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Re: 谁记得皖南事变的年代?
相关主题
淡化自己的责任甚至推卸责任是毛泽东一贯所为皖南事变70周年
粟裕的黄桥胜利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叶挺被俘英国神父透露的皖南事变关于国民党和凉粉的事迹,有没有人辟谣的
皖南事变真相:原来竟是毛泽东设陷阱陷害项英 (转载)中国共产党1921【视频】
转发:皖南事变真相三大战役国共伤亡比1:1
新四军和汪精卫的关系我军何时开始不再佩戴青天白日帽徽的?
刘志丹的死的小道消息可信吗蒋介石一生中不能抹杀的四大功绩
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常公打新四军杀项英真是二逼行为
当年热血青年都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不然中国早完了。 (转载)联日反华的详细原始史料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新四军话题: 皖南事变话题: 共产党话题: 当地话题: 年代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s
发帖数: 12
1
蒋大概是在新四军刚建立的时候就琢磨着消灭了
我记得当时是新四军在当地实行一些土改政策,
还有一些婚姻政策有一些过激的行动,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反对,
可能其中一些人上书蒋介石,给蒋以驱逐新四军的口实
另外,得罪的当地的保守是里也使新四军很难在当地立足
所以也被迫离开。
否则的话可能有如下对策:
1.完全听从蒋的命令,全部撤回黄河以北
如果是这种情况,蒋已经达到肃清黄河以南共产党势力的目的,
蒋如果要继续伏击新四军师出无名,反而空留下骂名。
共产党得以保存新四军的实力
2.完全抗命,继续留在原地
这样蒋虽然有进攻的借口,但因新四军据险而守,蒋没有必胜的把握,
搞不好会背了一个内讧的坏名声,又损兵折将,
捞不到半点好处。
可惜新四军选择的是最糟糕的一条路,
可能是决策人员怕被扣上一个胆小怕事的帽子,但又不敢不走,
结果选择了兜个圈子的方法,先向西进,结果给
蒋抓住一个抗命的小辫子,指新四军打算去黄山打游击,反抗中央政府,
这样半路上设伏,以逸待劳,必能小代价消灭新四军的主力。
这样又有理,又有利的仗,不打都是白痴了
s******c
发帖数: 44
2

"项英与叶挺矛盾极深"这句话到底从何而说起,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叶挺由于政治上有黑锅(南昌起义部队被打败后脱离共产党出国了)
也不是共产党员, 实际地位上比不上项英(共产党的这个讲政治的特点一直保持着)
很多决定上没法和项英争
至于泡泡龙的说法, 我觉得那可能是原因之一, 但这么大个历史事件,
就这么解释了, 好象不大严肃吧. 首先泡泡龙的两条极端的解决方案
即使没有地方上反对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不会采用的, 因为太极端了,
第一条对策就是完全放弃当时新四军开辟出来的根据地, 新四军的实力
是保存了, 但实际损失更大. 和当时共产党的"放手发动群众"的建立和
扩大根据地的方针不同. 第二条对策更有点小孩子脾气了, 什么事都要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 就算新四军能凭险死守, 群众基础再浓厚, 全国呢?
这就有再打内战的危险. 共产党当时当然是要发展自己, 但还不会连国家
大义都不明白吧, 否则当时的延安也不会成为大家那么向往的地方了.
百团大战打出了蒋介石一块心病, 就是担心你共产党将来尾大不掉. 你
再搞得新四军明目违抗中央的命令, 他能善罢么? 当时的斗争方式就如
毛泽东说的 "有理,
w******i
发帖数: 131
3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蒋大概是在新四军刚建立的时候就琢磨着消灭了
: 我记得当时是新四军在当地实行一些土改政策,
: 还有一些婚姻政策有一些过激的行动,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反对,
: 可能其中一些人上书蒋介石,给蒋以驱逐新四军的口实
: 另外,得罪的当地的保守是里也使新四军很难在当地立足
: 所以也被迫离开。
: 否则的话可能有如下对策:
: 1.完全听从蒋的命令,全部撤回黄河以北
: 如果是这种情况,蒋已经达到肃清黄河以南共产党势力的目的,
: 蒋如果要继续伏击新四军师出无名,反而空留下骂名。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联日反华的详细原始史料 (转载)新四军和汪精卫的关系
三国之诸葛瞻刘志丹的死的小道消息可信吗
我谈蜀国的灭亡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
关家垴那事儿可以打住了当年热血青年都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不然中国早完了。 (转载)
淡化自己的责任甚至推卸责任是毛泽东一贯所为皖南事变70周年
粟裕的黄桥胜利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叶挺被俘英国神父透露的皖南事变关于国民党和凉粉的事迹,有没有人辟谣的
皖南事变真相:原来竟是毛泽东设陷阱陷害项英 (转载)中国共产党1921【视频】
转发:皖南事变真相三大战役国共伤亡比1:1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新四军话题: 皖南事变话题: 共产党话题: 当地话题: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