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外媒聚焦中国留学生群体:失落的留学梦
相关主题
留学中介"包装"学生履历:美化家庭背景 虚开证明聚焦海归回国就业困境:被指难吃苦 还要求高待遇(图)
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美国本土高中生如何看待他们的中国同学?
印度也了解中国:8500名印度学生在华学汉语在美“争风吃醋”施虐同胞女留学生均非富二代
美国宣布将放宽留学生签证 赴美留学有望平民化中国留学大军涌至美国大学 棘手问题接踵而至(图)
加拿大新签证政策出台 引发留学热中国留学生造假被美媒揭穿 1个班有10个班长
就业难、待遇低:中国的海归已死 淘汰实属必然(组图)“甄嬛体”造句受网友追捧 5000条妙语大PK
中国海外留学生安全事件频发 惹祸、炫富是首因冬奥圣火来到多伦多 火炬传递行经路线(图)
开洋荤捞资本留学富裕化 女留学生生活奢靡(组图)“腐败的规律” 中国富人偏爱美国绿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学生话题: 留学生话题: 留学话题: 学习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俄罗斯《新消息报》发表题为“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选择海外留学?”的文章,分析说中国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是这一趋势的根源,即学习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新闻背景
一组照片揭开“失落的留学梦”
前不久,40张由美国俄亥俄大学视觉传播专业研究生黛西?霍尔多夫拍摄的、反映了她眼中中国留学生众生相的纪实摄影照片在中国网站上发布。这组原题为“Not Here or There(不知身在何处)”的照片,引进后的标题被改为“失落的留学梦”。无烟宿舍中的烟盒烟蒂、课堂上无奈迷惘的眼神、闭塞的华人生活圈子……照片一经刊出就引发热议,“原文跟帖有数千条,多达7万的网友参与其中”,其中不乏对留学生“颓废”生活的批评、对混合着无奈与迷茫的留学潮提出的质疑,当然也有不少同情和鼓励的声音。
照片在中国的反响之剧让黛西?霍尔多夫始料未及,一些人惊讶于她把包含“负面”内容的照片发给中国网站,“曾跟黛西关系密切、甚至热情地教她打麻将的中国朋友,其中有些人现在跟她闹掰了、翻脸了。”黛西辩解道:“中国学生只是偶尔打牌、玩游戏,跟朋友聚餐而已,可他们的父母还会那么生气。”
而面对众多指向“报道存在误读”的指责,负责该期报道的编辑王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做出回应:如今,海外中国留学生人数正处于爆炸性的增长阶段,但鲜有关于他们走出国门后生活学习故事的比较成熟的摄影报道,选登这一系列照片初衷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新闻触觉,“报道中的信息都严格来自于黛西的文章,没有一处编造和篡改。早在和黛西的前期沟通中,她就明确表示可以从她的长篇报道中撷取信息。”
●新闻延伸
外媒聚焦中国留学生群体
“时间已过午夜,在Perkins Hall,A(化名)出现在他的宿舍内。他拖着从中国带来的黑色拉杆箱,箱子里几乎空无一物,只有床单、枕头和一套换洗的衣服……当美国室友问他,是否要帮忙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时,A 僵住了。他的英语听力水平还不足以应对那个问句,迟疑半晌,结果他的室友不知如何面对如此尴尬的沉默,索性放弃,回到了他的电脑前……这个学期已经开始三周,但这是A首次进入他的宿舍。大多数夜晚,他将在校外的租房里和女友共度。”
――摘自黛西?霍尔多夫的文章
黛西深入中国留学生群体,并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她用这篇报道记录下了留学生们学习生活的真实细节:“B(化名)已经在阿森斯度过了5个月,几乎没有美国朋友。他只和中国朋友圈子里的人交往,一起在聚会厅里打游戏,或者在保健中心打篮球。B的英语口语很差,看到自己将要面对的强化班的漫漫长路,他感到备受打击,前途暗淡。B考虑今年夏天回中国突击准备托福。”
对中国留学生日益感到好奇和强烈关注的绝不是黛西一个人。实际上,国际社会对中国学生“留学梦”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近一年来,《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等国外主流媒体在中国学生输出量激增的形势下,也纷纷发表主题报道与评论,其中不乏对一些留学问题的揭示。
今年6月,部分美国学校的招生官员和顾问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他们识别出中国学生申请书的模板套用,质疑很多留学中介弄虚作假,并表示英语成绩并不能证明学生真实的语言能力。采访中,×××大学商学院的Kent Pierre教授表示他不得不改变教学方法来解决中国学生带来的问题。2011年秋季,由他教授的会计课上有17名中国学生,而几周之内就有15名非中国学生退选了这门课程。Pierre回忆道:“他们说课堂上太安静了。”中国留学生限于语言水平,要跟上课堂讨论非常吃力。
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某些中国的留学中介公司帮助“客户”参加相当于英国高考的A-Level考试,只获得三个C的低分便可就读英国一类院校,这些中国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中“露馅”,难以跟上学习进度。
俄罗斯《新消息报》发表题为“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选择海外留学?”的文章,分析说中国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是这一趋势的根源,即学习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将获得金钱和权力视为学习目的,因此不惜付出巨大努力。
网友对“失落的留学梦”照片的不同反响
●批评声音:
网友Kamaman:一个不能管理自己的人,不能管理好自己居住环境的人,不能遵守规矩的人,却梦想融入美国社会,却梦想功成名就!
网友糙米五块:以前出国留洋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现在,多数是,你懂的。
●支持声音:
网友Nnpashen:在国外读书很辛苦的,不像国内那样容易混。那些说出去留学是垃圾的人,不是不懂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作怪。
网友dz311408:我就是这个学校会计专业的,学校挺好的。老师很敬业,学生也很刻苦,图书馆熬夜学习更是常有的事,毕业生CPA的通过率有51%。图上的情况就是一般周末的学生放松的课余娱乐生活。这些放哪个学校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失落什么的真是无从说起。
●多方评说
对中国“留学梦”毁誉参半
“×××大学的学生,爱玩是出了名的,以开狂野派对著称。跟那些天天泡吧的美国学生比,这里的中国学生好很多。他们很少出门,很少喝酒,聚会时,无非打打小牌、玩玩游戏、煮煮面条而已。”――黛西?霍尔多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勤奋上进获认可:成为中国留学生的过人之处
尽管不少国外媒体的报道指出了现阶段中国留学生群体必须面对的难题,但中国留学生的形象和积极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肯定。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爱荷华州的Grinnell学院表示,中国留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生素养教育。Grinnell入学及财政中心主任Seth Allen表示,“84%的中国学生能完成四年学业,而且在经济学、数学或科学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还能获得双学位。”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撰文称,中国孩子已将英国孩子甩在身后,他们被牛津和剑桥录取的比例很高――高于英国本地的学生。文章指出,英、中两国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使英国学生“意识到中国孩子将来会主导世界,而不是梦游般地进入下一个时代”。
前任旧金山大学中国学生会副主席徐婧表示,中国留学生的优势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不难发掘。首先,他们勤奋好学,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工科学生更是经常挑灯夜读来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值得称赞。其次,生活中他们注重团结,留学生间彼此真诚互助、不求回报;中国留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很有计划性,这将有助于积累社会经验和志愿经历,塑造自身职业发展的优势。另外,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往往能够满分通过语法考试,这也让当地学生吃惊不已。
梦落异乡被质疑:中国留学生暴露出的几大问题
申请造假留下“隐患”
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录取和招生主任James Lewis谈到他曾亲自识破留学中介的伎俩。他收到一批显然是同一家中介提交的申请材料,“5份成绩单中,有3份的分数全都一模一样”,但这些学生却来自几个相距甚远的城市。
作为向美国大学提供关于中国咨询服务的Zinch 中国区经理黄莹表示,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中国学生家庭往往期望值颇高,认为孩子“跳一跳”就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却忽略了未来需要面对的语言和文化挑战。黄莹提醒学生家长,认清不当的申请方式弊大于利,应理性地做出衡量和选择。
处于“夹缝”之中的外语水平
“入学×大两年,A(化名)仍然是英语强化班的全日制学生,还没上过一次工程学的课。现在托福是唯一一个横亘在他与工程学之间的障碍。今年五月,他将第六次参加托福考试。‘同样的东西你学了一遍又一遍. 我看不到希望, 看不到尽头。’据强化班教授Christina Jones说,因为无力考入下一级课程,有些学生在进入正式专业学习之前,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学英语。”
――摘自黛西?霍尔多夫的文章
语言班“间隔”了留学生与梦想中的国外大学生活,使这一群体承受着来自精神、学业和家庭方面的巨大压力。《纽约时报》称,×××大学的语言班里约有5%的学生没能撑到念大一课程就退学,其中一些学生仅仅因为丧气而打道回府。
前任旧金山大学中国学生会副主席徐婧提醒中国留学生,重视在语言班中的学习过程,以此熟悉国外的教学模式。“国外的语言课不教授技巧,也不仅仅关注考试成绩,因此中国学生才会感觉上课没学到东西、学习没有成就感。国外教学注重学生自然理解和习得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由讨论并总结规律来参与学习,忽视这一过程,中国学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走不出的自己人“圈子”
“凌晨两点,3层的聚会厅里,4位18岁的住户在打麻将;另一间屋里,一群好友在用电饭锅煮面条。这就是几乎无法渗透、铁板一块的中国人圈子。” 黛西所记录的“中国城”――××留学生宿舍已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堡垒”。该大学留学生与教工服务助理负责人Kyle McKenzie说, 将××作为宿舍是为帮助留学生缓冲、融入新环境,“那是原本设想的情况,但实际上进展得没那么顺利。”
据报道,×××大学英语语言学院主任Scott Stevens为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美国学术生活感到担忧,在课余生活中,“大部分中国学生更愿意与他们祖国的人在一起,而不愿意接受美国室友,他们也很少参与学院举办的活动。”
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的Michelle表示:“出国留学提供两大方面的资源:社交体验,零距离接触当地的居民和生活;教育体验,国外老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对于中国留学生“死守”自己人圈子的现象,他谈道,留学生在国外都会不自觉地与自己国家的同学亲近,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调整自己来适应全新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
难以突破文化差异的“瓶颈”
“C(化名)很少在课堂上发言,只是安静地坐在那做自己的事。一个同学用中文问她:‘乐器用英语怎么说?’‘Instrument?’她回答。C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她的自我怀疑让她迟疑不决。”
――摘自黛西?霍尔多夫的文章
Zinch中国教育专家在采访中谈到,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表达自己,导致课堂学习参与度较低。这一问题引起了很多海外院校的重视和探讨,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就是应对办法之一。据报道,×××大学的教授们就降低了课堂参与程度在评分中所占的比重,以免给留学生的成绩拖后腿,以往每学期2至3次的演示报告也减少到1次。
×××大学商学院本科生指导办公室的项目协调人Jennifer Gregan-Paxton还表示,自己对中国学生的礼貌印象深刻。他们经常会赠送小礼物以表谢意;一天之内,她就收到了一把折扇、一条项链和一块丝巾。但也有外国学生认为,中国同学法律观念淡薄,遇事总寄希望于通过人际关系疏通“走捷径”。
●专家建言
充分规划、主动调节,
让留学“美梦成真”
留学择校:学生家庭共同参与
Zinch中国区经理黄莹分析指出,在留学大潮推动下,现阶段出现部分中国留学生的形象和表现“令人失望”实属一个难以避免又必须经历的过程;然而问题是家长一方面支持孩子出国留学,另一方面却不善于处理复杂的留学选择和发展问题。“其实,在做出留学决定和申请院校的过程中,家长就应与孩子共同规划,同时培养其自觉的学习习惯、打好语言基础,减少择校的盲目性,从而防止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无所适从、自我迷失。”
留学准备:重在积累与规划
前任旧金山大学中国学生会副主席徐婧建议,中国学生应为留学提前做出规划并积极投入准备,而不要选择造假途径出国。为此,首先要通过学习提高考试成绩,补充必要的语言知识;其次,借助学习资源广泛地了解留学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异国生活,也可以作为与国外学生的共同话题和谈资;同时,筛选海外院校信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挥所长、长久受益。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中介机构工作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驻法国原教育参赞陈可淼建议中国学生要理性留学,科学规划。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又要体现内外部条件综合考量的实事求是原则,外部条件指出国留学目的国可能对自己今后发展的机遇,内部条件指留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业状况及个性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海外求学:心理调适、主动学习是关键
美国布朗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刘鹏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学生需要对留学生活做足心理准备,从自身素质和实际需要出发实践“留学梦”。在具备一定语言基础之外,学生应注重培养和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旺盛的人会不断寻求突破,不然就容易在受到外界打击后止步不前;另外,中国留学生并不具备当地学生从小耳濡目染而形成的知识结构及文化积淀,因此只有具备强大的心理调试能力,才能适应文化差异并试图融入当地文化,而不是自我边缘化、与现实脱节。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中介机构工作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驻法国原教育参赞陈可淼谈到,留学生应重视实现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的转变,不仅要听懂课、掌握知识,课后还要阅读教师指定的数量颇多的书籍,更重要的是参加各种各样的讨论会;不仅要参与而且要动脑筋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学生被动受学和西方自发求学的差异问题。
海外生活:打破沟通障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中介机构工作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驻法国原教育参赞陈可淼表示,留学的价值在于“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这足以让人受益一生。“
Zinch中国社区市场主管赵女士在采访中建议留学生“别把自己当外人”,“在分组学习和课外活动中积极参与和自我表现,就会发现自己的语言发音和行为举止并不会招致当地学生的评论,自我设限才是扩大活动范围的障碍。中国留学生需要抱有和外国同学相互学习的心态来为自己创造交流机会,作为国际学生,要相信自己的中国视野正是当地学生需要并乐于接受的。”
●调查数据
中国留美学生人数统计:
2009-2010年度,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中国学生人数从98235人增至127628人,比上年增加29.9%,在国际学生中所占比例超过18%,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同年,入读美国研究生院的中国学生人数连续第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0-2011年度,中国留美学生已超过15.7万,赴美留学生人数较上一年度增长22%,在国际学生中所占比例超过21%,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留美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
――据国际教育协会年度研究报告“Open Doors”
海外大学毕业率、退学率统计:
美国:
6年来,全美大学4年制学院毕业率平均仅53%,而且低于50%,40%甚至30%的毕业率的院校也比比皆是。这个调查是根据教育部统计的近1400所院校2001年入学的全日制新生数据得出的。一些数据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例如,哈佛大学的毕业率名列前茅,达到97%。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道
澳大利亚:
公立大学的退学率是15.60%。本科留学生的退学率为8.73%,低于澳洲本土学生的18.11%。
――据澳大利亚《澳洲日报》报道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腐败的规律” 中国富人偏爱美国绿卡加拿大新签证政策出台 引发留学热
中国申请者靠谎言叩开美国大学:造假屡见不鲜(图)就业难、待遇低:中国的海归已死 淘汰实属必然(组图)
国外人收养中国孩子 需缴纳几万元高额费用?(图)中国海外留学生安全事件频发 惹祸、炫富是首因
江泽民谈经验: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开洋荤捞资本留学富裕化 女留学生生活奢靡(组图)
留学中介"包装"学生履历:美化家庭背景 虚开证明聚焦海归回国就业困境:被指难吃苦 还要求高待遇(图)
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美国本土高中生如何看待他们的中国同学?
印度也了解中国:8500名印度学生在华学汉语在美“争风吃醋”施虐同胞女留学生均非富二代
美国宣布将放宽留学生签证 赴美留学有望平民化中国留学大军涌至美国大学 棘手问题接踵而至(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学生话题: 留学生话题: 留学话题: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