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有网上消息称“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有什么想说的话就大胆去说,想做的事就大胆去做,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广州市天河区一对小夫妻信以为真,互吐真言后却大打出手,酿成悲剧。
昨日,记者在医院见到了受伤的阿鹏。阿鹏说他看到这则消息后,想到自己和老婆阿丽新婚不久,有很多心底的话没有和她说,“万一真的世界末日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说了。”于是,阿鹏便和阿丽商量,彼此都把自己心里藏的秘密说出来,不要留下遗憾。
前晚8时许,夫妻俩喝得微醺,话题全是关于世界末日的各种传闻,阿鹏借着酒劲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我在和阿丽谈恋爱时,还和另一个女生在一起,经常出去看电影、吃饭。”阿鹏说,当时阿丽就显得有些不高兴。
接下来,阿鹏又承认了自己把两人仅有的一套房子做了抵押贷款,把钱全部借给了一位好兄弟。听到这里,阿丽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拿起身旁的椅子狠狠摔向了阿鹏,阿鹏头部血流不止,赶忙来到医院急诊科救治。经检查,阿鹏被诊断为脑挫伤,缝了5针后被劝回家静养。
三成受访者相信末日 专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肤浅
一家网站说,咨询公司益普索询问21个国家的民众如何看待世界末日,结果五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相信,这个比例远远高出其他20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另外一家网站的调查,称30%的中国人都相信世界末日。“抢蜡烛”风波,甚至还有人提前处理全部家产,为什么民众如此信奉“末日论”?哪些因素在为“末日论”推波助澜?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末日”谣言中暴露出的种种现象采访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教授胡光伟。
人类天生畏惧死亡无可厚非
华西都市报:您认为“末日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胡光伟:首先应该承认,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与生俱来,这是没有国界限制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维持生命。从这一点讲,“末日论”的盛行是值得理解的。
“末日论”的另外一个推手,商家,很多商家以“末日”为促销手段,因此成就了“末日经济”,顾名思义,这就是商家圈钱的方式。对以利益至上的商家来说,挣钱是本能,无可厚非。
还有一个原因,《2012》电影带来的影响。
华西都市报:消费者为什么愿意迎合商家的“末日经济”?
胡光伟: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市民在对待“世界末日”问题上是有“娱乐精神”的,我告诉你12月22日太阳不会升起了,地球有可能毁灭了,你相信吗?肯定不信,但如果我对你说,都要末日了,对自己好点,我们去吃一顿吧,买点东西犒劳自己一下,几个朋友就很容易迎合了。
华西都市报:似乎“世界末日”的说法隔一阵就来一阵,为什么这一次格外受人关注?
胡光伟:老百姓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盗等。当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高了,对非传统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在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谁会关注食品安全,苏丹红,塑化剂,三聚氰胺等等。但在人们解决温饱之后,生命安全自然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中国人有从众心理
华西都市报:如何看待调查说的30%的中国人相信世界末日?
胡光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只能说是受访群众中的30%,而不能一概而论30%的中国人相信世界末日。而且30%的数据跟问卷的设计、发放对象,以及受访当时的心态都有关系,因此这个数字只具有参考性,不具有权威性。但是从“抢蜡烛事件”,很多人造“诺亚方舟”来看,肯定是有人糊里糊涂地相信“末日”。
华西都市报:“末日论”为什么有市场?胡光伟: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买一包放在家里应急也无妨。就拿前段时间抢蜡烛来说,花一二十块钱买一包蜡烛,成本不高,老百姓都能够承受。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心态,万一到12月21日连续黑三天,我没有买蜡烛不就吃亏了吗?举个例子,为什么那么多人过“中国式过马路”,这也反映了老百姓一种怕吃亏的心态,别人都过了,我不过不是亏了吗?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很肤浅
华西都市报:“末日”反映公众什么心态?
胡光伟:归根到底,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黑天鹅理论”在社会学上很出名,说传统上大家认识的天鹅都是白色,但有一天飞来了一只黑天鹅,人们感到惊慌,以为天鹅就是黑色。在自然面前也是如此,比如出现了一次地震,人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恐惧感,目前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人们就习惯创造“鬼神论”。
华西都市报:如何消除“末日恐惧”?
胡光伟: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比如抢蜡烛事件,政府可以告诉公众,蜡烛很充裕,不需要抢购。另外,应该增加科普教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