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可能性的可能
相关主题
我对死太监以前中西方古历史的态度zt 梁启超家族三代人的悲剧——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剧
黄仁宇已经tenured怎么还会被解雇?读《中国人史纲》(合集)
刘正教授论文《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Re: 做中国人居然还真有做成这样的
编外特务邵式军的下场—1.兄终弟及 今人听到邵式军这个名字一定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是,这位邵式军头上戴的这顶“编外特务”的帽子或许还能引起部分注意,这也就使我们这篇短文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歷史朝代歌几则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读书笔记整理夏文化与夏王朝 邹衡
梁漱溟: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转载)邹衡先生与夏文化探索
韩国背后看美国中情局高句丽争议对我国领土的野心武王伐纣(zt)
中国培养工匠精神,几乎不可能[合集] “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来代表我们国家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三代话题: 先生话题: 后世话题: 三代人话题: 动物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y
发帖数: 40
1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E8%AF%BB%E4%B9%A6/%E5%8F%AF%E8%83%BD%E6%80%A7%E7%9A%84%E5%8F%AF%E8%83%BD.html
我读的这本张光直先生《中国青铜时代》是1983年三联版,好书,借的人多,年代久,
那么不可避免地有些不好闻的味道,但书的内容足够有趣,因而能够忍受。
张先生应用考古资料与文字史料选择几个专题来谈夏商周三代:国家的形成、文明的起
源、商周的关系、聚落庙号、王制、饮食、神话、动物。这是一本专业水准非常高的考
古学著作,而作为业余读者,我感兴趣的是他推导证明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三代的人如何
看待他们与外界的关系,比如天,比如动物;感兴趣在国家政治制度与当代人们对三代
想象的差别,换言之,我是抱着八卦之心来看三代的社会面貌,看三代人如何看世界,
幸运的是,这本书满足啦我的愿望。
常见后世对三代的误解即是认为夏、商、周各为独立朝代,而张先生通过考古资料提出
夏商周是在华北地区的不同地域的部落,只是势力消长有先后,夏商、商周都是曾共存
,但后者势力强大后取代前者成为地区的霸主,各方国对夏商周部族是基于武力的而纳
贡的臣服关系,并非完全归其统治。对于这点,我不能更同意啦,且不谈中国的政治上
的一统自秦才开始,单从人类社会的演进来看,怎么可能从部落社会突然就一统为一家
一姓之天下呢。
以前对于三代,比如殷商的继承制度只有八个字的简单观念“兄终弟及,父死子传”,
却从未自问“什么样的情况下兄终地及,何时又父死子传呢”,认为帝位的继承是在一
家一姓内简单在传承,在“商王庙号新考”一文中,分析商王庙号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出现的规律对应殷王世系的配偶表得到商王的继承并非局限一家
一姓中,而是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日代表的同一部族有领
导地位不同氏族的家庭中连续轮流进行,是一种亲族政治,决定由谁来继承王位的,有
本氏族的势力及其母族的势力与其他氏族之间的人事斗争,周代的昭穆制也是亲族之间
政治势力决定继承的体现。这样的理解也符合三代社会只不过是正由部落社会转向国家
的实际,我们所想象的一家之内兄终弟及或父死子传,只不过是被后世“家天下”的观
点所桎梏而上套三代。是三代的政治对后世有影响,而非后世决定三代。
中国人口中所常喊但并不真正的敬畏的上天观念,发端于商周之际,但当中有大转变,
商人观念中的“天”“上帝”居无定所,商人的祖先死后可以成为帝,他们利用这种宗
教观来警示臣服的各部落,表明自己的权力是受保佑不可挑战的。取其而代之的周人,
为啦证明本部族取得权力也有合法性,因此将“上帝”与“祖先”的世界分为不相接触
的两部分,提出“天命靡常”,得到权力在“德”不在“天”,这是古代宗教观的大变
动,影响后世深远。
张先生通过分析青铜器上的动物纹从生动可怕的形象到逐渐呆板固定化来分析动物与人
之间关系的变化,那可怕的形象反映的更是一种宗教与礼仪中需要的动物形象,初民们
因不懂自然而敬畏进行祭祀活动,令人生畏的动物形象是在宗教仪式中用来帮助人通天
的;而后来的呆板固定化形象,且常出现人制服动物的图案,表明人对自己力量的觉醒
;对应三代出现的神话先是始祖神话,再到英雄救世的神话,这同样表明在社会演进的
过程人本主义的兴趣。
三代久远,到孔子的时代已经是“文献无足征”,幸好近代有考古资料,但后世根据文
学史料与考古资料对其所做的都是推测,张先生这本书也不能例外。他在书人提到后人
对器物的种种称呼,如果三代人复活,肯定有不同的叫法。对政治制度、饮食制度、宗
教观念的分析,也是如此,他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旁征分析其他人各种可能性的解
释。确定性的缺乏,这是考古学的迷惑,也是乐趣所在。在引征考古资料与文献的同时
,因为有人类学和社会学深厚的底子,张先生也较多引用人类学家在研究其他初民社会
的范例及社会学的理论来支持他的观点,通过对比研究来增强可信性。
张光直先生这本书,与读张荫麟先生谈战国以前社会的《中国史纲》一样,令我在了解
三代社会面貌的同时,能体会到商周三代人的情感,他谈的是卜辞、青铜器金文、图案
,我却在听三代人对我说话,当然,是张先生在代三代人说话,确切与否,实不可知,
但我们多知道一些可能性,试图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想,这个过程已经足够增长今人的眼
界与智慧。至于他的解释的可能性之是否符合事实,对于业余读者,已经不重要啦。
希望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是如此,不将某个历史事件简单成“书同文”“车同轨”的几
个字,继承制也不能简化为“兄终弟及”或“嫡长制”。简单的观念解释有害于我们理
解先人,了解何以如此,他们如何受环境的限制,如何与自然互动,如何获得自信;历
史的每一个朝代与朝代之间并不能简单的切割,并不只是史书上政治制度与皇帝更换的
文字列表。变迁与传承所体现的社会面貌、人的生活、情感,才是今天的人所需要了解
的。了解古人是怎样,为何那样,才能借得眼光理解现在;了解历史事件解释的各种可
能性,取代所给出的确定性的结论,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今发生的事抱持分析观察的态度。
寻求智慧,了解古今中外万事万物,真正的目的都是为理解自己。倘若不能深入,那么
就象用成语“闭门造车”嘲笑人一样无知,这个成语是表明,因为“车同轨”,有确定
的标准,那么足不出户,也可以造出能使用的车。
三联在1999年重版此书。
读这本书也有遗憾,因为前几天上午要做兼职,很累,明明已经没有精力读啦,可是还
要强迫自己读,读得又慢又不知道所读内容,想必错过很多精彩。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来代表我们国家的?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读书笔记整理
请教一下关于谥号梁漱溟: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转载)
有没有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讲《中国历史》的?韩国背后看美国中情局高句丽争议对我国领土的野心
中国传统上是不是不把“文,武”作为庙号的中国培养工匠精神,几乎不可能
我对死太监以前中西方古历史的态度zt 梁启超家族三代人的悲剧——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剧
黄仁宇已经tenured怎么还会被解雇?读《中国人史纲》(合集)
刘正教授论文《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Re: 做中国人居然还真有做成这样的
编外特务邵式军的下场—1.兄终弟及 今人听到邵式军这个名字一定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是,这位邵式军头上戴的这顶“编外特务”的帽子或许还能引起部分注意,这也就使我们这篇短文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歷史朝代歌几则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三代话题: 先生话题: 后世话题: 三代人话题: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