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t****u 发帖数: 8614 | 1 (五)袁世凯
宋教仁对袁世凯的最大威胁,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组阁当总理,架空袁世凯。而是(四
)所提到的,利用国民党党魁的身份推动责任内阁制,使大总统虚位化。如果是前者,
袁世凯有的是办法对付,按照《临时约法》,行政权还是在大总统手上,国务总理只有
副署权。人事权也在大总统手上,不过是内阁成员需要国会确认。府院之争从民国伊始
就有,袁世凯作为一个强势总统有足够的经验应付。最糟糕的情况,袁世凯还可以不提
名宋教仁当总理,(实际上袁世凯曾经给过宋教仁这个位子,宋教仁没有接受),题名
另一个他能接受的国民党高层当总理。
袁世凯真正担心的是宋教仁以国民党党魁的身份在国会推动将新宪法改成责任内阁制,
把总统彻底虚位化。国民党毕竟在两院中各占45%,势必在未来宪法起草委员会中占相
应的比例。从这个角度上讲,袁世凯有杀宋教仁的动机。
但是国会还没有开幕,至于新宪法是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来的东西,袁世凯似
乎没有必要这么早就采用这么激烈的手段。
(六)赵秉钧
从证据链是看,这件事牵涉到了赵秉钧。那么赵秉钧有没有杀宋教仁的动机呢!答案是
肯定的。国民党大选获胜,宋教仁极有可能成为下届国务总理。那么就直接威胁到赵的
地位。那么杀了宋教仁,赵秉钧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总理位置呢?答案是极有可能的。很
多人忽略了赵秉钧的另一个身份。赵秉钧也是国民党员,黄兴介绍入党的。事实上赵秉
钧内阁是民初最为和谐,政令最为畅通的内阁。(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P280)
原因是国民党认为他是国民党员,但是其他党又知道他是袁世凯的亲信。所以如果宋教
仁死了,只要没有人知道与他有关,那么作为调和南北最能被双方接受的人物就是赵秉
钧,类似第一届总理的唐绍仪。
(七)孙中山
孙中山有没有杀宋教仁的动机呢?
孙宋不睦是人所尽知的,相关的资料到处都是。宋教仁和黄兴是华兴会的,而孙中山是
兴中会,两会合并之初,双方就政见不同,宋黄认为革命应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孙
中山认为应该在两广边陲。背后的日本金主挺孙,孙路线占了上风。宋教仁对此评价是
“冒险心、激进心太甚,将来恐有孤注之势”。
孙路线屡败屡战。终于激起了同盟会内部的不满和分裂,1907-1908年,一部分人脱离
了同盟会,成立了共进会自行到长江中游发展,其中主要领导人孙武日后策划了武昌起
义。而原来的光复会也脱离同盟会到东南部分发展。宋教仁也与同盟会领导层疏远。而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宋教仁与孙中山交谈两次均不欢而散,于是自己到上海成立中部同
盟会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展。民国成立之后,宋教仁坚持内阁制,而孙中山坚持总统制。
再之后,宋教仁醉心政党政治,拉拢小党,组成国民党,试图通过控制国会实行内阁制
。而孙中山一直冷眼旁观。
显然随着国民党的大胜,宋教仁路线似乎占了上风,如果给宋教仁组阁成功,甚至推动
内阁制成功,那么宋教仁就会成为国民党当仁不让的领袖,宋教仁路线会成为国民党主
流路线,已经边缘化的孙中山就会成为一个象征性的领袖。这对孙中山这样的人来说,
是不可容忍的。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孙中山认为自己是有伟大历史使命的,中国的民
主共和是只有靠他老人家的领导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孙中山也有杀
宋教仁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在二次革命后,要求党员按手印,是对宋教仁路线
的一种清算。
但是与袁世凯一样,新国会还没有开会,未来一切很有很多未知数,似乎没有必要现在
就用这么激烈的手段。
(七)陈其美
陈其美是孙中山嫡系心腹。很显然如果孙中山被边缘化,下场最惨的就是这些犯组织错
误跟错老大的人。宋教仁路线如果成为主流路线,并成功上位,那么宋教仁系的就会分
到最大的大饼,而他们这些跟错人的就会慢慢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对陈其美这种野心勃
勃的人来说,可能比死还难受。那么帮主子干掉政敌,不光是为了主子,也是为了自己
的前途。实际上在刺杀陶成章时,陈其美就做过一回类似的事情了。所以陈其美也有杀
宋教仁的动机。 | g*******g 发帖数: 975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