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近期贾玲执导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她带着主创团队到各城市路演,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一位妈妈在现场“催婚”贾玲:“我来八卦一下,你看我们差不多大,我都有两个孩子了,贾玲你呢?”贾玲则机智幽默的回复道:“那...那你有两个孩子,你给我一个得了!”化解了自己的尴尬也逗笑了现场的观众。82年出生的贾玲明年也将步入40岁,事业有成的她为观众们带来了无数欢声笑语,但也不免被“催婚催生”,中国单身人口突破2.4亿,单身的背后有主动选择单身的,他们享受这种生活状态,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开心生活的吧~
01.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中国是一个以家庭关系为主轴的人际关系网,以个人为中心延伸出一张像水波纹一样的关系网。而这些网圈以中国传统家庭观为主,认为成年人需要建立婚姻关系,繁衍后代。
所以当年轻男女经济独立后,选择独居,不婚的生活方式,与这种观念产生碰撞,虽然自己非常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但社会中会有很多不同想法,表达他们的观点。而不受此影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很多独身的人自己经济独立,因为生活上不需要依赖他人,思想也相对独立,听到不同声音的时候就看的比较淡。内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会被环境所动,自然不会产生自我矛盾,心生焦虑。
相比中国人以家庭关系为主轴的人际关系网,西方国家是以个人关系为主轴的人际关系网,虽然与家人之间也有亲情连接,但文化背景不同,受影响的比重,要低很多。单身主义正是从19世纪50年代的西欧国家开始出现,发展至今。2020年荣获德国政府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的德国98岁独身老奶奶海尔嘉·威赫,她守护了76年的家族书店获得"国家特别奖",成为首位获得当地正式荣誉的居民,她终身未婚,与书相伴一生,离世之时手里也还拿着喜爱的书。她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与书为伴,相爱一生。
02.他人因素
除了社会文化因素之外,次之因素即父母,亲朋好友等他人带来的影响。每逢佳节“被催婚”一般就是父母与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他们通常以自己的婚恋观出发,为下一代的未来生活考虑,更认可传统的婚姻生活。年轻人的主要压力通常来源于父母亲朋,而主动单身生活幸福的年轻人可以做到两点:客观评估目前国内婚姻与生育的情况,并结合自身情况主动与父母沟通,缓解他们的焦虑,从而慢慢接受自己的选择。
和父母聊婚姻
父辈那一代的婚姻,看的是门当户对,两家人通情达理,结婚了就是共同体,荣辱与共,能同甘还能共苦。大多数都是如此。
现在的年轻一代是计划生育政策之下的“独生子女”为主体的一代,不管男生女生都是家里的大宝贝儿,恋爱时开开心心和和睦睦,过日子谁想抢着做饭刷碗拖地呢?!找一个愿意长大,共担责任的同龄人难度变大了,这是一。
第二点,抵御风险。从前路途长车马慢,人们的需求相对简单。现在一个热点问题超不过3天就没人关注了,人们要的是眼前,即刻满足。30+的年轻人看不到未来50+未来的风险,为了一起抵抗遥不可见的未来风险,就要委屈压抑自己的眼前,做不到啊。
第三点,婚恋观的变化。从前的人们婚前没见面几次就结婚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一人一生便是一世。现在的婚恋观随着时代发展,闪婚闪恋闪离屡见不鲜,年轻一代要的是快乐,享受当下即眼前。
和父母聊生育
过去的中国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也以家庭生产为单位,所有人在家庭之中都要以家庭利益为重,再谈个人行为。爸妈带着大儿子家的孙子孙女,依然还会催着小儿子儿媳生孩子,然后他们可以共同养育这些子孙,家兴人旺。
现在社会已渐渐发展为已个体为单位的生产,生活关系。很多年轻夫妻,都背井离乡在工作的城市成了家。不管是结婚买房,还是婚后生育,大概率都需要自己来承担。
所以当“家庭生育观”遇上“个人奋斗者”必然产生催婚催生的碰撞,事实是父母以30年前自己的时代为背景,考虑了现在年轻夫妻的生活。就像生活不再是四世同堂的形式,婚姻与生育也只终将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个体为主的生活与思想之下,婚恋与生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开始变革了。
03.自我焦虑
我的需求是什么,我喜欢独居保持独身独处,还是我有寻找伴侣的需求,但暂时没找到合适的。
当自己与一个喜欢的人相处,能感受到相互吸引,相互满足需求,相处之中都能得到滋养,那么这样的恋爱与婚姻关系是美好的。反之,没有与任何一个人相处时,能超越自己独处时的愉悦感,还有焦虑,要思考是不是社会文化环境构建的个人观念产生的焦虑,或是父母亲朋的不理解不认同所施加的压力而焦虑。对于女生而言,天然的女性生殖功能与年龄有关,所以相比男生,所面临的婚恋与工作的年龄焦虑也很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