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s 发帖数: 12296 | 1 收视率破1,网络点击超5000万。这成绩,对于一档中型体量的新节目来说,还算不错。
节目叫《娜就这么说》,为谢娜量身打造的。别小看了这60分钟的脱口秀,其意义重大——湖南卫视“综艺一姐”离了马栏山,似乎也能玩转。
一期节目下来,成色究竟如何?
一
对于一个扮了十多年“绿叶”的人来说,面对飘满七彩祥云的主场,其实是怯场的。对于一个平时擅于接话,甚少主动发起话题的人来说,其实是不习惯的。
当然。人,总要往高处走。不可能一辈子就靠那点出场费活着,不可能永远靠嘻嘻哈哈接话活着。在这个综艺发达的年代,只需要往前走一步,就能让人生更丰满,何乐而不为?
好了,现实的问题就来了——从配角到主角,怎么玩?
剧本,这是必备的。该讲什么,什么时候该配动作,什么时候该停顿等候观众掌声,心里必要有谱。为了防止现场气氛很干,还特意从台湾把《康熙来了》(视频)的御用伴奏阿咪老师请了过来。高配之下,可能还需要多磨合。
助理,也是必要的。做过这类型节目的人就会知道,在舞台上单人干聊,必死无疑。主持人+助理主持、主持人+观众、主持人+助理主持+观众,是最常见的三种合作形态。在对观众没有十足把握前,找一个靠谱且能经得起“打击”的助理主持人,是最稳妥的。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与谢娜同校的杨迪,成了节目的二把手。一个抛,一个接。一个散,一个收。在小人物成长语境之下,配合得还算不错。
朋友圈,是要利用的。每一个新节目的诞生,就是攒局者的关系网展现。请好朋友,一是能守住底线,不会被别人抢镜;二是效果可预埋,大家都知道要什么。首期选张柏芝,从播出后反馈来看,这两点都满足了。林林总总,都是人情呵。当然,也可以邀请不花钱的通告艺人,但在主人还没有能镇全场的情况下,还是小心为上吧。
二
节目类型是脱口秀,如果要站那唠60分钟,的确很难撑下去。哪有那么多段子啊。所以,必须要有环节,以分解压力。
首期节目,可见三大板块——“娜氏脱口秀”、“娜氏招聘会”、“娜些私房话”。如此操作,既解决了单一题材不够用的压力,又给补拍或者后期一些空间。挺讨巧。
娜氏脱口秀——一个开场舞结束,谢娜登台了。揶揄几句助理主持,突然宣布“娜氏影业成立”,把人看蒙了。感谢完广告商,便正式进入脱口秀阶段。
聊什么?历史,而且是自己的历史。从当年面试被毙睡地板,到聊演《九妹》自黑,再到罕曝艺考遇黄磊……这些故事,其实大家都在娱乐版面上见过,只是这回听当事人亲口说,别有一番滋味。有网友说:“看完这部分,尴尬癌都快犯了——脱口秀还需要一个人在旁边捧着?”可能,谢娜与杨迪的这种独特风格,很多人还不习惯吧。
开题快,收题也快。突然就宣布回到娜氏影业要招聘,防不胜防。
娜氏招聘会——两把山寨的椅子,搭上几个专程为张柏芝设计话题的嘉宾,几番表演,一个环节就撑完了。
杨迪表演真人版变脸,郭富城模仿者带领张柏芝回忆电影,蹩脚演员扮《河东狮吼》经典动作……看来看去,就是张柏芝前半生经典影片的合辑呵。昔日的金像影后,如今只能靠回忆来赢得关注,细细品味,五味杂陈。
最后,就是信息量爆炸的“娜些私房话”环节了。两人穿着睡衣,坐在床上,聊过去与未来。十足的《四大名助》即视感,对不对?
张柏芝曾为祝福谢娜婚姻永久,用一场故意输的掰手腕来实现这个人情。再回忆时,两人相互飙泪,是可预见的。也成了很多媒体的头条。
访谈,其实就是双方进行一场心照不宣的利用。我一定要问,你不一定答。怎么办?那就玩游戏吧,谁输就回答一个问题。怎奈,那个不争气的玩具,次次都让谢娜输,把张柏芝弄得哈哈大笑。不得不说,这个环节设置,其实是失败的。反客为主的小概率事件,失了戏份。
三
整个节目,我对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第一、助理主持人杨迪谈去周星驰办公室面试,索要合影遭拒。原因很简单——周星驰说以后有的是机会合影。杨迪讲述完后,便张手做自我陶醉状。面对这个话里有话,谢娜居然真诚补问一句——你做那个手势是什么意思……
第二、谢娜辛辛苦苦得到反问张柏芝的机会,题目是“你微信有几个好友?”在张柏芝回答“120个”之后,此问题居然就停止了,居然就停止了……
提问的设计,需要优化。话题的挖掘,还需要细化。辛辛苦苦做功课,最后成了弹棉花,有点遗憾。
最后再说一下:主持人可以适当收一下表现,忌全场哈哈大笑,学会给嘉宾一点心理空间;脱口秀好不好,其中一个标准是——看有多少段子在网络上流传。周末看电视博君一笑已做到,如果日常时段再能用碎片俘获网友,新新节目就站稳了。毕竟,谢娜的观众层在马栏山与网络,这个局,还是要破。
呃……说着说着,怎么感觉在聊《金星秀》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