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 发帖数: 861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ewill2009 (daluob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南海诸岛名称沿革:从民间到官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5 23:09:39 2015, 美东)
南海诸岛名称沿革:从民间到官方
发布时间:15-06-25 浏览:143 次 作者:南海诸岛网
自古以来,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们就耕耘在南海诸岛周边的蓝色土壤上。很早之
前,这些 海上农夫 就已经有了一整套前往三沙的航行路线图册 《更路簿》。这套册
子,据说最迟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出现了,有多个不同版本。《更路簿》记载了用罗盘指
引航向、用燃香记载时间和里程的一条条在西沙和南沙作业的路线。按照它的指引,就
可以从潭门镇出发,航行到三沙各个岛礁。
过去潭门镇渔民出海,有一条祖传的规矩 父子不同船。这是因为,渔村里大多数人家
都有亲属遭遇海难而永远留在了三沙,一些人家的后院里还有 衣冠冢 。
《更路簿》,这套用潭门镇渔民祖祖辈辈生命而凝注成的册子,于今人而言,更重要的
是,留下了与而今南海诸岛名称多有不同的民间命名。检索这些岛礁的民间称呼,我们
或许能得到许多不曾有过的认知。
岛礁的民间命名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纷纷进入中国南海进行测量和绘图,给那些珊瑚岛礁命名,把名
字填在他们的地图上。随后他们把这些成果编成图籍出版发行。这其中,一本由英国人
编辑、1868年出版的The ChinaSea Directory影响最大,因为它在1901年时被中国人陈
寿彭翻译出版,书名为《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书中关于南海诸岛的地名全部音译
自英文名称,这些音译地名不仅被官方文件多次引用,还被一些学者写进中国的地理书
籍,因此流传甚广。
不过,早在他们之前,潭门镇渔民的祖先们就已经赋予了这些岛礁名字。潭门镇的渔民
要到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捕捞海珍品,因此要一一给那些岛礁取名字。这些地名不仅成
了三沙主权属于中国的无可辩驳的铁证,也成了一些地理学家、地名学家的研究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南威教授,是研究南海诸岛地名的著名学者。他搜集整理的南海诸岛
渔民习用名(即民间命名)总共有 131 个,这些地名的主要来源是潭门渔民手中流传
的《更路簿》。1973 年发布的《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中
也有大量习用名。这里出现了习用名100 个,其中绝大部分与《更路簿》中的地名相同
,但有 15
个是《更路簿》中所没有的。
习用名的特点
这些习用名是潭门镇渔民一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刘先生高度评价了它们的价值:稳定
性、民族性、科学性。
为了说明它们的稳定性,刘先生举了一个例子:1918年,日本人小仓卯之助在南沙群岛
的北子岛见到了3个海南渔民,并与他们笔谈。这个日本人用他们提供的资料画了一幅
地图,地图中出现了11个南海诸岛的习用名,至少9个与《更路簿》中出现的名字完全
一致。
民族性是指这些习用名将中国文化中的四维、千支刻在罗盘上,以表方位。
科学性是指这些地名既有通名,又有专名。如按照珊瑚礁与海面的距离,把它们分为:
峙 、 仔 ,即高潮时仍出露水面的岛屿和沙洲; 线 、 沙 、 铲 ,即高潮时淹没、
低潮时露出的礁; 线排 、 沙排 ,即低潮时也不露出,但离水面较近的暗沙 在地理
学家看来,这些分类是按照地貌类型分的,所以这些习用名是一个有系统、有层次的地
名群。
这些地名,再加上上文提到航向、距离及起点,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南海诸岛坐
标系。至于这些习用名的生动性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名字望名就可知道它表示的岛礁形
状,如把南沙群岛的司令礁称为 目镜铲 ,把安达礁称为 银饼 ,把仙宾礁称为 鱼鳞 。
然而遗憾得很,这样精彩、准确、生动、有着历史传承的一整套的命名系统,竟无缘进
入官方视野 官方采用的,是从外国人那里音译过来的地名,来源最多的就是那本英国
人编的The ChinaSea Directory。因此,也弄出许多尴尬事来。1907年,日本侵占东沙
群岛,英国也对此提出主权要求。两广总督张人骏次年8月电请外务部在东沙岛设立我
国标志时,称东沙岛 即《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内之蒲拉他士岛 。明明是中国的岛
屿,与外国交涉主权时,还得用外国的地图和名称,可想这是多么尴尬的事。
两股车流
从清朝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政府共4次审定和宣布南海诸岛的官方地名
。但遗憾的是,官方审定、公布的南海诸岛地名却大多来自对外来地名的翻译。
1907年日本侵占东沙群岛,英国人也趁机主张东沙主权的行为,唤醒了国人对南海诸岛
主权的关注。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海军官兵 170 多人前
往西沙群岛勘探测量,绘制地图,共查明岛屿15座,一一命名,公告中外。这是中国政
府第一次审定和宣布南海诸岛的官方地名。这次命名虽然没采用潭门镇渔民的习用名,
但毕竟是中国人自己用汉语命名,与外国无关。珊瑚岛、甘泉岛、琛航岛就是那次命名
的岛屿,这3个名字沿用至今。
1933年4月,法国占领南沙群岛的9个小岛,国内各界纷纷抗议。国民政府因此成立水陆
地图审查委员会,开始审定南海诸岛地名,并于次年出版《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
第一期,刊登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
这是我国政府第二次审定和宣布南海诸岛地名。这次审定公布了 136 个岛、礁、滩、
沙名称。虽然详细,但遗憾的是,公布的地名几乎全部来自对英文地名的音泽和意译。
总结一下,音译的有 80 个,如罗伯特岛(今甘泉岛),英文为RobertIsland。意译的
有45个,如钱财岛(今金银岛),英文为Money Island。
更有意味的是,这次有几个地名初看好像是音译自英文名,实际上,这些英文名最初是
外国人从海南渔民的习用名音译过去的。如沙比礁(今渚碧礁)英文为Subi Reef,是
从渔民习用名 丑未 音译的;辛克威岛(今景宏岛)英文为Sin Cowe Island.是渔民
习用名 秤钩 的音译 据统计,这样 出口转内销 的地名有 5 个。顺便说一句,我国最
南端曾母暗沙这个地名就是这次公布的,当时名为 曾母滩 译自英文James Shoal。
这次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想想看,三沙一个个岛礁的名字,全部是外国人命名的,我
们只是翻译,这对我们主张三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何等地不利。这样的一套地名
有损中国人的尊严,也违反了 名从主人 的地名原则。
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后,1947年由内政部审
定和对外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共公布172个地名。这次应该算是中国政
府第三次审定和宣布南海诸岛官方地名。这次出现了大量汉语地名, 名从主人 的地名
原则开始体现。但这次不仅仍然保留了一些第二次公布的外来地名,还新增加外来译名
20个。
遗憾的是,这次也没有采用一个潭门镇渔民的习用地名。据说南海诸岛的地名公布后,
潭门镇的渔民竟然不认识其中任何一个岛礁的名字,尽管他们世世代代就在那些岛礁上
生活和劳作。
30年前的地名普查
第四次审定和宣布南海诸岛地名是 1983 年 4 月,中国政府公布了《我国南海诸岛部
分标准地名》,这次公布了287个地名。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次海南渔民的习用名有48
个成为标准地名,还有81个作为 当地渔民习用名称 列出,与标准地名相对照。两股道
上跑的车终于相会了。
这次为什么会有如此改变?应归功于1980 1982年间进行的南海诸岛地名普查。其实早
在此之前,一些地名学者就已经开始搜集和研究海南渔民的习用名,如韩派华、陈史坚
、刘南威等。这些学者有的参与了这次地名审定,因此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带了进来。
这次虽然在 名从主人 、维护主权方面大大地迈出了一步,但就像著名的地名专家孙冬
虎所指出的,这次命名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比如继续沿用和保留了大部分1947年地名
中音译和意译的外来地名,错失了彻底清除外来地名的机会。
1947年那次国民政府公布南海诸岛地名时还留下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一方面宣布我
国最南端是曾母暗沙,另一方面,在《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又在曾母暗沙之
南列出了两个暗沙 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其中立地暗沙纬度最南,因此按理说,中国
的最南端应是立地暗沙。这次关于这个矛盾的解决方法,是在公布的地名中去掉了八仙暗
沙和立地暗沙。矛盾是没有了,但那两个暗沙还在,还在曾母暗沙之南、九段线之内,
一旦相邻国家命名这两个暗沙,我们岂不被动、尴尬?
可见,我们对南海诸岛的经营管理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之蔷。来源:《兰台内外》,2013-10-30。 |
w********9 发帖数: 8613 | |
w********9 发帖数: 8613 | 3 http://www.unanhai.com/wap.php?action=article&id=1710
《更路薄》中的南海诸岛地名
发布时间:14-10-30 浏览:104 次 作者:南海诸岛网
《更路簿》和《两种海道针经》(中华书局,1961年)一样,是一种民间航海针经书,它
是帆船航行时期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 秘本 。海南岛渔民收藏的《更路簿》记载的南海
诸岛地名,全是海南方言称谓,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可称为南海诸岛 土 地名,或南
海诸岛琼人俗名。
《更路簿》记载的琼人俗名,是经过祖辈渔民长期在南海诸岛一带}从事航海和生产活
动,熟悉这里的一岛一礁,根据 约定俗成 的办法,给南海诸岛定的名称。
《更路簿》中记载的南海诸岛琼人俗名,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命名具体
在有关单位收集的 苏德柳抄本《更路簿》 、 许洪福抄本《更路簿》 、 郁玉清抄藏
本《定罗经针位》 、 陈永芹抄本《西南沙更簿》 、 林鸿锦抄本《更路簿》 、 王国
昌抄本《顺风得利, 、 麦兴铣存《注明东、北海更簿》 、 李根深收藏《东海、北海
更流簿》以及符宏光填绘的《西南沙群岛地理位置图》等九种民间航海针经书中,共载
有西沙群岛琼人俗名22处,南沙群岛琼人俗名76处,合共载98处。除少数几个表示群体
的地名外,其余都是表示具体的岛、洲、礁、沙、滩等个体的地名。表示群体的,如
东海 (对包括西沙群岛在内海域的俗称)、 北海 (对包括南沙群岛在内海域的俗称)、
石塘 和 下峙 (都是对永乐群岛的俗称);表示具体的个体地名,如 干豆 (西沙群岛之
北礁), 巴注 (永兴岛), 圆峙 (甘泉岛)、 大筐 (华光礁)、 丑未 (诸碧礁)、 五百
二线 (皇路礁)、 黄山马 (太平岛)、 铁峙 (中业岛)等。
(二)位置确定
《更路簿》中的地名,对具体岛、洲、礁、沙、滩间的相对位置,是通过针位(航向)和
更数(距离)确定下来的,因而位置比较准确。
(三)形象生动
《更路簿》中的地名,是经过祖辈渔民熟悉岛瞧特征的基础上命名的,因而多以形象命
名,鲜明生动,能望名知义。如把环礁称为 筐 ,把南威岛称为 岛仔峙 ,把司令礁称
为 眼镜铲 ,把安达礁称为 银饼 ,把仙宾礁称为 鱼鳞 等。
(四)沿用至今
《更路簿》中的地名,是渔民 约定俗成 自己确定,共同承认,从生产中来,在生产中
使用的。所以虽未经官方核定,也能祖辈相传,沿,用至今。如目前海南岛渔民所熟悉
和所使用的,仍是《更路簿》中的地名。《更路簿》中地名,有些还被译成外文,成为
国际通用名称。如SubiReef",Subi是从琼人俗名音译过去的。
在1983年4月24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的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有些采用琼人
俗名作为标堆地名,有些采用琼人俗名与标准地名相对照。
《更路簿》手抄本,都把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称为 石塘 ,和北宋以后古籍载西沙群岛
为 石塘 相一致;再据明黄淳《崖山志》述: 七里洋,在文昌东海中,与吴川相对,
一名七洲(洋) ,文昌 东海 是琼人俗名,指今西沙群岛(据韩振华: 宋端宗与七洲洋
)及其附近海域,《更路簿》亦载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为东海。又据16世纪葡萄牙人
称永兴岛为Poxo,这是从海南岛渔民所称的 巴注 (永兴岛)音译过去的(据林金枝: 西
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可见,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至迟在明代
就已形成。
综合所述,古代图籍记载的南海诸岛 古 地名中,如 珊瑚洲 、 长沙 、 石塘 、 千
里(或万里)长沙 、 千里(或千里)石塘 、 九乳螺洲 、 南澳气 、 红毛浅 等,有的
只泛指南海诸岛,有的或泛指南海诸岛,或指其中一、二个群岛,有的合起来使用泛指
南海诸岛,有的专指南海诸岛某个群岛,都属于表示珊瑚礁群体的总称地名。《更路簿
》中记载的南海诸岛 上 地名,除少数几个表示群体的总称地名外,还有表示岛、洲、
礁、沙、滩个体的单称地名,而以单称地名为主。《更路簿》中记载的海南岛渔民使用
的地名是古代劳动人民给南海诸岛定的名称,通过口授或手抄方式留传下来的,可以说
是古代南海诸岛地名的组成部分。在研究古代南海诸岛地名时,把南海诸岛 古 地名和
土 地名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出既有表示群体的总称地名,又有表示个体的单称地名,
既有传统地名又有民间地名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南海诸岛古地名,从而进一步充实我国的
南海诸岛地名系统。
节选自:《南海诸岛地名初探》,作者:刘南威。 |
w********9 发帖数: 8613 | 4 http://www.unanhai.com/wap.php?action=article&id=1767
《更路簿》和《调查报告》记载的西沙南沙土地名
发布时间:14-11-19 浏览:49 次 作者:南海诸岛网
海南岛渔民给西沙、南沙群岛的命名全是海南方言称谓,乡土气息浓厚,称为西沙、南
沙群岛 土 地名,是海南岛渔民给西沙、南沙群岛具体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
定的名称,又称 琼人俗名 。
《更路簿》是海南岛渔民世代相传的手抄民间航海针经书。书中载有大量西沙、南沙群
岛土地名,它是历代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南沙群岛从事生产和航海活动经验总结,也是
帆船航行时期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 秘本 ,用于航行指南。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等单位收集的苏德柳抄本《更路簿》和林
鸿锦抄本《更路簿》等10多种民间航海针经书,记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尽管
各种航海针经书所载土地名多寡不同,但名称却基本一致。
1973年海南行政区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在对琼海县潭门公社老渔民进行调查和到
西沙群岛进行实地考察基础上,编写了《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
告》(简称《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叙述了有关渔业生产过程中,记载了许多西
沙、南沙群岛土地名,是流传于民间以渔家口述形式保存下来的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
,和书面形式记载在《更路簿》的一样,都是古代海南岛渔民对西沙、南沙群岛的命名。
《更路簿》手抄本和《调查报告》记载的西沙群岛土地名有干豆和刚豆(北礁。括号内
地名为中国政府公布的标准地名。下同。),三峙(南岛),石塘、石棠或下峙(永乐群岛
),二圈、二塘或二筐(玉琢岛),三圈或三筐(浪花礁),猫注或把岛(永兴岛),三足峙
或三脚大峙(深航岛),大圈或大筐(华光礁),长峙(北岛),银峙(银屿),银屿门(银屿
门),上峙(宣德群岛),猫兴或猫兴峙(东岛),半路或半路峙(中建岛),尾峙(金银岛)
,白峙仔(盘石屿),红草门(红草门),双帆(高尖石),圆峙(甘泉岛),船岩(赵述岛),
船岩尾或船坎尾(西沙洲),七连或七连峙(七连屿),大郎(滨湄滩),圈仔(羚羊礁),红
草(南沙洲),全富或全副(全富岛),八辛郎(湛涵滩),老粗或老粗峙(珊瑚岛),老粗大
门(老粗门),四江门(晋卿门),石峙(中岛),红草二(中沙洲),红草三(北沙洲),筐仔
峙(筐仔沙洲),四江岛(晋卿岛),石峙(石屿),鸭公岛(鸭公岛),三脚峙仔(广金岛)等
38处。
《更路簿》手抄本和《调查报告》记载的南沙群岛土地名有双峙或奈罗(双子群礁),红
草线排或红草沙排(乐斯暗沙),贡士沙(贡士礁),犬殿沙(梅九礁),铁峙(中业岛),红
草或红草峙(西月岛),线排或沙排(曾母暗沙),第三或第三峙(南钥岛),罗孔或罗孔峙
(马欢岛),罗孔仔(费信岛),火哀或火哀沙(火艾礁),裤归或裤归沙仔(库归礁),三角
、三角线或三角沙(三角礁),双门或双门沙(美济礁),五风或五风沙(五方礁),断节或
断节沙(仁爱礁),鸟串或鸟串沙(仙娥礁),牛车英(牛车轮礁),脚坡(海口礁),石龙(
舰长礁),双担(信义礁),鱼鳞或鱼鳞沙(仙宾礁),东头已辛或东首已辛(蓬勃暗沙),
号藤或鲎藤(鲎藤礁),海公或海公沙(半月礁),铜金或铜金峙(杨信沙洲),丑未、或丑
未沙(渚碧礁),铁峙线排或铁峙铲排(铁峙礁),双王或双王沙仔(双黄沙洲),黄山马或
黄山马峙(太平岛),牛轭、牛轭线或牛厄沙(牛轭礁),劳牛劳或劳牛劳沙(大现礁),南
密、或南乙峙(鸿庥岛),秤钩峙(景宏岛),双钩、秤钩线或秤钩沙(华礁),眼镜或目镜
沙(司令礁),深塘、深圈或深筐(榆亚暗沙),簸箕、坡箕或簸箕沙(簸箕礁),沙根头(
破浪礁),铜钟、铜章或铜镜(南海礁),海口线或海口沙(柏礁),大光星、大公星或大
光星沙(光星礁),光星仔(光星仔礁),石公离或石公厘(弹丸礁),五百二、五百二线或
五百二沙(皇路礁),丹积或单节(南通礁),墨瓜线或墨瓜沙(南屏礁),菏落门、恶落门
或恶浪门(南华礁),六门或六门沙(六门礁),无乜线或无乜沙(无乜礁),染青峙或女青
石峙仔(染青沙洲),赤瓜线(赤瓜礁),石盘(毕生礁),上上舞(永署礁),大铜铳(东礁)
,铜铳仔(华阳礁),弄鼻、龙鼻或大弄鼻(西礁),弄鼻仔(中礁),鸟仔峙(南威岛),西
头乙辛或西头乙辛沙(日积礁),南乙峙仔或南乙沙仔(南熏礁),一线或禄沙(禄沙礁),
线排首(线头礁),银锅、银饼或银饼沙(安达礁),九章(九章群礁),高佛或高杯线(舶
兰礁),单柱(单柱石)、奈罗角(永登暗沙),铁线或铁沙(铁线礁),奈罗沙仔(奈罗礁)
,奈罗上峙(北子岛),半路线或半路沙(半路礁),锅盖峙(安波沙洲),黄山马东、马东
或黄山马东峙(敦谦沙洲),奈罗下峙(南子岛),西北角(福禄寺礁),浪口(浪口礁),鸟
鱼锭圮(鸟鱼石),五风头(五方头),五风尾(五方尾),鬼喊线(鬼喊礁),九章头(牛轭
礁),长线(长线礁),东门(东门礁),南门(南门礁),二谷(二角礁),屁股(位于深匡之
西南端)等88处。
综上所述,《更路簿》手抄本和调查报告记载的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共126处。如前
所述,《调查报告》记载的土地名,是以渔家口述形式保存下来的土地名。在1980年前
后中国政府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的南海诸岛地名审定以及地名普查时,收集到
咸且(咸且屿)、银屿仔(银仔峙)、东南角(小现礁)、西门(西门礁)等4处以渔家口述形
式保存下来的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
节选自:《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作者:刘南威。来
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月第4期。 |
w********9 发帖数: 86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