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梅艳芳(资料图)
2003年12月30日,香港歌坛的百变女王梅艳芳因宫颈癌离世,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十年来沧海桑田,喜新厌旧的人们对新生代偶像顶礼膜拜、趋之若鹜,围绕着故人的话题,却似乎仅仅剩下了遗产纠纷、情海波折。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刻意回避这些夺人眼球的话题,认真回顾梅姑精彩夺目的一生,因为即便明日不再相见,过往的成就与辉煌,都值得每个人铭记。
梅艳芳,4岁登台,初踏红馆就创下了15场的纪录,接着,“梅廿八”、“梅三十”,她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华人演唱会的纪录,去世前40多天,仍坚持开了8场个人演唱会,最后成就了292场(香港红馆145场,世界巡回147场)的个人演唱会纪录,迄今无人打破。梅艳芳造就了香港流行音乐的巅峰,她的名字,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深刻烙印。
荔园歌厅 香江小歌女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经济尚未腾飞,随着大批内地难民的涌入,时代曲重镇由上海转移到了香港,歌舞升平的生活在各大歌厅和夜总会延续着。为了生计,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在妈妈的带领下,辗转于各个灯红酒绿的场所,其中更以荔园这个适合举家消磨的场所为主要舞台,姐妹俩以唱五十年代的《今宵多珍重》、《一条桥》、《梦》等国语小调为主,也会唱一些粤曲和粤语流行歌来迎合观众,比如《卖花姑娘》、《旧欢如梦》等,一唱就是15年。80年代末,荔园拆除,贵为乐坛天皇巨星的梅艳芳特别录制了《梦里风情》音乐片,纪念这段小歌女的岁月。
尽显光华 百变梅艳芳
1982年,梅艳芳报名参加无线举办的第一届新秀歌手大奖赛,以一曲《风的季节》获得冠军,踏上璀璨演艺路。经过短短三年的磨练,梅艳芳便以新人之姿踏上红馆,23岁的她有着19年的歌龄,从台下喝酒吃饭的娱宾场所到万众欢呼的演唱会舞台,“尽显光华”四个字饱含了歌女的蜕变之路,演唱会海报中一条腿踩住一只耀眼的麦克风,却不见面孔的设计更是让人遐想万千。
1987年是梅艳芳事业上最丰收的一年,除蝉联最受欢迎女歌星外,更凭电影《胭脂扣》荣膺金马影后,年底在红馆举办了28场个人演唱会,更是创下了华人的场次纪录。百变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夹克马靴的热舞开场,有旗袍盘髻的老歌环节,有心似枯槁的寡妇造型,还有顾盼生姿的黑色婚纱,以一首歌曲的内容为主题,配以相应的服装,造型,神态,动作,伴舞,灯光,自这场演唱会而始,开辟了华人演唱会集“声、色、艺”于一体的先河,自此,后来能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的歌手,无不从中汲取养分和获得借鉴。
告别舞台 高处不胜寒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香港流行乐坛的分水岭,从1987年谭咏麟(微博)宣布不再领奖,到1989年张国荣告别歌坛,加上许冠杰、徐小凤、林子祥等资深歌手的急流勇退,宣告乐坛的改朝换代。百花齐放的香港歌坛向全世界输出霸权品牌的同时,歌手之间、歌迷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年仅29岁的梅艳芳同样高处不胜寒,于1992年举办了30场的“告别舞台演唱会”并宣布退休,引起全城哗然。
美丽回想 女皇复登临
1995年,梅艳芳回归乐坛,在发行了《情归何处》唱片后,应歌迷的邀请,梅艳芳再踏舞台,举办了一连15场的《一个美丽的回想演唱会》。对音乐剧表演形式的企图心,一直贯穿在梅艳芳的舞台身影里,她不再满足于用一首歌来表达思想,而是突破性地以一部分转承启合的曲目来营造某个概念或揭示某个主题,诸如在电影《东方三侠》主题歌《莫问一生》、《列女》、《耶利亚》、《梦姬》 创作出的连唱环节中,塑造了一个女权主义者的灵魂,从和男性个体平起并坐的诉求,到对博取男性宠爱的传统情欲的颠覆,再升华为把玩男性于股掌间的艺术形象,环环相扣又堂庑巨大。
超级梦幻 入行二十年
踏入新千年,37岁的梅艳芳早已获得象征香港流行乐坛最高荣誉的金针奖,早已远离竞争风口浪尖的梅艳芳除了担任演艺圈协会会长,提携乐坛后辈外,在个人的艺术生涯上,孜孜不倦地寻找更进一步的空间。2002年,为庆祝入行20年,梅艳芳再度于红馆召开10场《梅艳芳极梦幻演唱会》,整个演唱会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场以一个水手的梦境开场,梅艳芳从舞台正中央徐徐降下,用歌曲穿插在不同角色之间,或旖旎,或洒脱,或豪迈,或缠绵,演绎出一场生生不息的红颜白发梦。下半场回归一个流行歌手的角色,梅艳芳穿上镶珠旗袍,从西方“弗洛伊德”思想的性梦主题转身为东方传统的歌女形象,而《似是故人来》、《抱紧眼前人》等充满浓郁古典情调的歌曲将主题暗中转换,令人叫绝。此时的梅艳芳,早不再以驾驭舞台为目标,而是更多以流行歌曲为手段,探索东方人埋藏在意识深处的视觉和听觉。
经典金曲 传奇的绝唱
2003年9月,梅艳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罹患子宫颈癌,并表示一定会打胜这场仗。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她所指的打胜并非是重获健康,而是以不屈的斗志决战癌魔。11初,微寒的香港红馆,梅艳芳携上海交响乐团上演《经典金曲演唱会》,其时,病魔已经让她头发脱尽,口齿不清,全身冰冷,但是,只要踏上舞台,梅艳芳就是那个舞台女皇。从后来发行的影音制品来看,梅艳芳从头到尾没有流露一丝被病痛折磨下的哀婉,在奉上原汁原味金曲的同时,不时爽朗地和观众开着玩笑,不胜真情流露的,只是没有为人妻,为人母的遗憾,最终,她佩起多年前为自己添置的珠宝嫁妆,披上好友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洁白婚纱,用一首60年代的老歌《花月佳期》(原唱是前TVB老板娘方逸华)为自己作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