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来自警方的消息,称郭美美因世界杯期间参与赌球,被警方抓获,她曾经因为红十字会遭连锁质疑一事红极一时且后来全身而退。据北京市公安局介绍,7月9日,北京警方在掌握大量证据后,打掉一个在世界杯期间组织赌球的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8名。该团伙在境外赌博网站开户,通过电话等形式下注,进行违法赌球活动。作为参赌人员之一,郭美美对事实供认不讳。
当传来郭美美被抓获的消息时,网上舆论最明显的是——“这个得瑟不知好歹的家伙终于被绳之以法了”,语气既夹杂正义感,还抱有一种内心大石终落地的安慰感。
郭美美到底犯了什么忌讳或“罪”,以至于令大众产生如此痛快甚至痛恨心理?终于、可算、“no zuo no die”、张扬的代价、没好得瑟,等等,皆是郭美美被抓获新闻下的评论留言。大概最为有证可查的,就是她冒用红十字会头衔,以及一贯好赌并跟网友公开叫嚣,还有就是这次参与赌球等事端,但是这些并不足以产生几乎一边倒的被攻击架势,乃至瞬间引发一口恶气已出的舆论风暴。想必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郭美美一贯在微博上的炫富、拜金,这些更容易挑逗围观者的不安。
倘若一个人的财富是正义的,是上一代努力或者幸运使然,但他不够低调,反而一有机会就炫耀,我们会对他产生好感吗?还是会一如既往投入恨的情绪?
好感不会从正义那里得来,在我们所谓的东方智慧或者中庸哲学下,你是否履行了低调和隐忍的作风,相比财富和荣耀的来源和获取手段则次要些。换言之,即便你拥有了雷锋的行为,但却像陈光标那般高调炫耀,也一样会遭到嘲笑。随便说一句,类似于陈光标这种极好的人类行为分析案例,在东西方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看法,笑话or奇观,前者只能被嘲笑,而后者多了一层不明觉厉的敬畏和好奇。
郭美美的炫耀一方面使之扬名,令更多的人关注了她,哪怕这种关注中包含一种鄙夷和随时随地的粗口谩骂。在一个审丑文化盛行的环境中,所谓鄙夷带来的关注度当然可以转化为经济利益,这也是为什么郭美美这位靠“丑闻”扬名的女孩,可以得到商演、角色等机会的背后原因。
但是,炫耀的另一方面,却令郭美美以及她所代表的“郭美美”这个符号,堕入了毫无希望的深渊。这个深渊的上方,全是附身探视的群众,他们投下来鄙夷目光之后,还要吐口水。不管是为了表达自身正义,或仅仅是简单的仇富心理,反正这么一个公众人物符号,任何人都是可以拿来攻击的。
在扬名和被唾弃交织的情感中,人们对其背后的财富来源更加好奇,但好奇之下并非得到真相的驱动力,反而是令其更加神秘。假如我们不去探讨其背后财富的来源(这个在我看来也不是主观性评论能够完成的,应该是调查记者和真正相关证据来解决的),而仅仅是观赏郭美美炫富以及她所代表的价值观的呈现、风靡,会发现这背后充满了抵制和渴望焦灼在一起的复杂心理。
我们似乎可以将那些对郭美美行使过谩骂和攻击的行为,归结于正是他们在意和拥护这种财富观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一个对金钱、名牌和奢华淡漠的人,会气势汹汹自以为真理在握般地指责郭美美炫富吗?是不是只有对物质充满好奇、亲近和渴望的人,才会对那些logo汇聚精神?白花花的大腿、性感的乳沟,以及这具象征着财富的躯体周围的包包、礼服,还有他们身居的豪华酒店、奢靡赌场,正是这些景象合力产生的生化武器般的作用力,令普罗大众发生了心理层面的变化。
嫉妒、羡慕、仇恨、向往、迷恋、憧憬、敬仰,当这些词指向的都是郭美美以及“郭美美”价值观时,我们很难再对之区分出褒义和贬义。换言之,当郭美美炫富之后,那些基于财富和物质对其展开的爱和恨,其实是一种表情,即,对金钱的迷恋和对物质的渴望。
甚至有媒体在郭美美前几轮炫富的报道中,称“一个年轻漂亮女孩喜欢名牌包包和跑车有什么错呢”?当然没错,但正是这种“有什么错呢”所代表的价值观,催生出了如今种种荒诞和魔幻的时代景观。
郭美美被警察抓获,罪名为“参与赌球”,不管行为是否严重,在看客的眼里总算是受到了惩罚,哪怕这种结果,与之背负的骂名很难形成因果关系,也会在众人眼中形成“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效应。人们就此会去猜测,郭美美出来之后会改过吗,她会从此低调行事改掉张扬的习惯吗,她会继续敬业地工作并脱离对财富的迷恋吗?
罪与罚并不重要,至少在郭美美一系列的炫富和被抓获一事上如此。重要的是,我们并不会因为诋毁和反对过郭美美所代表的价值观,而真的将自己洗白;更为重要的是,事态不会因为郭美美被抓,而发生改观,甚至松动也没有可能.“郭美美”价值观不但不会殆尽,反而会在持续增长和扩大化中继续大行其道。 | c*******1 发帖数: 296 | 2 得罪了我们这些没钱却每年给红十字捐钱的人们,希望能彻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