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八方声明施压北京!拜登这张旧牌迟早要打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7月19日,美国拜登(Joe Biden)政府联合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以及北约发布共同声明,指控来自中国的恶意网络袭击,认为这种网络行为不但损害美国安全和利益,而且威胁盟友及全球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民主社会。拜登政府指控中国政府要为包括针对微软邮件系统在内的全球一系列网络袭击负责。
从阵势上看,这波声明似乎凸显了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中西方”对立,但实际上对于网络安全这样一个长期存在的国际性议题,美国根本无法打造一个统一的利益联盟。更何况,在网络安全领域,美国自己的做法在盟友间也广受诟病。
和美国之前一边宣布指控一边制裁俄罗斯的做法不同,此次白宫并没有宣布针对北京的举措。白宫方面在记者的追问下也只是强调黑客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异同。但根据拜登政府官员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透露的消息,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大,和美国的经贸联系不同于美俄之间的经贸关系,所以白宫内部就如何反制北京存在很大的争论,担心北京可能的报复举措伤害美国利益。
欧盟在这方面最为谨慎。和美日澳等国直接将黑客和中国政府关联起来不同,欧盟在声明中并没有提到中国国家安全部(MSS),只是强调敦促中国政府采取行动,打击来自中国本土的这种恶意网络攻击行为。也就是说,欧盟并没有将矛头对准中国政府。
欧盟这种做法并不令人意外,其中原因并不局限于中欧经贸利益关系。欧盟在网络安全议题立场上,近年来并没有完全跟着美国的步伐走。自美国棱镜门事件之后,欧洲对美国的网络窃听和黑客行为也非常不满。近年来媒体多次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2012年到2014年间与丹麦军事情报部门合作,通过互联网监视瑞典、挪威、德国、法国等国领导人及高官活动。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共有位于境外的约5.2万个计算机恶意程序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约531万台主机;就所控制中国境内主机数量来看,控制规模排名前三位的控制服务器均来自北约成员国,分别控制了中国境内446万、215万和194万台主机。
但是,欧盟还是要发这份声明,表达一个立场。北约亦然。北约首次就网络安全议题指控北京,和之前首次将中国定性为系统性挑战一样,目前更多是一种美国主导的对华政治姿态的表达。
只不过,它们发表联合声明的这个时机很有意思。这一切都是拜登政府从中协调、施压的结果。
就在该联合声明发布之际,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以及联邦调查局(FBI)联合发表一份报告,详细地描述了中国政府支持的网络黑客行为策略。美国司法部7月19日还宣布,指控4名中国公民参与一项由中国国家安全部主导的入侵电脑系统的全球黑客攻击行动。
这就是拜登政府所谓的“跨部门的全政府”行动。
但是,这种行动所涉及的网络安全议题,其实是一个常规议题。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它都可以被一方拿来指控另一方。而且,拜登担任副总统时,美国的民主党政府就曾指控中国军方从事网络袭击,并起诉过解放军军官。拜登此次又重新炒作网络安全议题,也是为了方便他联合盟友加大对华施压的政治诉求。
而且,此次拜登政府所提到的指控也不新,只是将2011到2018年针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大学和政府机构的所谓网络攻击行为罗列了出来,指控北京“盗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
现在美国集结西方个别国家,联合对华施压,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本质上还是一种霸权行为。但是,拜登政府这种试图孤立北京的做法真的有效吗?
从上个被美国政治操作的新疆议题来看,拜登政府地区拉拢了盟友,包括欧盟和北约,合力批评中国的新疆政策。但是,在伊斯兰议题上,并没有哪个伊斯兰国家或组织站出来支持美国。尤其是俄罗斯、土耳其、印度和印尼等大国,根本不相信美国方面的指控。
和新疆和港台议题不同,网络安全是一个跨国议题,网络黑客也是一个国际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协同解决,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和准则。美国在外交上联合盟友施压北京,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议题所牵涉的规则制定比较“务虚”,只有反击手段升级才有可能演变为经济战,损害切实利益;另一方面,从欧盟的审慎态度及不同盟友对华经济利益考量来看,美国在这方面不太可能和盟友出台统一的反制策略。
最后,拜登政府和盟友释放这一波对华舆论攻击,适逢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Wendy Sherman)到访亚洲。她原计划行程也有中国,但由于一些技术性安排被迫取消中国行。假如她当初没有取消行程,拜登政府还会这样做吗?可能照做不误,也有可能延后,这只是个时机的问题,重在营造声势。在和中国举行高层磋商和元首外交前,拜登这种阵仗不会少,能打的牌迟早要打。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