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编户齐民》读书笔记(转贴)
相关主题
[合集] 《编户齐民》读书笔记(转贴)zz从传统官制分析都柏林和柏林的历史地位
被夸大的“游牧文明军事能力”继续问三国小白问题
汉武帝为何不怕得罪整个中产阶层古代军队有没有数字番号?
你们听说过浙江一带的“堕民”么?挖个yy坑
评价现代史有必要走出两党迷思拿下燕云十六州,又会怎样
中国军队啥时候开始以量取胜的?海日说吴三桂大破李自成是因为满清军制优越
回归大头坑 - 小站练兵(三)秦国很可能雇佣了罗马帝国的雇佣兵打败了六国
前朝对宋朝军制的影响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户齐民话题: 社会话题: 齐民话题: 作者话题: 赋税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y
发帖数: 40
1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81
杜正胜院士《编户齐民》从他所观察的从春秋到秦汉的的社会社会的基础由贵族转为法
律身分平等的
齐民社会为出发点,分析引起这一世变的政治社会因素、因此世变对政权结构、法律的
影响、这一社
会基础的状况如何影响各国国运。
第一章先叙述“编户齐民的出现”,引证考古文献与史料,对比“名籍”与“户籍”区
别,指出“国家设置
户籍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广泛,更有效地掌握人力资源”,被编入户籍的齐民主要从赋税
与兵源上来支撑
列国的扩张活动,而促使这一社会出现的主要因素为春秋两百余年内兼并战争造成贵族
的扩张、沦
亡、国野界限的消除,君主得以在没有贵族为障碍的条件下更直接地对人民进行控制,
人民在法律上
的身分渐趋平等。
第二章 全国皆兵的新军制,作者主要从步兵成为主力这一做战方式的转变来佐证他的
第一章的观点
“独立步兵是春秋晚期以下的新兵制,是“编户”以后的结果,也可说是“编户齐民”
的军队,与车战以
前之徒座的历史意义截然不同。如果附属于车乘的徒座比例增加表示人民身分逐渐齐等
,独立步兵之
形成则显示齐民已是历史的重心啦。”
第三章 地方行政系统的建立,第四章 土地的权属问题, 第五章 聚落的人群结构,作
者通过描述周
到汉,地方行政系统的设置为保证赋税的基本力量–人口,而如何对基层社会人身进行
控制、土地自周
到秦的私有化过程而能成为征税基础(因国有的征税与此不同)、聚落由血缘到地著的
变化、中央赋
锐征收及保证农耕生产等权力如何在最基层的聚落“里”的人群行使,来证明编户齐民
的社会基础之稳
固。
第六章 传统法典之始原 分析 从周、春秋、战国、秦、汉,刑典是如何从缺少法律最
基本的精神—公
开性和一致性的,而开始公开、平等地对待民众,P243页,作者引证“沈刚伯氏从古代
礼与弄的运用
指出子产铸刑书、晋铸刑鼎以及反对评论的历史意义,以为自此之后,法律於是产生公
开性和一致
性,人民可以据法而争其权益,贵族也不能获得宽宥,於是开启编户齐民社会的法律基
础。” 因
为“总之,到啦春秋晚期,各国的编户齐民逐渐完成,仗要靠他们来打,财税要靠他们
来纳,政权要靠
他们来支持,为政者亦不能不正视这个作为政权基础的新兴基础。所以当时有远见的政
治家如子产者
流便分布刑书,公开承认人民的法律地位,而不再像封建时代那样,将他们排除在外。
”,接下来,他
从李悝的《法经》到睡虎地秦简的内容变化及侧重点进行分析世变。
第七章 刑法的转变:从肉刑到徒刑,令我想起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在欧洲的古典
时代到近代,也
有从肉刑到徒型的转变,福柯提出的原因之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更
多的劳动力,
是的,这章,杜先生分析在战国到秦汉时期,肉刑转为徒刑,是基于同样的劳动力的需
要。无非,编
户齐民的肉身变得对于社会更有用啦,因而更珍贵,切不可自做多情认为是文明的发展
使然。
第八章,平民爵制与泰国的新社会,作者重在分析秦国的“上首功”,以军功与农耕得
力授爵,如何激
发秦国的民众急于耕战,小农完全成为强国之工具;第九章 战乱中的编户齐民,作者
分析山东(古代
山东,即指华山以东,又指泰山以东,此处指华山以东)各国虽早实际编户齐民制度来
保证赋税与后
源,但却没有建立秦的按军功授爵制,平民之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再加入统治者内部生
活奢侈,不爱
惜民力,连年的战争造成的伤亡、耕作的荒芜与重赋造成的民力罢敝,百姓深受煎熬,
以编户齐民为
基础的社会崩溃,秦遂吞并六国。
结语,作者概述秦在并吞他国的过程中,已经“周军之胜、华军之胜、长平之胜,秦所
亡民者臣窃以为
不可数矣”,一统天下后,“不但不与民生息,反而肆其雄才大略,成其虎狼贪婪,重
蹈列国的覆辙,
使包括秦国小农在内的所有编户齐民一起破产。终於天下鼎沸,草草结束秦王朝十五年
的国祚。”而汉
前三帝,从秦吸收教训,实行对编户齐民的休养生息政策,天下才恢复天气。
这些章节可谓环环相扣,无论是分析土地制度的演变,或是军制、行政制度、法制的演
变、列国兴衰
都能紧扣与“编户齐民”的关联,或是促成齐民社会这一巨变的原因,或是因之而变,
或是其后的影
响,脉络清晰,互为佐证。另外作者对考古发现、对先秦典籍的解读上也颇见功力,不
胜其烦,旁征
博引。然而这些是成为史家的基本功底,无须过多溢美。
然而此书带来的疑问也多:
一、作者与自己互相矛盾处,他在《编户齐民》的前言中说“现在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
来看,虽然角度
不同,说法不一样,同样可以发现无名群众对历史的贡献”,此语颇与他的正文内容矛
盾,难道无名群
众的贡献在于被地承担赋税、被动地成为兵源去送死?无名群众主动对于历史的推动在
此书并未得到
呈现,倒是被动地厌战、流亡而促使六国的灭亡,唯一的主动处在于陈涉首义而天下响
应。
二、第一章与第二章有循环论证之嫌,究竟是做战方式的改变促进齐民社会,还是齐民
社会的兵源促
成作战方式的改变?作者语焉不详。春秋战国各国作战对象、作战距离、作战方式都有
相当剧烈的演
变,或是这些因素促成兵种的改变也未必,而杜先生只单一分析齐民社会,似乎不足以
说服读者。
三、作者谈到春秋战国参战人数时,基本采取信态度,当然他有列出秦国一些主要战争
斩首数,但对
于战国的参战人数,如长平之战,史学家多有存疑。做为如此严谨的史学家,杜先生似
乎态度略为轻
忽。
四、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最大世变还是由铁器应用与推动对于农耕的影响,作者在提到促
成编户齐民的
社会因素时没有提到这一点,如果没有耕作能力的提高,何以商鞅何以提出成年男子需
从大家庭中分
室而居的政策,没有耕作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开荒能力提高,赋税从何而加?对于征收
赋税的对象又
何以照第一章所言从一家一男子扩至“馀夫”(其他成年男子)?
五、作者在书中提到匈奴,当时北地各国,如赵、燕都筑有长城,秦一统后也广聚兵力
对付匈奴,按
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所言,战国与秦汉是中国气候的温和期,是否有
短暂的干冷期
或其他原因从而北方民族在此时对汉民族形成干扰,这些原因也促成华夏各国内部的争
斗,从而按赵
鼎新先生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中所言“战争驱动下效率导致的工具理性主
义成为各国政
治、经济、文化的指导思想”,果真有这样的情形,那秦国一统后的无法休养生息的政
策是否可得到合
理的解释?我们不要忘记刘邦的白登城之围。
六、另一小小疑问是杜先生对秦一统的原因也略为简化,秦所据有的华山之险、淆函之
固,雍州之
富,后方无强大民族干扰这些也是秦能一统的重要因素,虽然此书重点不是讨论秦何以
得天下,但即
有涉及,不可不述。他在前面的章节对“鬼薪、完城旦”都能说述其含义,为何在重大
问题上却高高提
起,轻轻放下,令读者意有不足。
杜先生此书诚为力作,但可惜分析的角度纯从社会基础的改变,他追踪的原因纯从社会
结构来找,同
义反复,而没有深入从气候、技术等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去发掘何以促进贵族社会到齐民
社会的巨变,
可谓极大的遗憾。
我妄自猜测这原因也是杜先生在前言中表现出的太多的人文关怀,因而他的眼光主力着
眼于“人”。而
在公元1500年前,人更多地受制于环境。
d***u
发帖数: 1310
2
哎,惭愧.
对正胜兄,只知道他的"三只小猪".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评价现代史有必要走出两党迷思
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中国军队啥时候开始以量取胜的?
许顺湛用碎片还原历史回归大头坑 - 小站练兵(三)
来说说秦朝吧前朝对宋朝军制的影响
[合集] 《编户齐民》读书笔记(转贴)zz从传统官制分析都柏林和柏林的历史地位
被夸大的“游牧文明军事能力”继续问三国小白问题
汉武帝为何不怕得罪整个中产阶层古代军队有没有数字番号?
你们听说过浙江一带的“堕民”么?挖个yy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户齐民话题: 社会话题: 齐民话题: 作者话题: 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