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Jiangsu版 - 他的门下走出11位院士
相关主题
物理学家+喜剧作家--丁西林这一刻,世界为“人居扬州”喝彩!
江苏三市纪行之(四)——梦断扬州(ZZ)报道
江苏三市纪行之(五)——我爱镇江 (ZZ)报道一下
你们都来自江苏那里?很好奇的问航拍扬州瘦西湖
研究了一下JHQ的扬州图片。扬州百姓连呼刀鱼吃不起
扬州史话扬州市长呼吁宁镇扬三市区号都用025
扬州新体育馆27岁扬州籍小伙喜摘美国微软教授奖
海外扬州老乡可看、听到当天 扬州晚报扬州古运河夜景(如有叉,点击叉可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泰话题: 扬州话题: 院士话题: 数学话题: 老师
进入Jiangs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l
发帖数: 8441
1
他的门下走出11位院士
2012年04月 12日
他是蜡烛,用一生引燃了三千“桃李”的精彩人生;他是启明星,用微光点亮了11
位院士的生命光环——他,就是扬州数学名师黄泰。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南师大附属中
学和扬州大学热烈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在人们默数着胡乔木、武衡、吴征镒、袁隆
平 ……从这些学校升起的巨星之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星光背后的一豆烛光——扬州园
丁黄泰。
■ 黄叔怀
■他23岁考取公费留美,因故未成行。中国少了一位科学家,却多了一位教育家
■他大学毕业10年,就撰写出7部数学专著,其中两部被列为国定教科书
■他从教50年,业务精湛,门下弟子三千,为国奉献一流精英上百
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南师大附属中学和扬州大学热烈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我们
深感这三所学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教育规模和重大成就,是无数前辈辛勤劳动的结果。
那些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前辈,值得我们永远敬
仰。此时此刻,那位头上没有美丽光环,一生没有追求过高官厚禄,先后在这三所学校
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位科学工作者和大中院校教师的扬州老园丁、共产党员黄泰尤其令
人怀念。
扬州名师 门下走出11院士
生于1904年的黄泰老师,是一支纯净的蜡烛,他用毕生的心血照亮了别人。在他的
学生中,有一百多人成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名流,现已知有中科院和工
程院院士十一人,还有好几位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其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
国社科院院长胡乔木,原国家科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武衡,原化工部副部长李苏,国
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袁隆平
,我国航空事业创始人、感动中国的“双百”人物之一的吴大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教授杨祚德,北京大学教授谢义炳院士,中科院研究员许国志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高鸿
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吴征铠院士,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常印佛院士,导弹专家黄纬禄院
士,石油工程专家童宪章院士,电子信息工程专家童志鹏院士,以及原华中工学院党委
书记朱九思,原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著名电讯专家蔡长年教授,以数理专长的著名经
济专家武汉大学李崇淮教授,金属切削专家、北京市科技顾问、北京理工大学于启勋教
授等国家学科领军人才。
十年磨剑 两著作成国定教科书
黄泰老师自幼勤奋好学,在江苏省第八中学读书时,因成绩优异,受到任孟闲校长
的青睐。1927年,他从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公费(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名额
,但由于要分担家中十多人的生活重担,未能成行。当时正值扬州中学建校,受“八中
”第九届学长周厚枢校长之请,回母校任教。当时除高中代数用英文版范氏大代数外,
其他所教数学课程教材,均由黄泰老师自己翻译或编写出版。他在大学毕业后的十年中
,除发表多篇论文外,还出版了《初中代数》上、下册,《黄氏初中几何》上、下册,
《高中解析几何》,《高中立体几何》,《高中复习数学》和《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
几何讨论》,《几何学分类习题》等七部著作。其中《初中代数》上、下册于1934年被
当时的教育部审定为国定教科书,《高中复习数学》成为学生报考“中央大学”、“上
海交大”、“清华大学”的复习指导用书,1931年出版的《高中解析几何》为我国第一
本中国人编写的中学教材,被东南亚国家华侨学校使用,1935年被当时的教育部审定为
全国新课程标准用书,影响较大。扬州中学庆祝建校十周年时,黄泰老师作了数学专业
十年来教学经验总结报告,并全文在校庆专刊上发表。直到2004年,我国教育部组织编
印的全国名校专著上,扬州中学建校百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还是用的黄泰老师1937
年写的那篇教学经验总结。
不趋炎附势 终身献给数学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泰老师带领部分扬中师生到上海建立扬州中学(沪校),并任
代理校长。在上海期间,黄泰老师在教学上严格要求的同时,特别重视爱国思想的教育
,积极支持学生支援十九路军抗战,受到学生的好评。在日伪占领期间,他甘愿失业在
扬,绝不替日伪办学。三年多的时间内,在家写了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等从高
一到高三的数学教材手稿共五册,约七十多万字,打算抗战胜利后发挥作用。1945年抗
战胜利后,黄泰老师在扬州任江都县中校长(扬州市区解放前叫江都县)并兼任扬州中
学高中数学教师,还受邀担任过同仁中学数学课。约两年后,因政府要员的儿子在校不
守校规,考试作弊,他不畏强权将其开除,数月后即被解聘。而后去南师大附中任教,
并任数学会主席。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他被选为南大附中工会主席,并于1951年受
中国自然科学会邀请,去北京参加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回南京后被选为南京市数学会
副主席。在南京大学教育工会召开第二次教代会时,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52年
回扬州参加苏北师专筹建工作,后任扬州师院数学系副主任。
在建国初期,黄泰老师被定为高教五级,在扬州师院数学教师中是级别最高的一个
。可二十多年来,他从未加过工资,还是无怨无悔地与其他教师一道勤奋工作,先后完
成了《微积分学》手稿和《数学教学法》、《高等代数》、《初等几何》等教材,以应
教材缺乏之急需,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奉献终生。
黄泰老师是非常关心学生的,有一次听说他的学生付家琪(化名符洪)早年参加新
四军抗日,条件相当艰苦,就通过他夫人认识的杨小姐带去一些急需物品,数月后,杨
小姐告知已收到,他很欣慰。1948年底扬州解放后得知:符洪于1947年在一次战斗中牺
牲,时任行动大队政委。杨小姐原来名叫杨祖彤,她本人就是地下党员,还动员他夫人
出来工作,他夫人后来被选为扬州市城西区人民政府委员,杨祖彤后来也担任了扬州市
第三任市长。黄泰老师虽然是一个从解放前走过来的旧知识分子,但他正直的为人、强
烈的爱国思想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
1958年扬州师院将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编写的70多万字数学教材手稿,在校公开展览
。展出后被江苏实验中学通过师院领导借走当教材。1959年,黄泰老师被发展入党,成
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文革”期间,党和国家遭受危难之时,他和陈超书记被关在
同一间“牛棚”里,受尽了磨难。当病情恶化时,他还要人把他扶到书房里,用那颤抖
的手指,一页一页地翻阅他编写和翻译的书稿,在纸上留下了一道一道指甲划破的痕迹
……
呕尽心血 他以师德育英才
黄泰老师一贯教学认真,上课时思路清晰,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板书工整,文字
流畅,画圆准确,线条规范,数十年来为学生所公认。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扬中老校
友在文集中称他为扬中的“数学泰斗”,扬中百年校庆的万人大会上说他是百年来扬州
中学的“数学名师”。有一次,高鸿院士来他家看他时说:“我到现在还没有学会你那
上课不擦黑板的本领。从前上课时见到你把黑板写满了,就知道即将下课。”80多岁的
航空专家吴大观,还记得他上课时空手画圆非常规范的情形。90岁的吴征镒院士说他是
“数学精,打麻将也精”。他去世时,多年保持联系的杨祚德教授,一定要飞回国内悼
念,胡乔木、武衡、谢义炳、许国志、高鸿、李崇淮、朱九思、蔡长年、宋家泰、于启
勋等学生还特地送了花圈,老书记陈超从南京赶来扬州参加追悼会,扬州师院领导在师
院礼堂举行的追悼会致悼词,说他在旧社会是“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体现了中
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说:“黄泰同志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了,在这数十年间,
他作风严谨,诲人不倦,刻苦钻研业务,认真传授知识。多年以来,由于在他的培育下
学业基面打得牢,造就了很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方面的人才,其中有的已经成为国内
、国外的专家、教授、学者、名流,这在人才建设上贡献是很大的。黄泰同志是一位受
尊敬的辛勤的园丁……”
扬州师院的同仁用“检点藏书,每对遗编思北面;缠绵病榻,从今探迹失南针”、
“数学泰斗,著作等身、沧海明珠光浩月;师恩雨露,英才辈出、国中桃李哭先生”、
“教学五旬,呕尽毕生心血;弟子三千,痛失一代良师”、“学比黄山富,品与泰岱齐
;年高不自馁,熏风死难靡”等心声怀念他。
立德立言 黄泰的“三条家训”
我们对黄泰老师的怀念,还有他的责任感。他兄弟五人,黄泰排行老五,在长兄去
世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一直承担了家族10多人的生活重担,特别是两位寡嫂,一直奉养到
寿终安葬。解放后,他把家中六间住房让给地区办社会福利事业,地方领导几次建议他
收房租,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收。而每年的房产税却仍然由他交付。
黄泰老师对他的子女有三条家训:“一是子女30岁前不允许结婚,为的是立业;二
是子女必须要读大学;三是子女结婚,家里不赠任何财产。”黄泰认为父母不要留财产
给子女,否则会造成子女的懒惰,或是造成矛盾的根源,但一定培养子女成才,能自立
,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三条他都坚持做到了,在他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始终坚持
让子女上学,把六个子女都培养到大学毕业,都成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共产党员,
成为原子能、弹道导弹、飞机制造、电子通讯、运动医学等领域的高级科技人员、教师
,以及从事省统战工作的国家干部。
黄泰老师的名言是:“教师最大的乐趣,是把上课变成学生的一种享受;教师最大
的幸福,是看到学生成了杰出的人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毕生的心
血实现了他的理念,作为终身从事我国中等教育事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普通教师,能取
得如此丰硕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能在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这么多的顶尖杰出专家和院士
,这不仅是扬州中学、南师附中和扬州大学(扬州大学是由扬州师院、江苏农学院等六
所高校合并而成)教师的光荣和骄傲,也是我们扬州市、南京市乃至江苏省从事中等教
育事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的光荣和骄傲。
追忆名师风采
■ 单庆朝
黄老的板画,更令人赞叹,他很少携带圆规直尺进课堂,随手作图,画出的图形,
线笔直,角的准,圆滚滚……
黄老师的黑板功
凡是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在扬州教育界的“三黄”,他们是数学名师黄泰、黄应
朝、黄久征。三位前辈早已退休,有的已不再人世了,但他们留下的宝贵教学经验却让
后人受益。1960年,黄泰老师教“线性代数”。黄老的课,扣人心弦,启人心智,其精
湛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这里暂不多言,就说黄老的黑板功,就足以让人感叹
。有人说,教大学生,只要重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是中学的事,黄老却不以为
然,他把黑板看成是课堂教学的窗口,充分发挥黑板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道公
式的效应。他的板书纵成列、横成行、斜成线,好像正在接受检阅的士兵,方阵待命,
在这个基础上,他讲述运算法则和规律,俨然是画龙点睛,一目了然,学生们都说,听
黄老的课岂止是求知受益,还是一种美的享受。黄老的板画,更令人赞叹,他很少携带
圆规直尺进课堂,随手作图,画出的图形,线笔直,角的准,圆滚滚。至于等分线段、
平分角度、截取弧度等,那是一边说、一边手势比划、一边准确画图,如果要用工具校
验的话,不是“十不离八”而是“无懈可击”。最叫人佩服的是黄老师画圆有一手绝招
,称“双手开工,一点成”。即用双手持粉笔,从一处出发,各画半个圆,汇集在一处
,最后用粉笔点上圆心,所画的圆,与圆规作圆,相差无几。黄老教课,在黑板上不多
写一个字,也不少写一个字,四块升降黑板,写得满满的,教课中他从来不用黑板擦,
写什么,在哪儿写,都精心策划得好好的。当他教完课程,进入总结时,便拿起黑板擦
,一边复述内容,一边擦去黑板上相应的板书,课讲完了,黑板也擦干净了,下课铃也
同时响了。教室里的黑板,对黄老来说,是“干净地来,干净地去!”
o******g
发帖数: 10263
2


11

【在 d*****l 的大作中提到】
: 他的门下走出11位院士
: 2012年04月 12日
: 他是蜡烛,用一生引燃了三千“桃李”的精彩人生;他是启明星,用微光点亮了11
: 位院士的生命光环——他,就是扬州数学名师黄泰。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南师大附属中
: 学和扬州大学热烈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在人们默数着胡乔木、武衡、吴征镒、袁隆
: 平 ……从这些学校升起的巨星之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星光背后的一豆烛光——扬州园
: 丁黄泰。
: ■ 黄叔怀
: ■他23岁考取公费留美,因故未成行。中国少了一位科学家,却多了一位教育家
: ■他大学毕业10年,就撰写出7部数学专著,其中两部被列为国定教科书

m***o
发帖数: 17656
3
向黄泰老师致敬,真不简单。

11

【在 d*****l 的大作中提到】
: 他的门下走出11位院士
: 2012年04月 12日
: 他是蜡烛,用一生引燃了三千“桃李”的精彩人生;他是启明星,用微光点亮了11
: 位院士的生命光环——他,就是扬州数学名师黄泰。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南师大附属中
: 学和扬州大学热烈庆祝建校110周年之际,在人们默数着胡乔木、武衡、吴征镒、袁隆
: 平 ……从这些学校升起的巨星之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星光背后的一豆烛光——扬州园
: 丁黄泰。
: ■ 黄叔怀
: ■他23岁考取公费留美,因故未成行。中国少了一位科学家,却多了一位教育家
: ■他大学毕业10年,就撰写出7部数学专著,其中两部被列为国定教科书

d*****l
发帖数: 8441
4
默默无闻者,到今天才发掘,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啊。
1 (共1页)
进入Jiangs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扬州古运河夜景(如有叉,点击叉可看)研究了一下JHQ的扬州图片。
看长城到北京 看运河到扬州扬州史话
ZZ 不该被遗忘的扬州现代女词人——丁宁扬州新体育馆
什么叫精细?科学才是精细。 德国人不服不行。ZZ海外扬州老乡可看、听到当天 扬州晚报
物理学家+喜剧作家--丁西林这一刻,世界为“人居扬州”喝彩!
江苏三市纪行之(四)——梦断扬州(ZZ)报道
江苏三市纪行之(五)——我爱镇江 (ZZ)报道一下
你们都来自江苏那里?很好奇的问航拍扬州瘦西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泰话题: 扬州话题: 院士话题: 数学话题: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