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版 - 法国人傲慢吗?戏谈法国的“国民性” |
|
|
|
|
|
y*****i 发帖数: 1 | 1 大家谈到法国人,普遍的反应是“傲慢”。的确,很多法国人趾高气昂,没法交流。但
实际上通过长期观察,我个人认为,说法国人傲慢其实是不准确的,他们更多的是傲娇
,或者说是一种阿Q精神。这种心理其实很好理解:我们法兰西曾经横扫欧罗巴阿非利
卡,科技文化领先全世界,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尔等皆为我后辈;而另一方面,法国走
下坡路的趋势非常明显,法国人自己也很清楚。可问题是,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特别的
强,看到美利坚甩他们好几条街,中国后来居上,他们有了一种输不起的心态。心理不
平衡,但又没有重新振作的动力,民族自尊心就愈凸显来安(麻)慰(痹)自己,始终
无法跳出这个循环。比如我观察到法国的厨师对中国特别有敌意,因为一方面法国菜是
他们的骄傲,另一方面中国菜在世界上挤压他们的空间,所以就尤其不爽。法国的媒体
和影视作品非常喜欢嘲讽中美这种超级大国。他们认为美国人粗俗,中国人坑他们,还
有一些难听的我就不重复了。但其实他们内心是服的,只是嘴上硬。法国人内心其实是
非常非常看重和中国的经贸往来和学术交流的。我遇到过太多太多法国人直接表达过对
中国崛起的钦佩,同时还要感叹一下自己国家不行了。另外一部分法国人则喜欢在公开
场合直接怼中国。开始我还很不爽,后来看懂他们这种心理之后,我就莞尔一笑。顺便
推荐一部电影:《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喜剧)。该电影评分不高,但我觉得法国
味特别浓,典型的法式无厘头,而且“傲娇心理”表现的恰到好处不轻不重,而且发音
清晰适合学法语。还有一种说法是“巴黎人最傲慢”。说实话我是一点没觉得。巴黎人
或许对法国外省人(法国人称大巴黎以外地区叫province,也谈不上贬义)有一点傲慢
?我倒也没有听到过外省人直接complain过。作为一个在巴黎和外省都长期居住过一阵
的人,我至少觉得外省人对外国人不太友好(极右翼支持者基本也都在外省),在巴黎
则感受不到。可能是因为巴黎作为法国唯一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外国人太多地位也高,
巴黎人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只是看上去气质高冷而已。
当然法国人的“傲慢”也有其可爱的一面。那就是他喜不喜欢你,你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如果他喜欢你,他会对你极为热情和蔼。如果他讨厌你,你也不用担心背地里被算计
,因为他会当面不爽你。
总之,我觉得造成法国人这种所谓“傲慢”,一方面是法国特别爱搞爱国主义教育宣传
(比如大家熟悉的《最后一课》,类似例子特别多)。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树立文化自
信,制度自信。爱国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发自内心,同时不能骄傲自大。爱国主义的
伟哥吃多了,该阳痿还是要阳痿的。我怀疑法国人如果持续这个状态,有一天达到阈值
,会民族自尊心发生崩塌,走向自我否定的另一个极端(就像当年清王朝从天朝上国堕
落到东亚病夫)。另一方面,这体现了一种人性的弱点:不敢正视自己的短板,只爱看
光鲜亮丽的那一面,只听好听的,自我安慰。《红楼梦》里有个叫贾瑞的,想勾引王熙
凤,结果被凤姐整得病入膏肓。一个跛足道人送来一面风月宝鉴,告诉他照背面病就好
了,万不可照正面。贾瑞照背面时看到一个骷髅,吓得半死,骂道士骗他。于是去照正
面,发现是花枝招展的凤姐,于是进去云雨,结果就被牛头马面带走了。这不可不谓发
人深思,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照背面呢?
顺便提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网传所谓法国博大bac作文题。我搜了一些比如:“评
点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一段关于“国家”的论述。” “阐释哲学家康德1795年著
作《道德形而上学》中的选段。” 格式要求一段introduction,三段论述,一段
conclusion et ouverture. 这些题都是真的吗?绝对是真的!高大上吗?我再展示另
一道题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格式要求破
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高大上吗?这是八股文,是封建糟
粕,哈哈!这一套东西我国已经玩了成百上千年了,换了个法国面貌很多人就不认识了
。事实上,法国高中会有专门的哲学课,相关内容提前会背好,考试时候像填空一样按
格式写就行了,不会考没见过的东西。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个?因为在法国学法语的时候
我们就是被要求这么写东西的(掩面而泣)。
法国人真正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样一组特质的组合:优雅,什么都不在乎(一脸
无所谓),喜欢经典和艺术,不追求功名,漫无目的,一般人不关注的他们喜欢关注,
一般人关注的他们不care,同情弱者,反对强者的压迫。 这限于法国本土的法国人。
很多法国工作狂因为受不了自己国家都纷纷出逃。比如我现在美国学校的系里最push的
俩PI一个法国人,一个是法国留过学的比利时人。真是物极必反。
巴黎地铁上尽是阅读的人,有的看书有的看地铁报。地铁报有两种,Direct Matin和M
étro,均为纸质免费发放,我当时每天坐地铁去学校,地铁报看完基本就到学校了。
以至于我到今天回国坐地铁都不怎么看手机就发呆想事情。有人说巴黎人看书是因为地
铁没信号不能玩手机,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是法国人不浮躁爱看书也肯定不假。而且
大多看书的法国人手中拿着的都是雨果,大仲马,加缪,不太可能是从0到1或者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这种书。地铁上还有两类人比较显眼。一类是卖艺的
,乐器为主(种类多样),也有移民跳舞的(比如一男一女绕着地铁柱子转圈,姑且叫
它吉普赛二人转?)。当然卖艺也不限于车厢内,也有车站里的,还有大街上的。我当
时每天坐RER B线,列车穿越巴黎南郊,时常遇到一个拉手风琴的大爷,喜欢拉《喀秋
莎》《山楂树》这种苏联歌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为身在异乡的我平添一段新愁,
很想临风洒泪。还有一类人是丐帮。每一个要饭的台词都一样。我时隔多年还能背下来
其中核心几句:Bonjour mesdames et messieurs, je suis étranger, j’ai deux
enfants, et je ne travaille pas. Merci mesdames et messieurs pour des petits
espèces ou un ticket de restaurant. Bonne journée. 这些句子会印在统一形制
的小卡片上发给每个乘客,最后再回收回去。要饭的人不同,但说的话和发的小卡片都
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估计有个丐帮的存在。不过很有可能没有帮主,是个无政府组织。
记得初到法国那几天,一个学法语时候认识的法国大叔请我在13区(中国城)吃饭,顺
便带我熟悉一下,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大叔一见面第一句话:“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法国人天天罢工,这种民主会有很多问题。” 我当时是个小愤青,不以为然,多
年之后回想,此言诚不虚也。穿越中国城的时候,大叔说这里最早是越南人的天下,现
在是温州人的领地。“你们中国人,就是太勤奋了,所以能崛起,不像我们法国人,喜
欢品味生活的细节,所以没出息。” 大叔点燃一支烟,一阵凉风吹来。大叔道:“巴
黎是盆地结构,我的烟会在风中摇曳。” 我不响,看鸽子啄食。不远处Porte de
Choisy,一个阿拉伯男人在车站撒尿,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熟视无睹,他的尿在风中飘。
法国,特别是巴黎的独特气质也影响着在法华人。旅法华人大多谦卑含蓄,温文尔雅,
心向祖国,淡泊名利,热爱艺术。巴黎卖艺队伍当中也会见到华人以及留学生的身影,
偶尔有人表演民族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法国人也会驻足欣赏。我个人最喜欢看画,特
别是印象派,有时还会在塞纳河边看人画画。来美国之后再没找到过当时那种心境。我
认识的最早的一个留法朋友是在北京法盟。她绍兴人,有典型的柔中带刚的越人风范,
在江苏某军校读的本科,毕业后来北京从事各类艺术活动。她到法国以后决定学艺术史
,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目的,而且是从大一开始读。她并没有做过丝毫思想斗争,而是
欣然决定的。这样的情况在法国非常普遍,当然以法国人为主。她说,她顶喜欢法国的
生活态度,国内的喧嚣让她觉得无聊和虚空,欧洲的平淡朴实使她欣喜。我是个俗人,
怼她说人生在于不断折腾,她哈哈大笑。她想嫁个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留在欧洲享受艺
术。我记得绍兴歌谣唱道:“山里山,弯里弯,萝卜开花结牡丹。牡丹姐姐要嫁人,石
榴姐姐做媒人。金轿来否起身,银轿来否起身,花花轿来要起身。” 我不知道她现在
如何,只知道截止到我离开法国的时候她还没等到花花轿来。但我肯定她依然快乐。
我大概是个俗人罢,终究与法国格格不入,一路折腾来到美国。记得离开美国的那天,
住我楼上的法国大爷微笑地对我说:“代我向美国人民问好。” 那天晴空万里,我坐
在无人驾驶的奥利机场地铁车厢,欣赏路旁的田野。我在想,我就要离开法国了,这里
给我留下了什么记忆呢?大概是一个个普通人鲜活的面容,没有荡气回肠的宏大叙事,
像生命力顽强的繁花,永远在我脑海中留有一席之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