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转载:如何面对一座垮掉的桥
相关主题
我装了四年B,才能和你一起聊电影 (转载)
周云蓬的诗
致青春: 小燕子的大学生活
来吃个开心包吧
我寻找一种速朽的方式 (转载)
神的觉醒
远志明:大朦胧 (转载)
布鲁斯的开始(一)
谁给我科普一下
电影《斯大林格勒》创造票房纪录 为爱而战(视)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圣路易斯话题: 怀尔德话题: 之爱话题: 一座话题: 小说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s
发帖数: 7132
1
如何面对一座垮掉的桥ZT
在小说《圣路易斯桥》(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的开头,一座桥塌了。那是1714
年7月20日的中午,五个旅者走在全秘鲁最好的一座吊桥上。突然,桥断了,他们同时
摔下深深的河谷。对当时的秘鲁人来说,这场灾难尤为使人震惊。它不同于战争或瘟疫
夺去了我们的生命,这座桥是所有利马居民平日都会路过的,它以最象征性的方式提醒
所有人:我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可能会以最突如其来的方式,被死亡终结。
小说家写下“谎言”,却往往言中了现实。当我们乘坐火车憧憬一次不远的旅行;当我
们下班途中开车驶上熟悉的环线路;当我们走上那座每日必经的桥……,我们期冀的是
日常生活的安宁,它没有什么特别愉快的,也不会招致痛苦。然而毁掉这种安宁的灾难
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并且还会发生。在小说家这里,“桥”是一个象征——一个日常
之物,一个被视为安全的所在,最终变得不再安全。
相关文章
谁该为大桥引桥“侧滑”负责?
小说《圣路易斯桥》由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写于1927年,它具有
持久的生命力,尤其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时,它会被记取并用于悼念。9·11事件发生
时,在英国伦敦圣托马斯教堂里,当时的首相托尼·布莱尔在为英国罹难者举行的追思
会上做了简短的致辞,他也面临一个迫切的追问: “为什么他们要死?”或者说,为
什么那些与恐怖分子毫无过节,只是过着简单生活的人们,要在一个星期二的早上被毫
无预兆地以最惨烈的方式夺去性命?神作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他如何能设计或允许这一
切?
作为回答,布莱尔为人们朗读了《圣路易斯桥》的结尾:“很快我们就会死去,所有关
于这五个人的记忆,都会随风逝去。我们会被短暂地爱着,然后再被遗忘。但是有这份
爱就已足够;所有爱的冲动,都会回到产生这些冲动的爱里。甚至对于爱来说,记忆也
并非不可或缺。在生者的国度与死者的国度之间,有一座桥,而那桥就是爱。它是唯一
的幸存之物,它是唯一的意义。”
在《圣路易斯桥》中,目睹灾难发生的圣方济会修道士朱尼帕和所有人一样,陷入了对
命如蝼蚁的震撼,但他拒绝使之成为怀疑信仰的借口。相反,他试图去完成一次巨大的
田野调查——走访整个秘鲁,以调查这五个暴卒者的生平,考察在命运无常的背后是否
有着某种神性的安排,使得圣路易斯桥选择他们五个而非别人,成为殉葬者。
这当然不是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调查,而是神学意义上的。或如小说家罗素·班克斯(
Russell Banks)所言,作者怀尔德的寓言是要去探究“在个人意志掌控之外的命运的意
义”。然而反讽的是,朱尼帕修士却选择用最科学理性的方法来检验这五个遇难者:统
计他们的善恶,以确定其下地狱的正当性。
但随着小说依次以这五个人的视角展开,读者发现了朱尼帕修士永远无法从街头巷尾的
走访中获得的人生真相。在利马城里成为众人笑柄的侯爵夫人,其实是因为母女关系破
裂而借酒浇愁,看似邋遢丑陋的她有着优美的文才,她写给远方女儿的家书日后将成为
西班牙语文学中的瑰宝;沉默寡言的孪生孤儿兄弟从小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默契和亲密
,然而哥哥对女演员卡米拉的秘恋让手足之情受到考验,最后哥哥死于外伤感染,悲恸
的弟弟决定离开秘鲁做水手;皮奥叔叔是南美殖民地的老江湖,常人眼里奸诈狡猾的他
却是古典文学最痴迷的门徒,他努力培养卡米拉只是为了复兴西班牙戏剧的黄金时代……
于是,现代文学的多角度叙事传递了这样的教训,即对个人进行道德判断是异常困难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城堡,其内的感情生活总是秘而不宣或异常复杂的。甚至连这部
小说的全知叙事者都向读者承认:“虽然我宣称自己知之甚多,但是否也可能漏掉那情
感源泉中更隐蔽的涌流呢?”读者一旦洞悉了这五个人的感情生活,就会扼腕于命运的
残酷,因为他们在各自的厄运中备受煎熬,刚刚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顿悟或解脱,行走
在圣路易斯桥上的他们即将迎来新的生活。也许,他们是最不该去死的,他们是最应该
被拯救的,否则十字架上的“真”如何可能?
在战后的后现代文学里,这样的“真”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追问也只能走向荒诞和
沉默。《圣路易斯桥》写于“喧嚣的二十年代”,怀尔德或许当时已敏锐地预感到了一
个后宗教时代的信仰麻烦。既然如此,小说结尾所言的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和“唯一
的意义”的“爱”又是什么呢?
在20世纪文学史里,怀尔德这位三获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家曾被认为是一个温情脉脉的乐
观主义者,因为他似乎很喜欢表现人伦之爱。他极少描写边缘的或惊悚的男女情爱,因
为在他看来在,在文学中描写家庭主妇和牙科医生霍乱般的爱情,不如写小镇上父母子
女间简单深沉的家庭之爱更具普适价值。
母女之爱、父女之爱和兄弟之爱,成为了《圣路易斯桥》的解剖对象。在文学的显微镜
下,怀尔德展现了这些卑微蝼蚁的爱之困局——这些非肉欲的、非排他的精神之爱绝不
简单。它们的悖论在于,以爱的名义施予的越多,这些爱就越沉重而狂热,就越有可能
对被爱者成为一种压迫性的力量。所以,小说里的各种爱,毫无例外都是徒劳之爱,都
是不被肯定和回报的爱。
人能以这样的世俗之爱抵抗永恒的死亡吗?怀尔德的答案是否定的。被布莱尔作为巩固
信仰和爱而诵读的,其实可能是全书最为阴郁的段落。人是必死的,对于死者的爱和追
思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淡,随着肉身的死亡而停止。简言之,人无法永远去爱,记
忆必将败给遗忘。
然而,怀尔德也并非悲观厌世。他以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机锋告诉我们,人与人的爱虽然
速朽,但却会以新的形式延续或重生。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面对无法以理性
去思索的死亡,才能在这个充满暴力和灾祸的现世世界里独活。
但汉松是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是现当代美国小说。他也是小说《圣路易斯
桥》中文版的译者,即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x***n
发帖数: 10764
2
嗯,谢谢转载…
布莱尔朗读那个段落很动人…不觉得阴郁,特别是在那么阴郁的情形下…

1714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如何面对一座垮掉的桥ZT
: 在小说《圣路易斯桥》(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的开头,一座桥塌了。那是1714
: 年7月20日的中午,五个旅者走在全秘鲁最好的一座吊桥上。突然,桥断了,他们同时
: 摔下深深的河谷。对当时的秘鲁人来说,这场灾难尤为使人震惊。它不同于战争或瘟疫
: 夺去了我们的生命,这座桥是所有利马居民平日都会路过的,它以最象征性的方式提醒
: 所有人:我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可能会以最突如其来的方式,被死亡终结。
: 小说家写下“谎言”,却往往言中了现实。当我们乘坐火车憧憬一次不远的旅行;当我
: 们下班途中开车驶上熟悉的环线路;当我们走上那座每日必经的桥……,我们期冀的是
: 日常生活的安宁,它没有什么特别愉快的,也不会招致痛苦。然而毁掉这种安宁的灾难
: 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并且还会发生。在小说家这里,“桥”是一个象征——一个日常

k***l
发帖数: 2396
3
爱为什么要回报呢?爱就是给与下面掩盖的占有欲,是想得到而且是排他的。
只要有生之年不遗忘就好了,为什么要管死后?
就整个人类而言,还是有不被遗忘的爱的,在文字里保存和流传,
所以把你的爱变成文字吧,只有文字得以永恒

1714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如何面对一座垮掉的桥ZT
: 在小说《圣路易斯桥》(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的开头,一座桥塌了。那是1714
: 年7月20日的中午,五个旅者走在全秘鲁最好的一座吊桥上。突然,桥断了,他们同时
: 摔下深深的河谷。对当时的秘鲁人来说,这场灾难尤为使人震惊。它不同于战争或瘟疫
: 夺去了我们的生命,这座桥是所有利马居民平日都会路过的,它以最象征性的方式提醒
: 所有人:我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可能会以最突如其来的方式,被死亡终结。
: 小说家写下“谎言”,却往往言中了现实。当我们乘坐火车憧憬一次不远的旅行;当我
: 们下班途中开车驶上熟悉的环线路;当我们走上那座每日必经的桥……,我们期冀的是
: 日常生活的安宁,它没有什么特别愉快的,也不会招致痛苦。然而毁掉这种安宁的灾难
: 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并且还会发生。在小说家这里,“桥”是一个象征——一个日常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电影《斯大林格勒》创造票房纪录 为爱而战(视) (转载)
今天巴黎艺术桥上的同心锁垮掉了一大片
简单与不简单
张晓舟:别让鲍勃·迪伦戳破某些中国作家的青春痘
【说起家乡】2017春晚 《离别草原》 云飞, 云朵 (转载)
毛尖:没有人是完美的 (转载)
郁闷啊,一次次和他擦肩而过
请教本版高人们:余秋雨《千年一叹》英文版哪里有?
Lyrics
关于椅子的行为艺术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圣路易斯话题: 怀尔德话题: 之爱话题: 一座话题: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