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Joke版 - 汪精卫,你还要害多少人!——有感“中国陆军”公众号道歉 (转载)
相关主题
文天祥的正气歌 (转载)隔壁李叔叔在的时候才有的我?
转:赠走资派汉奸卖国贼[作者不详]袁世凯称帝后不用太监和宫女
说出你第一个想到的词搞笑的汪精卫
为啥现代人写不出唐诗宋词了呢?zz卫石成痴绝 沧波万里愁
李玉刚发微澄清:我没出家只是出差我说你们哪,确实看不穿,
五雷轰顶! 他娘的, 被老邢骗了这么多年!铲子哪里赶得上汪兆銘? (转载)
美帝OK:空军数据库crash,丢了10万份审计报告 (转载)Re: 现在再买新日车真是汉奸了 (转载)
辛亥 | 一个帝国的崩溃,导火索竟是因为找不到一个烟灰缸 (转载)梅西和汪精卫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主编话题: 夏明话题: 汪精卫话题: 烈士话题: 专家
进入Jok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a
发帖数: 672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汪精卫,你还要害多少人!——有感“中国陆军”公众号道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0 13:03:14 2019, 美东)
原创:萨苏 萨苏 萨苏 微信号 sasutime
功能介绍
每天给你一个萨苏故事,感知时代温度,体味时光传奇。
3月29日,有网友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旗下中国陆军新闻信息的微信发
布平台“中国陆军”的一篇新闻推送中,竟引用在抗日战争期间投降日本,沦为汉奸的
汪精卫所作的《被逮口占》一诗。
在错误引用汪精卫的诗引发了许多的网友的质疑后,“中国陆军”官方微信号第一时间
删除了这篇文章,并发表致歉信。
作为中国陆军的代表,又是在特定场合,使用这段诗句显然是不妥的,说明相关人员在
业务和知识储备方面都大有提高余地。好在工作人员与网友及时互动,发现问题并公开
致歉,形成了一个网上良性监督的典型,相信今后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会越来越少。这
倒让我想起了汪精卫这首诗在另一个时空引发的麻烦,多少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本文于2009年发表于博客
这次回京碰上个网友,一见面就说——你老萨够滑头的。
何也?你写东西不认真净出错,出错了呢,人家拍你的砖,你悄悄改了又不理人家。
萨一乐——人家帮你改错,受益的是你,占便宜是你,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
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在网络上经常会遇到拍砖的。
这拍砖吧,多半是有备而来,而且既然是来拍的,大多数就不会客气,讽刺挖苦的话少
不了。有人对这种话特敏感,一不留神会把自己折腾得跟孙悟空一样。
一次,向一位历史名宿请教问题,请教完了说说历史学界的掌故,甚是有趣,随口叹息
人心不古。
老爷子奇怪,说何为人心不古。萨说您接触的这些名家,个个谦谦君子,雍容揖让,哪
像现在网上舆论环境如此恶劣。
老爷子淡淡一乐,说隔行如隔山啊,你哪儿知道专业玩历史的,那砖才叫往人脑袋上拍
呢。
勾起话头,老爷子讲起了当年编中学历史教科书时候的一段经历。
中学历史教科书,老爷子是主编——而且是唯一的主编。
有这个地位谁敢拍您呢?这衙门里你主编那就是城隍啊,哪个小鬼敢拍您的砖?
谁都敢拍。
城隍算什么?负责给中学历史教科书审稿的历史学家,哪位不是阎王级别的?
且不说学问,光凭着辈份训你,你也只有站着听的份儿。
那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审稿的专家要是有意见,专家坐着说,主编只能站着听,
而且只能听,可以解释,但是不能反驳。
要说当时编历史教科书这件事,可以说大家都很认真,因为是当一生的事业来做的——
知识分子嘛,著书立说很当一回事儿的。如果当时的各位知道今年中国一共出了21万种
书,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既然如此,能被挑出毛病的应该很少吧?
那可不一定,在这帮专家的面前,每一页教科书都是如履薄冰。
比如,那天,有人来找主编,说有一段出问题了,专家要找您谈话。
主编赶紧诚惶诚恐地就过去了,于是,一场对话就此开始。
这种对话,因为人家有辈分和职务在那儿,自然带了训示的架势。本来双方都是为了一
个目的,这种交锋纯属八路军斗共产党,却火药味十足。
写到这里灵机一动,双方的名字都在学界有些影响,说出来不大好,不如给他们用化名
吧。专家,就叫专家吧,主编,既然是反审讯专家,咱就借用李玉和的大名吧,这样可
以比较突出共产党打八路军的对话特点。
专家(坐在圈沙发里):玉和(当时专家的确是叫主编的表字,因为他属于主编的老师
一辈,很正常)。
主编李玉和(站在地上):哎。
专家:看看这段,怎么回事儿?
主编拿过来一看,是描写夏明翰烈士牺牲的内容。
▲夏明翰烈士
这段文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上大概是这样的——夏明翰烈士,1928
年被捕,不屈牺牲。在被敌人押赴刑场的时候英勇不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其实,夏明翰烈士被杀前还给哥姐妻各写过一信,并给妻子在信上留下一个血的吻痕。
这些,以当时历史教科书不倡导温情,而把烈士都形容成钢铁战士的原则而言,是不适
宜放进书中的,编辑们确实也没往里放,自然不会惹祸。
但是,当时教科书初稿中对于夏明翰烈士的描写,不仅仅是写了他的就义诗,里面还提
到这样一段情节——临刑前,敌人押送夏明翰烈士游街示众,夏明翰从容漫步,坚贞不
屈,口中吟诵这样的诗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玉和。”
“哎。”
“这是谁的诗啊?”
“这……”李玉和主编一看这段诗,汗就下来了。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是个搞历史的都知道这首诗吧,作者名叫汪兆铭——大伙儿更熟悉他后来的名字,那就
是汪精卫……
▲时代周刊上的汪精卫
汪精卫是什么人,那就不用说了吧。
李玉和手下十几个编辑,分工合作,并不是每一部分稿子都经他手的。怎么把汪精卫的
诗给放到夏明翰烈士身上了?!谁这么没常识啊,这不是给我机会去念检查吗?
汗是下来了,李玉和心里却隐隐约约觉得,这段儿初稿他好像看过,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确是汪精卫的诗。
1910年,革命党人为图推翻满清王朝,派死士赴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这个死士,就是
年方弱冠的汪兆铭。
▲摄政王载沣
当时的革命党人,无论在浪漫主义还是理想主义上,都和《色戒》里头青嫩的邝同学有
一拼。在缺乏实际经验上,双方也半斤八两。因为缺乏经验,刺杀摄政王这样重大的行
动汪同学他们却采用了“挖坑”这样一种有想象力的法子——汪等人以开照相馆为名进
入京城,计划在摄政王上朝要经过的银锭桥下挖坑——这班子有工兵癖的刺客决定在桥
下放置炸弹,一举炸死这个倒霉的王爷。
现在网上挖坑的多了,但这么火爆的坑,大约只有汪某人挖过。
炸药运到以后,革命党人抓住一个夜黑风高之夜,钻到桥下开始疯狂工作。
想法很好,无奈情报不准。将尽天明的时候,革命党人忽然发现,摄政王那一天并不需
要上朝……
北京城里是能随便挖坑的地方吗?
坑挖了,摄政王却不肯跳。要搁土八路弄出这种笑话,坑上盖层浮土掉头就跑,爱坑谁
坑谁了。
汪兆铭他们不懂啊!他们还以为这是广东乡下呢,坑呢,当然留下了,省得第二天再忙
活。人呢?四平八稳地回照相馆喝早茶了。你不来不要紧,我们可以天天挖,摄政王还
能一辈子不上朝吗?
摄政王要上朝,警察也要工作,大清刑部对于在京城里挖坑不填这种事十分不爽,没有
土鳖扛铁牛的自觉,很快把汪同学一干人抓起来了。
汪同学挖坑不在行,作文却很在行——后来的总理遗训其实就是活着的汪同学写出来的
,却要让全中国的人跟着念——于是有了这首诗。这诗的确写得好,连他要杀的摄政王
都被感动了。
感动是感动,摄政王没有浪漫到干脆抹脖子成全汪同学的地步,只是留下了小汪一条性
命,希望他改造思想,为大清服务。结果,没成想留下了一个天字第一号汉奸。
就这一条坏了事,你汪精卫要是死在满清刽子手的刀下,那也不会给李玉和主编找麻烦
,顶多就是一个用错出处的问题,你干吗去当大汉奸呢?这引用错了还得了?!李玉和
主编有点儿腿肚子转筋。
不过,他模模糊糊地觉得事情没这样简单——中国历史写教科书最容易惹麻烦的就是近
现代史,他深知这一点。为了不要卷铺盖去坐班房,李玉和主编可以说这部分每个课题
都和负责的编辑交流探讨过。
事无巨细,不敢不谨言慎行。这个有关夏明翰牺牲的事情,他记得自己是过问过的,印
象中似乎在哪个有关夏明翰烈士牺牲的材料上确实看到过这两句诗。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被人忽悠的可能性不大,资料范围还是比较小的。要搁今天,那…
…就真没谱了。
好在上面只是让他尽快查明,没有当场把主编驾出去崩了。
走出来李玉和主编擦了把汗,叫过一个小编辑来——去,到北京图书馆,拿我的条子,
某某书库某某架上,应该有一本资料里面介绍了夏明翰烈士牺牲的情况。具体是哪本我
记不清了,你帮我查查,夏明翰烈士牺牲的时候,是不是吟了这两句诗?
听到此处,萨吓了一跳——“印象”二字,在历史学专业人士眼里,竟然是如此的含义
啊!
不过想想,老爷子说起《左传》来动不动就是——“三联1969年版第XX页上,有一个错
字是这样错的……”如果没这个本事,怎么会选他当主编不选别人呢?
这份功夫,半是勤奋,恐怕也有半是天授,老萨学不来的。
那位“小”编辑其实也是一大学教授,五十多岁了。那时候没有打出租的习惯,人家二
话没说,蹬上自行车奔了北图。
两个小时以后,电话报告——您说对了,果然是有据的,没有弄错。
就在主编说的那个架子上,有一本1928年的《警钟》杂志,内里果然有一篇文章提到了
夏明翰烈士牺牲经过,文章的名字叫《又一批烈士倒下了!》,作者,就是夏明翰被捕
后当晚看管他的狱卒,被夏明翰感染,也变成了共产党。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确实提到了夏明翰在游街中曾高声吟诵这两句诗——“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这个作者当时还在,核实的结果还有其他证明人,说明教科书中的初
稿是符合事实的。
主编长出了一口气,不管这段文字是否保留,起码说明编辑们没有犯错误。赶紧把这份
证明材料毕恭毕敬地交给了专家来看,心想,这回总算可以过关了吧?
专家看了一会儿,把材料往桌上一放,眉头还是皱着的。
看来事儿还没完。主编想。
“玉和。”
“哎。”
这一声“玉和”叫得人胆战心惊,主编心知不妙,却不知道不妙在哪儿。
会不会是要说1928年汪精卫都发动“七一五”一年了,夏明翰怎么还这么没觉悟吟他的
诗?
这样说就没道理了,不吟这个吟什么呢?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
烈士是否还要考虑一下未来建国后的民族团结问题?夏明翰烈士当时是赴刑场,心情激
荡,与这首诗的意境颇为相似,感染力很强,这种时候谁还能指责烈士要三思而后行呢?
那就是专家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那他这砖会在哪儿等着我呢?主编一边两股战战地“哎”一声凑上去,一边察言观色。
只见专家眉头微皱,问道:“夏明翰烈士牺牲在哪一年?”
“1928年。”主编干脆地回答——您老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那汪精卫叛国投敌是在哪一年?”
“1940年……前后吧。”正在高度警戒琢磨的主编不敢把日期说死,来了个含含糊糊。
“那就是了。”专家斜瞥主编一眼——“汪精卫叛国投敌,夏明翰烈士不知道,你李玉
和也不知道吗?”
“你这不是历史知识错误,你这是政治错误啊!”
一句话如五雷轰顶,主编当时一个踉跄——敢情您这砖在这儿等着我呐!
当时的政治气候就是这样,主编的家庭出身又不太好,这要是顺着纠上去可不是闹着玩
的。可专家就是坚持要做一个“政治错误”的纪录。人家不是不近人情,人家是坚持真
理,而且认为这样可以让李玉和从此接受教训。
合着还是为了你好。
政治错误可不是闹着玩的。历史这玩意儿博大精深,脑筋一短路就容易出错。比如主编
的一位好友,有一天给学生讲《宋史》,讲到“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的时候不知
道怎么的就短了路,大发感慨起来——“你看看,当时潘美就是大名人啊,用现在说法
是偶像明星,粉丝很多的哦。”
▲大名潘美,杨家将中潘仁美的原型,慢来,大名潘美,小名是什么呢?绰号是什么呢?
这也是教授,不过他犯的错误也就是同行没事儿开个玩笑罢了。
政治错误可不一样,给你加上这个Title,有个风吹草动你就是出头鸟,架着出去批斗
也是你,去干校也是你,连家属都跟着倒霉。
这件事怎么辩?
说汪精卫人是坏的诗是好的,不能否定其诗歌上的成就,所以……
说汪精卫早年和后期的经历应该分开,不能否定其早期还是革命的,所以……
说历史教科书里放汪精卫的诗不会误导其历史形象,所以……
人家一句话就能给驳了——不论道理在哪边,你肯定对汪精卫有感情,要不哪儿这么多
理由念他的好?
越描越黑,别辩了,再辩您老就成汪粉了。
主编一句话也不敢辩,只是心里有把最初放这段东西进教科书的编辑踢死的欲望——你
这不是挖坑让我跳么?
他不敢踢夏明翰烈士,人家上刑场吟谁的诗,他管不着。
他也不敢踢专家,那主儿他惹不起。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中国。一帮大小专家都和主编有些深的浅的关系,他要真打成反革命
发配了也就罢了,大家划清界限都来不及。不过既然还没打成呢,拉兄弟一把的自觉还
是有的——再说,谁知道他犯了政治错误换谁上呢?这种无定向炸弹换谁抱着舒服?于
是,众家兄弟纷纷求情,苦苦恳请某老惜才,手下留情。
最后,专家总算给了大家面子,说——这事儿咱们就不记档了……
瞧,这就是专家,给面子都给得这么风雅。
1 (共1页)
进入Jok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像周恩来、汪精卫这种帅哥找了邓颖超、陈璧君其实是很匹配(转载)李玉刚发微澄清:我没出家只是出差
京华时报牛逼:百余民警集体吊唁64烈士 (转载)五雷轰顶! 他娘的, 被老邢骗了这么多年!
一篇小学生作文:吓死老师,惊动教育部美帝OK:空军数据库crash,丢了10万份审计报告 (转载)
这是准备在纪念碑前谢罪吗辛亥 | 一个帝国的崩溃,导火索竟是因为找不到一个烟灰缸 (转载)
文天祥的正气歌 (转载)隔壁李叔叔在的时候才有的我?
转:赠走资派汉奸卖国贼[作者不详]袁世凯称帝后不用太监和宫女
说出你第一个想到的词搞笑的汪精卫
为啥现代人写不出唐诗宋词了呢?zz卫石成痴绝 沧波万里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主编话题: 夏明话题: 汪精卫话题: 烈士话题: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