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红朝的那些事情 - 红朝笑笑生
相关主题
红朝的那些事情 (1-31) zz[合集] 红朝大佬们对应的古代官职
给那些对苏俄抱有幻想的人Re:张学良的一生[合集] 中华民国1912-1928年历任元首
江青对《闪闪的红星》的34条修改意见 (转载)tonyxu和其他老大来比较一下大头和常公吧
相声或者说文艺其实是苦伢子挖个新坑-清代用外国人
关于金瓶梅中,有一事不明,关于王婆谁挖个张作霖的坑?
老毛不在了老彭没准就真敢搞军事政变闲聊一下中国历史的大循环,并预测本朝的命运
抗战最丢人现眼的是土共的关家垴之战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几张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印花税票 (转载)中华文明重心转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伢子话题: 大爹话题: 毛泽东话题: 石三话题: 没有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e
发帖数: 661
1
红朝的那些事情(一)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一切都从那个冬天开始。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号,在大清帝国的湖南韶山,有个叫毛贻昌的农民家生了一个
男孩。不管是对大清国还是对湖南,这都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对毛农民来说却
是传宗接代的重大消息,因为他前两个儿子都没养大,眼前哇哇大哭的小娃娃是他延续
香火、告慰列祖列宗的新希望。
不孝有三,没后最大。为了防止毛家的新苗同前两个小孩一样夭折,毛贻昌和妻子文七
妹研究了很多方案,最后决定去文七妹家附近的一个观音小庙,让儿子拜一块据说有灵
气的大石头做干娘,希望能沾一点菩萨的法力,保佑他平安健康。当然从科学的角度看
,毛老爹的做法纯属封建迷信,但考虑到毛老爹没受什么教育,日常工作就是在山沟里
种田,能想出这样的方案,已经是非常有创意的事情了。
毛老爹的招数果然卓有成效,他的儿子顺顺利利地活了下来,而且文七妹也很比较争气
,很快又挺起了肚子,让他开心得不行。但在开心之后,毛贻昌马上想到另一个现实问
题,那就是家里的开销。
毛贻昌只是个普通农民,家里没什么外快可捞,整天在地里刨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
虽然不用给政府交社会抚养费(交了政府也不养),儿子却是要长大吃饭的,毛贻昌想
前想后,只好决定去参军,当几年兵攒点钱,补贴家用。
对毛大爹的决定,文七妹并不是没有看法的。山沟外面兵荒马乱,毛大爹参加的湘军又
经常打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全完了。面对一心要去攒钱的丈夫,善良的文
七妹只能打点好行装,送丈夫离开农村,走向军旅之路。
毛贻昌去当兵的时候,他的儿子正在村里顺利成长,因为他的干娘是块石头(当地学名
:石观音),小娃娃平时不叫小毛,而是叫石三伢子。石三伢子生长的时代很不太平,
他一岁的时候是甲午年,中国与日本打了一场叫甲午战争的仗,大清国被迫割让台湾和
朝鲜给日本,赔了两亿多两白银,又损失了精锐的海陆军。毛大爹和毛小伢当然不懂时
事,也不知道那些事情对后来有啥影响,他们的生活仍然一如既往地平淡。
当过几年兵,毛贻昌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家,还攒了一点钱在身上。眼界大开的毛大爹发
挥精明的头脑,学着搞起了农业投资,从大米加工做起,一点点扩大到猪、牛买卖之类
的大生意。在毛大爹的精打细算下,家里田产慢慢增加起来,三伢子的石观音干娘也保
佑小娃娃健康长大,并且在他老爹的严厉管理下好好务农、天天向上,从看牛到背粪,
一样都不能少。
石三伢子的童年在村里同龄人中算是比较顺的。毛大爹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又能时常寻
觅发家项目,后来还发行过自已的“毛顺生堂”小钞票,据说家资已经值到两三千块钱
,在当时的村子里是一笔巨款。身为少东家的石三伢子干农活之余,也能进私塾读些书
,学一点种地锄草之外的规矩。
当然,小三伢子的少东家生涯同一般人的想象有着不小的差距。毛大爹白手起家,用文
化点的话来讲,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了做大做强,只能拚命盘剥自已和家人。他有
一句口号叫“吃不穷,穿不穷,人无算计一世穷”,一切都要算计出价值来才行,儿子
作为传宗接代的潜力股,自然更是优先算计的对象,从小起就要和长工一齐做农活,如
果偷懒的话…打。
拜受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之赐,田园风光通常都充满浪漫情怀,比如山青水秀,比如
村歌禾香,个别缺心眼的导演还喜欢加些打谷场艳遇之类的美事。但事实上当年的农村
那是相当不舒服,甚至不适合生活(现在好象不少地方也是),卫生条件极差,四处洋
溢着农家肥和牲畜的气息(这个没有办法,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生活和医疗条
件都处在原始状态。毛家虽然是村里的首富,家里也就几间旧瓦房,毛大爹要想做生意
发家,只能在平时加倍精打细算,石三伢子的童年自然也被他算得加倍充实,不仅要跟
长工一齐干农活,还要挨可怕的地主老爷毛大爹打骂。
这样可以看到,从小起石三伢子的世界大概可分为三个阶层,一是贫农同事(长工),
这是对他最好的,平时跟他一齐干活,对未来的少东家非常关怀;二是地主老爹,又凶
又不讲情面,而且经常打断他玩耍的兴致,逼他去干活,白天挨打也就罢了,晚上还不
让他点灯看小说(要节约灯油);三是他慈祥而信佛的母亲,一面护着儿子,一面用自
已善良的心关爱丈夫与这个家,有时还背着丈夫送米给讨饭的穷人,这便是他童年眼中
层次分明的世界。
转眼间石三伢子长大到十一岁了。这一年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有个堂叔叔毛菊生碰到困难缺钱用,落到要卖地的地步。
农民家的地就是命根子,不到危急的时候不能卖,这个道理毛菊生知道,毛大爹也知道
。于是毛大爹认为这是发家的好机会,想趁机吃进这几亩地。
石三伢子看不下去了。他劝自己的父亲说,还是周济一下叔叔渡过难关吧,别买他的地
了,石三伢子那善良的母亲也这样劝毛大爹。
可是毛大爹却不听。生意就是生意,花钱买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又没有逼抢别人,这
个家要不是这样怎么操持得起来,怎么养着你们天天吃饱在家里?
毕竟一家之主是毛大爹,怎么花钱是他说了算,地契很快就收进了帐本里,从此倒霉的
毛菊生只能给人种田,每天面对堂哥家那几亩似曾相识的旧田辛苦劳作,辛苦交租。
这件事给石三伢子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使他深深体会到为富不仁的含义。几十年后当他
已经掌控全中国、成为至高无上的伟大领袖时,还恨恨不已地说:“我父亲和二叔是堂
兄弟,到买二叔那七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什么劝都听不进去!”
毛大爹没有去多想这件事的后果,甚至根本不考虑石三伢子的感受,在他眼里,这只是
一次普通的生意而已,那个儿子无非是不大开窍,不能理解生意场上的规矩。他不知道
的是,后来的几十年里,全中国的地主几乎都要付出代价,所有一切都在或多或少地影
响着每一个人。
日子还是这样过着。毛大爹一如既往地做他的生意,石三伢子也一如既往地干活,偶尔
偷偷点灯读书,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到一九零六年了。
这一年的冬至毛大爹心情很好,而且不是小好,是大好,好到一贯小气的毛大爹要在家
里请客的地步。这本来是一次平常的宴请,但因为牵涉到石三伢子,这次宴请竟然差点
改变了中国历史,还被载入史册之中,传颂了几十年。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按照平时的惯例,石三伢子该去帮忙收拾和招呼客人。可三伢子
这一天心情不太好,而且不是小不好,是大不好,不好到不仅不帮忙,还当着客人的面
跟毛大爹唧唧歪歪。
估计毛大爹宴请的客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可能还不乏生意场上不地道的主顾,所以三伢
子会公开表达他的蔑视。毛大爹当然很生气,但当着客人的面不好太过份,于是骂了他
几句“又懒又没用,做儿子不孝顺”之类的话。
如果石三伢子识相的话,老老实实去干活就没事了,但这天三伢子却有点不识相,他反
唇相讥地问了地主毛大爹一句话:“父慈才会有子孝,你老人家做到了“慈”吗?”
显然毛大爹平时没少打骂家人,而且还有吞买亲戚地产一类的生意,这一反问是踩到了
他的痛脚。所谓揭人不揭短,毛顺生被揭到了短处,当场暴跳如雷,这下不管什么客人
不客人了,挽起袖子就要打人。
事情闹大了。面前这个人再怎样也是自已的老爹,不要说现在打不过,就是打得过也不
能还手,三伢子只好从并不宽敞的屋子里逃跑,后面是暴跳如雷的毛大爹和哭笑不得的
客人、提心吊胆的文七妹,以及看热闹的长工。
三伢子浩浩荡荡地跑了一路,终于被逼到一个水塘旁边。无路可逃又不能学项羽背水一
战,他于是转过身来,当着所有家人和客人的面正告老爹:你要敢过来,我就跳水塘,
大家一拍两散!
毛大爹愣住了。他知道自已的儿子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变得倔强,但是没想到会刚强
到这个地步,旁边的客人脸上也挂不住,办个招待闹出这么大事来,万一人家孩子真跳
了塘可怎么收场。好说歹说地劝了一阵,毛大爹的气渐渐消了下去,毕竟对面是自已的
亲生儿子,再怎样也不过是不懂事,怎么能真的往死里逼他?
毛大爹很生气。这个儿子实在是很没出息,不懂生意也不懂礼,但面对水塘不能硬来,
最后提了个挽回面子的方案:老子可以不打你,但你得认错!
很明显,三伢子也在想收场的问题,于是答应给老爹下跪谢罪—不过要打个折,只跪一
条腿。毛大爹皱着眉头没说什么,事情才算了结。
在当年的农村,石三伢子干的事算得上极度离经叛道,如果毛大爹再冲动暴躁一点,中
国历史恐怕就真的要改写了。从此石三伢子认识到两件事,一是凡事要学会抗争,没有
抗争就只有永远受欺负;二是对抗最终是要解决的,实力不如人的时候必须寻求妥协,
留住青山才有长久的柴火烧。
这两个收获将伴随他一生。
d********e
发帖数: 661
2
红朝的那些事情(二)
红朝笑笑生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一九零八年,石三伢子十四岁了。十四岁的三伢子没出过韶山,一天到晚在地头和私塾
间打转,白天干活晚上记帐,半夜偷偷点灯看闲书,在梦里还会造反当山大王,没一点
听话持家的样子。
毛大爹对这一切显然不大满意。
小子,我管不住你,找个人来管你总可以吧!
地主家就是好办事。毛大爹随便一张罗,一个比三伢子大四岁的女孩就吹吹打打地进了
门。按辈份算起来,这个女孩应该是毛泽东的远房表姐,正好毛大娘添了几个孩子,家
务上也忙不过来,毛大爹此举既为家里添了一个劳动力,又能用家栓住三伢子,可谓一
举两得。
用媳妇栓住想飞的娃是老一代人常有的想法。可怜的三伢子在惶恐和羞涩中,糊里糊涂
地被人送进了洞房,床上坐着的是那个听天由命的远房表姐,三伢子无可奈何地看着她
,而她连看三伢子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十四岁的石三伢终于象男人一样发怒了:
父亲大人,这就是我的女人?
这就是你给我安排的生活吗?!
我不要!!!
你是老爹送来的,我没有办法,但你虽然算我的家人,却永远不是我家的人!
虽然被弄进了洞房,三伢子却根本不和那个女孩圆房,用这种方法表达了自己的反抗。
毛大爹很生气,可也只能生闷气,他什么都能做主,偏偏圆房这种事,是他不能代劳的。
毛大爹也恨到了极点:小子,你圆不圆房,我都把她算成儿媳妇,写进我们家的族谱里
,你看着办吧!
这里要说明一下,所谓写族谱,是指归入宗族的正式记录。当年的农村是原生态经济,
走的是宗族路线,族谱就是家庭成员法定地位的象征。毛大爹要写族谱,等于正式承认
儿媳妇的地位,考虑到三伢子的职业前景(农民)没有纳妾的可能,他除非去嫖妓或一
辈子当和尚,否则早晚要认下这门亲事,老老实实地履行传宗接代的义务。
知道老爹的立场之后,石三伢子的反应也是十分简单:你爱写不写,我的志向是象三国
、水浒里的英雄那样横扫天下,一本族谱算什么?!
可怜的毛贻昌就这样同儿子对峙着,夹在中间的是那个姓罗的女孩子。为着父子间的一
念之争,可怜的女孩守了三年活寡,终于在二十一岁的时候郁郁病死,她的存在只是一
本族谱上的三个字:毛罗氏。
一九一零年,石三伢子十七岁了。
世道并不太平。强盗四处打劫,湖南的黑帮哥老会蠢蠢欲动,时不时搞个暴动之类群体
性事件,韶山也发生了饥荒,到处都没有粮,饥民们四处游荡,物价顺势直涨。
人和人的眼光就是不一样。石三伢子在饥荒中看到的是危机,而毛大爹的慧眼却从中发
现了商机:饥荒年间,省城里的粮价一定会很高,可以把囤的粮卖过那边去,转手就是
大笔的利润。
什么,饥民?笑话,饥民关我什么事,我又没抢他们的。
毛大爹不知道的是,他组织人力物力囤粮食的时候,饥民们也在自发地组织人力物力找
粮食。韶山的地主没几个,当然不能忘了著名土豪毛顺生,很快他们就有组织无纪律地
拜访了毛大爹的货船,并顺便拿走了所有的粮食。
到手的钱飞走了,毛顺生气得暴跳如雷,用上他所有能想到的恶毒言辞,嗓音嘹亮地破
口大骂,旁边是什么也不说的石三伢子。
以前他跟老爹不管有什么样的矛盾,都只不过是家庭纠纷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人民
内部矛盾,可以内部处理,但是这次的性质却是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看到自已家被抢,
三伢子也很有感触,他想的却是另外的事情:
眼前的这个人是我的父亲,他竟然看着人饿死也不肯给一点米。
饥民没有错,因为他们要生存,但抢了粮就能解决问题吗?这次抢得手了,下次饥荒来
的时候呢?
只有让所有的人都能公平地得到粮食,才不会有人饿死!
毛泽东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父亲不会理解这些想法,只是把话放在了心里。二十六年
后,他蹲在陕北的窑洞,对一个叫斯诺的美国记者提起了心中的恨:我的老爹原来这样
冷血,我恨他,非常恨他。
是的,我恨我的父亲,我要离开他和他控制的家,要有我自已的前途与生活,绝不能变
成另外一个他,不能生活在他的阴影下,被他控制和征服。
石三伢子做了生平第一个重要决定:离开家。
世界很大,家很小。离开家很容易,但是去哪里呢?
毛大爹倒是也有想法。他想送三伢子去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希望儿子做伙计后能懂事
些,学点眉高眼低的世故。可这不是三伢子想走的路,三伢子想去新式学堂读书。
事实证明,读学堂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面对顽固小气的老爹。三伢子先是明取,他
尽量小心地和毛大爹谈了自已的想法,结果老爹笑了笑,根本不回答他。
面对毛大爹充满蔑视的笑容,三伢子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你不让我走,我就一定要走!
石三伢子又换了一条路。他试着搬到母亲的娘家住,那里有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可以教导
他。三伢子费劲地自学了半年,但最终还是呆不下去,没有钱,光是在别人家混也不是
办法,只好又回来。
半年过去了,三伢子可以说是一事无成。没有钱,他什么主也做不了,而毛大爹就是卡
他的钱,等他回来安心做个乖儿子,安心和大三岁的媳妇圆房,安心生个孙子,安心帮
他把家业做大。三伢子已经长成大男人了,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坚持,每天媳妇都孤独地
守在空屋里,而同龄的伙伴都要当爹了。
石三伢子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根源,既然一切都只是钱,那就好办了。
于是在几天后吃晚饭的时分,依旧全家人聚在饭桌前,三伢子鼓起勇气正视了父亲的眼
睛,再次告诉他一句话:
“我要去东山高小读书”。
东山高小在湘潭的湘乡县,虽然只是个小学,但对韶山的乡村来说,已经是有体面的新
学堂了。地主老爹对花钱的事情自然是毫无反应,可三伢子却没有生气,而是很有把握
地告诉老爹,自已已经借到学费了,所以马上就可以去读书。
措手不及的毛大爹吃了一惊,但他很快就缓过神来,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不孝、懒惰、
败家、倔强的儿子。
这是个危险的征兆,如果同意了他的擅自决定,今后这个小子就要无法无天,再也管束
不住了。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句刻薄的名言,认为中国的父母大都只会生而不会养,毛大爹大概可
以算是失败的典型。按理说儿子这么要求上进,做父亲的总该支持一下,可毛大爹岂是
好糊弄的,身为一家之主,他有的是办法整治三伢子。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毛大爹带着
嘲讽问了儿子一句话:“你以为借钱就可以了吗?”
石三伢子很愤怒,因为他借到了钱,却还是不能去上学。毛大爹十分明确地告诉他,你
走了家里就会少一个劳力,需要多请一个长工,所以你如果要走,得先给家里交一年雇
长工的钱!
面对儿子的反叛情绪,毛大爹不惜摆出阻拦农奴赎身的架势,硬是把三伢子压了下来。
不管要求有多荒唐,既然他提出来了,三伢子就不能反对,只好再次保持沉默。
毛大爹又一次获得了胜利,但他很快就明白,自已其实是失败了。因为三伢子想办法又
借了一笔钱,而且还把族里的长辈请出来,办了一桌好菜,让他们劝毛大爹让步。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三伢子平时人品应当相当不错,因为筹借学费加雇长工的钱不是小
数目,当年的农村又没有信用社,不是说借就借的。至少我们能看出几点,一是三伢子
长期以来都没有什么抽大烟赌钱之类恶习,二是大家确实相信他求学的诚意,有这两点
别人才肯借钱给他;当然,借钱的人或多或少也会考虑到,毕竟他老爹是地主加商人,
虽然精明却不赖帐,将来这笔债还是有保障还的。
面对儿子一波又一波攻势,毛大爹终于明白过来,他已经拴不住眼前的三伢子了。儿子
把雇长工的十二块钱交上来的时候,甚至不想和他多说一句话,可怜的他不仅失掉了儿
子,还失掉了亲情,一切的一切,只换来回头要还的的十二块钱。
毛贻昌叹了一口气:三伢子,阿爹照顾不了你了,要上学就去吧,学出息了再回来!
在一天早晨,三伢子收拾起简单的行李,带上最爱的《三国》和《水浒》悄悄地出发了
,只有母亲文七妹给他送行。
“你不去跟阿爹道个别吗?”
“不去”。三伢子的话冷得象冰一样。
他没有和父亲道别,只在平时的帐簿里夹了一首改自西乡隆盛(日本维新家)的诗:孩
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肩膀上挑着行李,十七岁的年轻人走下了山。从此他不再叫石三伢子,而是用自已的字
“咏芝”(后来改成润之),但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本名:毛泽东。
d********e
发帖数: 661
3
红朝的那些事情(三)
红朝笑笑生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一九一零年秋天,未来的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
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挑着行李来到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可怜的毛主席虽
然说服了老爹来读书,却没有机会联系学校,当然也就没有入学许可,一切都只能碰运
气。
走进小学堂森严的大门(没错,东山小学堂的建筑很宏大,而且还有一道河,看上去非
常森严),毛泽东第一个反映是手足无措,因为比起湘乡县的“城里人”来,他的形象
实在是太土,土得让人无法直视。
他已经十七岁了,高高的个子鹤立鸡群,而东山小学的学生最大的才十二岁,并且能读
书的学生家里都是县城有地位的,毛泽东的打扮却不过是个土包子。小娃娃们立刻发现
了新的乐趣:捉弄这个高一头的乡下人。
走进知识殿堂的毛泽东丝毫没有神圣或渴求的感觉,他只能满脸通红地站在森严的学堂
中,任凭一帮小鬼围着自已逗乐,心里不停地问一句话:怎么办?
才刚出家门就被小孩欺负,毛泽东又没有社会经验,不知如何应付才好。想到山村里那
个讨厌的家,再想想满脸不屑的毛大爹,毛泽东把心一横,直接闯进校长办公室里,单
刀直入地提出了要求:“我要入学!”
从来没碰到这么毛糙的乡下人,东山学堂的校长也愣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没有
把这个大龄青年赶出去,只是很严肃地告诉毛泽东几句话:本校长不同意你入学,因为
第一你年龄太大了;第二你缺少入学要求的算术和地理课程,第三你的字恐怕写得不好
,等等。
虽然拒绝了毛泽东,校长还是很厚道地等了一下,给毛泽东一个解释的机会。毛泽东当
然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一切都取决于自已的回答,于是拿出全副本领向校长进行游说
,而且他的运气不错,旁边有个厚道的老师很同情他,帮着说了几句话。
看在勇气可嘉的份上,校长大人点了头,给毛泽东一个面子:试读五个月。
从后来的记录上看,毛泽东对自已的勇气是很得意的,应该说他也确实不大容易。但比
起勇气来,更多的应该说他是比较幸运,因为如果不是民国而是当代,恐怕迎接他的就
不是入学许可了。
之所以这样讲,绝非本人厚古薄今,而是因为一件相关的事。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二零一
三年五月,海南万宁有六个小学生分别被校长和万宁政府某职员带走开房,导致家长极
度恐慌,一面找人一面报警。没想到消息被报导出去后,我党领导的万宁政府却在第一
时间里干了两件丧尽天良的事情:一、施加行政压力开除《南岛晚报》的记者杨琼文;
二、给受害女生重新体检并出具假证明,说她们没受过侵犯。
以上事实全都在网上有明文报导,绝非本人诬蔑,谢绝跨境追捕。
拿一件典型案件来做对比,似乎对当今的校长不大厚道,天地良心本人不是什么民国粉
,只是对万宁政府活该天打雷劈的招数看不下去。当年的校长可以收留超龄学生,后来
毛泽东做了校长还敢批评军阀,而现在的校长天天勒索各种择校费或赞助费,万宁出事
只是因为受害人没有成年引发了全国公愤,就这样市政府还一心想着把案子压下去,比
军阀坏出不知多少个档次;而对成年或快成年的高中生、大学生下手的校长、政府官员
不知道有多少,网上随意搜搜就能找到一大堆,可见毛泽东实在应该庆幸,没有生在他
亲手打出来的中国,尤其是没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否则光凭口袋里那几块钱,连
请个小姐陪校长都不够,更不用说读书了。
不管怎样,东山小学校长人品是相当优秀的,他不管开房,只管开学。于是毛泽东同学
留了下来,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探索。
顺利入学的毛泽东并不快乐。东山小学的生活丝毫不理想,他至少比同学大出五岁,也
就浪费了五年的时间(可恨的毛大爹...),更重要的是他未来的竞争对手蒋介石已经
混得有头有脸,正在东京跟孙中山一张桌子吃寿司,马上回国能当中级军官(团长)了
,他却还只能跟小孩子挤成一堆。用现在的话来说,毛同学岂止是输在起跑线上,简直
就是被打断了腿,柱着拐杖都赶不上趟。
可怜的毛泽东不仅智商开发过迟,情商开发也很艰难,因为他跟同学根本处不到一块去
。湘潭只是一个小县,但是小县城里的娃娃居然还分成几派,相互间勾心斗角使绊子,
让人哭笑不得;更哭笑不得的是毛泽东同学出身太差(相对当时而言),作为最底层的
乡下人,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连参加斗争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靠边站。
费了几年的劲才跑出山沟,结果读的是这么个小学,作为一名已婚大龄处男,毛泽东很
失落,后果很不严重。小伙伴们天天上学放学打斗闹事,冷落的毛泽东找不到插嘴的话
题,只好蹲进屋里读书。
书屋里,是另一个天地。
由于大清国没有中宣部,舆论管制和文字狱也不给力,到处都有维新和时事方面的消息
,只要留心就能找到到很多期刊社评,让毛泽东大开眼界。看过多年的三国水浒,他经
常在油灯的昏暗光芒下,幻想自已也能成为统领一方、叱咤风云的武将,而读过维新主
题的文章后,他终于看见模糊的希望,感到梦想也有实现的可能。油灯照耀之下的毛泽
东一面从纸堆里学习社会,一面在心底督促着自已:
总有一天我将改变世界,让我先明白世界是什么样子!
毛泽东十分珍惜奋斗多年的机会,先前在村里的努力准备也起了很大作用,他的成绩和
时事论文都非常突出,于是试读五个月的申请得到了延期(当年的校长实在是好人)。
在这段时间里他回了两趟家,毛大爹的死脑筋终于转过弯来,答应给儿子生活费支持学
习;更重要的是那个原配的老婆生病去世了,从此毛泽东彻底没了牵挂,可以放心地展
翅高飞。
在不知不觉中,毛泽东已经超越了那些先入学的小伙伴,在短短一年里读完了所有的书
,开始寻找新的目标,此时正好来了一个新机会:一九一一年春,东山小学一个叫贺岚
冈的老师应聘成功,要去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教书。
虽然入学只一年、年龄又偏大、而且从不送礼,可毛同学的表现实在太好,贺老师对他
欣赏有加,愿意帮这个学生更进一步,于是毛泽东来到长沙的中学。仅仅半年工夫,他
就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中学生,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经历:革命。
一九一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太平的年份,从这一年起,大清帝国宣告落幕,中华民国正
式登台开张,但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得从鸦片战争说起。
当毛泽东诞生的时候,清朝已经在中国统治了三百多年,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和外国的压
力,或许再延续几百年也不说定,但是中国没有变,世界却变了。中国虽然有世界最丰
富的财宝,却没有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就象一个小孩扛着金砖走在大街上一样
,列强对这一情况当然不会光看着,于是从一八四零年起,开始了动手抢劫的历程。
总地来讲,清朝的皇帝不能算废物,一开始还都牢记列祖列宗的教诲,直到打过一圈后
才发现买来洋枪洋炮也打不赢,仍然是没完没了的割地和赔款。几十年里白银从五十万
赔到四亿两,地从香港割到台湾、朝鲜,又被沙俄划去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一开始只是
权宜求和,到后来竟然成了花钱买平安。多年攒的金银宝贝和地皮快要败光了,邻国日
本早就完成了政治维新,朝廷还是死死不肯改革,只管拼命搜刮,一面刮到自已腰包,
一面送到洋大人手里,换来一点安宁。
洋人要抢,朝廷要刮,各级官员都要贪污,民间实在没有活路,只好起来造反。几十年
来陆续有人组织暴动,推翻大清朝统治,可以说是前仆后继,规模一天比一天大,非要
把皇帝赶下台不可,渐渐地全国变成一个大火药桶,四处都是火星,随时可能爆炸。大
清国东征西讨,费劲镇压到一九一一年的十月十号,终于出现了一场意外,一切从此再
也无法挽回。
一九一一年十月,湖北武昌的革命党人又开始谋反。很不幸他们又没有做好保密工作,
被朝廷发现了行踪,革命党人只好提前行动,又一次临时宣布造反。
不管是实力对比还是形势分析,这场造反都没有胜算,只能在烈士名单上多添一串姓名
。没想到风雨飘摇的驻军士气实在低落,竟然真的很快投降了,各省迅速先后发生暴动
,长期以来一直压抑的反清斗争迅速爆发:一个月之内,革命军竟然在十七个省份建立
了政权,半个中国宣布脱离满清王朝!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大清国换旗号是迟早的事,湖南也不例外。武汉大暴动的时
候,毛泽东在湘乡听到革命党人演讲,当场热血沸腾想去参加革命军,无奈路上交通阻
断,被人拦回了长沙。
虽然没能去武汉,毛泽东却没有失望太久。革命军很快就在长沙建立了新政府,他立刻
热血沸腾地加入了新军,在他看来,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理想就要随着反清大革命走向
成功,心情之激动可想而知。
毛泽东同学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兵旅生涯。
d********e
发帖数: 661
4
红朝的那些事情(四)
红朝笑笑生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一九一一年,毛泽东当兵了,军饷是七块大洋,这也是他第一次挣钱。
按当今流行的理财观点,毛大兵应该省吃俭用、存一笔钱准备将来花,有机会投资一些
小生意才对。可是毛泽东对钱的态度实在太有性格,他除了留出两块钱应付伙食需求外
,剩下的全部买书报,用来学习社会。
毛大兵一面扛枪、一面读书。他很快就失望地看到,革命后中国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一
切很快又被拖回旧秩序里,北方军阀靠着实力优势掌握了大权,全国都在袁世凯和他的
部下手中半死不活地挣扎。一九一二年春天局势渐渐平定,入伍半年的毛泽东也看出来
,自已所在的这支军队是没有前途的,他只好办了退伍手续,从一个月七块大洋的丘八
族重新成为待业青年。
没前途的事情,毛泽东是不干的。五年后他会证明自已的时间没有白费,在将来的日子
里,他更会把才能发挥成天才,只是一切都不过是未来,而眼前却是要吃饭的。
退伍的毛泽东不得不重新面对需要花钱的生活。他没有积蓄(买书报花光了),没有前
途(不懂专业),家里的汇款也给得不爽利(老爹舍不得),只好重新去学校读书。可
是毛泽东同学虽然开了眼界,却少了兴趣,先后报考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
堂、公立高级学校,入学成绩也都不错,就是不肯去上学,因为这些地方似乎都只能找
地方上班,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所以他不愿意浪费宝贵的时间。
毛泽东不明白,但我们是明白的,因为确实没有学校能教他想学的东西。哪怕到了二十
一世纪,也不可能有学校公开教学生们造反,搞一个造反专业四处招生,何况是当年的
民国。
于是毛泽东只能省吃俭用地在社会上混日子。好不容易想读书了,于是去考湖南全省高
等中学,入学考试的成绩还是第一名,结果半年后竟然又退学了,原因还是没兴趣。
真是没头脑加不高兴啊!
小毛同学一天到晚游荡,毛大爹终于忍不住了。几年来他的败家儿子四处晃荡,除了浪
费他辛辛苦苦挣的钱外没有丝毫能耐,也看不到一点效果。他的耐心到了极限:三伢子
,你到底要干嘛,是不是要读书,嗯?!
别人的话毛泽东可以不理会,毛大爹的意见却无论如何不能不听,因为他心里也明白,
家里不是富二代,天天混日子更不是办法,必须要找点正经事给老爹一个交待。经过一
番折腾,他找到几个朋友,一块考不要学费的湖南第一师范。
毛泽东实在是有学霸风范。这些年在社会上闯荡,又经历过军人的行伍生涯,毛同学既
不抽大烟,也不嫖女人,学问始终一如既往地好使,不仅自已考进了师范学院,还帮朋
友答了考卷,一同做了湖南的师范生。
走进师范学院的大门,毛泽东很是苦闷,因为当老师从来就不是他的理想。他不知道的
是,同他一样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有很多,这时也都在命运中流离无常,有的人会成为他
的同志,有的人会死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多的人会变成将来的敌人,但他们什么也不知
道,只能在迷茫中苦苦坚持和寻觅。
因为通向理想的路,从来就不是现成的。
一九一三年,四处晃荡的社会青年毛泽东终于考进中学,入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长
沙的中学里,毛泽东遇见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恩师,名叫 杨昌济。
杨昌济,湖南板仓人,“戊戌变法六君子”中谭嗣同的会友。由于变法失败,杨昌济流
落乡间,最后在朋友帮助下出国留学,打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归报祖国。
通常来讲,想要报效祖国的人不外乎几种,要么数理化实用科技学得极牛,要么进军校
准备南征北战大展拳脚。可是杨昌济却是异类,他先读过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学,
毕业后又去英国深造文学士学位,苦读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最后在德国、瑞士考察
了一番,顺利回国。
整整十年时间里,杨昌济抛妻别子,在外国寒窗下苦啃理论书本,直到四十多岁才荣归
乡里。按理说这时发展事业也不算太晚,他却拒绝了湖南教育司长的头衔,安心回到长
沙,做一名普通的老师。
教育司长显然比老师要风光得多,即使是想改变社会,司长讲话也跟老师不在一个档次
上。杨昌济放弃当官的机会,绝非脑子不开窍,而是有更深层的用意。
当年明月曾经说过,哲学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高深的智慧,是无数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
结晶。这句话大概是没有错的,但是杨昌济的问题在于他懂哲学,却不擅长社交和行政
,因此他明白世间的道理却无力改变,拿着最犀利的武器毫无用处,只能在黑暗中苦苦
寻觅接班的人,希望能点亮他们的心灵之窗,播下光明的种子。
于是,他遇见了几个才华横溢的学生,比如毛泽东,比如蔡和森,等等。
这两个人能得到杨昌济的喜爱,是因为杨老师喜欢好学又有抱负的学生,尤其是毛泽东
表现十分突出。他文笔精采、志向高远,平时积极办工农夜校、学会,和同学一块锻炼
身体,甚至大力收集报纸上各种地域新闻,把上面的地名同地图对应起来,关注天下局
势。毛泽东同蔡和森十分要好,经常去老师家做客,还认识了老师的女儿杨开慧,但他
们不会想到,蔡同学和杨小妹都会跟毛泽东走上同一条路,而这三个人里只有毛泽东艰
难走到了最后。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烈士。杨开慧,烈
士。
在毛泽东的第八班教室墙壁正中央,杨昌济亲笔书写了一幅对联--“强避桃源作太古,
欲栽大木拄长天”。作为老师,这是崇高的理想,杨昌济确确实实地实现了,因为他把
深奥的哲学教给了毛泽东,而毛泽东则毫不犹豫地掌握了它。
从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八年,毛泽东在湖南读了整整五年书,作为一个常年不安分的年
轻人,这是很不容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整个中国都处在可怕的混
乱中,湖南的学堂也不平静,时不时传来令人心惊胆战的消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
总统袁世凯利令智昏,在一九一五年接受日本人苛刻的《二十一条》,然后封自已为皇
帝,直接恢复已经臭名昭著的封建帝王制度。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护国战争。一片众叛亲离的声讨中,袁大皇帝很快支撑不住,
终于在一九一六年六月死掉了。
袁总统一死,国家实权落到先前几个手下手里,继任的总统黎元洪与段祺瑞不和,军阀
张勋趁机在一九一七年六月带辫子军开进北京,宣布清朝恢复统治,史称“七月复辟”
。手握大权的袁世凯都做不稳皇帝,张勋当然更加镇不住局面,很快又倒下台来,由实
权派段祺瑞重新掌权。
段褀瑞虽然不能做皇帝,对当老大还是热心的,干脆宣布废除《中华民国约法》,另一
派孙中山趁机南下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借助西南军阀同北京政府对抗。一九一七年的时
候,南北两路军队正为着各自的派系大打出手,直到一九一八年五月才平息,而激烈的
战争风暴终于卷到了学院的书屋中。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长沙城四处人心惶惶,一支战败的北洋军正沿铁路线向北溃退,已
经到了长沙近郊,全城随时可能遭受暴风雨般的洗劫,尤其是第一师范更加危险,因为
学校在长沙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的必经之 地。
危险指数已经接近百分之百,长沙城里却没有护城的驻军。一面是经过训练的大兵,一
面是城里几个没打过仗的警察,普通学生更是手无寸铁,死亡的威胁开始逼近每一个人
。学校当然拿不出什么高招,只好提出把人疏散到城东去,希望能避避风头,这时学友
会总务毛泽东站了出来,面对惶恐不定的人群,他告诉大家说,现在不能撤,要把学生
组织起来,守卫学校。
从级别上讲,毛泽东只是普通学生,连学校管理层都挤不进去,但他的军旅背景和一贯
表现给他挣得了足够的人望,终于说服了学校接受他的意见。于是湖南学校里多了一群
手持棍棒木枪的学生兵,零散的溃兵虽然经过校门口,却不敢闯进去闹事,学校和长沙
城都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平静总是暂时的,很快大家就迎来了真正的考验:十一月十八号,长沙附近到达一大股
溃军,总数多达三千人,随时可能冲进来抢劫。这伙人倒没有立即攻城,只在第一师范
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很明显是在窥探长沙城的虚实。
三千多人的军队,已经不是几百个学生能吓得住的,即使把全长沙的警察都算上也招架
不住。对溃兵来说,眼前的城池就象一块肥肉,只要确认没有刺,就可以冲进去放手发
财,杀人、放火,干什么都成。
人人都知道一师和长沙已经陷进危机里,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毛泽东倒是想打一仗,
可是他手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枪,没有钱,没有兵,甚至连弓箭一类原始武器都凑不出
来。论职务,毛泽东同学只是个总务,级别类似于当今的学生会主席,组织同学们和地
痞流氓干个架还可以,要打仗实在是底气不足。
但是他已经没有退路。兵临城下,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学校里当过兵的人不多,他自然
而然地成了领导者,并发出了如下的怒吼:
无路可走,那就背水一战!
面对荷枪实弹的对手,毛泽东非常沉着。他下令把几百个学生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到猴
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让他们 鸣枪呐喊,但不要进攻,
而山头上的学生则配合着大放鞭炮(听上去象机枪)。
莫名其妙碰到有人放枪,山上的溃兵惊疑不定,也不敢贸然进攻,毛泽东趁机派人去交
涉。估计学生会选的谈判员口才不错,加上长沙商会也肯赞助一笔路费,让他们体面走
人,于是两边皆大欢喜,散兵们继续开路回家,长沙城免了一场灾难,毛泽东则旗开得
胜,获得巨大的人望。
对毛泽东来说,这是他指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和《水浒》里“摇旗擂鼓、吓退官军”
的情节类似,果然也是大获全胜。事后有人问他对方开枪怎么办,他却不觉得有什么危
险,告诉对方说不用担心,因为败兵们要想动手,趁着晚上就直接下手了,不动手肯定
是心虚,给一点威吓就会服软,没必要太紧张(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
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
长沙城的战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每次我读到这里的时候,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当过学生的兵有很多,当过兵的学生也有很多,但敢操纵士兵心理去冒险的学生却很少
。在杨昌济的大力培养下,二十四岁的毛泽东已经掌握了哲学的奥义,从平时熟读的亚
里士多德、霍布斯、边沁、柏拉图、康德、尼采和歌德等大师著作中吸取营养,并敢用
自已的性命为抵押,把它们用到社会实践中,成为一个心机深不可测的社会活动家。
二十四岁的蒋介石用枪炮南征北战,二十四岁的毛泽东用哲学操纵未来。
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五岁的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了。
虽然功劳巨大,虽然德高望重,读书毕竟不能当饭吃,毛大爹的生活费也不能花个没完
,男人还是要打工糊口的。偏偏毛泽东毕业时年景十分不好,湖南正乱成一团在打仗,
到处只要老兵不要老师,恩师杨昌济又调到北京大学上班,连混顿饭吃的地方都找不到
。就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好消息,正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来中国招人
手了,既需要劳工补充人手,也可以到那边留学。
北大校长蔡元培等教育家当然不会放过机会,赶紧组织华法教育会,搞勤工俭学运动,
杨昌济把消息传回家乡,自然也不会忘记毛泽东、蔡和森等几个高徒。待业青年们听说
法国有前途,立刻组织起来,以蔡和森打前站、毛泽东随后,组了个五十多人的团,从
湖南赶到北京准备留学。
去国外读书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办很多手续,还需要筹钱。毛泽东一番折腾赶到北
京,安顿下来后马上就要面对柴米油盐的问题,穷学生又没有积蓄,只好厚着脸皮找杨
昌济帮忙。杨老师果然是好人做到底,把得意门生介绍给了另一个朋友,北大图书馆主
任李大钊(也是牛人)。
李大钊的面子自然比杨昌济要大,他去找校长蔡元培说情,很快就给毛泽东弄了个图书
馆助理的位置,负责登记借书还书的名字。于是在湖南读过五年书后,毛泽东来到北大
,正式成为一名最底层的北漂。
图书馆助理的日子并不好过。北大教授一个月能领两三百大洋工资,而毛泽东的全部薪
水只有八块钱,刚刚够房租和吃饭。在湖南毛泽东是学生首领,带人缴过三千大兵的枪
,风光八面;但在北京只不过是最底层的办事员,先在杨昌济家借住,后来和人挤通铺
,总之一句话,他混得很惨。
长沙的名人到北京排不上号,绝非首都人民排外,实在是因为北大的牛人太多了,此时
又忙着搞新文化运动,个个都是报纸上的焦点,人人拉出来在全国排得上号,毛泽东跟
他们差得实在太远。可怜的毛同学不仅地位低,而且满怀仰慕之心去讨教时,还发现教
授们都非常忙碌,没有工夫同一个图书管理员废话,尤其这个土包子连北京话都不会讲
,满嘴难懂的湖南口音,最多敷衍几句就走。据说最让人伤心的一次是毛泽东去听大学
者胡适的讲座,鼓起勇气提了个问题,结果胡适搞清楚提问的是个图书管理员后,居然
当众拒绝回答,认为他不配。
在当今社会,地方的局长厅长调到中央部门时往往会不适应,因为他们本来是一呼百应
的一把手,结果到中央连老资格的科员都不如,毛泽东这个时候大概也差不多。北漂的
日子又穷又受气,只有一件事可以觉得舒畅些:他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恋爱了。
这一年毛泽东二十五岁,杨开慧十八岁。
除了谈恋爱,毛泽东并不是一无所获。除了同直接领导李大钊、北大教授陈独秀搞好关
系之外,他还认识了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叫张国焘。张同学是学生领袖,不仅口才独到
、影响力强,而且做事十分到位,人情世故非常精熟;而北大那些风华得意的学者们要
到三十多年后才会明白,他们当年都干了什么傻事。
d********e
发帖数: 661
5
红朝的那些事情(五)
红朝笑笑生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北漂的生活总是匆匆忙忙,几个月一晃而过。一九一九年四月,去法国留学的人选定下
来了,里面没有毛泽东,一方面毛泽东手上的钱不怎么够,另一方面虽然毛泽东不反对
留学,却觉得中国的国情太过复杂,想多体验几年再说。人生实在太过短暂,象杨老师
那样一出去就是十年,对毛泽东这种急性子来说,实在是太长了。
一块跑到北京准备出国,结果别人留洋镀金,毛泽东却灰头土脸地回了长沙,在修业小
学找了个历史老师的工作,重新做他的孩子王,实在是垂头丧气。他刚刚到长沙,立刻
就发现形势不对,因为这一年的四月,出大事了。
事情要从一九一八年说起。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对中国来说还是很值得高兴的
,因为德国打输了。
万里之外的德国战败,中国却兴高采烈,绝非幸灾乐祸,主要原因是北洋政府当时站在
协约国(英国、法国)一边对德宣战,跟风成了战胜国。不过以中国当时的能量,实在
对世界大战没什么影响,除了卖矿(不打仗其实也卖的),就是派了一批华工去帮忙。
不管怎样,战胜国总是赢家的意思,北洋政府这一局侥幸赌对,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一
月,兴高采烈地派出外交代表团去巴黎,参加战后谈判。按中国的想法,几十年来都是
割地赔款,好歹站对位置跟赢了一回(不好意思,实在不是打赢的),中华民国一不瓜
分殖民地,二不索求战争赔款,把德国的不平等条约取消掉、德国割去的地还给我总成
吧?
这实在是个合理的要求,但再合理的要求碰到不讲理的对手,也会变成不合理。对列强
来说,世界大战好比一伙流氓打架,打输的要把身上的钱交给打赢的,这一点没有问题
;问题是大伙打架的时候中国并没出力,最多是在旁边递了几条擦汗的毛巾而已,实在
算不上功劳。德国是战败了,可不算中国打败的,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只能根据中国的实
力来划分,而不是什么战胜国不战胜国。
北洋政府其实也明白这一点,因此要价并不高,可到了巴黎才发现,连这样客气的要求
也不能算数。山东早就被日本用对德宣战的名义占了,当时的理由是为了打德国人,现
在德国人投降了,山东却还要继续占下去。
只要具备起码的外交常识,就会明白日本的做法连强盗逻辑都讲不通,但大和民族向来
是不怕无耻的,因为他们就靠这一套起家,有没有脸都成问题,要不要实在不算个事。
天皇派人来巴黎开会,最想要的就是中国的山东省,虽然他们也没有派兵去欧洲打仗,
可却是拥有强大军队的战胜国,海军还跟大英帝国联手巡逻过。于是列强根据利益做出
了判断:得罪日本不如得罪中国,所以应该割中国的肉喂日本。
几天后,中国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明白了一件事:弱国的地位,就是没有地位。
这一年的四月,毛泽东还在四处游荡,北京已经是热血沸腾,因为从巴黎传来消息,中
国代表团受不了列强的压力,要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了。
签字,等于同意把山东割让给日本,从一次割地变成另一次割地。要命的是北洋政府根
本顶不住压力,而且事情到这个地步,段祺瑞从前同日本签的条约也被翻出来,原来一
九一八年初北洋政府就找日本借了大笔军费,代价是同意日本在青岛和山东铁路线的特
权。虽然只是铁路线的特权,可有了这个条约,就等于变相承认日本人对山东的占领!
段褀瑞可以乱签条约,但中国的老百姓却明显没有契约精神,街头巷尾都炸开了锅,认
定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必须维护,否则养政府还不如养狗。北京得到消息最早,出事也最
早,四月底北洋政府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五月一号北大的学生就知道了。当年没有游行
示威法,也没有坦克维稳的传统,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代表集合起来,在北大西斋饭厅
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三号举行临时大会,反对签约。
五月三号晚,临时大会决定,第二天游行示威,抗议政府丧权辱国。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高校三千多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还我
青岛”、“收回山东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要求惩办交通
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等几个铁杆亲日派。狂怒的学生一路
游行到曹家,痛打了卖国公使章宗祥,还点火焚烧曹汝霖的房子,直接引发“火烧赵家
楼”事件。在几乎失控的情形下,军警们也不是吃白饭的,干脆利落地出手,抓走了三
十二个学生代表。
在教育落后的中国,学生就算是智识阶层,而北京的高校学生则是精英中的精英。这帮
精英们不安心读书感谢国家,反而未经当局批准胡乱游行,闹出了影响社会稳定、危及
官员财产安全的群体性事件,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威信,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打乱
了国家的外交步调,给各级领导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北洋政府对事件是意外的,对结
果也是痛心的。北京政府(注:一九一九年的)立刻颁布戒严公告,由大总统徐世昌亲
自下令镇压,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北洋政府周围,各级部门吸取深刻教训、
彻底打击学生中的黑恶势力,集中力量抓一批影响较大的重犯,把包括交通总长曹汝霖
在内的广大领导利益作为根本利益,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外交大局为重,切实整肃官
民关系。
北洋政府有兵有炮,学生们什么都没有,但意外还是并不意外地发生了。
广大首都人民同北洋政府一样,对五月四号发生的事非常关心。但首都人民在危急关头
的表现却不大对劲,他们没有相信政府、感谢政府,也不肯紧密团结在以徐世昌总统为
核心的第N代北洋领导周围,甚至没有对施暴的学生进行谴责或表达愤慨,反而利用媒
体对政府进行了很黄很暴力的攻击和责难,对在暴乱中痛失住宅的卖国总长曹汝霖等官
员,给予了更黄更暴力的批评与痛斥,直接痛骂这帮领导连狗都不如。上海、天津都成
立了学生联合会,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纷纷表示支持,怒火烧
到全国各地,很快五月十九号北京学生罢课,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
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的学生跟风响应,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
学生的斗争。
学生影响不断扩大,北洋政府坐不住了,本着稳定压倒一切的精神,决心采取强硬手段
维护社会稳定。六月三号,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抗议活动
,军警们集体出动,抓走一百七十多人,北京学校附近大批驻扎人马,戒备森严;到六
月四号,他们又抓了游行学生八百多余人,但邪恶下作的北洋政府竟然不敢对学生开枪
,反而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学潮一个月,终于影响到社会实业界,工人开
始罢工了。
一九一九年六月五号,上海两万多工人大规模罢工,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
轮船水手纷纷跟进,前后约有六七万人参加。上海工人一罢工,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
京奉铁路工人和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罢市运动涉及全国。六
月十一号,陈独秀、高一涵等人索性到北京前门外的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
明如果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
造”!
这已经是公然宣称要造反了。
北洋政府顺理成章地逮捕了陈独秀,也顺理成章地引来了各地的通电抗议,事情越闹越
糟。内外交攻之下,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在六月十号
终于被免职,十一号总统徐世昌焦头烂额,索性提出辞职,打算远离这趟浑水,回家种
田养老。
虽然全中国都痛骂徐世昌不是东西,但徐大总统真要走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局面真的很
困难,谁也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于是十二号之后工人陆续又开始复工,学生也停止了
罢课,大家一齐强力观望,期待着奇迹的到来。
短暂的平静持续到六月十七号,消息再次传来,内外交攻的北洋政府撑不住压力,决心
要在巴黎和约上割让山东。顿时全国民意再度沸腾,又开始了新一轮请愿示威,闹到二
十三号,总统徐世昌不得不接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经下了命令,要巴黎的代表
团“从缓签字”。
从缓?从缓之后又如何!
二十七号,京津学生和留日留美学生再度请愿示威,二十八号北京商学界代表又发起请
愿,北洋政府没有政法委和维稳大队,他们的压力已经到了极限,而中国代表团在巴黎
的压力也到了极限,因为国内可以示威罢工,国际列强的压力却是无从推卸的。
六月二十八日,在内外交攻之下,中国面对列强威逼无路可走,也无从妥协,全权代表
陆征祥终于撕破脸皮,对全世界愤然宣告: 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爱谁谁!
拒绝签字,不能改变青岛和山东大部分地方被日本占领的事实,但中国政府绝不承认这
种占领,并随时保留恢复的权利。
弱国也许没有外交,但我们依然保留尊严,保留希望:我们不承认,不忘却,不原谅。
于是一切都清静了。
中国没有签字,日本没有撤军,列强袖手旁观。从表面上看,这场折腾啥效果也没有,
但其实却有着巨大的后续效应,并直接影响到山东的主权归属。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后
面会详细解释,总之在国内支持和外交努力下,日本没能占到多少便宜。
d********e
发帖数: 661
6
红朝的那些事情(六)
红朝笑笑生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从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直至六月四日之后,在北京等地相继爆发的系列群体性事件,在
历史书上称为“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学生的热血奉献、社会各界的无私支持,都已永
远载入史册之中。这场运动的意义之深远,不仅在于大家一齐参与国策、维护国家主权
,更在于中国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以一个新的高度来看中国和世界,
深入研究一个全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永远只能是战败国,哪怕我们战胜?
这些年来,大家推翻了清王朝,买武器、立宪法、建军队,结果却只是一批又一批军阀
打来打去, 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只是无谓地成为军阀的牺牲品,民众依旧麻
木疲惫,国家也依然脆弱不堪。
中国怎样才能自新、自强?
从五四运动起,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学术研究,而是全体走向社会,决心寻求一
条自强之路,为这个几千年的老大帝国寻找药方,学习西式民主科学、研究社会改良和
变革,把知识切实用到社会政治当中去,五四运动的意义也由此超越了学生游行抗议的
范畴,成为中国从文化上反省自新的标志。
由此上溯到厉行文字狱的满清时代,有气节、有思想的士人大都逃不出被剐、被杀、被
凌辱抄家的命运,中国的眼睛被层层蒙住,只能随着统治者的指挥棒打转。五四运动是
历史的爆发点,从那个热血沸腾的早晨起,伴随着赵家楼的火光,中国人再次开始独立
思考的新历程,他们开始参与国政,开始追求民主自由,开始形成自已的思想体系、推
行语言改进、推广文化普及,寻求改造社会的良方。
每年的五月四日是中国青年节。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当年的热血抗争与
英勇不屈,但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明白,我们的祖辈正是在那个时候发出怒吼,老大帝国
也正是那个时候艰难地直起腰来,划出一道电闪雷鸣的抗争。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壮哉五四,壮哉中华青年!
一九一九年五月五号,全中国都在为巴黎和会而愤怒,愤青毛泽东显然更不会例外,只
不过他的反应慢了一步。要说这也不怪他,实在是当年的通讯手段太过原始,从得知消
息到联系各学校已经是五月二十五号,而到二十八号才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赶紧赶
慢六月三号组织起统一罢课的时候,北京已经开始军警戒严、大抓游行学生,他们赶不
上趟了。
虽然时间有点晚,湖南学联在态度上还是端正的,向北洋政府提出了拒绝巴黎和约、废
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六项要求。对这些完全正当的要求,政府部门没给什么答复,原因
倒也简单,这时给他们提要求的人太多了,湖南学联要在名单上排队的话,估计连第一
页纸都轮不上,至于学联的毛泽东…等等,您说哪位?才辞职的某个图书馆办事员?您
开玩笑吧,走好啊,不送,我这儿正忙呢!
毛泽东就这样度过了慷慨激昂的五四。湖南学联交完昂贵的电报费,什么反应也没有,
六月二十八号消息传回来,中国代表团没争到山东的主权,最多只是不签字而已,所有
人都是垂头丧气。运动结束了,但学联没有结束,所有参加的人也不想结束,大家都在
探头探脑地商量一件事情:中国的路该怎么走?
指望军阀是不可能的。七月九号,湖南学联发起成立湖南各界联合会,参加五四运动的
人基本上没闲着,先后办了十多种杂志,探讨救国和社会问题。杂志当然是一片激进口
号,不是革命就是快点革命,从名字上也能看出味道来:《觉悟》、《女界钟》、《新
文化》、《热潮》、《向上》、《奋争》、《新声》…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学生十分冲
动,居然带人冲进湖南省议会的议事厅,异想天开地提出女人也该有财产继承的权利,
轰动一时。
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叫蒋伟,她还有另一个耳熟能详的笔名:丁玲。
所有人都忙碌的时候,毛泽东当然也没闲着,学联按他的建议办了《湘江评论》杂志,
他当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分 “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 杂评”、
“世界杂评”、“放言”、“新文艺”等栏目,全部使用白话文。毛泽东十分欣慰,这
以前都是听别人的话,现在终于可以发表自已的意见了。
这一年,他才二十五岁,但也已经二十五岁了。
当小报编辑并不能改变毛泽东苦逼的屌丝处境,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鸭梨山大。没名气的
小报编辑根本不招人待见,可怜的毛老师四处约稿,却经常被放鸽子,只好紧急操刀上
阵。那时正是长沙的大夏天,蚊叮虫咬不得安宁,毛总编常常是挥汗疾书替自已赶稿,
一写就是大半夜。有一次一个叫易礼容的商科学生来找他,已经大白天了,可毛泽东还
在睡觉,易同学也不客气,直接掀开蚊帐,于是看到了一幅吓他一跳的自然景观。
毛泽东先生(二十五岁,应该叫先生了)躺在脏兮兮的床上呼呼大睡,枕着发黄的老式
线装书,而床上、书上到处都是圆鼓鼓的臭虫自得其乐,正在共建一个标准的生态群落。
毛泽东不是动物爱好者,更不是不杀生,但做小报编辑得自已写文章、自己排版、自己
校对,有时还得亲自上街叫卖,薪水仍然只是历史教员的那一点,每月都是月光族,实
在没什么时间整顿个人内务,只能凑和过日子。估计毛大爹要知道儿子混了这么多年就
这点出息,一定会痛心疾首,因为他当初投资的学费实在是白花了,一个大子都收不回
来。
但是毛泽东不这样想。那时没有网络,没有论坛,也没有帖子可以顶,一切消息都在闭
塞之中,正是在做编辑的日子里,他的思想开始发生了变化。
以前毛泽东一直以为,要重振中华,必须等古时那种大圣人出山;而此时的他开始明白
,重振中华不是靠圣贤或大学问家,关键在每一个平民,因为中国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人
组成的,抛开每个工人、每个农民的切身问题去谈振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有的历
史都从草根阶层发生改变,工人和农民的力量实实在在地能够左右一切,而理想的社会
也应当对每个人都公平、劳动、正义。
想要不重复帝王将相的历史,必须先超越帝王将相的历史。
一九一九年,毛泽东感到自已看到了真正的希望。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济世救民,工
农团结。
毛泽东做杂志的本事确实不错。《湘江评论》一开刊就卖得很好,后来名气传到北京,
胡适专门在《每周评论》里推荐这个刊物,估计他贵人多忘事,早已忘了那个当众闹过
红脸的图书管理员。
然而问题也很快跟着来了。评论刊物做得太好,就难免得罪领导,而得罪领导就要完蛋
,这已经成了中国社会千古不变的规律。毛泽东的杂志七月中开刊,才做了五期一个月
,到八月中就被封禁,同时被取缔的还有湖南学生联合会,短短一个月工夫,毛泽东又
被下岗了。
刊物被封了,热情却没法封掉,好在当时新杂志多如牛毛(同样,办不下去关门大吉的
也多如牛毛),毛泽东又找了一家《新湖南》,这是医学专科学校主办的杂志,也是五
四运动的产物。
毛泽东的杂志结局都很惨。八月中他接手,十月就被封,仅仅比湘江评论多活了半个月
,可见杂志办得再好,也不如军阀的枪杆耍得好,毛泽东只好继续郁闷下去。
这时的湖南军阀叫张敬尧。毛泽东理所当然地恨上了他,而张军阀也确实不是什么好鸟
。自一九一八年三月成为湖南督军以来,史书记载他的“政绩”包括纵兵劫掠、滥发纸
币、盗押矿产、强种鸦片、钳 制舆论、勒索军饷、伪造选举等种种,湖南当时还有一
句话:“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也正是在郁闷的十月,毛泽东的母亲病逝了。
毛泽东在家里同老爸关系不好,但对母亲的感情是深厚的,她的死让毛泽东陷入了深深
的悲痛中。他为母亲写了祭文,回忆她“病时揽手,酸辛结肠;但呼汝辈,各自为良”
的情形,在办完丧事之后,又回到了长沙,继续不屈的抗争。
没有刊物作主阵地,毛泽东只能给《大公报》投稿,主张社会平等、反对婚姻包办等,
想做一个小有名气的政论家。但光是政论显然是不够的,张敬尧的所作所为不仅严重阻
碍了他的前程,也引起了湖南的民愤,终于出现了另一起群体性事件。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毛泽东带着家乡父老乡亲的期望,带着据说一万多个签名到了北京
,打算借外界的力量驱除张敬尧。
按正史的说法,未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此行是正义之举、威武之举,作为湖南驱张运动
的领导人,他在北京发表了大量有关湖南时政的文告,获得社会一致称赞,沉重地打击
了军阀张敬尧的反对统治云云。
纯属胡扯。
事实上毛泽东确实去了北京,可以说是代表各界请愿去的,但也可以说是被赶到北京去
的,因为湖南是张敬尧的地盘,而张督军对捣乱分子向来深恶痛绝,已经容不下毛泽东
了。
毛泽东到北京后没有太多的作为,倒不是他不努力,实在是当时北京还在五四后的风波
里,所有人都在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湖南的事情实在隔得太远,而且全国军阀一
个德性,更坏的鸟一抓一大把,也不在乎多一只张敬尧。
毛泽东在北京折腾了几个月,一无所获,反而又碰到了一件悲剧:授业恩师杨昌济逝世
了。
作为恩师,杨昌济一直关照着毛泽东在北京的生活,也是毛泽东极可依靠的靠山。他在
一九二零年一月十七日病逝,一生读书育人,文治教化,死后归葬湖南板仓。
这一年的一月,他的父亲毛顺生也逝世了,对这个暴燥顽固的父亲,毛泽东始终心存芥
蒂,毛顺生虽然到晚年原谅了儿子,儿子却不肯原谅他。然而到此时,毛泽东终于感到
了痛苦,因为他接连二三地失去了父亲、母亲和恩师,在家里成了挑大梁的长子,在外
面却是孤苦无依的北漂。面对北京阴沉的天空,他不禁仰天长叹: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都很重要!
d********e
发帖数: 661
7
与其任由台湾网特们天天宣传它们的反共洗脑课本,不如把历史解密,让大家了解真实
的红朝历史。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k***r
发帖数: 13724
8
何必一篇篇的转,留园有连载置顶,贴了目录链接不就是了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d********e
发帖数: 661
9
给几篇样品,让大家感兴趣就够了。
和你一样,大家都很聪明,想看自然都会找到链接。

【在 k***r 的大作中提到】
: 何必一篇篇的转,留园有连载置顶,贴了目录链接不就是了
: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p********a
发帖数: 6437
10
ni尼玛的,居然17岁上的小学,老毛厉害!
而且老毛这么饥渴的人,10来岁时候能忍住不圆房,我考,唧唧用铁丝捆住才做到的吧?
相关主题
老毛不在了老彭没准就真敢搞军事政变[合集] 红朝大佬们对应的古代官职
抗战最丢人现眼的是土共的关家垴之战[合集] 中华民国1912-1928年历任元首
几张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印花税票 (转载)tonyxu和其他老大来比较一下大头和常公吧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k***r
发帖数: 13724
11
样品早就有了,目录也有人贴过了,你比较后知后觉罢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095411.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094235.html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给几篇样品,让大家感兴趣就够了。
: 和你一样,大家都很聪明,想看自然都会找到链接。

d********e
发帖数: 661
12
这么好的文章,多发几次也是应该的。

【在 k***r 的大作中提到】
: 样品早就有了,目录也有人贴过了,你比较后知后觉罢了。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095411.html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094235.html

d********e
发帖数: 661
13
按现在的标准,确实很出众。

吧?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ni尼玛的,居然17岁上的小学,老毛厉害!
: 而且老毛这么饥渴的人,10来岁时候能忍住不圆房,我考,唧唧用铁丝捆住才做到的吧?

g******e
发帖数: 3760
14
你还真把这当历史了?

吧?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ni尼玛的,居然17岁上的小学,老毛厉害!
: 而且老毛这么饥渴的人,10来岁时候能忍住不圆房,我考,唧唧用铁丝捆住才做到的吧?

g********n
发帖数: 4054
15
Agree.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给几篇样品,让大家感兴趣就够了。
: 和你一样,大家都很聪明,想看自然都会找到链接。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华文明重心转移关于金瓶梅中,有一事不明,关于王婆
红朝,够得上级别称“老“的老毛不在了老彭没准就真敢搞军事政变
红朝特定称呼抗战最丢人现眼的是土共的关家垴之战
北洋政府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贡献 ZZ几张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印花税票 (转载)
红朝的那些事情 (1-31) zz[合集] 红朝大佬们对应的古代官职
给那些对苏俄抱有幻想的人Re:张学良的一生[合集] 中华民国1912-1928年历任元首
江青对《闪闪的红星》的34条修改意见 (转载)tonyxu和其他老大来比较一下大头和常公吧
相声或者说文艺其实是苦伢子挖个新坑-清代用外国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伢子话题: 大爹话题: 毛泽东话题: 石三话题: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