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s 发帖数: 1 | 1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身穿大褂累瘫在地板上的手术医师,成了人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在日本,除了这种光辉形象,医生还与收入不菲、拥有配得上被称为“先生”的高
层次身份等挂钩。可是,近年,日本的医生们日子过得苦。
由于医生职业加班过劳等现象日趋加重,日本厚生劳动省此前向有关智库委员会提交地
方医生劳动改革方案,提出把每年加班时长上限确定在1900-2000小时,遭到雪花般的
批判和非议。无奈之下,近日将上述数字下调至1860小时。
注意,1860小时不是总劳动时间,而是加班时间!来算一笔帐。如果一年365天都在工
作,那每天平均加班不能超过5小时。反过来想,正因为日本医生实际负荷远远超过上
限,政府才不得不立法加以约束。而上限框框一开始设定在2000小时,就更加反映了政
府早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容忍2000小时的加班上限,无异于国家公
开要求医生一人干两人的活。日本业内人士和社会群众看不下去了,直呼医生活生生把
自己干成“病人”。更有患者为医生打抱不平,称“我们的命珍贵,医生的命就不重要
了吗”。
统计显示,过劳已成日本医疗行业大忌。科学研究表明,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睡眠时
间不足6小时,将大大增加心脏疾病和脑梗塞等风险,救人无数、克病如山的医生对此
也不能“免疫”。调查显示,医生因过劳导致的处方失误、诊断失误事故频发,接受前
一天曾值夜班的医生做手术的患者事后并发症几率高出45%。可以说,本应是担当救主
的医生,却成了不折不扣的“杀手”。这种背后苦衷,来自于多方面原因。
一是医师分配不均和不足现象进一步加剧。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推测,即便全力提升医
师力量保障水平,2036年仍然会有12个省级行政区划存在5300人以上的缺口。如有关保
障力度不足,将会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存在超过3万人的缺口,日本医院面临严峻的“
无米之炊”危机。此外,受都市圈一极化影响,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医师数量较为充足
,而地方省市则青黄不接,地域差异明显,中小城市医师工作压力大大增加。
二、医疗职场“忍耐型”文化作祟。日本职场向来等级森严、人际关系谨慎特点突出,
劳动环境相对压抑,医生行业面临更甚的精神、肉体等多重压力,而绝大多数人则往往
选择忍辱负重,满负荷运转。2001年,国立循环系统疾病中心的年轻女护士村上优子因
过劳致死事件引发轩然大波,集中反映了日本医疗行业有关现状。虽然2018年日本调查
机构调查显示,84.2%的医师因“惜命”反对政府对涉及加班限制政策实施宽松化,看
上去医生们的维权意识在提高,但加班却照旧。
三、政府研判或存在“盲区”。日本医师不足问题始于1982年一份内阁决议,当时日本
政府认定“2007年医师数量将过剩”,采取缩减和抑制性政策。实际上,有不少专家认
为,和经合组织国家医生平均数相比,日本医生缺口高达12万人,而日本政府至今仍以
“很多医生只是自立门户”等为依据,认为即便到2022年医生数量仍然足够。可究竟是
什么情况,很多医生抱怨说,看看地方城市各大医院医生的健康状况不就知道了么!
高度的现代医疗水平和良好的护理条件步入超老龄化阶段的日本实现经济社会转型、
度过发展瓶颈的重要保障之一。日本医生的苦衷,反映的既是一种社会文化,又是一个
时代特征,对于同样处于人口结构、医疗体系转型的中国也有引鉴意义。 | g****s 发帖数: 1 | 2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身穿大褂累瘫在地板上的手术医师,成了人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在日本,除了这种光辉形象,医生还与收入不菲、拥有配得上被称为“先生”的高
层次身份等挂钩。可是,近年,日本的医生们日子过得苦。
由于医生职业加班过劳等现象日趋加重,日本厚生劳动省此前向有关智库委员会提交地
方医生劳动改革方案,提出把每年加班时长上限确定在1900-2000小时,遭到雪花般的
批判和非议。无奈之下,近日将上述数字下调至1860小时。
注意,1860小时不是总劳动时间,而是加班时间!来算一笔帐。如果一年365天都在工
作,那每天平均加班不能超过5小时。反过来想,正因为日本医生实际负荷远远超过上
限,政府才不得不立法加以约束。而上限框框一开始设定在2000小时,就更加反映了政
府早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容忍2000小时的加班上限,无异于国家公
开要求医生一人干两人的活。日本业内人士和社会群众看不下去了,直呼医生活生生把
自己干成“病人”。更有患者为医生打抱不平,称“我们的命珍贵,医生的命就不重要
了吗”。
统计显示,过劳已成日本医疗行业大忌。科学研究表明,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睡眠时
间不足6小时,将大大增加心脏疾病和脑梗塞等风险,救人无数、克病如山的医生对此
也不能“免疫”。调查显示,医生因过劳导致的处方失误、诊断失误事故频发,接受前
一天曾值夜班的医生做手术的患者事后并发症几率高出45%。可以说,本应是担当救主
的医生,却成了不折不扣的“杀手”。这种背后苦衷,来自于多方面原因。
一是医师分配不均和不足现象进一步加剧。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推测,即便全力提升医
师力量保障水平,2036年仍然会有12个省级行政区划存在5300人以上的缺口。如有关保
障力度不足,将会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存在超过3万人的缺口,日本医院面临严峻的“
无米之炊”危机。此外,受都市圈一极化影响,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医师数量较为充足
,而地方省市则青黄不接,地域差异明显,中小城市医师工作压力大大增加。
二、医疗职场“忍耐型”文化作祟。日本职场向来等级森严、人际关系谨慎特点突出,
劳动环境相对压抑,医生行业面临更甚的精神、肉体等多重压力,而绝大多数人则往往
选择忍辱负重,满负荷运转。2001年,国立循环系统疾病中心的年轻女护士村上优子因
过劳致死事件引发轩然大波,集中反映了日本医疗行业有关现状。虽然2018年日本调查
机构调查显示,84.2%的医师因“惜命”反对政府对涉及加班限制政策实施宽松化,看
上去医生们的维权意识在提高,但加班却照旧。
三、政府研判或存在“盲区”。日本医师不足问题始于1982年一份内阁决议,当时日本
政府认定“2007年医师数量将过剩”,采取缩减和抑制性政策。实际上,有不少专家认
为,和经合组织国家医生平均数相比,日本医生缺口高达12万人,而日本政府至今仍以
“很多医生只是自立门户”等为依据,认为即便到2022年医生数量仍然足够。可究竟是
什么情况,很多医生抱怨说,看看地方城市各大医院医生的健康状况不就知道了么!
高度的现代医疗水平和良好的护理条件步入超老龄化阶段的日本实现经济社会转型、
度过发展瓶颈的重要保障之一。日本医生的苦衷,反映的既是一种社会文化,又是一个
时代特征,对于同样处于人口结构、医疗体系转型的中国也有引鉴意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