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全球气候进入“更年期”,“黑天鹅”随处降落,我们该怎么办?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s
发帖数: 1
1
战胜气候变化的挑战,人类该团结起来了。
全球气候今年愈加反常。在加拿大,以凉爽的山间空气而著称的一个小镇被猛烈的山火烧毁了,而俄罗斯的雅库茨克,这座世界上最冷的城市上空也是浓烟翻滚;在中国,雨水相对较少的河南,今年却被暴雨袭击,城市变成汪洋,而欧洲多国也因为暴雨沦为泽国,生灵涂炭。
谁能想到,当人类还在奋力与新冠病毒斗争时,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又惊扰了世界。
气候喜怒无常,怎么办?
美俄山火肆虐雾霾笼罩
科列索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雅库特的一名侦察机飞行员。
在他的印象里,往年在这个季节,大片森林覆盖的一些区域虽然也会发生山火,但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火情也在雅库特北部出现了。那个地方在去年,甚至在过去就根本没有发生过火灾。”
俄罗斯雅库特的山火。
浓重的烟雾弥漫在空中,令科列索夫根本没办法驾驶飞机执行侦察任务。甚至,隔着白令海峡的美国阿拉斯加居民,都能看到俄远东地区的浓烟借着风势飘过来。
据雅库特空中森林保护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年初以来,雅库特有将近4000万亩的土地过火,面积大约相当于500万个足球场。
在美国东海岸,当生活在纽约的人们20日一早醒来时,迎接他们的是泛着棕红色的薄雾,以及有些呛人的烟味。谁能想到,这浓烟竟然来自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州,在那里8场大火已经摧残了近300万亩的土地。破纪录的高温和严重干旱,则助长着此处的火势。
美国西部失控的山火,令位于东部的纽约也被雾霾笼罩。图源:CNN
吸入微小的烟雾颗粒状物会对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但人们没有办法,能做的只有习惯这种雾霾天,因为“大火将燃烧整个夏天”。华盛顿大学山火烟雾专家丹·加菲说,雾霾笼罩或许会成为今年全美各地的“新常态”,空气质量将比往年的平均水平要糟糕得多。
德国水灾致数百人丧生失踪
在地球的另一侧,中国郑州京广北路隧道口外抽水机奋力工作,凌乱的车辆渐渐从水中露出车顶,一片狼藉。
人们很难想象,洪水灌顶时的那种恐惧。
在欧洲,救援人员还在废墟中寻找可能的幸存者,创纪录的降雨摧毁了德国多个城镇。
一周时间过去了,155人依旧下落不明。他们究竟还能有几分生还可能?德国联邦救灾组织并不抱什么希望,“我们认为现阶段死亡人数仍然可能上升”。洪水在德国已造成至少177人死亡,764人受伤。德铁公司近600公里的铁轨和80个车站被毁,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重建。
“这里就像是月球表面。”环顾四周,农民芭芭拉·安格勒已经认不出她曾经放牛的地方,“这里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田野。”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不远的峭壁处那个看起来很有田园味道的瀑布,竟然彻底毁了她平静的生活。
想起巨石滚落、洪水冲下来、一家人无处可逃的那一刻,安格勒的眼神里依旧充满着恐惧:“也许不会很快发生,但它还是会发生。”
极端天气或致恶性循环
安格勒是被凶猛的洪水吓到了,但她对未来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正在成为恶性气候循环的一部分。
“曾几何时,一个地方大约每100到150年会发生一次大型的火灾,森林会重生,然后火灾又来了,我们又重新开始。”但时间渐长的火灾季节,越来越大的火势,让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环境地理学助理教授托马斯·史密斯忧心忡忡,“我们在东西伯利亚的某些地方看到的是,每十到三十年就会发生一次火灾。这意味着森林将无法达到成熟期,最终会退化成灌木丛或沼泽草原。”于此同时,火灾频发产生的灰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南极融化,不少人曾以为首当其冲的将是一些岛国或是海滨城市。但今年发生在中国和欧洲的暴雨和洪水却提醒着人类,气候愈发没有规律,“黑天鹅”可能随处降落。
显然,除了控制碳排放量、控制温度升高以外,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人类必须有所准备。“从心理上、经济上,我们都要准备好。”伦敦大学灾难与健康学院教授伊兰·凯尔曼认为,人类必须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坝、抵御洪水。
人类或许还需要思考的是,究竟该建立怎样的备灾和相应机制。在德国的16个州,灾害应急的决定权属于地方和州当局。因此,当面对汹涌的洪水侵袭,德国阿尔特纳镇镇长可妮莉娅·魏甘德认为,下令居民提前撤离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指令应该由上级发布。
但也正如即将告别总理一职的默克尔在22日的“谢幕记者会”上回顾自己执政16年的启发时说的:“仅靠一个国家的国内政策无法战胜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我们唯有作为国际社会的一部分才能战胜挑战,正如在气候问题上表现的那样。”
帮着父母清理被洪水冲毁的家,德国年轻人舒尔德叹了一口:“我可不想习惯这些。”
战胜气候变化的挑战,人类该团结起来了。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