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重孝义 北宋姚家子孙历三百余年为先人守墓 文/周晓辉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5
发帖数: 1
1
那时,从姚栖筠以来,姚家已经历经二十世了,其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示意图。 (
fotolia)
百善孝为先。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
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简言之,为人子
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在古人看来,孝道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赡养父母并让他们身
心都感到愉快;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三年中不食鱼肉、不穿锦衣、不住华屋;比
如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赌博不好酒,不贪财,不好勇斗狠,从而不让父母担心、着急等
等。
关于“孝”道的故事,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很多,其中以“二十四孝”最为出名。
不过,很多人大概并不知道,唐至北宋时期有一个以“孝义”闻名的村庄,庄子里的人
为先人守墓,历经三百余年。
这个村庄位于河中府河东县永乐镇,唐时的永乐县,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内。庄子面朝黄
河,背靠雷首山、中条山,所处地方幽远僻静。唐安史之乱时,很多士人为躲避灾祸来
到此地定居,并形成了一些村庄。
在这些村庄中,有一个名叫姚孝子庄。为何叫这个名字呢?原来孝子名叫姚栖筠,姚栖
筠的父亲和伯父一家避乱到此,他们一家以务农为生。后朝廷征兵,每户都要出一人服
兵役。本来,年长者应该先服兵役,但栖筠的父亲对他的哥哥说:“兄长还没有子嗣,
弟弟却已有子,还是我代兄长去吧。”
不久后,姚栖筠的父亲战死沙场,当时栖筠只有六岁。其后,栖筠的母亲改嫁,栖筠由
他的大伯母抚养。大伯母死后,姚栖筠将其安葬。后来,他又找道士将父亲的魂魄招回
,也妥善安葬。安葬长辈后,他在墓地旁修建了一个庐舍,终其一生守孝在此 6park.
com
安葬长辈后,姚栖筠在墓地旁修建了一个庐舍,终其一生守孝在此。图为无名氏《画山
水.册.卧居山林》(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当时的河东县令苏辙深受感动,用自己的俸禄购地开阡陌给姚家,并刻石赞扬姚栖筠。
河中尹瑊也向朝廷上奏此事,皇上下诏厚赐,表彰了姚栖筠一家,将其所在乡命名为“
孝悌、节义、敬爱”之地。
姚栖筠生的儿子叫姚岳,姚岳生子姚君儒,君儒生子姚师正。从姚岳到姚师正四代都居
住在墓旁的庐舍里。笫五世孙叫姚厚、第六世孙叫姚雅、第七世孙叫姚文、第八世孙叫
姚敬真、第九世孙叫姚直、第十世孙叫姚宗明。
直至唐亡宋朝建立,姚家的孝义之风都不曾改变。宋朝仁宗庆历年间,有大臣就姚氏十
世同居一事上奏朝廷,宋仁宗下诏表彰姚家。
从庆历以后又五十多年,又经三代,即姚家第十一世孙姚用和、第十二世孙姚士明、第
十三世孙姚德,其大家庭始终团结友爱、孝顺和睦。哲宗时,其所在县的县令上奏请求
史官将姚家的事迹记录下来。
宋徽宗政和年间,大儒邵雍之子邵伯温曾路过姚家,并前往拜访。他看见姚家全家列在
庭院中,按长幼有序进入大堂,侍立应对有礼,而且在问到他们的家世时,都所知甚为
详细。此时,从姚栖筠以来,姚家已经历经二十世了,其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邵伯温
慨然叹息。
村里其他人还告诉邵伯温,姚家历代都推举尊敬长辈、为人公平者主持家务,子弟各任
以事,还派一人专门守墓,住在墓旁的庐舍中。
村里其他人还告诉邵伯温,姚家历代都推举尊敬长辈、为人公平者主持家务,子弟各任
以事,还派一人专门守墓,住在墓旁的庐舍中。图为明 唐寅《画山水》局部。(公有
领域)
姚家早晚在大堂中共同就餐,男子妇人分别有序坐下,小孩子则席地而坐,一起吃放在
木槽中的食物。饭罢,就把厨房门锁上,不再烧火做饭,也不再吃东西。他们饮食非常
有规律。
邵伯温还看到姚家墓地林木蔚然,洒扫种艺的人都十分恭敬小心。据他了解,姚家有田
十顷,但仅可以满足衣食所需。然而,迄今三百多年,姚家守其家法没有一个离开的,
即便遭逢唐末五代之乱,全家也都守坟不去。宋神宗熙宁间,陕右出现荒年,姚家举族
上百口人前往唐、邓之地寻找活路。等到后来情况好转,全族人返回村庄时,没有一个
人不回来的。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童贯任陕西宣抚,他下令以每户家业、田地亩数等摊派征购
粮食的数量,姚家无力提供上缴的粮食,举家日夜哭泣,不得不打算离开此地。邵伯温
听说后,十分不忍,遂通过向上申诉,免征了姚家的粮食。后来,姚家在宋与西夏的战
争中被掳,不知所踪。
姚氏家族三百多年历经二十世,守护先人的坟墓,只为“孝义”二字,怎不让人叹服!
@*# 6park.com
https://tinyurl.com/yeh9fjoa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