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 发帖数: 2599 |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Wilhelm_(sinologist)
卫礼贤长期炼内丹。除了翻译了易经之外。还与心理学宗师荣格合作了:
The_Secret_of_the_Golden_Flower 一书,此书为吕洞宾的
太乙金華宗旨之翻译与评论。
荣格说卫礼贤从长相到行走坐卧皆像中国人。荣格有本书记录自己的梦什么的。
其中说,卫礼贤临死前几天,荣格梦到一位道士向其作揖。
荣格之分析心理学,后来其实就是道家之魂魄性命理论。对略懂华夏文化者而言,
基本上就是常识。有些词翻译为什么阿尼玛,阿玛尼斯,让人啼笑皆非。
后期之荣格也因此不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著作充满矛盾与混沌。
====卫礼贤与厉麟似是密友。后者是周恩来故交。
====下面是荣格说的一个寓言。
麦独孤的学生向他反复解释了“道”的含义,但是麦独孤回答说,“我还是不能明白”
。于是,这位中国学生带麦独孤走到阳台上,并问麦独孤,“从这里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麦独孤说,“我看到了街道和房屋,还看到了过路的行人和来往的车辆”。“还有
呢?”那学生接着问;麦独孤回答到“还有一座山”。“还有呢?”那学生继续追问;
麦独孤说“还有吹拂的风”。这时,那中国学生挥了一下手臂说,“那就是‘道’”。
讲述了这个故事之后,荣格对其听众说,这样,人们终于明白了,“道”可以是任何东
西。我把“道”叫做“共时性”。当东方人观察由很多事实组成的集合体时,他们是将
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的,而西方人的思维,却是将其分解为很多实体与微小的部分。 |
h*********4 发帖数: 1 | 2 我喜欢荣格,荣格比弗洛伊德有道理。当然荣格建立在弗洛伊德之上,荣格的心理理论
可以更合理的解释宗教文化哲学的发展。也更加有社会意义。最近Jordan Peterson比
较火,里面大量是荣格的延伸。荣格提供心理学基础,一次来解释社会神话哲学。这样
做,也许有偏颇吧。不过我看还是很有道理。我基本是荣格信徒。
【在 c*******v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Wilhelm_(sinologist) : 卫礼贤长期炼内丹。除了翻译了易经之外。还与心理学宗师荣格合作了: : The_Secret_of_the_Golden_Flower 一书,此书为吕洞宾的 : 太乙金華宗旨之翻译与评论。 : 荣格说卫礼贤从长相到行走坐卧皆像中国人。荣格有本书记录自己的梦什么的。 : 其中说,卫礼贤临死前几天,荣格梦到一位道士向其作揖。 : 荣格之分析心理学,后来其实就是道家之魂魄性命理论。对略懂华夏文化者而言, : 基本上就是常识。有些词翻译为什么阿尼玛,阿玛尼斯,让人啼笑皆非。 : 后期之荣格也因此不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著作充满矛盾与混沌。 : ====卫礼贤与厉麟似是密友。后者是周恩来故交。
|
c*******v 发帖数: 2599 | 3 荣格就是道教魂魄理论,内丹术。
【在 h*********4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喜欢荣格,荣格比弗洛伊德有道理。当然荣格建立在弗洛伊德之上,荣格的心理理论 : 可以更合理的解释宗教文化哲学的发展。也更加有社会意义。最近Jordan Peterson比 : 较火,里面大量是荣格的延伸。荣格提供心理学基础,一次来解释社会神话哲学。这样 : 做,也许有偏颇吧。不过我看还是很有道理。我基本是荣格信徒。
|
s*********t 发帖数: 1 | |
g****t 发帖数: 31659 | 5 不客气。互相学习。
我想要加个注解给一些初学者:
我此类贴容易被人误解为数十年前至今不绝的,那种拿洋人给自己贴金的伪学。甚至亦
容易被误解为小粉红。
五四以来的伪学拿西学为尺度衡量华夏学问,不但永久性的贬低华夏。亦遮蔽了华夏之
学影响西方的真实路径。
以最清晰明确的数学而言。何以无人指出华夏数学的内容包括有计算和口诀编制?类似
于今日之计算机科学?根源就在于这种双重遮蔽。所以华夏古代之数学,与
mathematics完全不是一回事。
: 学习了。 谢谢。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学习了。 谢谢。
|
h*********4 发帖数: 1 | 6 不是就是。是荣格提出了理论来解释宗教和心理的关系。荣格是理论化了宗教哲学神话
和文化传统。他尊重了所有的存在的文化现象,试图理论化这些文化现象的心理进化根
源。
理论
Peterson比
这样
【在 c*******v 的大作中提到】 : 荣格就是道教魂魄理论,内丹术。
|
Y**M 发帖数: 2315 | 7 我觉得吧。
一神教文化圈习惯于把整体性的东西归结为神(或神的意志)。
而佛教中的“法”,相当于道家中的“道”。
儒家和道家都喜欢“天”“道”,只不过儒家侧重于“天”,而道家侧重于“道”。
这些概念并非严格一致,但泛泛而论的话,其实也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