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版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 |
|
|
|
|
|
m*********u 发帖数: 1491 | 1 一江碧水连京宛,楚风汉韵唱大风
2013-11-26
一江碧水连京宛,楚风汉韵唱大风。11月12日,由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首都博物馆承办的“楚风汉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中共宣传部办公厅主任郑宏范,中共北京市委
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严立强,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刘志远,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舒小峰,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郝东晨,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河南省文化厅党委书记,厅长杨萍丽,河南省文化厅
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中共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
长王新会,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晓仙等领导出席开展仪式。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30多家媒体记者和现场观众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展仪式由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主持,中共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致
辞。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00
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新能源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城市,也是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核心水源区。
“南水北送真辉煌,最动情是离故乡。清水滋润京城日,共赞豫宛好儿郎。”2011
年9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率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考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情况时,即兴赋此诗表达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人民对南阳人
民的感念赞美之情。
南阳是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唯一迁出地和重要安置地。从2009年8月到2011年9月
,历时两年时间,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集中搬迁任务全部完成,河南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移民搬迁目标如期实现。作为“天下第
一难”的移民搬迁工程,南阳市移民规模之大、强度之大、难度之大,在中国乃至世界
水利建设移民史上绝无仅有,超过小浪底移民人口最多的新安县,也超过三峡库区农村
移民人口最多的万县市。在两年的搬迁工作中,南阳共投入服务保障人员15万人次,转
运移民货物30万吨,投入搬迁车辆2.5万辆次,搬迁行程1700万公里,顺利完成了试点
、第一批、第二批移民搬迁任务,做到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和安全无事故,
且无一人强制搬迁,真正实现了安全、顺利、和谐搬迁。16.5万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
民迁徙至河南全省6市的25个县,先后有12名移民干部牺牲在移民迁安工作的第一线。
南阳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又是重要的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既
有移民工程,又有输水干线工程和受水配套工程,是总干渠渠线最长、工程量最大、投
资最多、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在整个中线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总干渠穿越
南阳市的淅川、邓州、镇平、宛城、卧龙、方城和南阳新区8个县市区的27个乡镇,全
长185.5公里,约占河南段的1/4,中线全长的1/7。南阳段总干渠平均宽度135米,最大
宽度355米,最大挖深47米,水深8.5~7.5米。南阳段共布置各类建筑物328座,其中铁
路桥梁4座、公路桥梁185座。
为确保京津人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南阳人大力进行植树造林,治理污染,减少水
土流失,构筑生态屏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一库清水。目前,南阳市森林覆
盖率达34%,丹江口库区南阳水源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3%;关闭近千家污染企业,拆迁
环保不达标企业38家,建成投运了多个县级污水净化中心和污水处理厂,以及生活垃圾
渗滤液处理工程;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和以山茱萸为代表的中药材,确保建
立新兴经济体。南阳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丹江等4条河流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级以上
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已连续6年保持优良。“南阳人民无怨无悔地为国
家战略担负起历史责任,为了保持水质安全,我们的群众义无反顾地去担当、去奉献,
保证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南阳市市委书记穆为民说。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汉文化的荟萃之地。春秋楚置
宛邑,秦置南阳郡,东汉光武帝刘秀从这里发迹,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
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90处。南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先后哺育出百里奚、范蠡、张衡、张仲景、诸葛亮、冯友兰、彭雪枫等众多名人,以
二月河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享誉海内外。
南阳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地,同时又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始
都丹阳所在地,各种文物遗址遍布丹江两岸。在这里,从旧石器时代的化石遗存到新石
器时代的遗存,从商周到秦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物古迹都找到了实物例
证,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口库区因此被考古专家们誉为“考古天堂”。
为确保文物安全,文物部门早在1994年,就开始对丹江口水库172米高程以下的库
区、消落区进行专项调查,启动了库区文物巡护项目,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群众自
觉参与文物保护,严厉打击文物违法行为,同时成立了淅川县南水北调文物整理基地,
购置了库区文物稽查船,并选配了地方文物保护员,建立了市、县、乡、村三级联动保
护机制等,为保护南阳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安全起到积极作用。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
门对该县下寺岭楚国贵族墓葬群进行发掘,出土了王子午鼎、王孙诰甬钟、铜禁等文物
4000多件,一时间震惊海内外。1992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又在徐家岭发现10座春秋楚
墓,出土了神兽、克黄鼎等一大批国家级文物,以许家岭楚国贵族墓群、沟湾遗址、下
王岗遗址、龙山岗遗址等为代表的发掘项目,“淅川沟湾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得中国
考古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三等奖,多次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
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发掘的寺湾镇寺坡汉代崖墓群达42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河南省
境内发现最大的一处汉代崖墓群。2003年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对丹江口库区172米淹
没线以下区域进行文物普查,共统计文物点169处,确认有价值的文物发掘点116处,占
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发掘点总量的近一半。
自2005年开始,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发掘工程。来自中国科学
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省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760名考古专
家,组成80余支专业考古发掘队云集淅川,开始了抢救性文物发掘工作。经过努力,考
古发掘队已先后完成淅川县水田营遗址、贾沟遗址、沟湾遗址等116处文物点的发掘工
作,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0余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5万余件(套)。经过8年不懈努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完成既定目标,并通过
国务院调水办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国内考古界权威专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区出土的文物给予高度评价。国家文
物局文物专家徐光冀指出,丹江口库区文物的发掘,对研究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过渡区
域的古文化地域特点,探究楚文化源渊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学术价值。郑州大学教
授靳松安则认为,沟湾遗址已发现有早期仰韶、中期屈家岭、晚期龙山三种文化叠压关
系,还有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5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这在考古史上是十分少见
的。对于早期夏文化研究和早期楚文化探索具有重要价值。所有这些重要发现,为深入
研究相关的学术课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悉,这次展览自11月12日正式开展,展期约两个月。展览分“南阳市情”和“楚
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出土文物精品”两个部分。南阳市情部分
以图片展览为主,综合展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南阳名片,南阳历
史文化,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南阳市保障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安
置及后续发展、生态环境及水质保护工作等。南阳出土文物精品部分,重点展示南阳市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库区和沿线发现的有关楚国和汉代的文物精品,包括青铜器
、玉器、陶器、汉画像石、汉画像砖等主要品类。展览共展出有代表性文物98件(套)
,以及辅助版面和视频影像资料等。
穆为民在致辞中说,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这些年
来我们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有利地服务保障了这一“国字号”工程。现在距离通水只
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明确提出以迎通水促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促对口协作转型
发展、促民生建设和谐稳定、促环境改善形象提升、确保水质安全,我们有决心、有能
力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让首都人民喝上甘甜、安全的丹江水。今天,我们在首都北
京举办“南阳文物展”,就是希望通过展览,促进两地文化艺术交流共融,增进两地人
民的相互了解和真诚友谊,架起北京与南阳相互沟通、合作发展的桥梁。衷心希望两地
因“水”结缘,情谊源远流长;因“水”共荣,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文章来源: 首博 袁玥 11.2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