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i 发帖数: 1 | 1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前言
从去年开始,我陆续开始联系一些国内的朋友,询问他们所在城市的情况,因为出国久
了,国内变化太快,以前的信息已经完全滞后了。那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儿呢,因为我
们全家计划放弃瑞典的永居,全面回国发展,但是还没有想好到底要去哪个城市落脚。
在和朋友们联系的过程中,一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涌现了,那就是很多人都很不解,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削尖了脑袋想各种方法出国,而我们非要“逆行”回国呢,还说这真
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要进去,里面的人要出来。说它本来不是问题是因为我原本觉得
这似乎是个挺自然的事情,但是大家的疑惑让我觉得这似乎也的确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微信聊天里当然只能浮皮潦草地说一说,后来我和媳妇又聊了聊,逐渐地,本来直
觉性的东西变成了经过梳理变成可分析的了,基于此,我们的回国的意愿也更为坚定。
在我看来,这其实不是一个围城,围城的产生是因为内外的人都没有看到对方的处境,
而我,在围城内外都转了转,所以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我想和大家唠个嗑分享一下。
教育
其实友人的疑惑和我们的回国意愿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子女教育。大家也知道,很多人
非要出国其实也是因为子女教育,有的是研究生送出国,有的是本科,还有的是高中甚
至初中,也有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举家出国。我其实非常理解为什么大家会这样,有的
是因为孩子在国内学习压力太大,有的是因为想让孩子有一个国际化的教育背景,或者
兼而有之,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小众的原因。
我个人觉得,孩子大一点之后,比如上大学或者上研究生的时候,家里条件允许的话,
出国上个学也挺好,接触一下外面的环境的确可能会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但是,孩子
比较小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比较好,而这,正是我们决定回国的主
要原因。
首先,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完整系统地学习中文。有人或许觉得在国外照样可以学习中文
。我不否认,但是这个学习结果是要严重打折扣的。我见过很多瑞典的中国孩子,因为
没有语言环境,不愿意学习中文,说都不愿意说,写就更不要提了。因此,他们的语言
能力仅限于最为普通的日常口语对话,稍微复杂一些的场景就难以应付了,写作和阅读
几乎是不可能的,文学鉴赏那简直就是火星上的事情了。所以,孩子在这边长大的话,
除非父母对中文抓得特别紧,否则很难达到运用自如。
那么问题就来了。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而且这个
趋势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中国实现了13亿人的工业化,在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之后,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这意味着,全世界对于中国都是极度依赖的,尤其像瑞典这种小国。世界各国对中国经
济的依赖一定会导致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那么,孩子如果能够流利地使用中文,
这对他们将是非常有利的,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但是如果他们不会中文,那么在10年20
年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就意味他们会失去很多机会(川普天天反华,但他身
体很诚实,他外孙女从很小就学中文)。另外,从微观层面,也就是从我们自身角度出
发,因为我们不会说瑞典语,孩子长大以后又不愿意说中文,价值观上也和我们格格不
入,那么家庭氛围就会变得很尴尬,可能连正常的亲子关系维系起来都有很多障碍。这
其实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正常的语言交流下都有很多家庭矛盾,更不要说这种非对称
的语言交流下以及价值观冲突中,家庭矛盾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是孩子的文化适应问题。种族差异,在西方这其实是个不可能绕开的话题。在白
人群体中,有色人种因为是少数,同时又有明显的肤色区分,加上文化差别,因此种族
之间真的很难相互融入。我举两个特别小的例子:每次我去幼儿园,里面的中国小孩就
会盯着我看,因为他们看到我也是一样的面孔;我儿子上幼儿园特别抵触,不说话不吃
饭,但是后来来了一个兼职的中国老师,他就拉着人家说话。你说这,让我说什么好。
我也接触过一些瑞典的华人老移民,他们说自己的孩子既无法融入高加索白人群体、更
无法融入这边日益增加的中东白人群体、当然也很难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沟通,唯一比
较有共鸣的就是瑞典的华人移民后代,然而,这个群体的数量少之又少、稀稀拉拉分布
在瑞典各个地方。我的孩子长大了肯定也会面对这样的情景,他们会幸福吗,估计很难。
然后,除了中文能力和文化适应问题,当然还必须说一下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和知识储
备。很有意思的是,瑞典在80年代时进行过一次非常大的教育改革,要求完全以学生为
中心,有点类似于美国公立教育中的快乐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轻,小学一般下午
一点半两点就放学了,高中最多三点也就放学了。那么可想而知,这么点时间中学生会
学到什么东西。我非常反对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全是浪费时间,或者说为了考试而内卷
,但是,我觉得像瑞典这样走入另一个极端也是很危险的。瑞典目前的财富是过去一两
百年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积累的,而且以前的瑞典人也是很勤奋很努力的。现在教育改革
过去了三十年,问题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瑞典本国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学习数理化的
,和美国一样,都愿意涉足艺术、金融等领域。我听过不少瑞典人数学不好的段子,这
里就不列举了,这并不是瑞典人有啥问题,而是教育毁了孩子。我也接触过一些瑞典本
国的大学生,很多人非常轻狂和浮躁,啥都不会却趾高气扬,完全没有四五十岁瑞典人
身上勤劳与谦和的品质,看着让人着实担心,这同样是教育毁了孩子。现在的IT公司中
,一把一把的中国员工,中国学计算机的学生在这边极其好找工作,哪怕你技术烂到家
,只要你会一点,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现在的科研机构中,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领域
,比如生物、医学、能源等,几乎找不到瑞典本国的博士生和年轻老师,要么是亚洲人
(比如中国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要么是欧洲经济不好地方的人(比如东欧或者
南欧人)。那么,20年以后呢,情况只会更糟,没有了自己的人才储备,经济衰退又导
致失去了像现在这样吸引别国人才的优势,这样的经济体何以为继呢。回到我们自己的
孩子身上,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后瑞典的经济全面衰退时,没有办法再
像现在的瑞典人享受着先发优势带来的红利,不得不与国外学生同等竞争时,该怎么办
呢。
最后,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文化熏陶,而这个东西只有在一个语言环境
和社会互动中长期浸染才会有效果,短暂的接触是无法产生熏陶结果的。个人认为,西
方的哲学思想中二元对立的色彩极为明显,这种传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现在
的西方,在政治上,非左即右,对立严重,在经济竞争中,非胜即败,零和思维,在艺
术表现中,要么沉重压抑,要么庸俗无味。因为这些原因,人们在平庸忙碌的生活间隙
希望找一些精神寄托时,出口往往是封死的,因此,大多数人选择稀里糊涂,有些人会
选择暴力极端,有些人则相反,选择压抑甚至自杀。因此,西方文化中的这些东西在我
看来都很痛苦,我很不希望我的孩子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相反,我希望他们能够接触
境界更为博大的东方文化,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儒家的进取和仁爱,从而做一个心存天下
的人,能够欣赏道家的高远和无为,从而做一个内心平和的人,能够体会佛家的缘起和
空性,从而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诚然,他们也会为生活而忙碌奔波,但是,他们的出
发点可能会不一样,可能不是完全从自己出发,也会考虑他人、社会、国家、以及天下
苍生,在他们疲惫之时,他们也会有出口可以寄托灵魂,不至于陷入思维的枯井痛苦徘
徊。
亲情
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很多家庭里父母的唯一寄托就是孩子。所以,随着父母
年事增高,如何从生活上和精神上更好地照顾他们就会越来越重要。回国在这一点上自
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养老
养老其实并不是我目前特别考虑的事情,但也可以聊一下。本来瑞典的福利很好,号称
是从摇篮到坟墓,也的确是的,因为每个月的工资里都会扣一点点钱,是未来火化买坟
地的钱,所以死后儿女是不用担心这些事的。另外很多人年龄大了以后也不怎么和子女
来往,一般都搬到养老院里住。有意思的是,这次新冠疫情,直接把养老院干成了集中
营。众所周知,瑞典搞的是群体免疫(在我看来根本就是懒政),因为管理的极度松散
,导致很多养老院大规模感染,死了一大批老人。可是,老百姓也没说什么,这事就这
么过去了,政府估计也松了一口气,一来没有人闹,二来省了一大笔养老金。但在我这
个外人看来,感觉就像自己工作了一辈子交了一辈子税最后如老狗一样没用了然后就被
任意抛弃了。
思乡
现在年龄越大,越是想家。想念节日的气氛、想念儿时的食物,想念流畅的沟通,想念
很多很多东西。这个情感是非常强大的,以至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会让我产生如果在
国内会是怎样的想法。比如我买了国内进口的红富士苹果一公斤50多块,比如我通了个
下水道收到3600块钱的账单,比如我转一圈超市看不到一个可口的蔬菜,比如冬天三点
就天黑然后五月份还在下雪,比如做研究收个简单的数据要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比如
我因为这边食物单一而严重缺乏维生素从而导致浑身酸软无力不得不每天靠维生素片续
命。其实这些本来不是个事,我也不是想抱怨,但却都会成为一种反向提示,让我不由
得想回国,这是自动的反应,很难控制。
尾声
说了这么多,有几个事请大家不要误解。首先,我绝对不是想吐槽瑞典,相反,我对瑞
典充满了感激,也认为瑞典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感激是因为我在瑞典读了博
,因为国内博士的待遇我几乎无法生存,但瑞典让我体面地实现了学术理想,同时瑞典
的福利让我可以相对安心地生了两个娃(比如480天的带薪产假和孩子1岁就可以送幼儿
园而且几乎免费)。瑞典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瑞典人有非常多优秀的品质,
比如节俭(你能想象瑞典最大的网站是一个二手交易网站吗)、环保、有礼貌非常友好
,明显的歧视行为相对较少等,这在西方国家里都是很少见的。瑞典有很好的创新,这
么小的国家,有那么多驰名世界的公司,比如沃尔沃、宜家、爱立信、HM等,而设计上
的北欧风更是席卷全球,这些都不得不让人钦佩。而我所说的促使自己想回国的因素,
大多都和瑞典无关,而是我自己个人的偏好,比如文化认同等。唯一一个和瑞典比较相
关的是我感觉这边的义务教育太过松散(松散对于幼儿园教育其实很好),但事实上这
个东西也是见仁见智,我在这边也遇到过很多年轻的华人父母,他们对此非常满意。所
以,请千万不要认为我对瑞典有意见,不是这样的。
其次,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所以决策的因素也不一样,每个因素的权重也不一样。我觉
得重要的东西,很多人可能完全不在意,比如说文化熏陶这个东西,似乎是非常虚头巴
脑的。还有,我因为回国以后会去高校工作,很多高校都有附属小学中学,所以孩子的
教育资源应该还是可以的。但很多人不是这样的,比如我在这边遇到一个开小饭馆的,
同样的劳动强度下,他们在这边的收入可能是国内的好几倍,同时孩子也能免费得到还
不错的教育资源,至少可能比他们在国内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应该要好一点。所以,他
们生活在这里很开心,我也替他们开心,也觉得他们的决策是非常理性的。所以,所有
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说教,都是耍流氓。
我这里想说的,只是和大家聊天,基于我自身的情况分析自己的问题。和我情况差不多
的,可以参考一下,和我情况不一样的,就当听个乐,如是而已。现在我也只是在想,
但很有可能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我不能很快回国,比如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比如儿子完
全无法适应国内的竞争氛围。这些都是极端情况,当它们发生时,可能会延缓我们回国
的节奏,但是意愿还是不会变的,最后也无非是个时间迟早的问题,相信总会有解决的
办法。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 M*****y 发帖数: 21 | 2 瑞典永居貌似很好申请,无所谓放弃不放弃吧。对语言文化方面比较认同,还有亲情。
教育的事其实很难说,八十年代就开始改革,现在瑞典依然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我们
组和中心就有很优秀的瑞典博士,感觉人家得思路就是把有这个能力的人培养成才,而
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才,很多国内博士其实根本不适合读博做科研,只是被逼到这个
路上,这也是个问题,总之国内小孩压力太大,瑞典可能压力太小,但瑞典不同工种待
遇差异不大,并不需要一定要高学历,才能拿到好的待遇,国情差别太大。另外瑞典还
是可以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来瑞典工作,自己也能培养人才,不觉得瑞典经济会衰退,
至少自然资源还摆在那里。 | D**********9 发帖数: 195 | | h**********1 发帖数: 25 | 4 虽然讲的很有道理,但似乎很眼熟,有点像王沪宁写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