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3 发帖数: 660 | 1 高高的宫墙,幽深而昏暗,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将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子深深锁住,好
像是再也没有自由了。可是,终清一世,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内,究竟发生过多少故事
呢?那些宫中后妃都安分于现状吗?她们有试图展示一下自己人生价值的欲望吗?
1、后妃不得干政。
①清代后妃干政的苗头,当属努尔哈赤的大妃。大妃为努尔哈赤生育3个皇子:阿济格
、多尔衮和多铎。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担心如果三兄弟各分整旗,做为三
旗之贝勒,势力一定十分强大,再加上年轻母亲的支持,会对皇权发生威胁。于是,他
以皇帝遗诏的名义,强迫大妃殉葬努尔哈赤。其实,为皇帝殉葬的先例在清廷中是有的。
努尔哈赤皇后叶赫那拉氏在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后,努尔哈赤哀怜她生有皇
太极,又只有29岁,曾为她生殉4名婢女,之前的皇家殉葬仅有这个记载。而作为努尔
哈赤后宫大妃,按理说是不应殉葬的,原因有三:
一是身份高,为后宫之主。
二是有生育,且为3个皇子。
三是所生子年幼,需要照料。
尤其是她本人不愿殉葬。当她听到这个信息时,感到莫名的恐怕和绝望,支吾不从,可
是,担心她日后干政的皇太极给她施加压力,她才哭着穿上盛装,戴上金玉珠翠,自尽
而死,年仅37岁。
可是,清宫后妃,并没有因为大妃之死而终止干政的欲望。
②清初、清末两太后。
清初的孝庄文皇后和清末的慈禧太后可谓清代后妃干政的典型。孝庄还在皇太极时期,
就对国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闻崇德六年,皇太极围锦州,将明将蓟辽总督洪承畴俘
获。皇太极想尽一切办法,都未能说服洪承畴投降,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庄妃自告奋勇
,以其聪明和美貌打动了洪承畴,其降清后,成为一代开国名臣。庄妃初尝参政的喜果
,便一发而不可收,尤其在其子福临继承帝位以后,她使用高超手段,拢住多尔衮,促
使其扶持福临,竟也传出“太后下嫁”的传闻。此后,她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幼主,在
关键时候,能一语定乾坤。
清末慈禧太后,以低微的宫中封号,生育大阿哥。相传,她是个有心人,咸丰帝还在世
时,她就曾在一旁侍立,帮助看奏章,引起权臣肃顺的不满。当咸丰帝病逝之前,托孤
八大臣之时,肃顺力谏咸丰帝仿汉武帝行“钩弋故事”,诛杀叶赫那拉氏,防止她将来
干政,祸乱朝纲。可惜咸丰帝心软,犹豫不决,终于酿成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达48年之久
的历史闹剧。
这两个女人相比,有诸多异同之处:
相同点:
a、在宫中地位都不高,一为庄妃,一为懿贵妃;
b、都是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太后;
c、都是年轻守寡,庄妃32岁,慈禧27岁;
d、都处在政局动荡之中;
e、都有个权倾朝野的小叔子。孝庄为多尔衮,慈禧为奕;
f、都对政治感兴趣,且都有干政的欲望和能力;
g、两人死时,年龄相近,一为75,一为74。
不同点:
a、时代不同了,清王朝由开国蒸蒸日上的形势,已变成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世风日
下;
b、两人性格迥然不同,孝庄是干政不贪权,慈禧干政而贪权,权欲极盛。
所以,清初、清末两太后缔造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干政女主。
③失败的干政生涯。
可是,皇帝生前,因为过分宠爱她,也会出现干政局面。这种干政发生在皇帝还健在的
时候,是心甘情愿的。清宫中,有两个这样典型的实例:
a、顺治帝董鄂妃。入宫后,顺治帝疯狂地爱着她,即使在深夜批阅奏章时,也要让董
鄂妃陪伴一边。有时顺治帝甚至让她同阅。董鄂妃一面“为国事”以身相谋,为顺治帝
整饬吏治建言,一面又极力避嫌,“妾闻妇无外事,岂敢以女子干国政!”为自己干政
辩解。但不管怎样,董鄂妃举止言行止于可止之时,从不逾度,而使迷恋她的顺治帝愈
加宠爱。可是,当时健在的孝庄太后,却看在眼里,对董鄂妃干国政之事大为不满,却
也无可奈何。直到皇帝死去,才在对待董鄂妃的丧葬问题上大做文章,而使她死去的灵
魂遭到冷遇。
b、光绪帝的珍妃。
一生忍辱负重的光绪帝只有在珍妃面前,才有尊严和情感,这是小他5岁的他他拉氏珍
妃的功劳。由于她活泼、聪颖、机警,又温顺体贴,光绪帝与她一见钟情,这对于有先
天性性缺陷的光绪帝是极为难得的。
可是,后来,可怜的珍妃却遭到了非人的待遇,死于非命,主要缘故是她有“干政”之
嫌:
一是到皇帝办公地——养心殿,陪伴皇帝批阅奏章。
二是利用皇帝以权谋私。重用珍妃兄长志锐和卖官鬻爵。
清末卖官早已公开化、制度化,形成所谓捐纳制度,不同的官阶有不同的价目。珍妃在
宫中由于手头紧,也想借光绪帝的权势,卖官得些银两,多次得手,收获不小。可是,
后来与慈禧和李莲英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便将卖官丑闻败露出来。
三是参与帝党与后党之争,支持光绪帝变法革新。
戊戌变法中,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以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核心,力主学习
西方,变革现状,称为“帝党”;以慈禧、荣禄、刚毅等保守派为核心,极力反对变法
,主张恢复旧制,称为“后党”。
终于,慈禧太后一面大发雷霆之怒,一面按宫规处置了珍妃。
一是连降二道懿旨,处置珍妃姐妹,并将该谕悬挂宫中:
■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
“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准干预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称淑慎,是以
优加恩眷,洊陟崇封。乃近来习尚俘华,屡有乞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陈
。若不量予儆戒,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为贵人,以示薄惩而肃内政。”
■两天后,再降一道:
“皇后有统辖六宫之责。俟后妃嫔等如有不遵家法,在皇帝前干预国政,颠倒是非,着
皇后严加访查,据实陈奏,从重惩办,决不宽贷。”
二是杖责。屡受掌嘴和廷杖之苦,有时甚至剥衣毒打。
三是精神摧残。先是大太监李莲英令心腹太监把一双男人鞋偷偷藏在珍妃宫中,再把鞋
搜出来,诬她与人通奸。后来,“后党”王公造谣说康有为兄弟经常秘密入宫,与珍妃
有不正当关系。
四是政变失败,被打入冷宫。被囚于东六宫的景祺阁的珍妃,遭到非人待遇。所有宫分
、赏赐、铺宫、膳食全行撤消,不仅被囚无自由,吃穿用都类如常人,甚至不如宫女。
五是被强行处死。这是清宫唯一一位被强行处死的宫妃。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慈禧太后西逃之前,命太监崔玉贵将其投入井中,窒息而死。
所以,后妃作为生活在政治中心的群体,有时会被政治引诱得误入歧途,不自觉地卷入
政治旋涡,不能自拔,多数难善其终,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或者称其为阴险狡诈的富有
机谋的女人,才有机会爬上权力的巅峰,享受干政中获取权力的快乐。在险恶的宫廷政
治中,才智、头脑和心术过人的女人,往往在跃跃欲试中折戟沉沙,走上不归之路。
2、宫规、家法捆住后妃的手脚。
进入深宫,带有各种迷幻想法的女孩子,从一开始就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给罩住了。挣扎
、叫喊都没有用处,因为那是天子设置的最具权威的桎梏,任何人不得超越和违背。
①在皇帝面前不得造次。
后妃虽为皇帝的老婆,但亦属君臣,名分已定,相见时绝不是寻常人家那样随意,而是
有严格的宫中规定。比如大婚后,皇后要率众妃嫔向皇帝行六肃三跪三叩礼,皇后拜垫
居中而前,后面依次递为左右,以示卑尊。而皇帝此时对自己的后妃,则要郑重其事地
升上宝座,接受众妃的拜叩。
即使同是后妃,由于皇后为六宫之主,其地位低下的皇贵妃、贵妃等位,又要由皇贵妃
率领,到皇后寝宫去行六肃三跪三叩礼,以示皇后为宫闱之主。
②吃不踏实的御膳。
毫无疑问,后妃的美食大餐为天下之冠。可是,按照宫规,后妃却不可以和自己的丈夫
共同享受。只有在皇帝万寿节这天,帝后妃才可以在一起会餐,同桌吃庆寿宴,还可以
说些笑话,只有此时,才像是一家人。
如果给太后侍膳则大为不同,太后在那里坐享美食的时候,后妃则只能站在一旁,也不
可随意取食。尤其给慈禧太后侍膳,连皇帝都很少赐坐。还要用心看着太后的眼色,老
太后用眼瞧哪样菜,太监就会挪哪样菜。但后妃们不可以劝膳,或贡菜(各地督抚进贡
),或例菜(御膳房做),或时新菜,随由太后自定。否则,即使是妃子劝膳,也会遭
到申斥,或惩罚。
③不得以色媚君。
宫中规定,皇帝在大年三十至初二3天,要由皇后侍寝,其余时间由皇帝自定。皇帝喜
欢哪位妃子,便在其他时间召至养心殿。女主们若以色 相媚君王,而使皇帝身体受损
,皇后就要出面干涉,到时候,献媚的妃子就要按宫规处置。
④穿衣不许流俗市井。
衣冠乃一代昭度,一代之兴,必有其衣冠之制。史载,清代宫廷服饰是孝庄等参与制定
,由康熙逐步完善的。当时,孝庄聪明的侍女苏麻喇姑曾设计过宫服样式,颇有建树。
所以,历代沿袭不替。可是,社会上则会有时下流行的服饰,难免会传入宫中,后妃们
也想一试身手。但是,按照宫规是不允许的。而且,严禁穿奇装异服。
光绪帝珍妃入宫之初,喜欢追求新潮,做各种新款式时装,还喜欢穿戴男子的冠服,有
时甚至与光绪帝互换装束,游戏取乐。结果忤怒了慈禧太后,她于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一
日,下了一道懿旨:
“平素妆饰衣服,俱按宫内规矩穿戴,并一切使用物件不准违例。皇帝前遇年节照例准
呈进食物,其余新巧稀奇物件及穿戴等项,不准私自进呈。如有不遵者,重责不贷。特
谕。”
其中,还提到了向皇帝进呈礼物,除了一些如意、香囊之外,再就是在元旦进献苹果、
青果、莲子等,苹果象征平安,青果象征长青不老等,其余新奇之物则不准进献取宠。
⑤不许哺啂自己的孩子。
后妃生下子女后,按正常规律会产生奶液,太医院的御医会给其开出回乳的药剂,而那
些新生儿则由乳母喂养。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后妃体力的迅速复元,以侍候皇帝。但这种
做法却隔离了母子(女)亲情,因为长期不能抚养自己的子女,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变
异。
⑥会见娘家人,有苦说不出。
后妃不许私自出宫,同太监和宫女一样,没有自由。有时会很想娘家人,想那里的自由
和快乐,尤其是亲情。可是,出宫去谈何容易,要层层上报,还不会允准,只在特定的
时间和节日里,会允许娘家的眷属进宫探望,称为“会亲”。但这种机会,来的时候,
会很尴尬,即使是长辈见到女儿,也要先行君臣之礼,再行家人之礼,以君臣之礼为主
。如果必须出宫去到娘家省亲,则一样是这种礼数,而且,有些亲戚、兄弟等男眷不许
走近相见。后妃在娘家或宫里,也绝对不许向娘家人谈宫里的事情,或倾诉不快之事。
而且,后妃省亲时,宫中会派出护军人等,内务府会派出服务人员,会达到100余人跟
随其后,一是彰显皇家的气派,二是限制其人身自由。
⑦走在路上,要知晓廻避。
后妃在宫中不可单独行走,不论远近,必有本宫太监和宫女跟随。要有两名太监在前面
喝道,皇帝叫“打吃”,后妃叫“关防”,低一等级听到后要闪在一旁为上级的主位让
道,否则,就要触犯宫规而受罚。即使是在宫外,也是如此。
有些太妃(母妃)在见到儿皇帝时,也应施之以礼。如垂目、低头、遇事让路等。可是
,有的太妃却不这样。如雍正帝即位后,以45岁的年龄,曾与康熙帝宜妃发生冲突。
宜妃入宫较早,在康熙十六年就已册封为嫔,曾生育了三个皇子,资历很深,甚至老于
雍正帝的生母。于是,雍正帝继位后,她很不服气雍正生母仁寿皇太后,而且见到雍正
帝也表露出来。按制,雍正的母妃需超过50岁,才可和雍正帝见面,这也是吸取历朝后
妃乱宫的教训。既已见面,应施之以礼,定君臣名分,宜妃却像没看见一样,气宇轩昂
,架子十足。雍正帝大为恼火,多次想整治她。
后来,宜妃觉得宫中没有自己容身之处,只好纡尊,请示出宫,到自己儿子的王府中去
了。
⑧头饰要符合身份,不可喧宾夺主。
正式场合的后妃,头饰不会戴错,因为等级有差,会很规矩。可是,在平日里,这些爱
美的后妃靠着手中的多年积蓄,会买一些上等首饰,尤其是名贵物料的头饰。偶尔戴上
,会感到心中满足。但有的后妃由于遇事少,会在拜见上一级主位时戴华丽头饰,引起
她们的不满或嫉妒,难免惹出事端。
尤其是后妃们见上级主子时,要行见面之礼。行礼时,要请安或磕头,头饰和耳饰要做
适当摆动,头叩得不要太正,也不要太偏。这时,其头饰、耳饰就会引人注目,喧宾夺
主时就会遭到处罚。
有时,皇帝会关注后妃的首饰。咸丰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咸丰帝为约束后妃穿着,使其
保持满洲古朴之风,曾下旨:
“朕看皇后及嫔、贵人、常在等服饰未免过于华丽,殊不合满洲规矩,是用定制遵行,
以垂永久。
一,簪钗等项悉遵旧样,不可竞尚新奇,亦不准全用点翠;梳头时,不准戴流苏、蝴蝶
,亦不准缀大块帽花。帽花上不可有流苏,活镶等件,钿上花亦同。
一,耳挖上不准穿各样花、长寿字等项。
一,耳坠只准用钩,不准用花、流苏等项。
一,小耳钳不准点翠,亦不准雕花。
一,寻常帽飘带,皇后用黄色,皇贵妃同贵妃至嫔俱用杏黄色,贵人以下无论何色,俱
二根同色,缘五分宽片金花边,不准缘花绦。
一,不准戴大耳钳、玉耳环。
一,皮至纱敞衣、衬衣袍、窄袖衬衣、紧身衬袖,俱不准缘边。
一,皮至纱敞衣、衬衣袖,不准宽俱倒卷。”
又规定,“寻常所带绵夹领,不准有花边,绦边,青缎边。”规定可谓细之又细。同时
,咸丰帝命人将此谕挂于皇后以下各宫之中,随时戒勉。
至咸丰四年,又规定:“梳头时,只准戴两支花,若有戴三支花者,即应惩办。手上所
带镯子不准用响镯。”
⑨不许招惹已出宫女子。
《国朝宫史》规定:“应出宫女子,既已出宫,即系外人,不许进宫请安。”宫中后妃
或因留恋宫女,而招其进宫叙旧,将受到惩处。同样,奉旨进宫女子,不许将宫外之事
向宫内传播。
⑩太妃、母妃、皇妃,不可将宫中之物移入娘家。
《国朝宫史》载,乾隆六年,上谕:“诸太妃(圣祖妃)所有一切,俱系圣祖皇帝所赐
;诸母妃所有亦是世宗皇帝所赐;即今皇后所有,是朕所赐。各守分例,撙节用度,不
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内传递,致涉小气。嗣后本家除来往请安
问好之外,一概不许妄行。”后妃和娘家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为了使后妃行止有度,乾隆时曾制《宫训图》12幅。选择古代以美德贤淑著称的12名后
妃,乾隆为之作赞,称颂她们的美德懿行,分别挂于东西12宫内,宣传封建妇道,礼教
,来约束后妃。十二宫训图为:燕姞梦兰、徐妃直谏、许后奉案、曹后重农、樊姬谏猎
、马后谏衣、西陵教蚕、姜后脱簪、太姒诲子、婕妤当熊(注,仅载十图之目,缺二图
)。这些宫训图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挂于各宫之中,次年初三撤下。
这些清规戒律,就像枷锁一样,牢牢束缚住了这些后妃,使其透不过气来。难怪珍妃姐
妹入宫前,到大堂拜别母亲时,这位慈祥的母亲竟抬手打了她们每人一个嘴巴道:“只
当我没有生你们两个。”然后,泪流满面地走进里屋,不忍相送。果然,珍妃入宫后,
受到了非人的折磨,惨死于宫内。多年后,珍妃落葬崇妃园寝,其母参加了女儿的葬礼
,她痛哭失声,觉得女儿入宫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