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发帖数: 1854 | 1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步扩张到了山西北部地区,进入了长城以南, 形成了北边的盛乐, 南边的平城两个统
治中心的格局。到了拓跋什翼犍时期,正式建立代国,和当时的前燕有姻亲关系。
应该说拓跋什翼犍是一代英主,只可惜生不逢时,当时前秦统一北方的势头已经是不可
阻挡。在前秦的大兵压境下,代国发生内乱。拓跋什翼犍被儿子拓跋实君杀死(另一说
是被前秦俘虏后死在长安), 代国灭亡。
淝水之战之战后前秦崩溃,北方各个势力纷纷复国,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南朝史
书作拓跋开,另一说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也于386年在牛川重建代国。不久后
拓跋珪就迁都盛乐,改国号为魏, 并于398年称帝, 称作道武帝。
应该说,北魏的前四位皇帝搭配的是很有水平的。尚武的善于征伐的皇帝(道武帝拓跋
珪,太武帝拓跋焘),和相对柔仁守成的皇帝(明元帝拓跋嗣,文成帝拓跋浚)相互错
开。这就使得的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比较“适度”,能做到把新占领地区“消化”好了
再进行下一次征伐。更加天意的是, 好几次这样的皇位传承的时间都是通过政变而意
外的提前到来。拓跋珪被儿子拓跋翰所弑,拓跋焘被宦官宗爱刺杀。这对个人来说当然
是悲剧,但是从长远上开未必是坏事。拓跋焘在对刘宋的战争中虽然大胜,但是自己也
元气大伤。本来就没有整合好的内部民族矛盾,加上灭佛带来的社会矛盾都很尖锐。如
果这时候继续穷兵黩武,难说不会走上苻坚的老路。
准确地说,北魏早在拓跋珪时期就开始接受农耕文化。“方事虽殷,然经略之先,以食
为本,使东平公仪垦辟河北,自五原至于棝阳塞外为屯田。初,登国六年破卫辰,收其
珍宝、畜产,名马三十余万、牛羊四百余万,渐增国用。既定中山,分徙吏民及徒何种
人、工伎巧十万余家以充京都,各给耕牛,计口授田。”(魏书 食货志)。不过我觉
得在均田制颁布以前,这些人大概不是有自由身份的自耕农,更大可能是国家机器下的
农奴或者半农奴身份。不管怎么说,这一举动比起某一代天骄叫嚣着要把全天下都变成
牧场,还是远见卓识多了。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能算是真正的汉化。虽然自从拓跋珪就开始重用汉人谋士大臣,并
且按照汉制设置百官,但这些更像是清代的洋务运动只是学到了别人的外在皮毛,而不
是内在精髓。正如戊戌变法的失败一样,一些涉及实质性内容的汉化改革,都会引来强
烈反扑。崔浩想通过“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抬高汉族门阀士族的地位,触动了鲜卑
贵族的利益,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在我看来所谓的《国史》事件,只不过上述矛盾爆
发的一个导火索而已。
孝文帝拓跋宏,北魏建国的第六任皇帝。从年表上看孝文帝在位时间有29年(471-499
),但是前期朝政都是在祖母文明冯太后手中, 直到490年冯太后去世才开始亲政。冯
太后是孝文帝后来汉化的奠基者和铺路人。在内政上,她颁布了均田令,使得本来依附
于封建宗主的佃户逐渐转变成自耕农,这就增加了国家财政税收的来源。封建宗主制的
经济基础逐渐被瓦解后,用三长制来取代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
当时的北魏的各级官员都没有俸禄,战争年代还能靠烧杀抢掠发点财,到了和平年代这
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既然大家的思想觉悟还没有高到共产主义社会, 个人私产也比
不上纽约市长Bloomberg, 贪没于是就成了各级官员的主要收入来源。针对这一现象,
冯太后颁布了俸禄制度,这就从法理上杜绝了贪没。同时她大力整顿吏治,处死了一大
批贪赃枉法的官员。
在皇族内务上,冯太后有意识的开始用汉族文化来影响孝文帝, 并且亲自制作了了《
劝戒歌》三百余章和《皇诰》十八篇。并且为年轻一代的皇族设立皇宗学,让皇族子弟
入学读书, 这就为后来的孝文帝的汉化打下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孝文帝汉化两个
坚定的支持者,弟弟彭城王拓跋勰,和堂叔任城王拓跋澄,相信都是在这个时候受到了
儒家文化的教育。一些文章显示拓跋澄和孝文帝同岁,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关于拓跋澄
出生年份可靠的史料。
说到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一般认为有四点
1.平城容易受到来自北方柔然的威胁。
2.平城的守旧势力太强大,不利于汉化改革。
3.迁都洛阳有利于树立中原正统王朝的形象。
4.平城地处偏僻,不利于物资的调运。
我个人认为,第3,4点都是值得探讨一下的。
当时迁都地址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邺城。邺城作为后赵,冉魏,前燕的都城, 城市基础
比已经废都洛阳要好。孝文帝之所以还是选择了洛阳,这就要从北魏的德运选择说起。
我国历史上的各个封建王朝都是很讲究德运传承这个东西的, 这关系到你到底是从那
个政权手里接来了天命,尤其是在如北魏可以多项选择的时候。类似的是后来的金也有
同样的问题,到底是选择宋还是辽。
道武帝拓跋珪很早就和手下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的以崔宏为代表主流意见是,曹魏土
德—西晋金德—石赵水德—慕容燕木德—苻秦火德—北魏土德。顺便说一句,因为犯孝
文帝名讳,崔宏在魏书里面出现的名字是崔玄伯 (列传第十二 燕凤 许谦 张衮 崔
玄伯 邓渊)。此公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儿子,那就是崔浩。魏书以家族族谱的形式来记
录列传,一般某人的后代子孙甚至亲戚都被收录做一传。崔浩没有归于其父亲的传记而
是却单独有一传(列传第二十三),由此可见崔浩在北魏历史上的重要性。
扯远了,上述这种观点的优点是符合拓跋鲜卑出自黄帝后裔的说法,“继黄帝之后,宜
为土德”(魏书•礼志一)。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也要承认后赵,前
秦,后燕等多个政权的正统性, 其中比如后赵前秦和早期的代国那是有深仇大恨的。到
了孝文帝时期德运问题再次被摆到桌面上,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中书监高闾的看法是存在
即合理,不能因为统治者的昏庸暴虐就否定一个朝代的正统性,“桀纣至虐,不废承历
之叙;厉惠至昏,不阙周晋之录。”
秘书丞臣李彪、著作郎崔光则持另外一种观点,“案神元(拓跋力微)、晋武,往来和
好。至于桓(拓跋猗迤)、穆(拓跋猗卢),洛京破亡。二帝志摧聪、勒,思存晋氏,每
助刘琨,申威并冀。是以晋室衔扶救之仁,越石深代王之请。”这种观点认为,因为早
期拓跋部落和西晋的关系,所以中间的王朝可以全部视为谮伪,以水德直接继承晋朝的
金德。孝文帝明显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因为这显示北魏完全超越十六国时期的各个胡
人政权,和西晋一样属于中原正统王朝。那么,选择西晋的旧都洛阳,就是很合情合理
的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拓跋珪称帝的时候南方还有一个东晋。你继承认晋朝的正统,但
是又和他有时间上的overlap,it doesn’t make sense. 于是乎,晋元帝司马睿是牛
金的私生子, “以牛代马” 这种官方背景的谣言就出台了。魏书里面把东晋一律称为
“僭晋”,对其评价是“司马睿之窜江表,窃魁帅之名,无君长之实,局天脊地,畏首
畏尾,对之李雄(成汉),各一方小盗,其孙皓之不若矣。”,够狠。
顺便再八卦一下邺城这座很悲剧的城市。邺城在6世纪之前是一座非常牛X的城市,可惜
在数次都“被站措队”。除了曹魏,其它大部分时候是作为失败,灭亡的政权(或者势
力)的都城。其中包括袁绍,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最后一次是杨坚即将篡
位时,北周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在邺城起兵反对杨坚的擅权。杨坚将其镇压后,为
了防止关东势力再次依托邺城作乱,他将邺城焚毁,千年名都化为废墟。 |
d*****g 发帖数: 1616 | 2 好文!正统性的斗争很赖皮啊!
解。
【在 r****p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
h******i 发帖数: 5700 | 3 好贴,待续。
牛继马后这回事还是第一次听到,没想到牛金还有这么大本事,把琅琊王妃肚皮都弄大
,此人以前印象仅限于演义里面曹仁手下的骁骑一名,好象在一气周瑜里面出过彩。不
过刚放狗搜了下,发现这个事情魏收似乎记载有误,此公rp确实不行,加上对东晋乃至
南朝又是一贯歧视的态度,另外从时间跨度来看也大了点,从争夺江陵的21x年到司马
睿出生的276年,足有近60年跨度,牛金大爷能在耄耋之年(假设牛哥江陵之战时年方
二十)泡上夏侯mm也不能不钦佩他老身体不错,赶上杨laureate了。不过房玄龄的晋书
又对这个bug进行了修正,认为是恭王府的小吏牛氏而非牛金代打的,证据嘛当然还是
玄石图的那句谶语,同时也交代了冤大头牛金哥的下场,早被司马懿用鸳鸯壶给毒死了
。当然不论魏书还是晋书,一切都是为政治服务,为了证明自己(北朝以及其继承隋唐
)上继司马晋的正统性,只能附和一句不知来源的谶言,造出了这么一桩风流韵事了。
不知道在奉南朝为正统的资治通鉴对此事是否又有其他评论呢?
解。
【在 r****p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
a********5 发帖数: 2915 | 4 顶先。。。。。。。
解。
【在 r****p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
t*n 发帖数: 14458 | 5 继续。。。。。。。。
解。
【在 r****p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
a********i 发帖数: 6345 | 6 这个好
解。
【在 r****p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
l******u 发帖数: 3169 | 7 好文,期待下部!
解。
【在 r****p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
l*r 发帖数: 79569 | 8 哈哈,最后这段邺城比较有意思,的确比较悲催
谁来写个邺城演义。。。
解。
【在 r****p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