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昨日下午专程从西安赶往郑州刘洋父母家所在的小区,刘洋父母家中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媒体。刘洋的父母和亲戚正一同在家收看神九相关新闻,当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的消息确定后,全家人激动不已,都为刘洋感到骄傲。
刘洋父母家里,不大的房间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媒体。房间面积不到100平米,装饰简单、普通。刘洋的父母和20多位亲戚聚集在这里,正在观看电视直播。蜂拥而至的众多媒体,让这个并不算大的家一下变得有些拥挤。
刘洋父母、亲戚和媒体一起观看直播期间,刘洋的母亲表示,相信党相信政府。电视直播过程中有记者提到了关于航天员安全的问题,刘洋母亲的情绪突然失控,双手合十,她把刘洋的照片紧紧抱在怀里,泪流满面。在刘洋父亲的安慰下,她才慢慢平静。当媒体记者问及刘洋的母亲,“女儿在外,父母亲是不是特别担心?”刘洋母亲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从小生在郑州,成长在郑州,但是自从参军后就很少再回家,都只是通过电话联系,做父母的十分牵挂。还有记者问到刘洋生孩子的问题。她母亲说:“这也是我们的愿望。”刘洋的亲戚们也非常激动,说刘洋是全家的骄傲,他们为刘洋感到自豪。
记者今日将在刘洋父母的家中与刘洋的亲人们一同见证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的飞天壮举。
新闻链接
为神九护航年轻航天研究人员: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年轻航天研究人员为“神九”护航
——来自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报道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如期在酒泉发射。
“船箭分离”, 18时47分06秒,随着总调度乔宗涛的调度声响起,电视中传来酒泉指挥大厅的热烈掌声,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飞控中心)指挥大厅内却依旧安静,飞控中心从“酒泉”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测控的大幕刚刚拉开。18分49分30秒时,“帆板打开正常”,来自航天五院的几个研究员才开始鼓掌庆贺。
监控机房内,飞控中心的研究人员或站或坐,聚成一群看闭路电视系统直播的指挥大厅现场。18时54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飞船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观看的研究人员开始散去。
19时,大屏幕上,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朝观众挥手,在她脚下的北京航天城飞控中心,一群年轻的女航天研究人员在默默地为保证她的安全而工作。
指挥大厅的第二排,年仅30岁的姜萍紧盯着屏幕上从神舟九号传回来的各式数据。这是她毕业来到飞控中心的第5个年头,当初“本硕都读通信专业”的她被分到中心总体室遥测故障岗位,“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学”。
在执行神舟八号任务时,姜萍参与遥测体制的全盘更新,“变化比历次任务加起来还大”。2007年的嫦娥一号任务是她的处女作,那时,她还感觉“参与感不够强”,神舟九号已是她执行的第六个任务,她笑称,自己已把系统“吃透了”。
在姜萍身后,指挥大厅外侧的玻璃房是总体室软件室的工作岗位,32岁的许颖慧端坐其中。在三维显示岗位一干就是10年的她负责的是航天三维可视化,她的工作成果就是此时指挥大厅大屏幕右边展现的神舟九号的三维图。
“跟视觉打交道”的许颖慧说,航天三维可视化既要真实还得美观,她所追求的是从最漂亮、最壮观的角度反映目标的真实状态。2009年,许颖慧参与了软件的大更新,老版本软件所没有的星空得到了真实展现。
“这星空就跟你在北京天文馆望远镜看到的一模一样”,她说。许颖慧还清晰地记得软件室主任孙军对她的期许,“你这个岗位得具有导演的能力,要给全国人民呈现一场大片似的视觉盛宴”。
在第二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播放着同样的实时画面,作为备份人员,总体室的贾敏在帮着正岗的同事调看着相关数据。
单眼皮、短发的贾敏有一股男儿的英气,34岁的她,本科毕业后在测控卫通站工作了6年,2007年才转到飞控中心工作,岗位由原先的轨道转为任务分析和计划。谈起她的岗位,她打了个比方,她就是此次任务的“小秘书”,负责综合各个系统的需求,给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排出时间表。
和她同岗位的同事一样,贾敏很少动面前的键盘,需要修正拟定的计划时她才需要动键盘。“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她说。
对于贾敏来说,执行任务却也意味着久违的轮班休息,“任务期间两班倒,一班12小时,工作量小了,但压力大了”。
“部门同事打趣,我们是八小时休息制。”姜萍笑称。她的爱人也在航天城内工作,今天他放假在家,上岗就位前,姜萍看看手机,爱人发来了短信:“中午回家休息吗?”自2008年结婚以后,他们小两口还没旅行过,“这次任务以后,无论如何,也要出去旅行一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