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田朴珺和她的新书《习惯就好》(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权义)
灯光亮起,自嘲“八流演员”的田朴珺,登上属于她一个人的舞台。
在25分钟的演讲里,田小姐作为演员背台词的功夫得到了充分发挥。她从少女时期的写作梦谈到中戏退学,再到进入地产界,最后是纽约寻梦,悲喜一一道来。有伤心往事,也有甜蜜瞬间。
甜的当然是王石的“红烧肉”。尽管事后有人说这道菜已经不新鲜,但网络转发证明,寻味而来的人数还是不少。对于这件事的围观者来说,未被深挖的八卦,就像陈年窖藏的烈酒,不管什么时候开瓶,都还是诱人的。
演讲终了,没有常见的嘉宾讨论和记者群访,这就是她的新书《习惯就好》首发式。
将首发式做成一场类似TED的演讲,是来自田朴珺工作室的创意。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呈现作者本人想要表达的意图。而且,本着“不求人”的原则,在这本书的腰封上,也看不到任何一个名人推荐的字样。只是安安静静的三行字“关于独立,关于偏见,关于成长”。
新书首发的第二天,澎湃新闻得以专访田朴珺,记者发现,从演讲到采访整个过程中,田朴珺都在传达“女性独立”的理念。将工作看得高过男友的她,从某些方面来说很像“男人”,一个“穿裤子的人”(英国谚语,一家之主)。
生于上海的“北方人”
出生于上海的田朴珺,认为自己的性格更像北方人。她的姥姥是地道的北京人。“仔细想来,我思维和习惯的缘起很多都是来自我的姥姥,她是我生活价值观的启蒙导师。”
老人家一生历经坎坷。文革中,田朴珺的姥爷自杀,留下三个小孩和一个遗腹子。为了养活一家人,年纪轻轻、从来没工作过的姥姥,开起裁缝店,为人缝衣度日。一辈子不求人的老人,连寿衣都是自己做的。
很多年后,当田朴珺面对“红烧肉事件”带来的漫天猜测、妒忌甚至咒骂时,她依然能记得姥姥曾经讲过的那句话:“心胸是靠委屈撑大的。”
2012年1月29日田朴珺在微博晒出一盆红烧肉,并配上娇嗔的图说,“终于吃到笨笨的红烧肉了”,当时网友笑侃笨笨牌红烧肉诚意可赞,但卖相实在不敢恭维,更建议王石有空去技校学学烹饪。之后,王石好友相继发微博爆料称,王石常为田朴珺做红烧肉。这一“红烧肉事件”也几乎让田朴珺一夜成名。
意外和沉默,是田朴珺在那16天里所有的反应。没有眼泪。
第三天,王石打来电话:“你没事吧?”
“我没事,我能有什么事?”
从事件开始到淡去的过程中,两人对此事就这么一句交流。
这是一种默契。
在那天的演讲中,田朴珺十分想告诉和自己一样怀有梦想的女孩,“别在意别人对你的眼光,别在意别人对你的评说,更别在意别人对你下的定义,That’s bull shit!”讲完,她轻舒了一口气。事后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些话是即兴而发的,原本并不在演讲稿中。
不想满口沙子赚钱,追寻表演之梦
在田朴珺众多的标签里,“专栏作者”有着别样的意义。少女时期的她,曾经有一个写作梦,想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做一名记者。不过由于数学成绩太差,这个梦想早早破灭了。然而对于文字的敏感始终存在,多年后她在杂志开专栏写“男闺蜜”,关注度颇高,当然也招来了一些非议。
大学以后,田朴珺选择的表演之路并不顺畅。在因为缺课较多被中戏劝退后,她开始了在演艺圈的闯荡。有人曾经在“红烧肉事件”之后,整理过田朴珺参演的影视作品。早期她在《三更2饺子》等电影中出演过较为性感的角色,后期客串过《甄嬛传》,有回归知性路线的趋势。
回首过往,田朴珺并不否认早期接过一些比较糟糕的角色。作为一名演员,未来她还会接戏,但只接自己喜欢的。至于角色是否裸露身体,倒并不介意,只要角色合适就行。
在影视圈度过了不太顺利的两年后,田朴珺转入了地产业。当时23岁的她一度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在哪。趁着年轻,不怕吃苦,田朴珺从端茶倒水开始,在地产业一做就是六年。这六年让田朴珺学会了如何做生意和谈判,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我终于把自己变成一个理性的人。”
掌握了生存技能的田朴珺扪心自问,我最爱的是什么?是戴着安全帽在工地奔波,含着满口沙子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
她决定要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去纽约学习表演,将心底被打碎的梦想一片片粘起来。原本只想短期试读的田朴珺,一下飞机就被纽约的美丽征服,当即决定延长学习时间。现在她已经完成第一年的课程,准备转到洛杉矶继续第二年的学习。
与王石“抠门到一起”,扫遍超市试吃食品
谈到田朴珺,绕不开地产大鳄王石。关于两人相识的时间,网上曾盛传是田朴珺就读长江商学院期间,后来被当事人否认。再次谈及这个问题,田朴珺还是有些讳莫如深,只说很早就认识了。
田朴珺坦言对王石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他不太爱说话”。熟悉之后才发现,原来一直给外界硬汉形象的王石,有时候竟然还很害羞。书中也写到,王石最初对田朴珺的演员身份也不是很高看。
第一面并没有擦出火花,两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升温到相爱?田朴珺的回答十分简洁:“气质吧”。从田朴珺接触的朋友可以看出,她偏爱博学、有内涵、爱读书的“大叔”。王石正符合这些条件,以至于后来田朴珺一直称他为“王老师”,“他看起来像大学老师”。
王石也慢慢对她的能力刮目相看:“你的社交能力让我叹为观止,跟你打过一次交道的人,就想跟你做朋友。”生性喜爱在大自然中冒险的王石,跟陌生人打交道却十分害羞。在纽约的一年,是田朴珺让他学会了与陌生人沟通。
最开始约会的王石,似乎“没什么诚意”,前三顿饭都没带钱,这让田朴珺有点火。但五顿饭之后,她就俘获了王老师的心。年龄虽然有差距,但并不妨碍两个人“抠门到一块去了”。
平时,田朴珺晚饭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会去超市把免费试吃的食品吃个遍。王石也挺“抠”,出行基本就是地铁加公交,不成就走路。但凡时间宽裕,绝对不会打车。两个人很享受在老公交车上慢慢悠悠的时光。漫天飞雪中拉着一木板车二手书回家的场景,被田朴珺深深定格在记忆中。
多数时候,两人外出购物先看打折商品。有次田朴珺看上了一件新款大牌衣服,再看价格是八千美金。王石说了句:其实一般啦。田朴珺也就作罢。等走远了王石才带着坏笑说:其实真挺好看的。
不知不觉间,田朴珺接受了王石的价值观,学会了对物质的放下。
在她看来,“三观统一,沟通有效”,应该是两人能够长久相处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两个人能互相包容,才是核心。
做独立的女友,不会小鸟依人
即便是与中国最著名的房地产商在一起,田朴珺依然保持着经济上的独立。这是她认为女性保持独立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一条是思想上的独立。当初她在纽约买房的时候,曾经因为不好贷款,动过让王石帮忙的念头。但那时刚好接了一个广告的王石,一向都是将这种收入捐赠的。田朴珺立即表示十分支持,自己安心做起了房奴。直到今天,两个人经济能力上都是平等的,彼此不花对方什么钱。
田朴珺总结了一套具有独立人格女友应该做的“行为准则”,其中包括“不会小鸟依人腻在你身旁”、“不会监督你的行踪”等,最重要的一条是“工作永远比男友或老公重要”。
“我喜欢掌控自己、不依附他人的感觉,让我非常有安全感。”田朴珺说,“有他没他,我都能活”。
在演讲和采访中,田朴珺曾经多次呼吁过女性应该独立。但令她遗憾的是,得到的响应并不多。“你会发现,扎根到骨子里,一部分女生还是觉得,女人应该依靠男人。你会觉得你的难,其实不是说你需要得到男人的认可,而是需要女性有这种共鸣,知道自己应该独立。”
事实上,十年前的田朴珺,也像妈妈一样,是个想相夫教女过一生的女孩。当时她给自己设定的角色是,为心爱的人居家做饭。“社会总是不停地给我上课”。书中不止一次这样提到。对于那段结束的感情,她并不怨恨男孩绝情,只怨自己当时没有让别人离不开的绝对优势。
而今,田朴珺已经从房地产业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第一个出成果的项目,就是票房过5亿的《中国合伙人》。当身着礼服的田朴珺以制片人身份出现在影片首映式时,人们才发现,这个年轻女孩,不仅仅是王石身边的女朋友,她有她的事业。
现在,田朴珺的工作室正准备筹拍纪录片《谢谢你,纽约》,还有一档电视剧也在“诞生的曙光”里。
平日里,田朴珺和王石各自忙各自的工作,经常身处不同的国家、城市,能在北京相聚的时光弥足珍贵。王石也曾开玩笑说,自己找了个“男人”回家。
醉心于工作的田朴珺还有个毛病,做事情的时候,不分时间、地点,该行动的时候就按捺不住。熟悉的朋友甚至半夜一两点都会接到她的电话。“对付我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机呀”,田朴珺笑着说,自己现在也有些改变,尽量微信留言了。
她想对关注自己的人说,“请诸位习惯这样一个,任性倔强的田朴珺。”
对话田朴珺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你这本书的封面,没有一般腰封上的那些名人推荐,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出版社的意见?
田朴珺:这是我们沟通的结果。我真的很喜欢自己这本书,是我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的性格是不喜欢求人的,也不喜欢麻烦人。所以一个人就把这本书包办了,从前言到后记,一直到腰封。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昨天演讲时,你很激动,说了“That’s bull shit”(胡扯)。
田朴珺:That’s bull shit。Right? 因为我没有刻意去给谁留一个好印象。我觉得不需要。这不是一个榜样的时代,没有偶像也没有榜样。我只想展现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我们确实不能跳离这个社会去单独成长,但是我们可以跳离别人的眼光。
澎湃新闻:你在书中写到了姥姥对你的影响,你觉得她身上那种坚韧的中国女性传统之美,现在这个社会依然需要吗?
田朴珺:当然,中国女性特别坚强伟大。其实姥姥常跟我说一句话,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包括她告诉我说,小的时候应该多去吃些苦,因为年轻的时候吃苦不算苦。老了吃苦才是真的苦。我姥姥这一篇其实是全书最后(完成的)一篇。写到她的时候基本上是哭了一礼拜写完的。后来我把这篇文章念给我的朋友听,我的朋友就说了一句话,你有这样的姥姥,有什么委屈不能受。
澎湃新闻:你呼吁的女性独立,和女权主义有什么区别?
田朴珺: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这两者(女权主义与独立女性)是有区别的。女权主义者给我的感受就是,好像我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主宰。女权主义者认为这个社会高职位的比例应该是65%对35%。我觉得我是一个女性独立主义者,50%对50%就可以了。(笑)
澎湃新闻:你说过女人要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经济独立方面,你从事地产业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赚来的?当时的困难是什么?
田朴珺:那时候是2006年。因为我什么都不会,人家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我那时候其实是不拿工资的,但我也要有生存的来源。所以我跟老板讲,你做成项目我再拿钱,做不成项目我就不拿钱,就当学经验了。老板当然很高兴。然后我就去上班了,很认真工作。我觉得我没有在帮别人打工。很多时候我们有一种心态,反正我是给人打工的,就无所谓了。就是因为这种心态使得你不进步,不要认为你是给他打工的。每个人说到底都是在为这个社会打工。老板也是在给社会打工。
我自己创业在带团队的时候发现,当老板真的有当老板的苦。现在小孩有很多东西不会,连怎么订机票你都要教她。我就跟公司90后的小孩说,我不怕你不会,我可以教你。我就怕这个人不懂,没有责任心,“差不离就行了”,这个不是我能教会你的。可能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个事情你既然做就一定要做好,做不好就要重做。
澎湃新闻:思想独立方面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下。
田朴珺:昨天我做了个微访谈,其中被问到最多的就是我今年二十几岁,好像时间不多了到底是嫁人还是工作。我觉得没有万金油的答案。我能传递的就是一种独立的精神,就是你要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
男人在社会生存中压力也非常大,你为什么把你全部的生活压在一个男人身上?如果我是男人,我也会想跑的。当你变成一个独立个体的时候,你会更有魅力地成为另外一半的支撑,才能风雨同舟,走得更远。
澎湃新闻: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在网上传播非常广,文章中观点你认同吗?
田朴珺:部分认同。因为我觉得,为什么这个社会有一点扭曲?因为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造成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由妈妈带大的,其实就是和一群阿姨带大的。所以男孩大部分是和女生长大的,父爱缺失。尤其这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往往很难得到一个男性力量在你身边,导致中国男人越来越不像“男人”。
我觉得这种“男人”不单单是一个性的特征,更多是一种品质的特征,不然你怎么能称得起“男人”这两个字呢。你怎么能成为一家之主呢?
你看我今天穿了裤子,我平时喜欢穿裤子。英国有句谚语,这是家里“穿裤子的人”,意思就是这家做主的人。现在很多女性其实都穿裤子,可是还没有成为这家做主的人。这一天会不会到来?我相信会,但是需要越来越多女性自身的觉醒。
澎湃新闻:你曾经说自己有记者梦,什么时候有的?什么时候打消的?
田朴珺:这个念头有了很久,从小学到中学都有。我小学时候作文拿过奖,全年级考试拿过第一,语文一直都挺好。我唯一能骄傲的成绩就是语文不错。那时候看新闻觉得记者这个职业特别高尚。(这个梦想)幻灭是因为我的数学太差了。我严重控诉中国教育体制(笑)。 明明一个文科生,你非要让他考数学。而且现在拉低了英语教育,我真的觉得不合理。因为英语是一个交流工具,是走向全世界的平台。
澎湃新闻:你写专栏关注度也很高,平时的写作训练是怎样的,最近看的三本书是什么?
田朴珺:我强烈推荐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散文集《旁观者》。他通过写人来反映当时经济状况。也是我近些年来,我看到的写人物最好的文章。还有乔布斯当年推荐的一本书《禅的初心》。另外一本我推荐自己的书。(大笑)
澎湃新闻:你写男闺蜜陈可辛,写褚时健,引发了一些当事人的回应。你后来跟他们两位有没有沟通过?
田朴珺:二位都是我很尊重的人。我跟褚老不熟,就是像采访一样,五个小时的接触。可能过段时间我还会去看他,他是太值得人敬仰学习的。他告诉我说,做一件事如果做不好,不管大事小事他就睡不好。后来你发现做成事的人都有这个特质。这可能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澎湃新闻:你说自己在十七岁第一次客串的时候就看到了表演的谜底,请问这个谜底是什么?
田朴珺:那个谜底就像运动员。几乎都是到了三十岁左右,运动员的生涯就基本结束了。虽然演员没有那么残酷,但你不能否认演戏也是一个相对青春的行业。那个谜底告诉我,这个行业不会是我干到老,这不是我干一辈子的事。
澎湃新闻:后面你接戏的话要挑自己喜欢的,会不会一些比较性感的角色就不接了?
田朴珺:我从来不介意。如果你觉得那是美,你就去展现它,为什么不呢?而且我觉得身体本身就是很美的一部分,你觉得它脏吗?你觉得它脏把它裸露出来也就是脏。如果角色合适,为什么不呢?这就是一个演员,身份赋予你的。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就不要当演员。
澎湃新闻:你经常被称作“王的女人”, 你觉得需要怎样才能不只被称作“王的女人”?
田朴珺:我要努力做到(让王石做)“田的男人”。(大笑)。你看“田”字里面横竖都是一个“王”,我应该做得比他多才对。
澎湃新闻:事业上要达到怎样的成绩?
田朴珺:没想过和他比,因为他太强了。人生就是比马拉松还长的跑步。他是一个毅力比我还要强的人,这点上我非常非常敬佩他。但是我觉得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希望这种人生有相交性,又有独立性。
澎湃新闻:你买房不方便贷款的时候,王石为什么不用广告代言之外的收入来帮你?
田朴珺:其实他有多少收入你们上网都能搜到,包括扣税什么的,基本上算是高级白领的收入吧,我的财务能力也并不比他差多少。
澎湃新闻:就像你助理说的,你比他更富有?
田朴珺:我没说过这个话。不能这么说吧。反正我们经济能力上,彼此是平等的,我不花你一分钱,当然他也没花我什么钱。那个广告对他来说算是额外收入。他也想过替我还点,帮我分担点压力。毕竟大家都知道,我自己的工作挣钱也不容易。但是他说他认识我之前都是捐的,如果认识我之后不捐了,公司的人会怎么想。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是“你捐,你全捐,你一分都别留”。
澎湃新闻:你们最开始认识大概是什么时候?
田朴珺:很早了。我可以讲下长江商学院的事情。很多女性会觉得也许能在长江商学院里认识什么大佬。你如果把商学院当成婚介所,那你就想错了。商学院就是商学院,找对象还是去婚介所。总之对我来说,长江不是我认识人、找圈子的地方。(不是认识、寻找伴侣的地方?)绝对不是。而且那时候我去上长江的时候,是我们班最小的,资历最浅,说实话人家都不太爱带着你玩,那个圈子是很现实的圈子,我跟我们同学来往非常少。
澎湃新闻:你在接受采访时说,和王石彼此第一印象都不太好?
田朴珺:他对我的第一印象好不好我不知道,你要去问他。但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太好。
澎湃新闻:你说他对你的演员身份可能不太高看?
田朴珺:不是,他是知道这个女孩当过演员,还做地产,他觉得很奇怪这个身份定位。一个演员懂做地产,这是什么逻辑啊。好像一个数学老师是一个烤红薯高手。但是后来通过接触,他自己都说,如果有一天谁说我挣钱容易,他会跟谁急。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擦出火花的?
田朴珺:品质吧。慢慢了解,就跟所有人一样。我不会因为你是大佬,我就想做你女朋友。对我来说,也有其他选择的机会。
澎湃新闻:跟他接触的时候有没有了解他的婚姻状况?
田朴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单身。
澎湃新闻:能不能谈下你现在实现的和没实现的梦想?
田朴珺:说说我的梦想吧,我的终极梦想是造福人类。这不是空话呦,这真的不是空话。
我可能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她是一个特别虔诚的佛教徒。乔布斯,他最大的贡献,不是缔造了市值那么大的苹果公司,That’s nothing。他的贡献在于把人的生活习惯变得更美,更加丰富。这是我觉得乔布斯伟大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我的契机,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