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老年漂”成子女带薪保姆 年过半百与老伴分居
相关主题
中国“另类单身”群体:思念爱人的“光棍们”中国85后大学生学当超级奶爸 称男性会更加吃香
韩国首尔1/10已婚夫妇两地分居 单身者大幅增加催乳师遍地开花鲜有职业认证 月入万元只是噱头(图)
洗脚妹代表:长期分居致大量民工结成临时夫妻男子不愿为女友做早饭将其掐死,3天后返回分尸(图)
老太闯红灯害死孙子,儿媳妇买来两口棺材要她偿命男子因不愿为女友做早饭将其掐死 3天后返回分尸(图)
老教授买菜突脑梗塞 路人施救前先拍视频留证据北京现"天价大葱" 十元钱只能买两棵 市民抱怨
小伙考上北师大无钱读 暗自流泪致双眼失明(图)婚恋节目"专业户"成灾 个别嘉宾成相亲"钉子户"(组图)
青岛天价月子中心最高56600元 饮食看齐明星大学生保姆堪比空姐模特 高级管家月入八千(图)
56岁教师奸淫多名小学女生 教育部门称误会(组图)医学院学生发帖求安慰:不考驾照学校不给毕业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刘敬花话题: 孩子话题: 孙子话题: 刘敬话题: 青岛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城市里的道路越来越宽,大楼越来越高,霓虹灯也越来越亮。当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时,城市里多了这样一群很容易被忽视的老人:为了帮子女照顾新生儿,他们从或远或近的城市、村庄来到青岛这座城市,被迫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离开了熟悉的亲戚和朋友,甚至离开了陪伴几十年的老伴过上了分居的生活。照顾第三代的辛苦与快乐,是他们心灵上截然不同的两面。
这些老人适应在青岛的生活吗?他们和老伴
何时才能团圆?他们对这样的生活有怎样的态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本市多处小区,试图描述这个时代变化中涌现出的这一新群体的生活现状。
心理“带薪保姆”倒贴也开心
除了辛苦,给孩子们“倒贴”也是这些老人的一个特点。家住宁夏路的张阿姨从曲阜来青岛,帮女儿看孩子有4年多,除了承担起看孩子的重任外,每个月还要贴补1000多元的菜钱。“孩子平时还给我钱,但我就这一个闺女,也就这一个外孙女,钱不给孩子花还能给谁花。”张女士开玩笑地表示,自己就是一名“带薪保姆”,不光照顾孩子,还负责给女儿一家做饭、打扫卫生,到最后还要自己添钱。
说起“倒贴”,郭建国有自己的看法,一来他有两个孩子,总想做到一碗水端平,二来他每月退休金在2000元左右,在青岛不算多,好在孩子也算自觉,每个月都给他一大笔买菜钱,可平时带孩子去儿童乐园、买玩具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实在孩子身上花钱我也不心疼,但青岛的东西贵,总觉得不划算。”郭建国说,自己平时回安丘来青岛时,都会买上不少东西,绿豆、粉条、牛羊肉,每次提好几包回来。“倒贴我也乐意,天天看着4岁的外孙喊我姥爷,让我贴多少我都乐意!”自己出钱买东西,郭建国心甘情愿。
儿孙给的快乐谁都替不了
不管多累,不管倒贴多少,儿孙带给老人的快乐却是谁都取代不了的。“当初儿子出生时我天天上班,真没多少时间看他,现在有了外孙,每天抱着他,看他一天天长大,心里美得慌,晚上一家团聚,这种快乐谁都给不了,哪怕就是孩子尿了、拉了,那也亲得慌。”郭建国说。
“中国传统观念是全家都住在一起,现在的观念是各住各的,其实老人心里都想和儿孙住在一起。要不是看孙子,我还没这个机会呢!”从济南大学退休来青的张宜文说,他特别珍惜和儿女在一起的日子,每天看着1岁的孙子咿呀学语,看着儿子媳妇回家吃他做的晚饭,心里是美的,再苦再累都值了。
一老一小先顾孩子
“我们对孩子,什么也不图,你看看美国,哪有爷爷奶奶带孩子的,都是全世界旅游去了,我们还要两地分居,当着育婴师还兼着家庭小保姆。”张宜文教授也住在东城国际,对于分居老人们的生活,他有自己的认识:中国的父母至少到目前来讲,是只讲奉献不讲条件的一批人:请客送礼送孩子上学;花钱托关系让孩子就业;买房子出首付甚至是全款;到最后孩子有了孩子,还要再帮着看孩子,一辈子都是围着孩子转。
“我对这事看得很明白,可我自己也在这个围城里,但要让我丢下孙子回去我还舍不得孙子呢。”张宜文说,那会让他认为自己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沈阳来青岛的金女士,女儿有时提出来雇个保姆看孩子,她总感觉不放心。”金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结婚30多年,一直都是她来做饭,可自从她来了青岛,老伴就只能在单位食堂和小区外的快餐店吃。“有时回家看看,冰箱里什么都没有,心里也怪难受的。”金女士说,一老一小之间,自己这个当姥姥的还是选择先顾小的,等孩子再大点,自己再回沈阳照顾老伴。
“现在外孙女读幼儿园了,我已经轻松多了,按说回曲阜也行,但看了小外孙女4年,真是有感情了,让我回去还真是舍不得。”张阿姨的话,也是不少“分居老人”的感觉,金女士来青岛3年了,在青岛时累得腰酸背痛,偶尔自己回家休息一个月,结果想孩子想得要命。
而在女儿眼中,张宜文也被描述成“中国最传统的那种母亲,只知道奉献,什么事都是为孩子考虑”。
生活人到老年两地分居
国庆假期后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辽阳西路东城国际小区的广场上,不少老人带着儿孙晒太阳。老人们或是各自抱着孩子,凑在一起聊天,或是弯下腰扶着步履蹒跚的孩子学步,或是一手带着自己能走的孩子,一手拎着大包小包的蔬菜。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这处广场上出现,其中不少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子女都是从外地来到这座城市打拼,在城市里扎根有了宝宝后,这些操着各地方言的老人从全国各地来到青岛,帮子女们照看孩子。
少年夫妻老来分离,本该白头偕老的老人,却为了照顾儿孙告别家乡,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无论他们来自哪里,老人的一颗心都掰成了两半,一边是儿孙,另一边是还留在家乡的老伴。
分居老人们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女方退休,男方还要工作,为了帮子女照顾新生儿而分开;第二种是上有老下有小,两位老人分居两地各自照顾老少两代;第三种是至少有两个子女,他们又都各自有了下一代,两位老人兵分两路,各自发挥余热。虽然分居的日子不好过,但出于中国传统的父母奉献精神,他们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些,也不能让孩子们为难,而眼看着自己的第三代一天天长大,也让这些老人有了更多的满足和快乐。
家庭会议后分居已六年
“我跟老头子两地分居已经6年了,老头子在大连照看老父亲和老母亲,我在儿子家帮着看孙女,孩子现在也5岁了。”今年62岁的孟金华是辽宁大连人,从2006年开始,她来到东城国际小区,每年只有春节期间才可以和老伴见面。
孟金华的儿子在青岛一家外企工作,有着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年薪挣得不少,就是顾不上家。“儿子大学毕业就到青岛了,已经12年了,20
06年儿媳妇怀孕,为了即将出生的孙女,我们开了家庭会议。”孟金华的公公和婆婆都还健在,两位老人年过八旬,不能没有人照顾,但接到青岛又不现实。另一方面,儿媳妇的双亲已经去世,看孩子的重担自然就落在孟金华的身上。
“当时那次家庭会议争论很激烈,我们开始想让孩子雇保姆,我们补贴一些,但孩子认为雇保姆始终不放心,说来说去,还是我们当老的让了步。”这场家庭会议的最终结果就是孟金华老两口分居,至今已经6年。
同样和老伴分居的情况,还出现在孟金华的邻居郭建国身上。郭建国家在安丘,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在青岛,一个在天津。“大女儿家是个男孩,今年4岁了,小儿子家是个女孩,今年2岁,手心手背都是肉,只看哪一家的孩子都不合适。”为此郭建国两年前来到青岛,而妻子在天津已经住了4年。因为小儿媳妇是老师,每年有两个假期,郭建国也可以趁机放个假,到天津和妻子一起住上一段时间。至于安丘的家,老两口已经把房子租了出去,平时由亲戚代看,偶尔回家领领工资,收收租金。
每天结束“松一口气”
没有带过孩子的人,对其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就算是孟金华和郭建国,在接受这份“任务”后,也没有想到是如今这种强度。“咱以前也带过孩子,老一辈带五六个孩子不也那么过来了,所以开始没觉得难,真开始干上了,才感觉出难来。”郭建国说,每天早晨6点半孩子就醒了,到晚上9点半孩子睡觉前,他总感觉有忙不完的事。“就像上了弦的闹钟。”郭建国这样形容,往往是计划内的事还没做完,2岁的孙女就给他“安排”上新的工作,除了尿了裤子、推倒了玩具这些可以想象到的事情外,2岁的孩子还经常将水撒一地或者将卫生纸撕得粉碎,甚至是将洗衣粉扬到屋里的各个角落……
“一分钟都不敢松懈。”孟金华也有类似的感受,在家里时,到处都有的电器插孔让她担心孩子去抠,出门买菜全程不敢撒手,万一被车碰到甚至丢了孩子怎么办,一天下来临睡觉前才有松一口气的感觉。
到了青岛,刘敬花承担了儿子家里的绝大部分家务,买菜、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孙子出生前,刘敬花主要负责给儿媳妇炖汤,保养身子,陪儿媳妇到医院体检。这段时间,也是她在青岛的“轻松时刻”。
趁着这段时间,在青岛人生地不熟的她在家周围到处转,寻找菜市场、小超市、药店。儿子的家在瑞昌路与嘉善路交界处,是一处网点上6楼的房子,加上3层网点,就是9
楼,而且没有电梯。原本就腰腿疼的刘敬花,每次上下楼都要喘上半天。在孩子出生前那段日子,刘敬花有时特别失落,儿子两口子出门上班后,除了下楼买菜,她往往一天不出门。“出去哪里都不认识,邻居也不认识。”她告诉记者,自己还惦记着老伴的身体,有肾病、糖尿病的老伴一直依靠中药调养身子,自己这一走,老伴能不能自己把药熬好,按时吃下,都让她惦记。
今年正月十七,孙子出生了,刘敬花一连7天在产房陪床,每天24个小时,刘敬花都只能抽空闭会眼;出院后的刘敬花更忙给儿媳妇炖鸽子汤,帮助伤口愈合;炖猪蹄汤和鲫鱼汤,帮儿媳妇下奶。在儿媳妇产后恢复这段时间里,刘敬花一个人将大人、小孩都照顾着。“儿子工作实在太忙,每天一大早出门,晚上回家八九点了。”刘敬花说,这段时间自己往往忙得顾不上惦记老伴。
最头疼每天爬三趟9楼
两个月前,休完产假的儿媳妇上班了,白天家里就剩了刘敬花一个人带孩子。“你觉得一个大人看个小孩没问题,其实事多着呢。”刘敬花举例子说,比如正给孙子喂奶,孩子有可能突然尿了,有时尿她一身,但这样也要坚持先给孩子喂好奶,然后给孙子擦干净,自己再换干净的裤子。“正洗裤子呢,孩子可能又哭了,还得赶紧跑过去抱起来哄,整个人手忙脚乱。”
让刘敬花感觉最累的,就是每天要爬三趟9楼,“这个想想都头疼。”刘敬花说,自己一早趁着家里有人,先去早市买菜,上午和下午再各抱着孙子下楼晒一次太阳,9层楼来回她要走20多分钟,腿脚不算利索的她一路上要歇两三次。到了楼下小花园,还得抱着20多斤重的孙子,一抱就是1个小时,“让孩子晒够太阳,补钙对身体好。”
来青岛一年多,刘敬花只回过泰安5次,而且都是非回不可的事情。一次是老伴病了,一次是公公病了,第三次是小儿子订婚,带着儿子一家一起回去的,其他两次也是回去看老伴。“我老伴喜欢凑合,在家里做一顿饭能吃好几天,顿顿都吃剩菜剩饭,对身体不好。”刘敬花说,自己每天都要给老伴打个电话,嘱咐他几句,但老伴总是“好好好、是是是”,回头该凑合还是凑合。今年十一假期,刘敬花只好打电话把老伴叫到青岛来,一是看看病,二是能照顾他几天,自己也安心。
重新“学习”带孩子
来青岛帮忙看孩子,除了付出更多体力外,刘敬花也有“心累”的时候。“我带孩子的老观念,现在看来是不行了。”刘敬花说,虽然自己先后带大了两个儿子,但自己的老经验如今根本不够使。比如给孩子喂饭,刘敬花带儿子时,都是用嘴嚼饭后喂给孩子,来了青岛带孙子,第一件要改的就是这个习惯。“儿媳妇说了,大人嘴里有细菌,孩子会感染。”刘敬花说,她也觉得媳妇说的对,那就坚决改。再比如,这几天开始降温,按照刘敬花的习惯肯定要给孩子捂得严实才能出门,但儿子和儿媳妇都嘱咐了,“孩子不能捂着,大人穿什么孩子穿什么,不用特意加衣服。”这些事,尽管跟老家的风俗不一样,但刘敬花都一一记下。
“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尿不湿,我还从老家带来了一批尿褯子。现在感觉尿不湿挺方便。”刘敬花又举例说,比如孩子喝的奶粉是澳大利亚的,每次喝奶粉要用专用的小勺量,多了少了都不行,还有孩子1岁之前不能吃太咸、奶瓶喂完奶后就要刷出来消毒……这些带孩子的“新鲜事”让种了一辈子地的刘敬花有些理解不了,但她还是按照孩子的要求去照看孙子,因为孩子说了,这才是科学喂养。
明年面临更大“挑战”
“明年小儿子结婚,按照老家风俗,最快后年也会有孩子了,要是小儿媳妇怀孕了,也需要人照顾,到时怎么办,这可真是个麻烦事。”说起这件事,刘敬花就感觉头疼,“总不能两头窜吧,我也分不成两半。”说起看孩子的苦和累,刘敬花并不在乎,但即将可能发生的难题,彻底将她难倒。
“大儿媳的父母也在家看孩子,分不开身,小儿媳那边咱也不能让人家父母给看孩子,但很可能大孙子才2岁多,小孙子就出生了,这可怎么办?”说了半天难题后,刘敬花说自己还是不要想了,反正也想不出个办法,干脆走一步算一步。话虽这么说,刘敬花和记者聊了没几句又开始盘算,“要是老头子退休了,倒是可以在家帮帮忙,可他还得3年才退休呢。”(记者原野赵健鹏)
一天时刻表
05:00 起床等孙子醒来喂奶
每天早晨5点,不需要闹钟的提醒,刘敬花会自然醒,这时孩子也差不多醒了,她要给孩子喂奶。 06:00 赶早市
6点左右,刘敬花把孩子交给起床的儿媳妇带,她出门赶早市,买菜、带早点回家;如果不去早市,则会在家做早饭。
07:00 全家吃早饭
买完菜回到家,刘敬花接过孙子,让儿子儿媳赶紧洗漱,她先陪孙子玩一会。等到吃早饭时,刘敬花先喂孙子,等孙子吃饱后,她边抱着孙子边吃早饭。
08:00 喂奶、哄孙子睡觉
8点后,儿子儿媳出门上班,刘敬花给孙子喂奶,之后哄孙子睡觉。在孙子睡觉的时间里,刘敬花赶紧把家务活做完,洗碗、洗衣、拖地、收拾屋子。孙子这一觉是一个多小时,在孙子醒来前,刘敬花要陪在孙子旁边,如果她不在,孙子会大哭。
10:00 带孙子下楼晒太阳
每天10点,刘敬花都带着孙子下楼晒太阳。刘敬花要抱着20多斤重的孩子,从9楼走到小区院子里,一趟就得20分钟。
11:30 抱孙子上9楼
大约1个多小时后,刘敬花抱着孩子上楼,喂孙子吃点辅食,同时给自己准备午饭。
12:30 哄孙子睡觉
刘敬花哄孙子睡午觉前,先得陪孙子玩一会,孙子玩累了才会睡觉,她则趁孙子睡觉的时间为晚饭做准备工作。
15:00 带孩子再次下楼
下午3点左右,孩子醒后,刘敬花带着孩子下楼,再次晒晒太阳,这次时间比较短;如果不晒太阳,刘敬花给孙子洗澡。 16:00 喂孙子辅食大概下午4点多,刘敬花抱着孙子回家一直陪孙子玩。 17:30 做晚饭儿媳妇回家后,刘敬花把孙子交给儿媳妇,开始做晚饭。
19:00 喂孙子吃晚饭
儿子下班回家后,全家人吃晚饭,刘敬花看着孙子让儿子儿媳先吃,等儿子儿媳吃完了,她再吃饭。
22:00 睡觉
忙碌了一整天,晚上10点左右,刘敬花回房间睡觉,为第二天储备体力。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医学院学生发帖求安慰:不考驾照学校不给毕业证老教授买菜突脑梗塞 路人施救前先拍视频留证据
重庆月嫂曝护理职业内幕:高级月嫂证花钱可买小伙考上北师大无钱读 暗自流泪致双眼失明(图)
月薪9000元"金牌"月嫂为婴儿喂奶致其呛奶患肺炎青岛天价月子中心最高56600元 饮食看齐明星
猴宝宝“扎堆”催热家政市场 金牌月嫂身价数万56岁教师奸淫多名小学女生 教育部门称误会(组图)
中国“另类单身”群体:思念爱人的“光棍们”中国85后大学生学当超级奶爸 称男性会更加吃香
韩国首尔1/10已婚夫妇两地分居 单身者大幅增加催乳师遍地开花鲜有职业认证 月入万元只是噱头(图)
洗脚妹代表:长期分居致大量民工结成临时夫妻男子不愿为女友做早饭将其掐死,3天后返回分尸(图)
老太闯红灯害死孙子,儿媳妇买来两口棺材要她偿命男子因不愿为女友做早饭将其掐死 3天后返回分尸(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刘敬花话题: 孩子话题: 孙子话题: 刘敬话题: 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