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g 发帖数: 1417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laobaola (),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对朝鲜战争的五点反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4 02:07:17 2016, 美东)
一、对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战略格局没有清醒认识
朝鲜战争的本质是美苏争霸,爆发的起因是斯大林和金日成头脑发热,怀着占便宜的心
理进行政治和军事冒险。苏联本来没有资格冒险,因为它的综合实力明显弱于美国,而
且二战中失血过多,这是美军仁川登陆后苏联不敢直接出兵的原因,也是中国参战初期
苏联不敢派空军的原因。基于朝鲜战争的这种政治本质,中国是否参战就应十分审慎,
应该从一种明智的外交战略出发作出抉择。遗憾的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一年,中国的最
高层就选择了所谓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了战略对抗的苏联一方,这是一年后参与朝
鲜战争的政治前奏。美军仁川登陆后北朝鲜军队开始溃败,苏联对中国的要求并不高,
只是要中国接纳北朝鲜的流亡政府,苏联自知在朝鲜问题上失算,没能进一步只好退一
步,让出朝鲜半岛。出乎苏联意料的是中国替它出了头,帮它维持了战略对抗的均势,
因此,苏联是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但是由于专制政体的愚蠢
本性,苏联10年后疏远了中国这个重要的政治盟友,20年后,精明的美国开始和中国亲
近,三大国聚散离合的历史经历表明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二、中国是否受到直接威胁
接到准备参战的动员令,部队基层是不大情愿的,以前在本国为土地革命牺牲,
为建立新中国牺牲,积极性很高,去外国为别的国家打仗就没有动力了。国内刚刚经历
长期战争,人民也有厌战心理。最高领袖提出了一个很有鼓动力的口号“抗美援朝,保
家卫国”,这个口号前半句是真,后半句为虚。美国当时既没有入侵中国的实际计划,
也没有入侵中国的远景规划,中国出兵时,美国飞机对鸭绿江对岸的目标肆意轰炸,却
唯独不炸江上的桥梁,洪学智在回忆录中对这一点予以提及。事实上美国严格遵循朝鲜
战争是局部战争的定位,把它作为美苏对抗的一场热身赛,美国决不希望有第三国参与
这场热身赛。
三、战争目标定得过高和外交失误。
二次战役后英法领着一些国家斡旋和谈,中国领导层提出了谈判条件,涉及中国利
益是两条: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席位、美军退出台湾海峡。二次战役虽然推进到了三八级
附近,但美军主力未损,这时提出美国在近乎战败情况下才能接受的条件,无疑是太高
了。
第三次战役后,联合国三人委员会(由印度、伊朗、加拿大代表组成)提出了和平
方案,其中包括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以及台湾地位问题,符合之前中国所提条件,是中国
名利双收的最佳时机。对此和平提案美国同意,中国政府却复电联合国表示很不满意。
为什么还不满意呢?这就得说到中国参战的战争目标了。
至于中国参战的战争目标,很明确,就是把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冒险空想达成实现,
解放朝鲜半岛,压美国一头。打完吃力的第四次战役后,最高领袖还讲:不消灭美军几
个师,它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这反映出领袖对朝鲜战争的实质仍无清醒的认识,对美军
的实力与长处仍无切实了解,在战略上仍然盲目乐观。主导领袖思维的是东风压倒西风
,社会主义压倒资本主义,中国内战的红色胜利在朝鲜应该同样能够复制。
英法等国家斡旋和谈,和平提案对中国十分有利,简直就是自愿和中国结成统一战
线,中国的决策层却把统一战线拱手送给了美国。之后联合国大会以44票对7票(9票弃
权)通过了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数月后联合国又通过要求成员国对中国实行禁运
的提案。拒绝对自己有利的和平提案使中国在法理上处于被动地位。
两年多之后的停战协定既没有谈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也没有谈台湾地位问题,可以
说,后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是不谈中国政治利益的抗美援朝。
就原和平方案扯皮时中国政府主张不恢复38线,到后来正式谈判扯皮时中国政府又
主张恢复38线,原因是攻守之势已经易位。最后停战停在了实际控制线,控制线突出38
线以北5000多平方公里,突出38线以南2000多平方公里,这是两年多寸土必争的结果,
是东西方阵营实力差距的表现。
四、三八线的实质和第三次战役
三八线表面上是美苏对抗的分界线,实质是一条战略平衡线。中国能够把苏联失掉
的这条战略平衡线恢复过来,已经很难得,而要逾越这条线就超出了自身力量所能达到
的范畴。
美国的错误就在于没有遵循有理有节的原则,想再进一步,独占朝鲜半岛,在战略
对抗中压苏联一头。如果它恢复三八线后止兵,在政治上、道义上收获已经很大了,军
事上因为歼灭了北朝鲜军队的主力也很安全。
13国和平提案由联大通过后,中国政府声明反对,最高领袖改变了原定的志愿军休
整2个月的计划,决定打一场废除三八线的政治仗,此即第三次战役。这在军事上不明
智,在政治上更不明智,看不清三八线的实质表明最高领袖看不清世界战略格局。
第三次战役占领的土地在第四次战役中大部分得而复失,重城地得失而没有消灭对
方的有生力量,注定保不住到手的城地,第三次战役违背了内战时期宝贵的作战原则。
第三次战役引来东方阵营的一片叫好,其实在军事上并不实惠,在政治上则是一场
败仗,它强化了盲目乐观心理,促使中国决策层拒绝了宝贵的和平方案。
五、违反“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是抗战时期创造出的一项很好的政治军事策略,统一国家
之后,应该发展成大的国家政治军事策略。如果在第二次战役后止兵,朝鲜战事结束,
中国获得的政治军事利益已经足够,付出的伤亡不到最后实际结局的四分之一,物质上
的消耗也不大,尤其是在美苏对抗的世界格局中将获得一个更适当的位置。 | G********1 发帖数: 1341 | | m********s 发帖数: 55301 | 3 楼主太无知。
【在 Z**********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 发信人: laobaola (), 信区: Military2 : 标 题: 对朝鲜战争的五点反思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4 02:07:17 2016, 美东) : 一、对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战略格局没有清醒认识 : 朝鲜战争的本质是美苏争霸,爆发的起因是斯大林和金日成头脑发热,怀着占便宜的心 : 理进行政治和军事冒险。苏联本来没有资格冒险,因为它的综合实力明显弱于美国,而 : 且二战中失血过多,这是美军仁川登陆后苏联不敢直接出兵的原因,也是中国参战初期 : 苏联不敢派空军的原因。基于朝鲜战争的这种政治本质,中国是否参战就应十分审慎, : 应该从一种明智的外交战略出发作出抉择。遗憾的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一年,中国的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