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高分子怪物漫谈(二)我为什么想写这个漫谈系列兼论我的保守主
相关主题
人类史最重要交易Magna Carta下个月就800年了 (转载)P社现在玩什么把戏?
有没有人来普及一下Magna Carta网上买了这么多中文历史军事书籍的教训
印尼和东帝汶(转贴)挟天子以令诸侯
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算文科还是理科?昨天看了欧陆4的7个思潮
我印象中的中共对国共抗战问题的宣传当年岐山同志担任过编委的<走向未来丛书>
whct原话在此帝国漫谈——法兰克篇[转载]
努米底亚事务略 - 60 尾声漫谈「列宁叛国案」的神话与事实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转载)血色孟买——漫谈印度百年近代史 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丛书话题: 漫谈话题: 保守主义话题: 伯克话题: 法国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r
发帖数: 242
1
高分子怪物漫谈(二)我为什么想写这个漫谈系列兼论我的保守主义政治立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50a80f0101exwb.html
保守主义并非主张固步自封,更非宣扬复古。保守主义者主张渐进地改革国家的经济制
度和政治体制,如果有一个政治势力试图来个“大跃进”,那十有八九是要给社会带来
灾难的。
我绝不,绝不赞同以中国人的素质为理由无限缓慢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我也同样反
对激进地和原样照搬地拷贝英美的政治制度。
---高分子怪物
其实漫谈的第一篇不是我计划内的写作,只是我那天读到金融时报关于阿根廷债务问题
的专题突然觉得这个故事揭示了现代金融武器巨大的毁灭性和当今国际形势之复杂,而
这两个问题似乎和我内心一点模模糊糊的想法有联系。
我一直以来就想写点什么,时光如箭,转眼之间来美已有十三年。我一直是一个超级历
史迷,盎格鲁-撒克逊民族(Anglo-Saxon)作为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渡海来到不列颠,在
从公元400到公元1200年的八百年间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并没有显示出什么惊人的力量或
者天命所归的气势。但是从1215年以大宪章(Magna Carta)发轫,英格兰人开始了现
代化国家的漫长道路。到二十世纪末,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执文明世界的主导权已
达四个世纪之久,英语成为主要的国际间交流语言,习惯法(common law)的理念也深
入人心。英美系依靠金融霸权,媒体掌控和空前强大的军事力量牢牢掌握着全球的资源
和市场。
相反的,我深为自豪的中华民族在唐宋达到一个新的巅峰之后却没有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虽然国家的绝对实力直到鸦片战争之前都还相当可观,但是和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制
度逐渐改良,蓬勃向上的英美系相比,中华民族明显呈现某种颓势。
为什么英美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的现代化之路而中华民族却陷入历史性的循环?中国怎
么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国家之路呢?这两个自洋务运动以来国人一直试图回答的
问题,本怪物再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敢说自己知道答案,更何况如我在第一篇漫谈里所说
: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很难归结于哪个因素导致了哪个结果;而人
的理性也有其边际,我们不可能精确地预见一个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如果非要用一个简
单的答案来回答一个复杂的问题的话,那这个答案往往是最愚蠢的那个。
所以在这里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和最近十年对盎格努撒克逊民族的观察给大家提
供一些线索,希望对于回答这个终极问题有所帮助。
我的历史观和政治立场是从在阅读一套丛书开始慢慢形成的,如果有一那么套丛书对我
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翻天覆地的影响的话,那就是金观涛老师在八十年代编辑出版的
《走向未来》丛书。我父亲让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阅读这套丛书,无疑是有些“不负责
任”,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套的书籍能让年幼的我如此痴迷(顺便说一句,到现在为止
,最让我受到心理震撼的文学作品是司汤达的《红与黑》)。
虽然我和金观涛老师的政治理念多有不同,但是我要为他当年编著这套丛书的巨大勇气
和付出喝彩。这套丛书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很多方方面面,每本书的作者
也有着各自迥异的政治立场和个人经历。在我看来,金观涛老师真真正正地做到了蔡元
培校长当年“兼容并包”的伟大治学风格。
这套丛书我在十岁到二十岁之间读过好几次,当然了有好几本书是非常专业和晦涩的,
我对每本书的亲睐度可以从那本书的新旧就可以看得出来。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本《GEB-
-一条永恒的金带》,当时看了之后完全不知所云。我最喜欢的书有金观涛老师所著的
《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副标题: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和《西方社会结
构的演变》,宋德生老师所著的《信息革命的技术源流》,马克斯•韦伯的《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钱乘旦老师和陈意新老师所著的《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以
及萧功秦老师所著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副标题: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这些书籍,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那一代(基本上也就是我们七零后的父母那代人)知识
分子面对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差距的思索,他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来启发
民智,唤醒国人。在被压制了三十年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开始新的一轮的反思。
在突然打开国门之后,那一代知识分子面对中西方巨大差距的心理震撼是我们七零后,
八零后乃至九零后所无法想象的。当时中国在各个社会领域的全方位落后几乎让人感到
没有希望。不知道现在的七零后们还记得当年的河殇么,还记得当年“被开除球籍”的
讨论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能够批判性地看待这套丛书及其作者群。在走向
未来丛书的作者群里,有些作者在那个看不到希望的年代凭借了对我们古老文明的自信
和儒家内在的乐观精神克服了对现实的恐惧而看到未来中国可以到达的成功彼岸,如萧
功秦老师。但是也有些作者让残酷的现实摧毁了对自己文明的信心,而在后来的二十年
内中国的不断进步中,这些作者陷入了某种自我否定(self-denial)的精神状态,进
而质疑社会的任何进步和政府的任何行为而不论其合理性。这群作者的代表者即是茅于
轼先生。
茅于轼先生所著的《择优分配原理》(副标题: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当时没给我
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即使他后来出名了,而我也接受过专业的经济学训练之后也没觉得
这是一本多么了不起的书。这本书大约是概括了西方经济学家七十年代之前在微观经济
学上理论成果,自书出版以来西方微观经济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和茅先生的主
要分歧倒不在于他的专业(刻薄一点讲,茅先生充其量是个三流经济学家,大概也就比
我这个无名小虾米高了那么一点点),而在于他开创的新教派:公知。
如果你把茅于轼先生和其他公知的言论放在一起来个总汇,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水平也是
参差不齐。最差的大概是干脆直接造谣,这是最没水平的公知言论,连一点点敬业精神
都没有。比如说某公知写到: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想登长城,但大雪把路给封了,他很失望,但周恩来
说:你一定能上长城!当晚,五十万市民通宵扫雪。第二天,尼克松到了长城,发出了
一句感慨:当中国的领 导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不少中国官员听到此话后,甚为欣
喜。其实这话潜台词是——当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我把尼克松的书翻来覆去,都只看到尼克松以这个小事来赞扬周恩来
“周恩来也具有另一种罕见的本领:他对琐事非常关注,但没有沉湎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晚上,应邀去观看体育和乒乓球表演。当时天已经下雪,而我们
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离开了一会,我以为他是去休息室。后来我才知道,他是
亲自去关照人们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第二天,路上洁净得如同不曾下过雪似的。
这个例子是很典型的。”
尼克松会说“当中国的领导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这像是美国总统说的话?好歹给
个引文,给个链接吧。
比这种下三滥的造谣强一点的是一些这样的言论:抓住某一个事件的在某一时空下某个
侧面攻击政府行为而不论其行为是否合理。2012年纽约街头一个游人偶然拍下了一个警
官给一个流浪汉穿靴子的照片。我当时看到这个报道也很感动,也写在自己的微博上,
因为在我看来人性的光辉是超越种族和国家的。但是第二天我就看到微博上另外一张照
片,照片的上方是纽约警察给流浪汉穿靴子,下方是一个中国妇女给中国警察擦靴子。
这个照片的含义当然就不言而喻了。但是您要是仔细想一想,难道纽约的警察都是自己
擦靴子?他们在鞋匠给他们擦靴子的时候难道是恭敬地伺候着鞋匠?今天一个纽约警察
做了一件好事就被用来对比中国警察,那明天纽约警察滥用暴力,把无任何武装的犯罪
嫌疑人打成马蜂窝怎么办?
这种一味攻击中国政府的公权力而不论其行为是否合理的现象,总是让我想起美国最高
法院大法官鲁思•金斯伯格(Ruth Ginsberg)在今年著名的医疗健保案(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 v. Sebelius)协同意见书(
Concurring opinion)里所写的:“When contemplated in its extreme, almost any
power looks dangerous.”当(一个人)极端化地看待这个问题时,那几乎任何(政
府)的权力看起来都很危险。
如果说对政府行为的质疑从权力制衡或者言论自由的角度还有可取之处的话,他们言论
最有害的莫过于绑架“民主”这样抽象的概念来为他们的立场服务。
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公知言论一般如此开头:因为政府不民主,所以我反对(或者支持
)X,Y,Z。这里的XYZ可以是航母,可以是高铁,甚至可以是任何事情。
首先我必须说,民主或者人权并非天赋,更非普世,抽象的民主概念毫无意义。英国著
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在他著名的《对法国大革
命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里就写到:“‘Your
subjects have inherited this freedom’, claiming their franchises not on
abstract principles ‘as the rights of men’, but as the rights of
Englishmen, and as a patrimony derived from their forefathers.”
伯克在这里引用了英国议会1628年给国王查尔斯一世的权利请愿书(Petition of
Right)里的一段话:“您的臣民继承了这个自由的权利,并非来自于一个抽象的‘人
权’,而是我们英国人从父辈世世代代继承来的权利。”伯克强调英国人的自由权利来
自于祖先,特别是大宪章(Magna Carta)。
民主理念不可能从天而降地进入每个公民的脑海里,恰恰相反,民主制度是平民阶层一
代又一代地和统治阶级博奕所赢来的权利的积累。聪明的人民和睿智的统治者懂得互相
妥协和让步,如英国人;愚蠢的人民和不知死活的统治者只会决裂,然后流血再流血,
如法国人。
伯克之所以在《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里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他预感到了法国大革命有
用凭借抽象的自由民主概念来蛮干的倾向。英国人之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流血比较少是因
为英国国王的权利自十三世纪以来就多多少少地受到约束,而大陆国家,如法国的统治
者权力一向要大得多。在伯克看来,我们每个人都传承着祖先的文化,我们在一代人中
能做的改革是有限的,一个没有多少民主传统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一代人之间就能凭着“
民主”和“自由”这样抽象的概念把社会推进到一个民主社会。这也是为什么他是当年
英国议会中最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议员(因为他觉得美国人到底是英国后裔,有着浓厚
的民主自决传统),而坚决反对法国大革命(伯克是在1790年写的《对法国大革命的反
思》,那时候法国的局势还比较平静,大多数人都觉得法国很快就要君主立宪了而觉得
伯克危言耸听)。
伯克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也算是我保守主义的精神导师。他因为支持美国革命得罪了
国王和托利党(Tory),又因为反对法国大革命和自己辉格党(Whig)的朋友们分道扬
镳。但他保守主义精神却在身后得到发扬和广大,被认为是英美保守主义的奠基者。
需要指出的是,保守主义并非主张固步自封,更非宣扬复古。保守主义主张渐进地改革
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如果有一个政治势力试图来个“大跃进”,那十有八九是
要给社会带来灾难的。
我绝不,绝不赞同以中国人的素质为理由无限缓慢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我也同样反
对激进地和原样地照搬地拷贝英美的政治制度。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问,不错英国的民主制度的演化是花了将近七个世纪(从1215年的
《大宪章》到1911年的上院改革),但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难道还需要这么久
么?你强调统治阶级和平民阶层妥协,那如果统治阶级拒绝妥协怎么办呢?这些都是很
合理和现实的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是不容易的,下面不如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来畅游历
史的长河来看英国和美国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国家之路,希望历史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
今天的中国人一点启示。
http://www.weibo.com/u/2488313871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血色孟买——漫谈印度百年近代史 ZT我印象中的中共对国共抗战问题的宣传
[合集] 漫谈“土特产”对革命的贡献 zzwhct原话在此
欧洲人种起源漫谈努米底亚事务略 - 60 尾声
[合集] 虢国史漫谈(转载)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转载)
人类史最重要交易Magna Carta下个月就800年了 (转载)P社现在玩什么把戏?
有没有人来普及一下Magna Carta网上买了这么多中文历史军事书籍的教训
印尼和东帝汶(转贴)挟天子以令诸侯
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算文科还是理科?昨天看了欧陆4的7个思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丛书话题: 漫谈话题: 保守主义话题: 伯克话题: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