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i 发帖数: 627 | 1 中国上古口语和甲骨文一致吗?
--不一致,就是甲骨文不是口语。
文言文曾经是口语吗?
--文言文从来不是口语,文言文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甲骨文有多音节字吗?
--可能有。
甲骨文开始只造了名字和动词,助词和抽象词没有办法,或很难造。于是就靠一堆名词
来写文章,足够聪明,造了一个高度没有结构的语言。所以从来就不是口语。
后代经过改造,加入了一些助词,成了文言文,但依旧不是天生能懂。但先秦等古代文
人只知道继承,不知发展。不懂语言文字规律,以为文言文有特殊力量。没有人敢于把
白话文当作书面语言来使用。 | q***i 发帖数: 627 | 2 from知乎
observer
2 人赞同
我的观点是中国文字在宋元白话话本之前一直是以记事,而不是记言为目的的。从甲骨
到魏晋的骈体,从来都是和口语分离的。人类独立起源的几种文字:圣书,楔形,甲骨
文,玛雅字,都是象形的,将事件本身,而不是当时的发音用符号记录下来是十分自然
的事。学习几千个象形字,并理解前人的记事法是要消耗大量时间学习的,还好需要使
用文字的人往往是神职祭司一类的闲人,而这些文字在向其他民族或阶级人群传播的时
候,那些学习者未必愿意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原样照搬。借助一些符号的读音,按照拼音
的方式用那些符号记录本民族的语言就是个好方法,埃兰人就这样做了,他们从楔形字
取出的字母成为后来拉丁,希腊,闪-含,南亚各地字母的源头,在东亚这边的日本人
,越南人和西夏人也从汉字中借用符号改造成拼音符号。但也有些人不甘low,比如契
丹人,他们不愿直接借用汉字,要自己玩一套表意字符,于是弄出来三千多字的契丹大
字,但是他们的后辈果然玩不转,又用拼音法弄出了一套契丹小字。创造者少,抄袭者
多,抄袭者抄过去就变成拼音了,所以现在世界上到处都是拼音,但并不是文字就需要
变成拼音的。这里的拼音是指记录内容和当时语言一致。
另一个理由是汉字从金文时期到小篆的造字,大量的形音法造出的新字,表明当时的记
录要求丰富,精确的需求,但这样做其实是在强化表意。一个现代人去读国风,读秦汉
散文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认为有些关于文字的东西经过这两千年都变化很少的传承了
下来,那么往前看,战国时期那些人也会忠实的继承更前面人的那些东西。有人说,很
早很早的时候,文言和当时口语是对应的,我想除非拿到那个时代的录音,或者某个西
亚人用拼音字记录了当时的话,否则永远说不清。
最后,书面语也是有“级别”的,现在的人会觉得法院的判词有些文绉绉的,那再看下
这个东西:1899年的殿试探花卷子是不是比公元前170年前后的《过秦论》难懂?如果
看过英剧《yes!prime minister》对其中秘书汉弗莱的话应该有印象,他说的话绕的
吉米经常听不懂,这其实就在吐槽英国政府的公文。所以还是重复我的那个观点,文字
记录内容没必要和口语一致,中国历史上也许从来没有那个时期文言和当时语言是一样
的。
发布于 2014-08-23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8226; 作者保留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