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发帖数: 368 | 1 讀到李零先生寫的《兵以詐立:我讀〈孫子〉》裏面,李零先生給《火攻第十二》的下
面這段作注解: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
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李零先生的解釋是:
“箕是東宮的最後一宿,位于東北,相當于孟春;壁是北宮最後一宿,位于西北角,相
當于孟冬;翼、軫是南宮最後兩宿,位于東南角,相當于孟夏。……”附有插圖(见截
图)
鄙人認爲李零先生的說法方位無誤(如《滕王閣序》所說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
分翼轸,地接衡庐”)而懷疑對應的季節月份的說法有誤,箕爲秋末,壁爲冬末,翼、
軫爲夏末。
古代雖然官定的新年不儘相同,天文曆法上的和季節上的一年劃分應該幷沒有太大變化
。不知采信哪種說法比較正確?求教有什麽樣典籍可以作為憑據?翻了一些解釋《易》
的書籍,沒有髮現明確的依據。 |
S******l 发帖数: 14311 | 2 当时没有实行夏历,正月是10月份。
【在 m********1 的大作中提到】 : 讀到李零先生寫的《兵以詐立:我讀〈孫子〉》裏面,李零先生給《火攻第十二》的下 : 面這段作注解: :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 : 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 李零先生的解釋是: : “箕是東宮的最後一宿,位于東北,相當于孟春;壁是北宮最後一宿,位于西北角,相 : 當于孟冬;翼、軫是南宮最後兩宿,位于東南角,相當于孟夏。……”附有插圖(见截 : 图) : 鄙人認爲李零先生的說法方位無誤(如《滕王閣序》所說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 : 分翼轸,地接衡庐”)而懷疑對應的季節月份的說法有誤,箕爲秋末,壁爲冬末,翼、
|
m********1 发帖数: 368 | 3 謝謝,不過如我之前所寫,季節劃分應該是根據氣候的周期和星象的規律來决定的,和
官定的月份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才對,所以還是沒有辦法用來印證李零先生的解釋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当时没有实行夏历,正月是10月份。
|
C********g 发帖数: 9656 | 4 孙子的时代是春秋,应该实行周历,但是民间用夏历的月名,因为符合农事规律。
秦朝的历法比周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三个月,可是民间还是用夏历的月名,就造成十
月初一庆祝元旦的怪事。
周历的元旦,是夏历十一月初一。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当时没有实行夏历,正月是10月份。
|
m********1 发帖数: 368 | 5 鄙人還是覺得,無論是用周曆夏曆或者陰陽曆甚至是西曆,都不影響氣象天文上季節劃
分,所以也和二十八宿的對應無關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孙子的时代是春秋,应该实行周历,但是民间用夏历的月名,因为符合农事规律。 : 秦朝的历法比周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三个月,可是民间还是用夏历的月名,就造成十 : 月初一庆祝元旦的怪事。 : 周历的元旦,是夏历十一月初一。
|
m********1 发帖数: 368 | |
m********1 发帖数: 368 | 7 找了兩三個星期,終于讓鄙人自己翻閱天文曆法書找到答案了:
星紀 大致對應 大雪、冬至
玄枵 大致對應 小寒、大寒
娵訾 大致對應 立春、驚蜇 |
k***g 发帖数: 7244 | 8 呵呵,你这个是驴唇不对马嘴啊,孙子兵法里说的是月行(白道),也就是月亮在天上
的位置,而你贴的这个引文是日行(黄道),是太阳在天上的位置,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儿啊。
孙子的那句话里,如果是满月在箕宿,则太阳应该在参宿,如果是下弦月在箕宿,则太
阳应该在娄宿;
太阳所在的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虽然可以与季节对应(季节本来就是日行决定的),但是
由于岁差的缘故,太阳所在的位置与季节的对应,五千年前和现在是不同的;
如果孙子说的是下弦月,那么在箕宿时,太阳在娄宿,在他那个时代对应的是仲春多风
之季,所以利于火攻,而现在太阳在娄宿已经不是仲春了;
孙子那句话其实是当时的俗语或者经验,因为春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月亮运行到箕宿,
就是要刮风,运行到毕宿就是要下雨,所以才有“箕风毕雨”这个成语(现在多用引申
义了),但是由于岁差的问题,这个俗语/经验到了汉代已经失灵了,而《汉书·天文
志》又想来解释这个现象,只好去用阴阳家的那套玄幻解释去了。
虽然解释不通,但是这个“箕星好风,毕星好雨”这个些失灵的经验却一直流传下来,
到了唐朝,文学青年白乐天老师还因为月亮运行到了毕宿却不下雨而感慨良多,从该下
雨不下雨,感慨到天道人事,感慨到屈原遭贬沉江,感慨道贾谊客死他乡(白居易的《
偶然两首》)。
所以现在看《孙子兵法》在纠结月行方位,基本上已经没什么意义了,除非你是搞考古
学的,想从古代的对于星相,日行,月行等的记录来确定时间,但是事实证明,这些记
录也把那些搞夏商断代的老师们搞的很抓狂,所以别纠结这个了,呵呵
【在 m********1 的大作中提到】 : 找了兩三個星期,終于讓鄙人自己翻閱天文曆法書找到答案了: : 星紀 大致對應 大雪、冬至 : 玄枵 大致對應 小寒、大寒 : 娵訾 大致對應 立春、驚蜇
|
c***c 发帖数: 21374 | 9 kzeng就是牛
【在 k***g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这个是驴唇不对马嘴啊,孙子兵法里说的是月行(白道),也就是月亮在天上 : 的位置,而你贴的这个引文是日行(黄道),是太阳在天上的位置,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 儿啊。 : 孙子的那句话里,如果是满月在箕宿,则太阳应该在参宿,如果是下弦月在箕宿,则太 : 阳应该在娄宿; : 太阳所在的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虽然可以与季节对应(季节本来就是日行决定的),但是 : 由于岁差的缘故,太阳所在的位置与季节的对应,五千年前和现在是不同的; : 如果孙子说的是下弦月,那么在箕宿时,太阳在娄宿,在他那个时代对应的是仲春多风 : 之季,所以利于火攻,而现在太阳在娄宿已经不是仲春了; : 孙子那句话其实是当时的俗语或者经验,因为春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月亮运行到箕宿,
|
m********1 发帖数: 368 | 10 萬謝足下不吝賜教!然余審讀之,覺“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其月或為月份乎?且若此月在箕、壁、翼、軫之方位,李零先生雖譯“月在”爲月亮行天位置,亦以十二次二十八宿對應月份解之,依足下高見,李零先生不亦謬乎?月之方位大致每月周而复始,于黃道、十二次、二十八宿,蓋非一月不動于箕、壁、翼、軫之方位耳。余未習古代天文曆法,故未能明其詳。僅以常識解,則秋末(箕)、冬末(壁)、夏末(翼軫)天乾物燥且正逢風起。盼复!
【在 k***g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这个是驴唇不对马嘴啊,孙子兵法里说的是月行(白道),也就是月亮在天上 : 的位置,而你贴的这个引文是日行(黄道),是太阳在天上的位置,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 儿啊。 : 孙子的那句话里,如果是满月在箕宿,则太阳应该在参宿,如果是下弦月在箕宿,则太 : 阳应该在娄宿; : 太阳所在的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虽然可以与季节对应(季节本来就是日行决定的),但是 : 由于岁差的缘故,太阳所在的位置与季节的对应,五千年前和现在是不同的; : 如果孙子说的是下弦月,那么在箕宿时,太阳在娄宿,在他那个时代对应的是仲春多风 : 之季,所以利于火攻,而现在太阳在娄宿已经不是仲春了; : 孙子那句话其实是当时的俗语或者经验,因为春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月亮运行到箕宿,
|
k***g 发帖数: 7244 | 11 呵呵,再简单的说说:
1)解释为月份肯定没道理,因为根本解释不通,月份是一个时间的度量,二十八宿是
一个空间的度量,如果没有一个relationship(i.e. 月行) ,你怎么从一个度量
mapping 到另一个度量;
2)李零既然把这个翻译为“月在”,那么他对这个概念是清楚的,并且他没有用二十
八宿对应月份,他只是说月行的位置“相当于”某个季节,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一般
读者没有必要深究;
在说二十八宿和月行位置的关系。
1) 二十八宿最初就是因为记录月亮在一周天运行的位置而建立的,《吕氏春秋》 上
有提及;
2) 月亮差不多 27.3 天运行一周天(恒星月,以恒星为参照系月亮运行一周天的时间
,不是朔望月),一周天分为二十八宿,所以月亮基本上一天大概走二十八宿中一宿的
路程,经过二十七天左右返回出发的星宿。
3)二十八宿相加,一共是 365.25 度,而不是360度,这是考虑到日行的周期,所以二
十八宿也可以用来记录太阳的位置,太阳一日行一度。
4)但是这有个问题:有星星的时候没太阳,有太阳的时候没有星星,该如何确立太阳
的位置? 这也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因为古人知道望月(也就是满月)的时候,地球在
太阳和月亮之间成一条直线,所以满月时月亮所在星宿正对着的星宿就是那一日太阳所
在的星宿。
5)所以很容易知道如果满月在箕,则日在参;满月在壁,则日在轸,以此类推;
6) 所以我在上面回复的帖子时强调月相,单单月亮的位置是无法判断太阳的位置的,
但是加上月相,太阳的位置就确定了。历书上通常用望月来判断太阳的位置,但是古代
的老百姓习惯上可能会用下弦月来判断太阳的位置。
6)已知太阳日行一度,又知道二十八宿每一宿所跨的赤道经度(这个跨度是不均匀的
),在加上望月是对于太阳位置的定位,这些数据足够算出太阳每一日在天空上的位置。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岁差的缘故,现在的经验并不适用于遥远的古代,原来提及祖
冲之老师的帖子,忘了总结他的大明历的两个最大的贡献:其一是更精确的闰周,祖老
师肯定是数值算法的巨擘;其二就是第一次引入岁差。
乎?且若此月在箕、壁、翼、軫之方位,李零先生雖譯“月在”爲月亮行天位置,亦以
十二次二十八宿對應月份解之,依足下高見,李零先生不亦謬乎?月之方位大致每月周
而复始,于黃道、十二次、
【在 m********1 的大作中提到】 : 萬謝足下不吝賜教!然余審讀之,覺“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其月或為月份乎?且若此月在箕、壁、翼、軫之方位,李零先生雖譯“月在”爲月亮行天位置,亦以十二次二十八宿對應月份解之,依足下高見,李零先生不亦謬乎?月之方位大致每月周而复始,于黃道、十二次、二十八宿,蓋非一月不動于箕、壁、翼、軫之方位耳。余未習古代天文曆法,故未能明其詳。僅以常識解,則秋末(箕)、冬末(壁)、夏末(翼軫)天乾物燥且正逢風起。盼复!
|
m********1 发帖数: 368 | 12 善哉飽學之士!可通天文曆法于經、史之間。余膺服,再拜謝!欲尋講解古天文曆法之書籍,以備常用,不知足下可否相教?余手中僅有丁緜孙《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可查,亦尚不通史記《天官書》之教。向聞之近人夏商周斷代,以伶州鳩對「七律」武王伐殷天象爲据,余始生好學之意,常閱經史而迄今獨未及天文曆法門徑也。
另,二十八宿分布于十二次,十二次确爲歲星而設,既可對應方位,亦可因二十八宿而對應節氣月份。“日者月在箕壁翼軫”,既已明言“月在”,當從李零先生,日作時日,月作望月位置解。况李零先生遍覽古今版本及注疏,未嘗有異說或文字出入。余始臆之日作日之位置,月作月份解,幸得高人及時更正,未貽笑于大方耳。
【在 k***g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再简单的说说: : 1)解释为月份肯定没道理,因为根本解释不通,月份是一个时间的度量,二十八宿是 : 一个空间的度量,如果没有一个relationship(i.e. 月行) ,你怎么从一个度量 : mapping 到另一个度量; : 2)李零既然把这个翻译为“月在”,那么他对这个概念是清楚的,并且他没有用二十 : 八宿对应月份,他只是说月行的位置“相当于”某个季节,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一般 : 读者没有必要深究; : 在说二十八宿和月行位置的关系。 : 1) 二十八宿最初就是因为记录月亮在一周天运行的位置而建立的,《吕氏春秋》 上 : 有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