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全基因组的病毒学家新项目遇阻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s
发帖数: 1
1
近日,一批2021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续公示立项名单。
微博用户@藏狐君 发帖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与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张永振牵头申报“潜在威胁人类病原体发现与挖掘”研究,未获批立项。
该帖对项目落选提出质疑,称“有些专家提的意见感觉他们都没有认真看申报书。张永振教授对此提出了质疑,却再未收到任何回复。”
12月21日,“医学界”联系张永振教授,获知相关消息属实。
张永振是我国著名病毒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关于他的介绍显示:
2001-2020年9月,他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从事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及病毒生物学研究。2020年10月起全职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事传染病与病毒学研究。是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近年来,张永振带领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2000余种新病毒,是世界上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实验室。新发现的楚病毒、秦病毒、赵病毒、魏病毒等在分类上处于重要位置,荆门病毒是世界首个被发现的将基因组分节段与不分节段两类病毒建立起遗传进化关联的病毒;楚病毒不但是世界上已知基因组最复杂多样的负链RNA病毒,而且也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环状基因组以及能将基因组分节段与不分节段负链RNA病毒建立遗传关联的病毒。
他有关荆门病毒的研究发现,已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编著的经典教材Principle of Virology第四版收录,并给予高度评价。
2020年1月5日,张永振带领研究团队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并作出精准判断。1月11日率先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为全球抗疫奠定了基础,为国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潜在威胁人类病原体发现与挖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的研究方向之一。
今年5月14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专项包括5个任务,共20个研究方向。“潜在威胁人类病原体发现与挖掘”隶属于“重大传染病病原体的发现、溯源及预警预测”任务。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12月10日发布“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潜在威胁人类病原体发现与挖掘”的牵头承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藏狐君 发帖援引多张截图。其中之一是张永振教授于今年10月15日,针对“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度视频答辩评审意见反馈,回复的一封电子邮件。
其内容称:“我们感到部分专家没有仔细阅读项目建议书。他们的意见是不客观公正的,并对这种不客观与公众提出严重的质疑!对他们的意见,我们一一回复,见附件。”
与该邮件截图同时出现的,是一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意见表”,其中列出16位专家个人评审意见。在对张永振教授项目持否定、质疑的意见下,有蓝色、加大字体的针对性回复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此前公示,“潜在威胁人类病原体发现与挖掘”所在评审小组,有专家共17人。
“医学界”查看上述“意见表”,发现有4位专家意见较为积极,称“同意立项”“课题负责人对国家有贡献”“前期研究基础较好”“团队有优秀的前期工作,课题涉及合理全面,科学性好”“涵盖指南全部考核指标,目标清晰,有重点”等。
在其余12位专家意见中,“没有涵盖指南要求”被多次提及。
对此,张永振教授10月15日的邮件回复称,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具体考核指标,不仅完全涵盖指南方向要求,并在5个方面超出指南指标。包括,指南要求“开发可用于多种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的可移动实验体系与平台1套”。项目承诺在此基础上增加1套专门用于海洋环境样品的可移动实验体系与平台。指南要求“阐释1种以上新病原体或古病原体跨种感染机理、分布、致病性和流行规律”。项目承诺完成4种。
以及,指南不要求发现新病毒细菌的具体数量,也没有相关成果的论文发表要求。项目承诺,发现全新病毒细菌等不少于200种;发表SCI论文不少于47篇,其中IF不少于10分的至少7篇。
此外,有两名专家意见都提到,“项目负责人的科研水平一般”。
根据“知识分子”此前文章,由张永振教授牵头承担的“中国主要自然疫源性病毒资源的科学调查”,也遇到了阻力。
这是科技部2019年提出并设立的27个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之一。
截至2020年8月初,项目任务书仍未能提交到科技部。但同期其他26个项目都已递交任务书。不递交,意味着项目无法获得资金批复。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