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i***s 发帖数: 39120 | 1 欧盟与中国年终前达成欧中投资原则性协议,消息传出后,美方给予激烈的批评,甚至不惜以欧盟终于撕掉了遮羞布这样的语句来指责盟邦;在西方,一向就有指责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华绥靖的批评,这次的协议的确是在默克尔强力主导下达成的,默克尔的绥靖于是乎大有坐实之势。
不过,法国世界报驻柏林记者发来一篇题为“默克尔为什么成了欧中贸易协议的辩护律师?”则似乎重在从德国的角度来剖析,担任欧盟轮流主席国,即将履行完最后一任总理任期的默克尔为何明知不会讨好美国还要如此煞费苦心。
默克尔一直把签署这一协议作为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半年期的最重大挑战,她终于说服了欧盟成员国,同时也迫使中国作出让步,在即将完成轮值的最后时日达成原则性协议。默克尔知道对她这是一次唯一的机会:一方面,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她获得了领导推动的必要权威;另一方面,华盛顿处在政权转移期,赋予欧盟更大运作的空间可能会在拜登登台后大大缩减;同时,尤其在健康和技术领域,面对美国与中国的对抗,新冠大流行的特殊之年强化了德国欧盟主权意识的紧迫感。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达成这一协议对德国的好处最大。在欧盟,德国是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远远领先其他成员国。2019年,德中贸易交易额达到2060亿欧元,德国出口中国960亿,中国出口德国1100亿,占据了欧盟对华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但是,如果说德国希望继续从蓬勃的中国市场获得好处,但从今以后绝对不会不惜任何代价。2010年代初期是德中贸易的黄金期,中国大举订货使得德国经济在2009金融危机后戏剧般地大幅度反弹,之后便是稳固的经济增长。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柏林对北京的警觉渐渐动摇了互信,2010年代中期,德国政界和经济界终于明白,与他们所期待的相反,贸易的增长,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合作方式对华转移高科技都无法撬动中国市场开放,更别指望欧洲企业在中国获得公平的待遇。
2015年,北京通过2020科技发展计划,十大领域将在国家补助下强力发展,最终取代外国进口,为习近平的强国梦铺路。这之后,随着中国企业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精华企业库卡,以及2016年中国吉利汽车出乎意外大手笔收购德国最具标志性的汽车集团戴姆勒股权等等,柏林的担心越来越重。2019,德国工业联盟公布预示重大转折的声明:德国和欧盟经济必须不仅仅把中国看作是贸易伙伴,更应视为制度性竞争对手。这一声明确认并终结了德国面对中国的幼稚,并且强调应把问题提到欧盟层面来统一应对。德国工业联盟的文件指出,面对美国和中国,欧盟应该“更加团结”,“更加自信”,通过一个雄心勃勃的以基础建设及关键技术领域的公共投资为支撑的工业计划来强化欧盟整体的竞争能力。
这出自一个传统上信奉自由经济反对任何“工业政策”的德国工业协会,其自身的大幅度转弯在德国甚至欧洲产生了很大震撼。这一声明引发了一系列论战,最终导致欧盟统一立场,于2019年3月12日发表确认中国为“制度性竞争对手”的历史性文件。
欧中投资协定被认为是欧盟对华战略框架性文件的某种落实,当然,最终签署欧中投资协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世界报的报道指出,时间的选择和使用的方法差不多与内容同等重要:它向华盛顿发出的信息是,被特朗普主义折腾四年的欧洲,既不打算被拖入与中国的严重冲突同时也决不放弃自己的价值。
中国在接受国际通用投资标准,在接受国际劳工标准方面承诺让步,但这些让步并没有强制性措施配套。中国在国际承诺方面声名狼藉,18年前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信誓旦旦的承诺,后来被特朗普政府指责是一场骗局,在美国两党对中国有着强烈敌意的大背景下,与欧盟达成这样一项条约公认为是中国的战略性需要。中国最终会信守这一条约吗?欧盟将如何维持并强化与盟邦美国的战略关系?即使在欧洲内部,怀疑的声浪也越来越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