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精疲力尽的拜登,是美国的背影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s
发帖数: 1
1
https://www.mitbbs.com/uploadIMG/news9/2021-08-29/pic612ad378da006.jfif
直新闻:当地时间周四(26日),ISIS对喀布尔国际机场发动连环炸弹袭击,拜登随后表示美国“不会原谅,也不会忘记,直至将所有凶徒猎杀殆尽,让他们付出代价”。在距离拜登政府设下的撤军撤侨最后期限不到一周之际,ISIS为何要横生事端?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ISIS选择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发起恐怖袭击,大概率是为了激化塔利班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矛盾,最好是让塔利班好不容易重新建立的政权再次被西方世界以武力摧毁,说白了就是希望“借刀杀人”。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塔利班和发动此次炸弹袭击的ISIS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组织在西方看来,意识形态上都属于伊斯兰极端主义,都希望根据伊斯兰教法建立国家,也都致力于清除伊斯兰世界的西方侵略者,然而他们是死敌,而非盟友。
发动此次袭击的是ISIS在阿富汗的分支组织ISIS-K,即“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它成立于2015年,成员最早是对塔利班感到不满的“圣战者”。这个“不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塔利班试图与美国接触并和谈,被认为是“与西方侵略者妥协”,ISIS更是将此视为对伊斯兰世界的背叛;二是塔利班着眼于建立一个阿富汗境内、以普什图族为主体的伊斯兰政权,而非如同ISIS那般谋求复兴历史上那个横跨欧亚非、由多民族构成的哈里发帝国,因此塔利班也被ISIS视为伊斯兰复兴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可以说,在ISIS看来,塔利班是一个“通敌叛教”的“地方分离主义势力”。自2015年塔利班致信ISIS要求后者停止招募塔利班的叛逃者而被拒绝后,这两个组织就陷入了持续的冲突之中。不过到2018年夏天,塔利班成功击败了ISIS在阿富汗的分支组织ISIS-K。2020年2月,塔利班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和平协议时就承诺,会打击极端组织,其中就明确包括ISIS。
于是我们看到,在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权之后,ISIS并没有表示出对于美国折戟沉沙帝国坟场的任何欣喜,而是开始对塔利班进行持续的舆论攻击。8月18日,ISIS宣称,塔利班的崛起是美国一手计划的,塔利班已经“皈依伊斯兰的敌人”,不再是真正的穆斯林。
塔利班不干预欧美国家撤军、撤侨,一是客观上占领军的撤离自然等同于国家的和平解放与独立,更快、更轻松也更彻底;二则是为了谋求与国际社会保持良好关系,以此来稳定国内秩序。ISIS虽然也致力于清除阿富汗境内的西方侵略者,但他们同样不希望看到塔利班在阿富汗稳坐江山。
而通过一系列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恐怖袭击,ISIS无疑可以激起西方社会的愤怒和对滞留侨民安全的担忧,并以此来迫使欧美国家进行军事报复,甚至是延长在阿富汗的军事部署。而此时作为阿富汗的掌权者,塔利班面对西方国家的后续军事行动,如果无所作为,则将有损统治威望,甚至导致更多心怀不满的成员加入ISIS;而如果采取强硬措施,则将激化与国际社会的既有矛盾,甚至是爆发某种冲突。届时塔利班无疑会处于一种双输的“二选一”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直新闻:那美军会否杀个回马枪?继美国仓促撤军、阿富汗原政府土崩瓦解以及塔利班“如同闪电般归来”之后,此次性质极为恶劣的恐怖袭击会否为阿富汗当前的局势带来某种新的变数?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是个好问题!正如我刚才所讲,ISIS在喀布尔国际机场发动此次恐怖袭击,目的在于通过激化塔利班和欧美国家之间的矛盾,希望借西方世界的“刀”,来“杀”塔利班。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ISIS要做到两点,第一是点燃美国社会民众的愤怒,二是让这种愤怒绑架美国政府。
而此次ISIS也的确成功点燃了美国社会民众的愤怒。我注意到,就在恐怖袭击发生当天,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电台主持人托德·斯塔恩斯就发出了“每死一个美国人,就应该抹掉一个阿富汗城市”的愤怒言论,虽然他的推特账号已经删除了这句话,但类似的情绪依然在美国社会内蔓延。
比如说我们看看拜登总统是如何回应的,“不会原谅,也不会忘记,直至将所有凶徒猎杀殆尽,让他们付出代价”。这句话并非只是某种无意义的修辞,它实际上在美国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忆。2001年10月7日,“9·11”恐怖袭击不到一个月后,小布什总统在一次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塔利班将付出代价”;而在小布什讲出这句话一个半小时之前,美英联军已经开始了对阿富汗的狂轰乱炸,由此在民众的复仇狂热中拉开了阿富汗战争的序幕。
只不过ISIS千算万算,唯独忘了美国不再是20年前的美国,拜登也不是20年前的小布什。如此惨烈的恐怖袭击之后,真正近乎于“无所作为”的反而是拜登政府。除了周六宣称采取无人机定点清除了某位ISIS指挥官之外,既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的军事措施,甚至也拒绝了延期截止于8月31日的撤军、撤侨最后期限,即便那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西方国家公民将被抛弃在喀布尔国际机场。
于是很自然的,美国社会被ISIS成功点燃的愤怒并没有指向阿富汗,而是被导向了拜登政府。在一系列对恐怖袭击老生常谈的谴责之外,我在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上看到更多的是对拜登是否还能有效领导美国的质疑,是谴责他为什么在已经被预警的情况下,仍然不能避免惨剧?为何不能提早进行撤侨工作?又为什么要强行仓促撤军,导致阿富汗陷入当前的混乱局势?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这起性质恶劣的恐怖袭击会产生某种新的变数吗?的确会有,但大概率不是在阿富汗,而是在美国国内。毕竟当前有关此次恐怖袭击和美国政府回应的推文中,不少挂着的是“Bring Tump Back”也就是“让特朗普回来”的热搜。
https://www.mitbbs.com/uploadIMG/news9/2021-08-29/pic612ad378daa80.jfif
直新闻:那在你看来,拜登政府为何选择无所作为?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我们说一个选择是好是坏,需要首先给定判断标准。就国际威望和国内民众是否满意的角度而言,拜登政府“无所作为”必然是千夫所指;但如果站在现实主义和地缘战略博弈的角度来看,“无所作为”也不尽然是最坏的选择。
第一,美国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虚弱。从时间点节上来看,4月,拜登政府宣布撤军,5月,塔利班展开全国攻势;7月,拜登政府宣布提前结束撤军工作;8月,塔利班在10天内席卷阿富汗全境。最讽刺的是,7月8日,拜登总统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军撤出后,塔利班不会夺取全国政权。而8月初,美国CIA也宣称,塔利班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包围喀布尔,三个月时间才能进入喀布尔。
但凡美国还留有余力,都不可能让自己这么被塔利班压着打。拜登政府所谓的“撤出阿富汗”事实上和将阿富汗拱手让给塔利班,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西方媒体却在极力淡化这一点,试图将问题聚焦在原阿富汗政府军的无能之上,然而这根本意义上是美国的溃败,代表着美国自冷战结束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画上了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句号。至于这是一种明智的战略收缩,还是捉襟见肘之下的无奈之举,也不重要了,因为结果就是,美国事实上已经做不到有效维持既有的秩序。
这其中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我在此只谈一点,那就是美国也是真没钱了。根据美国布朗大学数据,过去20年内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共耗费2万3100亿美元,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融资支付,而这些债务到2050年的预计利息会高达6.5万亿美元。事实上,这些钱也许相对于美国超过20万亿美元的GDP而言,还不算难以想象;但问题是,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当前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债务已经相当于GDP的100%左右,而美国历史上上次达到这个峰值还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第二,美国政府当前可能也处于某种非正常的状态之下。我刚才谈及,美媒近来不断质疑拜登是否还能有效履行总统的职能,并非某种空穴来风的恶意攻击。在周四回应喀布尔机场恐怖袭击的记者会上,拜登在接受记者提问前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被指示,第一个要点的记者是来自NBC的凯丽·奥唐纳。”
注意,拜登在这里用的是instructed,这表明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授意。有媒体认为这是拜登的一时口误,但包括福克斯电视台在内,很多人则认为这表明78岁的拜登本人已经出现显著的认知下降。无论是拜登的执政团队已经把持了总统的实际职权,拜登不得不听令行事,还是拜登已经进入了某种医学状况之中,导致他不得不依赖自己的团队来行使职权,外界不得而知。但外界非常确切地看到。当一名记者质疑拜登是否要为此次恐怖袭击的重大损失而担负某种责任时,拜登与记者产生了争论,并在争论中间突然失语,双手抱拳,并将自己的脸埋在了两手之上。有心理学家就表示,这一动作恐怕反映了拜登至少在当时那一刻,处于崩溃或是崩溃的边缘。也许当今的世界第一强国,和它的领导人一样,已经完全精疲力尽了。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