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R 发帖数: 22479 | 1 作者: 刘磊
房子和财富的关系,是国人一直拎不清的关系。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肯定会反驳:别瞎说了,XX家十套房,一个月房租2万,
一家子不上班……
呐,如果说天上掉下来十套房,那确实是真正的财富,实实在在的不动产,纵然房产税
开征,不怕,加上空置税也无所谓。
这里讨论的,不是已经拥有全部产权的、不再负担月供的高净值人群。我们要讨论的核
心,那些通过房子步入中产,想要复制经验,继续扩大房产规模的人。
还是刚才的例子,如果这家人十套房全部在按揭中,别说一家子不上班,就算一家子全
都上班,月供对于家庭收入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即便全都租出去,没有空置,租金
也很难抵扣月供的。
中产式的焦虑,弥漫式扩散中
前阵子社交网络上一个讨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有人会说,这也太假了;这个故事也许是虚构的,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切实存在
的。如果不相信,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如果说这是个案,那么只能说你太不关心近两年的舆论了。从年初广为传播的&
#8204;“岳父得流感”的事件,到近期“消费降级
8204;”的调侃,以及“住着千万豪宅,只能穿优衣库&
#8204;”的抱怨,都在折射出一个问题:我们的中产阶层,充斥着中国式的焦虑。
或许这里该解释一下:中产,按说不应该焦虑啊?可从财富规模、财富构成来说,能在
一二线城市供起住房,还能有一定结余来说,确实可以算作中产了;这部分人群的数量
之大,也应该被界定为“中产”,社会的中间阶层嘛。
那么,无论是从收入看,还是从占有的资产规模看,他们并不应该是焦虑的主体。
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压力最大:父母的养老,自己的养老,年过40岁之后职位能否坚
挺,孩子的教育,二胎的压力……这些加起来,既有的财富规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以房为富是伪命题,如今问题开始集中显现
从根源上说,财富的衡量标准出现了偏差,过分强调“以房为富
;”,导致理财思路跑偏,继而带来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以房为富”,不能一概而论。祖上留下宅基地,遇上
拆迁,不花一分钱,不缴一分税,得了几套房,可以看做财富。这样的房子无论是持有
,还是变卖,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问题就出在了,盲目羡慕这些人,并将财富的实质简化为“几套房
8204;”,从而导致错误的财富观——多占有房子,就是富裕的。
即便是那些“拆二代”,有的只能依靠房租,开着大众
,坐吃山空。也有的利用这“天上掉的馅饼”,重新规
划财富,让房子不再是存钱罐,而是提款机、印钞机,不断扩大自己的可支配财富,创
造持续的正向现金流。
而那些守成之君,在“房住不炒”、“
小产权房”的制约下,面对物价上涨、医疗压力、养老压力、教育压力
,他们发现,作价几百万到千万不等的三套房、四套房,并不能让自己过上与财富相匹
配的生活。一旦遇到子女升学、家人罹患疾病等重大问题,除了卖房,似乎也没有更好
的变法;而一旦卖了房,自己的财富大厦也就折损了,这种“财富降级
”,又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整体的经济情况看,经过几轮房价上涨,我们社会财富总量极具上升;可是,为什么
大部分人却感受不到这种红利呢?负担着月供的人,压力不言自明;没有负担月供的人
,面对物价上涨,无奈只能选择“降级”。
先买房的人占据着财富,却无法自由支配固定在不动产上的财富;后来者买不起房也没
有办法制衡无休止扩张的房地产;后来者咬牙买了房,就等于把收入贡献给了财富规模
,规模扩大的同时,消费力却在萎缩。所有人都谈论着房价,却忽略了房价背后的发展
与支撑,正在渐渐被削弱。
所以,当下市场回归理性之后,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再多买一套房?这样的问题答案,
就在投资者内心的观念之中:在关注房价涨跌,关心自己财富规模的同时,也要看看财
富的规模,到底能带来多少实际的红利?在关心自己有几套房、占有多少不动产的同时
,也要看看兜里还剩多少钱,用以支付代表幸福的消费能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