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s 发帖数: 12296 | 1 “宝贝,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3月15日下午16时,小桐爸爸紧紧抱着女儿小桐,嘴里不停地重复着。
当天凌晨12:05分,8岁的小桐离家出走,失联长达16个小时。
这16小时,在全城的关注下,小桐的亲人们经历了难以言说的心痛和悔恨煎熬……
午夜时分
宝贝留张字条后离家
有人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是,如果主人公是一个年仅8岁的女孩呢?
小桐爸爸的体会是:坐卧不安,心如刀割,几乎被逼疯!
3月15日凌晨,8岁的小桐提着大包行李,拖着心爱的滑板车,离家出走。走之前,还给在医院住院的妈妈留了一张字条:妈,我出去一会,几天才回家,别担心我。爱你们。她还画上桃心,和代表一家三口的三个糖葫芦。
此时,大楼电梯口的监控视频上显示的时间是00:05分。
一个小时后,爸爸从医院回到家中,看到这张留言条,顿时慌了神:“这么晚了!这么小的孩子!究竟能去哪儿呢?”
根据小桐的手表电话定位,当时她就在小区门口。小桐爸爸赶紧冲出家门四处寻找,却没能找到宝贝的踪迹。
他赶紧通知家人朋友一起寻找,并迅速报警。
他没想到,这一找就是16个小时。
离家原因
或许与被爸爸批评有关
小桐的离家出走,或许与之前被爸爸批评有关。
小桐的妈妈说,3月14日上午,小桐轻微发烧,覃先生帮小桐向学校请了假,并叮嘱孩子在家好好休息。
因为妈妈刚刚生二宝,爸爸要到医院去照顾。
中午,小桐爸爸回家后看到小桐在房间里用手机看动画片。已经疲惫不堪的覃先生一时心急,当即批评小桐不懂事,并用手机壳敲了下小桐。
被爸爸训斥后,小桐给妈妈打过电话,说不想再见到爸爸了。
此后,父女俩通过电话进行了交流,小桐爸爸对于敲打小桐的行为还向小桐道了歉,小桐当时也表示原谅。没想到,在午夜时分,小桐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寻找宝贝网友刷爆朋友圈,《今贵州》消息点击逾4万
“各位亲朋好友,我同学女儿***8岁多,身高1.3米,于2016年3月15日凌晨00:05分从东山离家出走……母亲电话186851*****、父亲电话137651*****!”
昨天凌晨起,贵阳朋友圈内开始流传这条信息,本报及《今贵州》新闻客户端今贵州等多家新闻媒体及时跟进,朋友圈内的热心朋友更是纷纷接力转发,瞬间刷爆了贵阳朋友圈。其中《今贵州》发布的新闻半天时间,点击量就达4万。
包括小桐的老师及同学家长们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时时关注着事情的进展,“她的手表电话信号在小河出现过”,“信号显示,她在小十字附近”……
他们不停地在朋友圈、QQ空间推送消息。
大家共同的心愿:希望孩子早点找到,平安回家。
一位远在上海学习的黄先生,不但第一时间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转发消息,还多次打电话给记者,了解寻找情况。“不能过多地打扰小孩家人,我们发动好心人一起寻找就好。”黄先生说。
“爸爸、妈妈好担心你,不能没有你,请快点回家!”这是朋友圈转载时最常出现的一句话,也是天下父母们的心声。
焦人的16小时,家人和警方四处寻找
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公安分局水口寺派出所接到小桐父母报案之后,立即发布了协查通报,在全市全力寻找小桐。
中午11:11,小桐戴的手表电话开机了,定位显示在中山东路一带。小桐的爸爸、姨妈和姨父赶紧打车前往。同一时间,中山东路派出所接到指令后也立即出动。然而,一多小时的寻找,因为小桐手表电话再次关机,依然没有找到。
记者赶到中东派出所时,民警正在调该辖区的监控视频,试图发现小桐的行踪。负责视频查找的沈警官表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查找,没有发现小桐的身影。而在门口等待消息的小桐的姨妈也告诉记者,已经看了好多地方的监控了,一无所获。
记者随后又赶到水口寺派出所,负责此案的许警官也正和同事们在一起,努力找寻。他表示,将尽快找到小桐,并第一时间通知家人和媒体,及时发布消息。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一次次的寻找行动无功而返,所有人的心情跌进谷底。就连刚刚产后的小桐妈妈也不顾身体虚弱要出院寻找,经反复劝说才被强行送回医院休息。她告诉记者,女儿的离家出走,已让她崩溃了!
让宝贝回家!警方依旧在努力,寻找依旧在继续……
她自己来到外公家所有人总算安心
一直在找,一直没消息。小桐一家人心急如焚。
警察、媒体记者和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也都揪着心为小桐祈祷。
“找到了!”
昨日下午16时左右,覃先生接到小桐外公打来的电话,原来小桐刚刚独自到了外公家。
小桐爸爸立即赶往花果园小桐外公住处。
父女见面,小桐爸爸眼含泪花紧紧抱着女儿,嘴里不停地重复说着:“宝贝,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正在四处寻找的家人朋友也纷纷赶了过来。
值得庆幸的是,小桐精神状态还不错,就是不想多说话。问她离开家后去哪里了,她只说在外面晃荡了一夜,就不愿再多讲了。
共同的心愿:这样的“旅行”不再出现
小桐回家的消息传来,关注此事的市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只要平安就好”,微信朋友圈里,大家表达着同样的祝愿。
小桐爸爸专程给记者打来电话,表达感激之外,希望本报及今贵州手机新闻客户端代他们想各位好心人致谢!
对于小桐这一场让家人煎熬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有人表示,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有人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人猜测,孩子离家是不是对家中刚出现的二宝还不适应;更多人反思,自己对孩子该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
事实上,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已经不容忽视,光是本报记者每年接到的类似求助就不下四五起。日前,在线青少年心理平台“Q心理”联合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研究所,搜集整理2016年1至2月份关于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报道,出炉了一份“青少年离家出走微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2月,平均每天有2.3宗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事件,而其中超过80%的孩子至今仍未找回。
小桐的“旅行故事”已经结束,这个在这一天饱受折磨的家庭总算又归于平静。记者了解到,孩子的班主任还专门叮嘱其他同学的家长,保护孩子的心灵。
而更多人则希望,今后这样的“旅行”都不再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