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 发帖数: 1206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oughts 讨论区 】
发信人: Reynold (相濡以沫), 信区: Thoughts
标 题: Re: 到底中国古代有没有亚热带动物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1 13:49:15 2010, 美东)
大型猫科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并非很差。就说老虎吧,既有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与大猩猩为伍。
然而,在公元十三世纪,新加坡这个小岛被当时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马来人命名为“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不用说佛经,即便在通俗化的佛教文化当中,狮子的出现频率还是很高的,翻一翻西游记就知道了。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就深深地按上了狮子的爪印。
曹冲称象的故事还是相当大的可信度的。首先,中原地区的野生大象--如果确实曾经存在过的话--应该是随着人类农业发展而逐渐灭绝的(气候变迁也是一个因素,但具体考证起来的难度较大)。甲骨文时代(姑且算作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吧),中原农业尚处于原始阶段,此时的确存在着大象的生存空间,但到了一千八百年后的东汉末年,中原农业高度发达,人口也十分稠密的时候,大象也理应灭绝了。
其次,对于这个故事,《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也就是说,这头大象是孙权送来的,而孙权的属地主要在长江以南。东汉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大象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
l**********g 发帖数: 574 | 2 大象獅子到底是熱帶動物還是亞熱帶動物?
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
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
,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
,与大猩猩为伍。
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
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
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游记就知道了。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就
深深地按上了狮子的爪印。
存在过的话--应该是随着人类农业发展而逐渐灭绝的(气候变迁也是一个因素,但具体
考证起来的难度较大)。甲骨文时代(姑且算作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吧),中原农业尚处
于原始阶段,此时的确存在着大象的生存空间,但到了一千八百年后的东汉末年,中原
农业高度发达,人口也十分稠密的时候,大象也理应灭绝了。
操)欲知其斤重”。也就是说,这头大象是孙权送来的,而孙权的属地主要在长江以南
。东汉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大象的存在是有可能
的。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oughts 讨论区 】 : 发信人: Reynold (相濡以沫), 信区: Thoughts : 标 题: Re: 到底中国古代有没有亚热带动物阿?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1 13:49:15 2010, 美东) : 大型猫科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并非很差。就说老虎吧,既有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与大猩猩为伍。 : 然而,在公元十三世纪,新加坡这个小岛被当时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马来人命名为“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 不用说佛经,即便在通俗化的佛教文化当中,狮子的出现频率还是很高的,翻一翻西游记就知道了。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就深深地按上了狮子的爪印。 : 曹冲称象的故事还是相当大的可信度的。首先,中原地区的野生大象--如果确实曾经存在过的话--应该是随着人类农业发展而逐渐灭绝的(气候变迁也是一个因素,但具体考证起来的难度较大)。甲骨文时代(姑且算作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吧),中原农业尚处于原始阶段,此时的确存在着大象的生存空间,但到了一千八百年后的东汉末年,中原农业高度发达,人口也十分稠密的时候,大象也理应灭绝了。 : 其次,对于这个故事,《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也就是说,这头大象是孙权送来的,而孙权的属地主要在长江以南。东汉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大象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
f****r 发帖数: 5118 | 3 孙权送个大象给曹操做什么?也象是中国的熊猫外交? |
o********e 发帖数: 8 | 4 去安阳殷墟看看,小象的化石都在。河南的简称是“豫”,一边是“象”。
你说中原有没有象?
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
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
,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
,与大猩猩为伍。
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
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
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游记就知道了。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就
深深地按上了狮子的爪印。
存在过的话--应该是随着人类农业发展而逐渐灭绝的(气候变迁也是一个因素,但具体
考证起来的难度较大)。甲骨文时代(姑且算作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吧),中原农业尚处
于原始阶段,此时的确存在着大象的生存空间,但到了一千八百年后的东汉末年,中原
农业高度发达,人口也十分稠密的时候,大象也理应灭绝了。
操)欲知其斤重”。也就是说,这头大象是孙权送来的,而孙权的属地主要在长江以南
。东汉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大象的存在是有可能
的。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oughts 讨论区 】 : 发信人: Reynold (相濡以沫), 信区: Thoughts : 标 题: Re: 到底中国古代有没有亚热带动物阿?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1 13:49:15 2010, 美东) : 大型猫科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并非很差。就说老虎吧,既有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与大猩猩为伍。 : 然而,在公元十三世纪,新加坡这个小岛被当时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马来人命名为“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 不用说佛经,即便在通俗化的佛教文化当中,狮子的出现频率还是很高的,翻一翻西游记就知道了。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就深深地按上了狮子的爪印。 : 曹冲称象的故事还是相当大的可信度的。首先,中原地区的野生大象--如果确实曾经存在过的话--应该是随着人类农业发展而逐渐灭绝的(气候变迁也是一个因素,但具体考证起来的难度较大)。甲骨文时代(姑且算作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吧),中原农业尚处于原始阶段,此时的确存在着大象的生存空间,但到了一千八百年后的东汉末年,中原农业高度发达,人口也十分稠密的时候,大象也理应灭绝了。 : 其次,对于这个故事,《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也就是说,这头大象是孙权送来的,而孙权的属地主要在长江以南。东汉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大象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
j**********e 发帖数: 610 | 5 我记得有个青铜器是犀牛的样子 是国宝 非常栩栩如生 如果不是当时有这东西 是根本
做不出来的 所以中原在古代肯定有兕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安阳殷墟看看,小象的化石都在。河南的简称是“豫”,一边是“象”。 : 你说中原有没有象? : : 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 : 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 : ,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 : ,与大猩猩为伍。 : 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 : 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 : 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
d****z 发帖数: 9503 | 6 想起舜的弟弟就叫“象”,而且后来的封地叫“有鼻”。古代应该挺热的。可能是当时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安阳殷墟看看,小象的化石都在。河南的简称是“豫”,一边是“象”。 : 你说中原有没有象? : : 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 : 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 : ,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 : ,与大猩猩为伍。 : 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 : 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 : 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
R*****d 发帖数: 1148 | 7 真是有点烦了这种不认真读完就回帖的人。。。
发信人: Reynold (相濡以沫), 信区: Thoughts
标 题: Re: 到底中国古代有没有亚热带动物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0 14:51:37 2010, 美东)
古代的中原,或至少是江南,是有大象的。甲骨文中的“象”字就拖着一条长鼻子(见
附图)。“象有齿以焚其身”,“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另外,河南省的简称“豫”,很象一个人牵着一头象么。
狮子是古梵语的音译,现代印地语当中的狮子还写作“Singh”(辛格),这当然也是
Singapore(新加坡)的由来。只有在西域-印度文化成规模地传入之后(大致就以张搴为
界吧),中国人才逐渐开始雕刻石头狮子。 |
b*****e 发帖数: 5476 | 8 在哪看过,宋代记载两湖还有大象,明代广东还有,清以后就只剩下云南了 |
R*****d 发帖数: 1148 | 9 曹冲大约夭折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9年),时年十三岁,由此推算,在曹冲称象的故事发生时间(“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大约是公元201年。在这一年的四月,曹操在仓亭二次击败袁绍,后者从此彻底再无与曹操争雄的实力。而在此前一年,即公元200年,孙策遇害身亡,孙权“坐领江东”。不久前才失去前一任统治者的江东政权,无疑对刚刚成为实力天下第一的曹操充满了敬畏。虽然此时曹操不太可能立即挟得胜之师南下,但作为一个根基未稳实力不足的地方诸侯,孙权显然需要表达一下对曹操的尊敬。另外,由于曹操的侄女(演义里面说是曹仁的女儿)已于大约三四年前(公元197-198年)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同时孙策的堂兄孙贲的女儿又嫁给了曹彰,两家早已是亲戚,送头大象,也可以算作是作为庆贺亲家打了胜仗的礼物吧。
对于江东政权而言,此时占领的土地大多是农业业已比较成熟的长江两岸,太湖流域,以及杭州弯沿岸,而这些地方的大象应该比较少见,起码不如以山越人为主的会稽-鄱阳一线的以南地区。所以弄着一头大象,对孙权来说也算是稀罕物,这么好的东西,当然要送给敬爱的亲家曹孟德啦。
【在 f****r 的大作中提到】 : 孙权送个大象给曹操做什么?也象是中国的熊猫外交?
|
K*******i 发帖数: 631 | 10 根据权威出版物《全日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战国时河南(豫)也是有大象的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哪看过,宋代记载两湖还有大象,明代广东还有,清以后就只剩下云南了
|
|
|
m********a 发帖数: 12601 | 11 主要是当时牛啊马啊多
打屁打得厉害,温室气体就多了
【在 d****z 的大作中提到】 : 想起舜的弟弟就叫“象”,而且后来的封地叫“有鼻”。古代应该挺热的。可能是当时 :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
|
j****e 发帖数: 12067 | 12 晕,老徐可能考虑的没那么周全
不过这画这么丑,咋就成了名画呢?
【在 K*******i 的大作中提到】 : 根据权威出版物《全日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战国时河南(豫)也是有大象的
|
R*****d 发帖数: 1148 | 13 “有鼻”位于湖南南部,详情可见王守仁的《象祠记》,小时候读《古文观止》看到过
这一篇吧,呵呵。按照正史记载,这也是舜的墓地所在(“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
江南九疑(九嶷山)”)。现在这个“九嶷山风景区”到处都是新建的“古迹”,连瓶
饮料都宰人,我劝大家千万别去。。。
对了,想起从前看过的一个学文科的小姑娘写的东东来,发在国内小烂校学报上的,倒
是有点儿意思--其实也是拾人牙慧,让我去找找。。。不过别期望值太高。。。文科的
论文嘛,毕竟经常是大胆假设,不加求证的。。。估计贴出来准有人骂。。。这话先撂
这儿。。。一会儿看有没有人出头儿。。。
【在 d****z 的大作中提到】 : 想起舜的弟弟就叫“象”,而且后来的封地叫“有鼻”。古代应该挺热的。可能是当时 :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
|
R***a 发帖数: 41892 | 14 象可未必是亚热带动物,比如Mammoth,这个毛长得显然热带亚热带活不下去啊
【在 d****z 的大作中提到】 : 想起舜的弟弟就叫“象”,而且后来的封地叫“有鼻”。古代应该挺热的。可能是当时 :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
|
j****e 发帖数: 12067 | 15 对了,大家小学语文学没学过一篇<黄河象>,讲古象的化石? |
S*******C 发帖数: 7325 | 16 我学过,这是年龄暴露贴。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了,大家小学语文学没学过一篇<黄河象>,讲古象的化石?
|
j****e 发帖数: 12067 | 17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
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
,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
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
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
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那么,这头大象
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
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一群大象,在一头
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它
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低, 它够不着。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
顿,再洗个澡,那有多好哇!于是他又往前走了一步!没想到它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
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底的淤泥
里,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老象侧起身子使
劲挣扎,但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紧
跟在后边的象群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
,呆呆地站在岸边,又毫无办法……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动弹了。 日
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河水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
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
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在老象安息的地方出现了一条新的大河——黄河
。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
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
掘 。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
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
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因为
在黄河边出土,这头大象被命名为黄河象。 |
S*******C 发帖数: 7325 | 18 这个一定是因为淤泥吗?如果是洪水呢?后来沉到淤泥里?
烤着
一头
。它
喝一
草原
,脚
因为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 : 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 : ,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 : 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 : 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 : 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那么,这头大象 : 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 : 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 :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一群大象,在一头 : 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
j****e 发帖数: 12067 | 19 好像现在小孩仍然在学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学过,这是年龄暴露贴。
|
j****e 发帖数: 12067 | 20 "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
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应该是这么判断陷在淤泥里的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一定是因为淤泥吗?如果是洪水呢?后来沉到淤泥里? : : 烤着 : 一头 : 。它 : 喝一 : 草原 : ,脚 : 因为
|
|
|
S*******C 发帖数: 7325 | 21 哈哈 那就暴露不了了。
记得印象深的还有一篇琥珀,算是印象比较深的说明文了。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现在小孩仍然在学
|
S*******C 发帖数: 7325 | 22 嗯。但是恰巧大象落水后踩到一块石头呢?或者石头的密度本身就很大。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 : 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 应该是这么判断陷在淤泥里的
|
R***a 发帖数: 41892 | 23 洪水的话象会被冲倒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嗯。但是恰巧大象落水后踩到一块石头呢?或者石头的密度本身就很大。
|
S*******C 发帖数: 7325 | 24 嗯。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洪水的话象会被冲倒
|
c****u 发帖数: 8308 | |
R***a 发帖数: 41892 | 26 这个作为有象的证据不足。
200万年前正好是第四纪冰川开始前。
人类是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才开始繁荣的
所以这个无法说明中原象和人类文明共存过
烤着
一头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 : 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 : ,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 : 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 : 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 : 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那么,这头大象 : 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 : 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 :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一群大象,在一头 : 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
T****r 发帖数: 22092 | 27 这你都记得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 那就暴露不了了。 : 记得印象深的还有一篇琥珀,算是印象比较深的说明文了。
|
S*******C 发帖数: 7325 | 28 记得,主要是描写的琥珀形成过程太生动了。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你都记得
|
T****r 发帖数: 22092 | 29 嗯,很螳螂捕蝉的感觉。
问一下你,你还记得《雷阵雨》么?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主要是描写的琥珀形成过程太生动了。
|
S*******C 发帖数: 7325 | 30 这个不记得了,记得《雷雨》片段。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嗯,很螳螂捕蝉的感觉。 : 问一下你,你还记得《雷阵雨》么?
|
|
|
T****r 发帖数: 22092 | 31 我说的这个,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
你说的那个已经是中学的了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不记得了,记得《雷雨》片段。
|
S*******C 发帖数: 7325 | 32 嗯 小学的那个我可能忘了。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说的这个,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 : 你说的那个已经是中学的了
|
J*********r 发帖数: 5921 | 33 一矛一象,有意思。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安阳殷墟看看,小象的化石都在。河南的简称是“豫”,一边是“象”。 : 你说中原有没有象? : : 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 : 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 : ,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 : ,与大猩猩为伍。 : 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 : 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 : 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
a****g 发帖数: 8131 | 34 亚热带的温度跨度很大
【在 R***a 的大作中提到】 : 象可未必是亚热带动物,比如Mammoth,这个毛长得显然热带亚热带活不下去啊
|
R*****d 发帖数: 1148 | 35 “予”不是“矛”
【在 J*********r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矛一象,有意思。
|
d*******r 发帖数: 3875 | |
j**********e 发帖数: 610 | 37 好像是天气很闷 下雷阵雨 后来空气变清新
大概就说得是这个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说的这个,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 : 你说的那个已经是中学的了
|
x******n 发帖数: 1328 | 38 古代(10000BC~3000BC)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几度。后来由于小冰川时代而变冷。现在全球
变暖又是因为这个小冰川时代结束了。
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
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
,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
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
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
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
游记就知道了。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就
深深地按上了狮子的爪印。
存在过的话--应该是随着人类农业发展而逐渐灭绝的(气候变迁也是一个因素,但具体
考证起来的难度较大)。甲骨文时代(姑且算作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吧),中原农业尚处
于原始阶段,此时的确存在
操)欲知其斤重”。也就是说,这头大象是孙权送来的,而孙权的属地主要在长江以南
。东汉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大象的存在是有可能
的。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oughts 讨论区 】 : 发信人: Reynold (相濡以沫), 信区: Thoughts : 标 题: Re: 到底中国古代有没有亚热带动物阿?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1 13:49:15 2010, 美东) : 大型猫科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并非很差。就说老虎吧,既有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也有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虎,同时还有中亚沙漠的里海虎,塔里木虎(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亚种,灭绝时间均不超过两三百年)。亚洲狮目前已濒临灭绝,生存区域狭小,但其近亲,非洲狮,的确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当中,与大猩猩为伍。 : 然而,在公元十三世纪,新加坡这个小岛被当时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马来人命名为“狮城”的时候,此地很可能没有狮子(起码没有化石证据)。一种通俗的看法是,给此地起名的马来人看到的动物其实是老虎,但由于其心中充满了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关狮子的概念,所以就把所看到的认作是狮子了。 : 不用说佛经,即便在通俗化的佛教文化当中,狮子的出现频率还是很高的,翻一翻西游记就知道了。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就深深地按上了狮子的爪印。 : 曹冲称象的故事还是相当大的可信度的。首先,中原地区的野生大象--如果确实曾经存在过的话--应该是随着人类农业发展而逐渐灭绝的(气候变迁也是一个因素,但具体考证起来的难度较大)。甲骨文时代(姑且算作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吧),中原农业尚处于原始阶段,此时的确存在着大象的生存空间,但到了一千八百年后的东汉末年,中原农业高度发达,人口也十分稠密的时候,大象也理应灭绝了。 : 其次,对于这个故事,《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也就是说,这头大象是孙权送来的,而孙权的属地主要在长江以南。东汉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大象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
L*****s 发帖数: 6046 | 39 古代中國人較早地認識了封凍于亞洲北部凍土下的猛獁。成書于漢代的《神異經》(託
名東方朔所撰)稱凍土下的猛獁屍體為鼷鼠。西晉張華所撰的博物志對猛獁也有記載。 |
R*****d 发帖数: 1148 | 40 还是那句老话。网上的东西,包括维基百科当中的很多条目,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抄来抄去。真要是想弄明白,还得看“原典”。
先看看《神异经》中的记载:
北方层冰万里,厚百丈。有磎鼠在水下土中焉,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其毛八尺,可以为褥,卧之却寒。其皮可以蒙鼓,闻千里。其毛可以来鼠,此尾所在鼠聚。今江南鼠,食草木为灾,此类也。
再看看《博物志》,此书当中只有对“鼷鼠”(这里权且认为“鼷”通“磎”)的记载:
《春秋》书鼷鼠食郊牛,牛死。鼠之类最小者,食物当时不觉痛。世传云:亦食人项肥厚皮处,亦不觉。或名甘鼠。俗人讳此所啮,衰病之征。
可见这个描述同上面《神异经》当中所谓的“肉重千斤”的“鼷鼠”相去甚远。另外这里也必要说明一下,《春秋》当中的原文是: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可见鼷鼠吃的不是牛,而是牛角。春秋以降,后世以讹传讹,“鼷鼠食郊牛角”最终就变成了“鼷鼠食牛”。
此外,《神异经》当中对“鼷鼠”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首先,该记载认为“鼷鼠”是活物;其次,这种东西被认为是“鼠”(可能由于其长鼻和象牙已经脱落消失);最后,“肉重千斤”也还远远达不到成体猛犸象的体重(即使对于幼体,也未免轻了些。刚出生的亚洲象大约还有100公斤)。出于这些理由,不能肯定地说,“古代中國人較早地認識了封凍于亞洲北部凍土下的猛獁”。我已经对维基百科的这个词条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http://zh.wikipedia.org/zh/%E7%8C%9B%E7%8A%B8%E8%B1%A1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古代中國人較早地認識了封凍于亞洲北部凍土下的猛獁。成書于漢代的《神異經》(託 : 名東方朔所撰)稱凍土下的猛獁屍體為鼷鼠。西晉張華所撰的博物志對猛獁也有記載。
|
|
|
X*******8 发帖数: 3895 | 41 这个怎将。好像我也学过。现代人不学了?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学过,这是年龄暴露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