见得有害,反而可能有益。天帝教在台湾信徒约有十万人,“九二一”地震后,天帝教积极投入赈灾活动,以信徒之力连成运输网络,对灾区贡献极大。
所以,虽然台湾信仰状况十分混乱驳杂,但正是有这些良性的新兴宗教存在,让台湾当局对新兴宗教比较宽松,台湾至今已有26 个合法的宗教团体。
但这些行为需要严格管控
被FDA查封的山达基教心灵电仪表
危害学员健康要管控
即便“灵修”等培训不涉及“聚众淫乱”、敛财等目的,而确实是一种信仰,一种修炼,但由于这些练习往往被称作具有“医疗作用”,而且不可避免地以神秘主义为基础,所以有可能会危害学员们的健康。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当局严格管控。
以美国著名的新兴宗教山达基教为例,1950年5月,山达基教创始人贺伯特发表了《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一书。这本书在该年6月就进入纽约时代杂志销售排行榜,并且盘据榜上直到该年年底。《戴尼提》一书吸引了广大群众使用书中的指示,把书中的方法互相应用到彼此身上,并且靠他们自己就成为“戴尼提”疗法的实践者。“戴尼提”运动不断壮大后。贺伯特变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演说者,并且成立了“贺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会”。他在基金会训练了第一批戴尼提的听析员,利用一种名为“心灵电仪表”的仪器,过微量电流,“测量”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或状态改变的情形。山达基的听析时数、心灵电仪表,教义的经典书籍、DVD、CD等,可由学员捐献财物的形式换得。
“戴尼提”不久就遭到非议。美国医疗协会期刊的编辑、以拆穿假的医术而闻名于世莫里斯?费许班,就驳斥贺伯特这本书。他在新闻周刊撰文称:“戴尼提的概念并不科学,不值得检视或讨论”。1951年1月新泽西州医疗检验委员会对贺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会提起诉讼,指控其未领有执照而教导医疗技术。此项诉讼最后导致了基金会的破产。
美国药监局FDA此后也开始调查山达基教会对其电仪表所做的宣称,后来,FDA突袭山达基教会,扣押了数百台电仪表,视之为非法的医疗仪器。
而近年,台湾一位叫做林显宗,自称随时能和外星人沟通的“心灵大师”,宣称全球首创了一部“能够检测人类情绪状态、肉体状态、心灵种子、前世因果、脉轮频率、无形影响、灵魂使命、今生目的”的“心灵波动仪”,测一次数千元,纯粹出于敛财,完全是“心灵电仪表”的翻版。
这种宣称能够为学员诊疗的神秘主义做法,理应取缔。
触犯法律要坚决管控
判断一个“新兴宗教”到底“邪与不邪”,其“灵修”活动是否就是邪教活动,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它是否违法。例如有的邪教利用神的名义搞淫乱活动,这既违反公德,也有悖人性。有的偷税漏税、囤积武器;有的组织集体自杀、施毒杀人等等。宗教是信仰问题,但如果犯法,就依据法律进行定罪。在“新兴宗教”非常发达的台湾,也是这么管控的。1997年,嘉义市警方破获“巴克提能量研究中心”以奥修名义传授灵修骗财骗色案件,就是一个显例,与羊城晚报这次揭示的“灵修黑幕”并无不同,结果遭到了当局的严肃处理。
许多国家的政府在抓住邪教犯罪的证据以后,会毫不留情地将其依法取缔。如能及早掌握邪教的犯罪证明,在邪教还未来得及危害社会时,就对其进行依法取缔,就能够起到防范作用。比如大名鼎鼎的印度人奥修几十年前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公社,后被警探发现私设武器库并制造毒品,随即被驱逐出美国。
“灵修”泛滥需靠教育治本
全面的公民教育:让民众具有科学素质和健康心灵
但如前所述,“灵修训练”、“心灵养生”有其内在需求,靠强制手段管控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因而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国家是不会彻底禁绝这种“邪教嫌疑”的组织或课程的。要想尽量避免这些另类信仰带来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还需全面的公民教育。
公民课程的目的在于培育健全的国民,社会科学为价值中立,公民教育则有价值导向。学校应尽其所能教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他人的价值以及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鉴于心理健康与信仰领域的密切关系,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应有责任让学生认识宗教,了解信仰,在信仰领域奠定理性基础。
并且,在课程中,要教育学生认识宗教的功能与如何看待神秘领域的部分,及其与科学之间的冲突,以减少对宗教的迷信、盲从,在选择信仰的时候,也能选择适当的信仰。
“灵修”“心灵养生”在正常社会终有一席之地
不过,无论怎么投入,公众教育、知识、科学水平提升都有其极限,不可能人人都具有博士级别的知识水平,即便人人都是博士,也难保不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灵修”“心灵养生”之类的培训仍有市场,只要不公然对学员健康造成影响,活动不触犯法律,在正常的社会总会有一席之地。
人们选择参与“灵修”的原因很多,但精神生活贫乏往往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在现代社会,精神生活贫乏的人并不在少数。及早正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否则问题来临之际,你也说不定会“病急乱投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