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马来西亚航空653号班机空难事件过去37年至今无人认领
马航飞机失联最新消息:载有239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号航班自8日失联后,到10日晚仍下落不明,牵动全球神经。历史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最著名也是最轰动的一次“意外”发生在1977年。当时,一架马航客机在飞行途中遭到劫持,随后坠毁,全机100人无人生还。但究竟是谁劫持了飞机?目的何在?这些问题随着机毁人亡,成为无解之谜。
1977年12月4日19时21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653号航班客机(机型为波音737)从槟城机场22号跑道起飞,飞往吉隆坡索邦机场。飞机上总共载有93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乘客中有3名“贵宾”——时任马来西亚农业部长达奥·阿里·哈吉·艾哈迈德、时任马来西亚公公劳动部长达奥·马赫福兹·哈吉德以及古巴驻日本大使那聊·加西亚。
所有乘客在登机之时都没奋想到他们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在此之前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从来没有发生导致人员死亡的空难。根据预定计划,马航653号航班应该在索邦机场33号跑道降落。但它最终没能出现在这条跑道上。
起飞33分祌后,也就是19时54分,马航653号航班来到巴都亚兰上空,开始降低高度准备在索邦机场降落。就在这时,地面塔台突然接到机组人员报告,653号航班上有一名“不明身份劫机者”。地面塔台立刻通知马来西亚当局。
值得指出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一直到20世纪初,全球进人“劫机案”高发期,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日本赤军乃全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都曾制造过轰动一时的劫机案,因此马当局虽然对此次劫机感到吃惊,但并不慌张。他们马上在索邦机场进行紧急部署,准备应对劫机事件。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所有人目瞪口呆。
就在653号航班客机机组人员发出劫机警告后几分钟,机组人员又报告地面塔台:“我们现在正前往新加坡。”随即飞机爬升到6400米高空。不久以后,也就是20时15分,653号航班与地面失去了一切朕系。新加坡任何一座机场都没有接到653号航班请求降落的信号。
21分钟后,马来西亚柔佛州丹绒古邦当地居民看到一架飞机机头向下,以近乎与地面垂直的姿势告诉撞入附近一处沼泽地,巨大的冲击力导致飞机瞬间解体,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形成一团团巨大的火球。后经确认,这正是失踪的马航653号航班。机上100名乘客及机组人员众部遇难,赶来的救援人员甚至找不到一具可以辨认出身份的尸体。
救援人员找不到一具可以辨认出身份的尸体
黑匣子记录的声音显示了飞机在坠毁前将近一个小时里可能发生了什么。驾驶舱的大门似乎被人强行闯入,期间伴随着尖叫和咒骂声。后来驾驶舱里一片死寂,似乎两名飞机驾驶员都失去了意识。据推测,此时两名驾驶员可能已经被劫机者杀害。随即,自动驾驶模式被关闭,可能是劫机者试图自己操控飞机。但最终因为技术不精没能成功,导致机毁人亡。
调查人员认为,劫机者当时可能拼命拉抬驾驶杆,导致飞机上仰,发生剧烈震动,随即发展成高振幅震荡,最终导致高速俯冲,令飞机坠毁。
在飞机坠毁现场,工作人员对所有被找到的遗体进行X光检査,试图找到用来劫持飞机的武器。但奇怪的是没有发现一枪一弹,所有尸体最后都被埋葬在一个集体墓地中。除了找不到劫机者所使用的武器外,劫机者究竟是谁,其目的究竟为何也一直是个谜。由于登上马航653号航班的乘客中,有一个日本人,而且黑匣子记录闯入驾驶舱的男子讲的似乎是日语,调查人员怀疑此次事件与日本赤军有关。
所有尸体最后都被埋葬在一个集体墓地中
37年前,到底是谁劫持了马航653号航班?墓地是什么?这些秘密都埋在这个集体墓地中,无人知晓
日本赤军是一个恐怖主义组织,1971年在巴勒斯坦宣告成立。它的政治主张是推翻日本皇室和日本政府,并在全世界推动革命。1970年,日本赤军首次出手,制造了“淀号劫机事件”,他们劫持了俗称“淀号”的日本航空351号航班客机,将日本运输政务次官都当做人质,随后逃到朝鲜。此次事件还迫使日本设立了《劫机防治法》。1973年,日本赤军再度出手,与“被占领地的儿子”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劫持了阿姆斯特丹飞往东京的日本航空公司波音747型飞机,强行着陆于利比亚。人质解救后飞机被爆破,劫机者则逃亡成功。
日本赤军不但是“劫机”老手,在马来西亚也十分活跃。就在马航653号空难发生前两年,也就是1975年8月,日本赤军刚刚在吉隆坡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吉隆坡事件"。5名赤军分子骗过美国和瑞士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的警卫,混入使馆劫持了50名外交宫,要求日本政府释放关押在日本监狱中的7名赤军成员,并要求马来西亚政府提供一架DC8型飞机将他们和这7名同伴送到国外避难。日本政府最终被迫妥协,将监狱中的赤军分子送到吉隆坡释放。
由此而言,如果说是日本赤军分子制选了此次空难半件毫不令人意外。客机上的乘客以及3名“贵宾”,尤其是古巴驻日本大使,都使得日本赤军有充分的理出劫持这架客机——他们可以再一次向日本政府提出非分要求,并且有理由期待日本政府能够像“吉隆坡事件”中那样妥协。
但日本赤军并没有承认制造了此次劫机事件,而调査人员也没有找到进一步可靠的证据将此次事件与日本赤军联系起来。事情的真相或许已经被这架客机上的人们永远地带入了那个集体坟墓。 | m*******6 发帖数: 11762 | 2 事情的真相或许已经被这架客机上的人们永远地带入了那个集体坟墓 | p*********y 发帖数: 2741 | 3 60年代的日本是红色的日本,中国掀起的一轮轮红色高潮,亚非拉如潮汹涌的独立运动
,美国在越南无可理喻的军事行动,使当时的日本青年纷纷选择向左转。
日本意识流大师——大江健三郎的许多小说中,都有对当时日本左翼运动的正面及侧面
描述。他们一聚就是上万人,手挽着手肩挨着肩,神情激动地高呼反美口号,行走在东
京、京都、大阪和冲绳的大街小巷。
当时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经常会有关于中国文革运动的报道,与在中国一样,这些报
道一再激起那些20岁左右,冲动而热情,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日本青年的革命激情。日本
共产党则借机通过印刷大量《毛选》、《最高指示》以及其他文革文献,催化这种热情
,使这些处于亢奋中的青年也梦想在日本复制中国的那场运动。当然,由此也与日本当
局产生了一次又一次冲突。青年们的不满在冲突中逐渐上升,为今后更激烈的行动买下
了伏笔。
赤军
赤军就是诞生于那个时代。
在60年代的学生运动逐渐转入低潮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赤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准确地说,日本赤军共分为“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三派,相继在
1969年到1971年之间成立。联合赤军在1972年2月29日一次悲惨的包围战中,被日本警
方歼灭,幸存者加入了日本赤军。而赤军则于更早的一次警察突击中被歼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日本赤军又称“阿拉伯赤军”,长期活动在中东。也是先后的三支赤军中国际影响最大
的一支。他们中的三名成员于1972年5月30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罗德空港(现本·
古里安空港)向旅客发动突然攻击,造成约100人死伤,其中24人死亡。这一袭击行动
立即震惊了全世界,赤军也由此成为与意大利的红色旅,北爱尔兰的爱尔兰共和军齐名
的国际性恐怖组织。
袭击中唯一被活捉的冈本公三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巴勒斯坦在给以色列的每一份释
放名单中,“冈本公三”总是名列第一。此外,始终“亲美”的日本政府也在这次袭击
中捞到了意外的好处,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处于西方阵营中的日本居然被撤下
“敌对国名单”,这对赤军来说,不啻是一大黑色幽默。
很多阿拉伯的父亲,也给他们的儿子取名“OKUDAIRA”,这是为了纪念那次袭击中自杀
的赤军队员奥平刚士。由奥平刚士也可引出赤军的最高领袖,也是奥平刚士的妻子——
重信房子。
今年3月,重信房子被日本东京法院以非法出入境的罪名,判处20年徒刑。法庭上,已
过60岁的重信房子依然风度翩翩,令在场的日本媒体大为惊叹。
1945年,重信房子出生于东京都。她的父亲是日本一著名右翼组织的高级成员。或许会
令很多中国愤青不解,虽是极右翼成员,但房子的父亲却毫无种族偏见,他要求房子抛
弃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国际主义为终生理想,同时还提醒她“不流血的革命是不会成功
的”。这句话便造就了日后以美丽和冷酷著称的赤军领袖重信房子,也促使房子走出日
本,投身到中东的反美浪潮中。
日本的亲中情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赤军是当时日本社会的缩影,对那时的许多日本青年来说,美国象征着帝国主义,象征
着罪恶;而中国象征着革命,毛主席是全世界革命青年的共同导师。在游行中,他们常
常将毛的画像高高举起,并把毛的语录用鲜血写在横幅上,而他们则在横幅和画像下,
表情庄严的前进着。这样的画面不时出现在当时的电视、报纸和期刊上,成为当时日本
的时代写照。但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和毛泽东对尼克松的亲自接见,却令这些日本左
翼青年们陷入了集体幻灭。
当联合赤军被日本警察包围于“浅间山庄”的时候,日本警方让一位赤军成员的母亲在
现场喊话:“时代变了,美国总统同毛主席握手了,毛主席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孩
子,回家吧!”结果孩子没有回家,他在绝望中向母亲开了炮。
直至1979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日本左翼的外部精神源泉彻底断绝,无数左翼青年
在绝望中自杀,左翼运动由此无限期的走入了低谷。
但日本的亲中情节并未因此终结。
80年代初,日本出了一本著名的幻想小说,描述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为谋求霸权,相
继入侵中国和日本。日本作家在书中写道,为了抵抗苏联帝国主义的入侵,无数日本青
年怀着对于中华文明的热爱,和对苏联的反感,远赴中国投身到抗苏援华的事业中。不
幸的是,苏联乘日本全力援助中国,突然袭击了日本本土,并几乎占领了日本全境。在
该书的第三章,在大陆上战胜了苏联的中日联军,反攻日本本土,光复了日本。
该书在日本畅销一时,也可侧面见证当时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亲切感。这些亲切感或许来
自以下方面:周恩来取消了对日索赔、苏联成为共同的敌人、中日两国相近的文化、中
国开放后展现出的令人好奇的新形象以及中国并不热烈的反日宣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最后一条或许令人意外。文革时代过去的电影基本都成了毒草,能公开放的只有八部样
板戏,在笔者印象中,这八部戏没有一部是针对“日本侵略者”的,这自然而然导致反
日宣传的弱化。76年到80年代初,限于财力限制和某些历史因素,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
并不像今天这么多,两国人都对对方充满好奇,《阿信》、《血疑》等仅有的日本在华
影视作品,也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日本,因长期受严格的革命教育,当时中国人在
日本也不像今天这么不规矩。于是,中日就处于了热恋期。
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当苏联变成俄罗斯后,共同的敌人消失,中日固有的地缘领土矛
盾开始浮出水面,中国人也逐渐开始在日本不检点起来(也是因为去的人实在太多,鱼
龙混杂),日本对中国的印象渐而恶化。而日本方面,防共促使他们更多地介入了台湾
事务,经济衰退导致了一定的排外情绪,极右翼逐渐开始活跃,为平息人们的不满,首
相们开始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中日两国终于彻底交恶。
回想当年,一切恍如梦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