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xiaohundan(xiaohundan), 信区: Jiangsu
标题: 结婚这件费钱的事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9 11:01:35 2017,GMT)
国庆中秋双节,史上最长假期,刷屏最多的就是江苏盐城“21万天价彩礼”。这个似真
似假的新闻,说的是临近结婚,女方家却不断加价索要彩礼,从10万加到18万,临门一
脚又再多要3万。结果男的怒了,这婚不结了,女的商量说,为了感情,借钱去凑这3万
,以后慢慢还。女的是这态度,可是男的还是不愿结婚了。不管真假,这话题引来了十
几万的跟帖,证明“结婚、彩礼、钱”这些话题结结实实踩到了这个双节的痛点。请问
,有谁这个双节没有参加或被邀请参加一两场婚礼?年龄在二、三十岁的朋友,赶场参
加四五场婚礼的也大有人在。我有个邻居,八百年不联系的小学同学忽然加了她微信,
邀她参加国庆的婚礼,她谎说旅行在外地,八百年不联系的小学同学说:“不怕,发微
信红包吧?大家都是一千起……”真伤感情。
彩礼、份子钱、各种结婚费用……结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费钱伤感情?
先来说说彩礼这件事。在你日常生活的圈子里,你听说谁家结婚要嫁妆、要彩礼吗?一
二线城市市民,基本不会面临这个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结婚不要父母出钱。首先,大
部分人结婚都要买一套婚房,鉴于房价日涨,准备结婚的新人通常连首付也凑不齐,主
要就靠父母给。如果两家的经济条件差不多,一家出首付,一家负责装修,房子写两个
年轻人的名字,未来贷款两个人同心协力去还。这是家庭联手对抗通胀和房价小怪兽,
无可厚非。也有一方的经济条件较好,独家包揽了所有的硬件投资,另一方因为结婚而
凭空多了固定资产,也是欢欢喜喜的,因此会从感情上、未来家庭贡献上,有意无意给
出钱多的那一方进行补偿。
纠结的也不少。有的父母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本身有实力,总觉得那个未来的儿媳妇
/女婿不可靠,拉不下面子写婚前协议,又不能拒绝对方加名字,那就想方设法找一些
借口,让对方的家庭也出点钱,对方多出一点自己家少亏一点。这些算计,你说无私也
罢,你说自私也罢,你说控制欲也罢,究竟还是希望通过婚姻这个节点,给自己的孩子
一个好的生活起点,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还是一个奉献的角色。
但是在某些地区,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明码实价的彩礼,在富裕的地方属于民俗,在
贫穷的地区就是陋习,“卖女儿”。网友的十几万跟帖里,有对彩礼的讨伐,也有认为
这就是民俗,大家都这样,跟着“行情”走,谁也不能幸免。
民俗是什么?在某一个地区,祖祖辈辈,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不一定每个人都遵守
,不过大家基本都认可,觉得它十分合理。福建依旧盛行彩礼,同时也有娘家的回礼,
或者说嫁妆。有时候回礼甚至是彩礼的两倍。这就是婆家娘家展示财力,给周遭看看,
这两个家族联姻是多么喜庆、风光、富足。这些彩礼和回礼,不一定都给新婚小夫妻,
只是在两个家族之间流通,向人炫耀,同时获得社会交往圈的认可。既然是为了喜庆,
很少出现“逼彩礼”的新闻。
结婚水涨船高,要房子、要车子、要婚礼、要钻戒、要旅行……明星们连订婚都要玩出
花样,各种砸钱各种秀恩爱,主要目的还是增加曝光度,吸引眼球,在注意力经济中保
持自己屹立不倒。普通人结婚也砸钱,也是有它的实际功能的。
功能一,家庭经济重组。功能二,社交圈认可。功能三,花钱买欢心。功能四,收回投
资。
新裸婚时代的降临,天价彩礼新闻在网上炒的热闹,但对都市生活圈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我的周围,裸婚者大有人在,都是不声不响领了结婚证,但是对外还不习惯说“我老
公”。裸婚,就是不办婚礼不拍婚纱照不公开结婚消息,只是在法律上登记结婚了。有
的朋友圈晒一下结婚证,已经算是高调。裸婚者有闪婚的,也有交往数年的情侣,年龄
在22-28之间。他们一般刚刚大学毕业,或者从业经验尚浅,有的是单位照顾已婚者给
予特别的优惠,比如提供住房、家属随迁等,有的是要出国留洋,或长途搬迁。已婚者
的身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额外的福利。裸婚,会让他们在短时间不依靠父母也挣得一
些便利,而少却很多麻烦。裸婚者,从一开始就认定未来的一切靠自己,连份子钱也给
朋友省了。物质化的年代,他们很有想法,很有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