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抗生、解放、建国、援朝、卫国、跃进、向东、继红……这些并不是动词,而是作为人名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这些名字诞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一个个历史事件相关联,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依琳、文博、天逸、嘉怡、梦洁、睿聪、珺瑶、昊天……这些充满美好寓意和鲜明个性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80后”、“90后”、“00后”身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的表现之一。
中国人的名字,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中国人的名字,蕴含中华文化,彰显汉字优美。
近日,微博中一个名为“你听过最美的名字”的话题成为热门,引来众多网友的转发和讨论。“@成都微吧”列出百余个名字,“之柔、夏青、妙菡”等,令不少人直呼“好美”;也有不少人开始怀念起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充满中国文化底蕴和诗意的名字,如“岱川”、“景梵”、“江怜南”等。
起名字往往是中国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中国人的名字,既承载着长辈的美好期望,也留存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从名字可以判断年龄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形音义内涵。“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中国人的名字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记录仪。
过去中国人大多按照家谱或族谱来起名字,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这类名字突出的是家族纵向血脉传承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名字的事件纪念功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叫建国、国昌、国强、建华的男孩子,大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的一位叫“国昌”的老领导就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叫张建国、李建国、王建国分别有7万多人;叫张国强、李国强的也各有4万多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叫援朝、反帝、卫国的人与这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联系。据不完全统计,有上万的人叫张卫国、李卫国、王卫国,也有近千人叫李援朝、王援朝、张援朝。
叫卫红、卫兵、文革、卫东、继红的人,大多出生于1966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许多人为了表示对“文革”的拥护而把自己原来的名字改成上述名字。
起单字名的人,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当然,单字名也带来了重名问题,据学校老师反映,有时一个班里就有两个叫李扬的学生,只能以大李扬、小李扬加以区分。
改革开放以来,仿照英文名字发音起名开始在城市流行,出现了查理、文迪、罗斯、安妮等一批带着洋味儿的名字。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优美的3字名重新开始流行。
2000年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出现了父母双方的姓再加名字的4字名,如马李文博、孙富亚雄、杨吴依雪等,既体现男女平等,也彰显了这些年轻父母的个性……
从这些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名字中,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他(她)的年龄。这也是中国人名字中的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名字是中国人人格理想、审美情趣、信仰观念的具体化,同时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
冷僻字入名有弊端
近年来,现代人追求个性的特征在起名字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不少人喜欢在名字中用生僻字、异体字,甚至是废弃字。也有些人迷信所谓命运的好坏与名字笔画、寓意有关,于是花钱请人为自己重新取名,而所取的名字往往都是一些冷僻字、异体字、废弃字,如公式、緈、砀、蓪等字纷纷入名。上海闵行区的一名小学老师,为了在新学期伊始能正确地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不但准备了《现代汉语词典》,还去买了《康熙字典》和《生僻字字典》。
针对这一现象,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教授郭风岚指出,以冷僻字、异体字、废弃字入名弊端很多,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一系列麻烦,造成社会运营成本增加。首先,因为电脑字库里没有这些冷僻字、异体字、废弃字,在户口登记、身份证输入、银行开户时会大费周折;其次,孩子上学后首先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而冷僻字、异体字、废弃字往往笔画繁多,孩子掌握起来十分困难,等于人为地给孩子设置了障碍;第三,别人读不出或读不对自己的名字,会造成双方的尴尬,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交际,甚至会造成其心理阴影。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锋表示,名字既有文化内涵,也是一个人的社会符号,并不是越生僻、越有个性就越好。其实,一些朗朗上口的好名字并不包含冷僻字,却既有文化底蕴,又有诗意。
外国人喜欢的中国名字
一个美国学生上世纪80年代初来到中国留学,他十分喜爱中华文化,崇拜毛泽东主席,认为毛姓是中国第一姓,因此给自己起名“毛天赐”,自我感觉很牛。但朋友们都叫他“阿毛”,听上去像叫邻家小孩,多了一分亲切,少了一分神气。这令他多年后提起此事仍然耿耿于怀。
近年来,学中文的外国人日众。像大多数学英文的国人先要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一样,学中文的外国人也希望自己拥有一个中文名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国学中心教师江伟红已经记不清曾给多少留学生起过中文名字。她说,给学生起中文名字,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学生英文名字的发音,二是学生本身的气质和特点。比如一个女生英文名字叫“Rachale”,人又长得白净文气,我给她起名“瑞雪”。该中心的杨晓辉老师则介绍了留学生喜欢的中国名字。她说,许多留学生都知道中国功夫和功夫明星李小龙,也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所以不少人喜欢在自己的中文名字中带一个“龙”字,叫“张小龙”、“唐小龙”的很多,有的甚至直接起名“李小龙”。
有些学中文的外国人喜欢自己起名字,但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和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起的中文名字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很搞笑,比如电机、熊猫、白兔……有一个男生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虎血”,因为他觉得英文“TigerBlood”很酷。可是在中国人看来,这个名字却不太恰当。
中文名字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起一个既个性化又优美动听的中文名字,讲解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和这个名字背后联接的中华文化,可以提高外国人学习的兴趣,拉近他们和中国文化的距离,一举两得。起名字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中文的过程。海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们,可别小看给洋学生起中文名字这件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