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a 发帖数: 32122 | 1 大小和卓之乱(十四)乾隆的判断
原创: 半路一把刀 一刀西域图志 3月10日
兆惠得知阿敏道只带了一百清兵便进入库车城,已经是第二个月了,也就是乾隆二十一
年的十月。兆惠虽然心知不妙,但是自己在北疆,忙着追剿阿睦尔撒纳,实在是无法分
身,只能是一面给乾隆赶紧汇报,一面暗自希望阿敏道能安然无恙。
但是乾隆却觉得没什么事儿,给兆惠回旨,说:库车这些回子见到阿敏道带着厄鲁特(
即准噶尔)兵丁,因为惧怕厄鲁特人而没有开门迎降,“亦或事之所有。”就是说“可
能真的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叫兆惠不必多虑。
乾隆接着说:现在霍集占派来的使节在京城呢,我看人家态度就很端正、很诚恳嘛。现
在既然那些跟着阿敏道的厄鲁特兵丁都返回了,那么也马上要进入冬天了,那就先进行
休整。如果你接到我的旨意时,霍集占已经到你处,商定贡赋章程什么的,你按照以前
的既定方针办理即可。
事实上,早在这一年的八月,因为久抓阿睦尔撒纳而不得,乾隆已经指示,北疆的清军
主力退回巴里坤修整,等来年春天再抓。
农历八月,也就是公历的9月,北疆的天气已经寒冷,冬天马上要来了,一旦大雪封山
、天寒地冻什么的,不仅难以开展有效工作,战马的草料问题也难以解决。夏天好说,
只要不是在荒漠戈壁上,打到哪儿,哪儿都有草,人只需要带干粮就行了,冬天就没办
法了,而且伊犁那边的冬天也不是闹着玩的,山里面下个大雪能把人埋了。
这样,清军主力一部分撤往巴里坤,另一部分则跑去了唐努乌梁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
的图瓦共和国一带。
顺便说一下,唐努乌梁海直到中华民国的时候,还是中国的领土,最终是1921年被苏联
强行吞并的。
那么清军的一部分主力为什么去唐努乌梁海呢?是因为喀尔喀蒙古发生了“撤驿之变”
,位于唐努乌梁海的一个蒙古亲王暗通阿睦尔撒纳,发动了叛乱,中断了从北京到阿勒
泰的所有驿站,等于断了北京和阿勒泰地区的联系。
这样,伊犁就只剩下兆惠所率领的一两千人驻守。
而北疆境内的准噶尔人眼见着清军久抓阿睦尔撒纳不得,策楞等将领无能,外蒙这边又
发生“撤驿之变”,一看这满清也不怎么地啊,因此也心生反意。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
,在乌鲁木齐准噶尔人在诱杀了兆惠手下的将领和起后,再次变乱,阿睦尔撒纳也乘机
潜回伊犁,与准噶尔各部盟誓,共同反叛清廷。
这下最悲惨的就是兆惠了,顿时是一支孤军身陷绝地,被重重包围在敌人之中。
当时的兆惠除了自杀,大概也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伊犁坚守,但以兆惠手中的兵力根
本不现实,而且守一座孤城也毫无意义;二是全力突围,打回巴里坤。但是我们看一下
地图就知道,从伊犁到巴里坤有一千多公里,至少从伊犁到乌鲁木齐这一段的六百多公
里上,一路上全都是叛清的准噶尔人。
但是兆惠这个人很有特点,就是特别能打硬仗,不管形势如何不利,是一路死磕到底的
那种。因此他召集所有部众,大约凑了两千来人,是一路向东,突出重围,往回打。
清代史料记载,兆惠这一路基本上没闲着,是“连日数十百战”,即一边走一边打,翻
山越岭,风雪兼程。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二年的正月,终于打到了乌鲁木齐一带。
而此时,兆惠的战马也差不多打光了,将士的衣服鞋袜也都打得不全了,在乌鲁木齐,
又遭遇了叛清的准噶尔人的追击。
要知道这可是正月,兆惠的兵在乌鲁木齐的冰天雪地里,衣衫不整,鞋袜都不全,又遭
遇上敌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样,兆惠便在一个叫特讷格尔的地方,被准噶尔人给
死死的围住了。
特讷格尔,在今天的昌吉州的阜康市一带。
这时兆惠的部队是饥寒交迫,只得宰杀骆驼和负伤的马匹充饥,《圣武记》上说,兆惠
“二十二日至特讷格尔,不复能冲击,乃结营自固”。就是说只得扎营防守,而当时的
天气怎么样呢?是“天大风雪”,老天爷也赶来凑热闹。
兆惠还是抱着希望,派人突围,前往四五百里外巴里坤求援。
那么当时驻守在巴里坤的办事大臣是谁呢?叫雅尔哈善。雅尔哈善,全名是爱新觉罗·
雅尔哈善,字蔚文,满洲正红旗人,以前做过四川龙安知府、江南松江知府——松江,
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苏州知府等,而且雅尔哈善做地方官还做的不错,《清史稿》说
:“雅尔哈善在松江、苏州皆有声绩,其去,民思之。”就是说老百姓在他卸任后,还
很怀念他,是个好官。其后,雅尔哈善先后在福建、浙江当过巡抚,在户部当过副部长
,在进入新疆平定阿睦尔撒纳之前,担任的是兵部的副部长,当时进入新疆时,是被授
予参赞大臣,在北路军中,后来又被调到西路军中,任巴里坤办事大臣。
雅尔哈善这个人在新疆,干过两件大事儿,不过,这时候,他却只干了第一件,就是著
名的“杀降事件”
也就是在兆惠打到乌鲁木齐的上一个月。雅尔哈善在巴里坤屠杀了来降的准噶尔辉特部。
乾隆在打跑了阿睦尔撒纳后,重新将准噶尔人分为了四部,现在是四部反了两部。还有
两个没有反的,一个是杜尔伯特部,一个就是辉特部。
杜尔伯特部当时驻扎在额尔齐斯河到喀尔喀,也就是今天阿勒泰地区以北到外蒙古一带
,没参与反叛。辉特部也没有参与反叛,而是由该部汗王沙克都尔曼济率领,一共是四
千多人,直接到了巴里坤投奔清军,与叛清的准噶尔人划清了界限。
但是沙克都尔曼吉跑到了巴里坤,自身所携带的粮草、牲畜有限,这又到了冬天,因此
粮草缺乏,就向雅尔哈善求助。但是当时雅尔哈善这边其实粮草也不多,如果给了沙克
都尔曼吉,自己就没粮了,而沙克都尔曼吉又不停的催要粮草,雅尔哈善就对沙克都尔
曼吉动了杀机。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雅尔哈善经过再三权衡之后,派遣自己手下的一员裨将,叫阎相
师的,给他五百人,叫他除掉沙克都尔曼吉。
阎相师,是一个汉人,字渭阳,甘肃高台人,今天这个地方属于张掖。阎相师这个人一
直都是在军中任职,从中下层军官做起,一直干到参将,相当于今天的一个旅长级别。
阎相师接到雅尔哈善交给任务后,带着五百人就来到了沙克都尔曼吉的驻地,对沙克都
尔曼吉说,自己带着队伍,迷路了,现在天也晚了,在你的营地里借宿一晚。因此就住
在了辉特部的营中。
等到半夜,阎相师看对方均已熟睡,便吹响号角,率手下五百人突袭沙克都尔曼吉和其
部众的帐篷。沙克都尔曼吉和他的四千多部众,全体被清军屠灭。
《清史稿》记载,雅尔哈善事后给乾隆汇报,说:沙克都尔曼吉和准噶尔人中的叛党勾
结,因此被他杀了,以绝后患。乾隆当时不知道详情,还对他进行了嘉奖,被封为一等
伯。
(详见《清军入疆(十三)兆惠挂帅》)
也就是在雅尔哈善杀了沙克都尔曼吉后,乾隆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兆惠被困特讷格
尔,派遣人突围报信,而此时,雅尔哈善也派出了八百人,由一名侍卫,叫图伦楚的率
领,前往救援,三十日,图伦楚救兵到,兆惠这才是终于得到了补给和生力军,杀出重
围,抵达了巴里坤。
乾隆对兆惠的这次死里逃生、死磕到底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表扬,“封一等武毅
伯,授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对兆惠进行了提拔。
那么这时候,整个北疆,巴里坤以西,清军已经全部退出。这叫南疆的霍集占看来,就
是清军败退了啊。因此霍集占觉得时机成熟了,看来满清根本控制不了新疆,可以正式
和清廷撕破脸了。
那么阿敏道在库车怎么样呢?
阿敏道这一百人一进入库车城,就被缴了械,囚禁了起来,但是却一直没有杀。实际上
这还是大小和卓的老手法,当初对待托伦泰就是这个套路,先抓住你,杀不杀,看看风
向再说。
但是霍集占还是经验欠缺,看到准噶尔人再次叛乱,清军退出北疆,就判断清军被彻底
打败,实际上根本不得要领。因为就北疆当时的情况,事实上还很难说谁能笑到最后。
当然,让我们今天来看,都能看得很清楚:满清处于上升期,而且“大中华”的概念坚
定不移,有着内地和喀尔喀蒙古的雄厚资源等等。反观准噶尔,连年内斗,元气大伤且
内部裂痕严重,阿睦尔撒纳实际上因为血统问题而难以服众,准噶尔人连一个真正的扛
把子都没有,即使沙俄想伸手,这时候还能力不足,哈萨克部则自身难保,更难有力量
援助准噶尔人,而且哈萨克人与准噶尔人更是世仇等等,所以胜负并不难预料。
但是霍集占肯定是没有这样的眼光。但即使如此,按道理说,霍集占也应该能明白,清
军之所以全部退到了巴里坤以东,无非就是因为冬季来临罢了。这大冬天的,无论清军
还是准噶尔都无法出击,都进入了“冬眠”状态,真正要看谁赢谁输,局势发展,至少
也要等到开春以后啊。但是霍集占连这一点也没看到。
而北疆叛乱这段时间,霍集占也没闲着,主要是在南疆巩固权力,重点就是打击异己、
清除潜在对手、分化弱化南疆原有的世家豪族。
霍集占首先要清除的,自然是黑山派的上层。黑山派和卓虽然已经完败,但是南疆还有
一些黑山派的维吾尔上层人士,包括既不属于黑山派,也不属于白山派的和卓,比如有
一个叫伊克和卓的,是当年黑山派始祖依斯哈克一个弟弟的后裔,在南疆也有一定的影
响力。黑山派和卓统治南疆时期,这个伊克和卓大约是属于协助管理的这么一个角色,
霍集占对这样的一批人,统统进行了屠杀。
其次是清除察合台汗王的后裔。我们知道察合台汗国虽然早就亡了,但是汗王家族的后
裔还是有一些的,虽然在随后的叶尔羌汗国时期,阿帕克和卓还和察合台汗王后裔来来
回回斗过几次,但是并没有赶尽杀绝。那么这批人对霍集占来说,也是危险的,是潜在
的对手,所以也要进行消灭。
这前两种人都好办,黑山派早已落败,白山派势力强大,而察合台汗王后裔也早已是昨
日黄花,杀起来都不费什么力气。麻烦一些的,则是准噶尔统治时期,崛起的那些伯克
们,比如鄂对家族、霍集斯家族。
鄂对已经跑到了清军那头,霍集占想杀也够不上,最多只能杀一下鄂对家族的人。但是
霍集斯家族却一直在南疆。虽然霍集斯家族从波罗尼都一进入南疆就追随大小和卓,一
路从乌什打到喀什噶尔、叶尔羌,但是霍集占根本不放心。
史料记载,霍集占在南疆只信任当初和他一起囚禁在伊犁种地的一批人,只觉得这一批
人可靠。这也好理解,霍集占哥俩从小就是和这批人一起长大的,大家都在伊犁准噶尔
人手下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同患难,知根知底,所以自然是重用、依靠这一批人。
其实这也能看出来霍集占的狭隘来,你如果真要一统南疆,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因为
你现在是上了一个台阶了,拥有的是一个更大的局,这就必然需要更高的人才来襄助。
而跟着你一起,从小窝在伊犁种地的那批人,眼界又能比你高到哪儿去呢?
那么对于霍集斯家族,霍集占是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阿克苏、乌什不是你霍集斯家的
根据地吗?那么我就把你们拆开:将霍集斯任命为和阗伯克,霍集斯的哥哥阿布都瓦哈
普任命为叶尔羌伯克,霍集斯的一个儿子漠咱帕尔为乌什伯克,另一个儿子阿布萨塔尔
为阿克苏伯克。同时也没有让霍集斯到和阗上任,而是随军,一直跟着霍集占效力。
如果大家对前面的情节还有印象,就应该知道,霍集占是个人精啊。
早期因为准噶尔人的扶持而成为阿克苏、乌什一带的世家大族,兄弟子侄均为伯克,在
夏特古道路遇黑山派领袖海则莱提·玉素甫,立即察觉不对而向准噶尔汗王达瓦齐汇报
。达瓦齐兵败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投奔他,结果被他用计,灌醉后抓住,送给了清军
当见面礼。
以霍集斯的一系列行为来看,那就是个老油条了。所以他对霍集占的心思是一清二楚,
对当时南疆的局势和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上,更是更明镜一样。所以对大小和卓是恭
恭敬敬,完全顺从,领导怎么安排怎么办,绝无二话。这也就是为什么阿敏道一到库车
,就是他的儿子呼岱巴氐尔在城头上哄骗阿敏道的原因。
这样,到了乾隆二十二年的三月,霍集占觉得南疆局势已经完全掌控,而清军败局已定
,终于决定,杀阿敏道,叛清。
霍集斯虽然表面上对大小和卓忠心追随,其实他的头脑和眼光要比霍集占高的多,对他
来说,大小和卓叛清,胜算太低,自己只不过是迫不得已而已。对于这一点,霍集斯的
儿子呼岱巴氐尔自然也得到过自己老爸的授意,很清楚自己老爸是怎么看、怎么想的。
因此当呼岱巴氐尔得知霍集占下令要处死阿敏道后,立即便给关押的阿敏道通报了消息。
呼岱巴氐尔具体怎么通报的消息,阿敏道又是如何反应,以及呼岱巴氐尔给了阿敏道什
么帮助,具体细节今天我们都不得而知了。通过史料,我们只能知道,在呼岱巴氐尔的
帮助下,阿敏道和自己的一百名手下:“步行脱出,杀回人三十余”,跑出了库车城。
这至少说明,呼岱巴氐尔第一应该是给了阿敏道兵器,否则阿敏道他们被关押,是不可
能有兵器的;第二是给阿敏道指了逃跑路线,否则以阿敏道人生地不熟,一进入库车就
被关了起来,往哪儿跑都不清楚,万一跑到人家重兵集结的要隘关口什么的,那不是直
接送人头去了?第三,阿敏道他们是“步行”,说明是没有抢到战马。战马在当时是稀
缺战争物资,肯定是和重兵在一起的,所以无法抢到,只能步行逃跑了。
但是在新疆这个地方,地广人稀,尤其是南疆,动不动几百里地没有人烟,没有马那基
本上就是没有腿,根本难以逃离。所以当霍集占的手下得知阿敏道逃跑,立即派遣了三
百人,追上了阿敏道,将阿敏道及所率的一百索伦兵,全部杀死。
阿敏道就这样因为自己的迷之自信而挂了。
兆惠这边,等知道阿敏道和一百索伦兵被杀,已经是四月了。兆惠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
实,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因此兆惠立即命令手下的参赞大臣富德继续在北疆
执行抓捕阿睦尔撒纳的工作,而自己则准备挥师南下,去平定大小和卓。
但这事儿还得给乾隆汇报。但是乾隆在得知阿敏道被杀后,却并不赞同兆惠出兵南疆,
赶紧下旨给兆惠说:你们忘了你们在是干什么去的么?你们是去平定伊犁(即指平定北
疆准噶尔人)的,先抓住阿睦尔撒纳要紧,南疆的事儿,先不急,等抓住阿睦尔撒纳,
平定了北疆之后,可以“从容办理”。完了再说。
乾隆为什么并不急于平定南疆呢?
因为对乾隆来说,一方面对阿睦尔撒纳是恨之入骨,而且久抓不得不说,阿睦尔撒纳还
三番五次煽动叛乱,搞得清军焦头烂额,因此就算是天塌下来,也得先把阿睦尔撒纳逮
住了再说。另一方面,如果阿睦尔撒纳一日不除,北疆乃至外蒙就一日不宁,也许就会
卷入越来越多的准噶尔人和喀尔喀部,越往后拖,就越不好收拾。更让人担心的是,俄
罗斯对阿睦尔撒纳是高度关注,不断的和阿睦尔撒纳接触,一心想利用阿睦尔撒纳,把
新疆搞成一个俄国影响和控制下的独立政权。所以解决阿睦尔撒纳,是越快越好。
而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从军事上来讲,南疆是一块死地,相对封闭,北面是天山山脉
与北疆相隔,西面虽然挨着费尔干纳盆地,但是群山相连,连接有限,南边是西藏,隔
着昆仑山呢,过去就是今天的羌塘无人区,往东虽然连着青海,但也是无人区,因此很
难成什么气候。而北疆就不同了,不仅直接连着内地,还连着外蒙、俄罗斯、哈萨克等
地,受外来影响的变数很大。因此北疆只要解决了,南疆就是瓮中捉鳖。
兆惠等在新疆的清军将领一看,那就按照皇上的意思办,先抓阿睦尔撒纳吧。这样,到
乾隆二十二年六月,清军第三次进入伊犁,势如破竹,准噶尔部纷纷溃败,阿睦尔撒纳
再次逃往哈萨克部,清军也就跟到了哈萨克部,造成了哈萨克人的恐慌,当时的哈萨克
汗王阿布赉虽然与阿睦尔撒纳私交很好,但此时也不能再为阿睦尔撒纳提供庇护,阿睦
尔撒纳因此继续逃往俄国。阿布赉则请降,成为满清属国。兆惠抓获阿睦尔撒纳的侄子
等一批心腹骨干,押往京城问罪。
兆惠也因此被乾隆提拔为定边将军,成为清军主帅。
七月,清军开始对不断投降又不断叛清的准噶尔人进行报复性屠杀,再加之天花流行,
准噶尔人对天花基本是毫无抵抗力,因此整个北疆除了清军之外,差不多是为之一空。
九月,阿睦尔撒纳在俄国也因天花而身亡,但是俄国人则拒不交出阿睦尔撒纳的尸体。
直到第二年,乾隆都在为这事儿操心,不断地与俄罗斯交涉。
但无论怎样,北疆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
这时候,乾隆终于将目光转向了南疆,转向了大小和卓。
然而令乾隆没有想到的是,兆惠却对进军南疆犹豫了起来。
那么,原本积极计划平定南疆的兆惠为什么迟疑?乾隆是否还对大小和卓抱有投诚的幻
想?清军又将如何排兵布阵,用怎样的策略收服南疆?霍集占又将怎样应对?鄂对、霍
集斯,以及哈密回王、吐鲁番的额敏和卓这些南疆的豪族,又将做出怎样的表现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