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古代的人怎么杀女婴
相关主题
为什么农村人非得要生儿子藏 石 鉴 赏 (转自中国文物)-2-
zz: 国人被清朝误导300年夫妻和睦的因由
为什么说能干的康乾皇帝祸害了中国(转载)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皇太极冒险从宣大入长城时袁崇焕为什么不之取沈阳博物馆馆长与雕像作者谈天安门孔子塑像
古代中国并不鼓励多生多育云南一街道办会计一年半贪670万:离婚后心情不好
独孤信嫁女比宋查理还牛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嫁女不查氏族志,榜下招亲,标志豪门断绝zz: 国人被清朝误导300年
[bssd]开诚布公谈辞职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国人被清朝严重误导300年(深度好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溺女话题: 女婴话题: 女儿话题: 风俗话题: 厚奁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i
发帖数: 1379
1
战国时期溺女婴就有一定的普遍性,《韩非子·六反》:
“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说明溺女已是人们的带有一种普
遍性的心理。到南北朝时,“世人多不举女”,表明溺女婴者多,颜之推在说到这种事
情的时候,特地举出他亲戚的例子:那人广有婢妾,每当她们将分娩时,派奴隶守在产
房门外,若是生的女孩,就拿出去害死,产妇心疼,号哭不让,其悲惨之声令人不忍听
闻,但并不能改变那个人溺女的习性和举动(《颜氏家训》)。颜之推这个亲戚极残忍
,是溺女的一个典型。
元末人郑文和在《郑氏规范》中说:“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没。”反映的是元代
人的溺女习俗。
明初浙江严州府遂安人“生女多不举”,知县袁政禁止,以后百姓生女儿,多取名
叫“袁留”,表示对袁县令的纪念(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引《姑苏志》)。金华府
人“产女多不举”,县令吕祚禁止,据说活下的女婴甚多(光绪《常昭合志稿·人物》
)。嘉靖间兰溪令李昭祥令民间生三个女儿的豁免徭役,因此几年内没有抛弃女婴的(
光绪《华亭县志·人物》)。同时间江西贵溪县民人也使溺女成为风俗(民国《吴县志
·传》)。浙江新昌人弃女,县令采取刑法处断的手段严行禁止,他在任九年,有成千
的女婴存活下来,他离任时,女孩的父亲为他送行,向孩子们说他才是你的真正父亲,
表示感激(乾隆《绍兴府志·人物》)。万历时,刑部侍郎吕坤指责恶劣的风俗,把江
南溺女作为其中的一个现象(《实政录·恶风十戒》)。江西万年县人“弃女者载道”
,广东番禺人、知县麦秀歧回家乡请来十几个乳母,抚养被遗弃的女婴。
天旱,上司指示他举行祈雨仪式,他不听,说乾旱是百姓不仁弃女引起的,只有杜
绝了溺婴风俗,才能求雨(屈大均《广东新语·事雨》)。崇祯时福建浦城县民也是溺
女成俗(道光《武阳合志·义行》)。终明之世,溺女在长江以南地区流行着。
清初左都御史魏裔介上疏,说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甚多溺女之风”,
顺治皇帝因而下令:“溺女恶俗,殊可痛恨,着严行禁革。”(《清世祖实录》)这几
个省的溺女习气确实严重,此外浙江之风行不亚于福建省,只是魏裔介没有说到罢了。
古人为什么溺女婴呢?我们从清朝人的心理就可以了解到了。乾隆间编撰的《泾县
志》讲该地溺女是三大弊俗之一,造成的原因是:“嗣艰者冀目前之速孕,资乏者懮异
日之赠奁。”(《风俗》)这里提出的是两条理由,一是没有男儿的希望现在奶孩子的
妇女尽早受孕,以得到男孩,而乳母一般不易怀孕,所以淹毙女婴以断奶。二是怕女儿
长大,赔不起嫁妆,干脆就不要女孩。在溺女地区赔嫁之风盛行,如安徽宁国人“皆以
无厚奁为耻,往往有因嫁女而破产者”(同治《宁国县志· 风俗》)。“嫁女破家”
,成了许多地方的民谚,可见厚嫁的事实,而且厚奁有传统性,不好改变。如明朝浙江
温州项氏家族的家训讲:“吾温风俗,百金嫁女,犹谓不足;十金教子,则鼻大如靴。
”形象地说出厚嫁的情状。到了清朝,人们还说当地“奁资盛而溺女”(光绪《永嘉县
志·风土》)。光绪年间,翰林院检讨王邦玺上书,说民间溺女,有因“抚养维艰”而
淹毙的(《大清律例新增统纂集成·刑律斗殴》),是说贫民养不起女儿而被迫淹溺,
这是溺女的第三个原因了。
《点石斋画报·溺女显报》溺女是残忍的不道德的事情,有少数的统治者在那里禁
止,可是大多数父母却认为是正常的事。古人大多贫穷,生活条件差,女子劳动力弱,
生产收入少,女人多,家庭经济就更差。早在汉代社会上就流行“盗不过五女门”的说
法(《后汉书·陈蕃传》),就是讲有几个女孩的家庭必然很穷,小偷也不会光顾。人
们以为女儿造成家庭贫困,不要女儿也是不得已的事。再说为了养儿子而不要女儿,人
们也认为是常情,因为女儿是人家的人,儿子是香火接代人,两者只能取其一时,只好
要男而舍女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就这样把残忍不道德的事情当作合情合理的,这就是
那时溺女父母的心情。同治间编写的《雩都县志》卷五《风俗》说:“溺女为俗,相沿
已久,皆以为当然。”把溺女当作天经地义的事。依据资料记载,我们知道有这么几个
父母溺女时的思想:宁波一个男子连得两个女儿,先后淹死了,到第三个女儿出世,改
为焚烧,并绑上石头投到江里。当时有几百人围着观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若还
是采取淹死的办法,怕她投胎再来,使用火烧的法子可以断绝她,下一胎好生个男孩(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在愚昧迷信和重男轻女思想支配下,他害女儿还以为得
计,做得那样“理直气壮”。安徽旌德县人方兰生连得五个儿子,妻子舒氏又怀了孕,
别人根据他的思想状况,断定他生女儿要淹死,他的哥哥方帝卜就用著名文人施闰章的
《溺女歌》劝他生女儿也要存养,他犹豫不决,妻子怀胎13个月生不下来,这才害怕溺
女违犯天意,决定生女孩也要留养。有个叫谢士型的人,妻子有孕,也是打定不要女儿
的主意,后来有人给他讲《溺女歌》,他才醒悟,留养女婴(施闰章《愚山先生别集·
矩斋杂记·戒溺女》)。方、谢怕“天谴”才改变主意,一般的人没有人给他们讲这种
“道理”,不知惧怕,自然不以溺女为非了。
溺婴是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的社会问题。溺女事件史不绝书;溺男在唐以前不时出
现,宋以后少见,因唐以后赋役制度改变,人口税前重后轻,穷人不存在因徭役重而淹
毙男孩的问题了。所以说,历朝政府的赋役制度是造成溺婴的一个重要原因。
厚奁的风俗是人为的。由于娘家嫁女要丰盛的财礼,婆家反过来娶妇也要富厚的陪
嫁。不给嫁奁,女儿在婆家被人看不起,受公婆丈夫的虐待,以至造成疾病死亡,或自
寻短见,所以父母为此不得不厚嫁。厚奁若不可能,不如不要养活,免得将来受罪。厚
嫁与溺女相联成为社会风习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国人被清朝严重误导300年(深度好文)古代中国并不鼓励多生多育
中国作协闹乌龙 敏感时刻高行健获承认独孤信嫁女比宋查理还牛
最后一位“航天四老”逝世 曾被周恩来点名保护嫁女不查氏族志,榜下招亲,标志豪门断绝
26华语全球视野微信号[bssd]开诚布公谈辞职
为什么农村人非得要生儿子藏 石 鉴 赏 (转自中国文物)-2-
zz: 国人被清朝误导300年夫妻和睦的因由
为什么说能干的康乾皇帝祸害了中国(转载)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皇太极冒险从宣大入长城时袁崇焕为什么不之取沈阳博物馆馆长与雕像作者谈天安门孔子塑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溺女话题: 女婴话题: 女儿话题: 风俗话题: 厚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