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 发帖数: 48 | 1 这一次回家,得以稍微长住,于我是极欢喜的事。
我的家乡,距离南京大约60公里,一小时的车程, 村北后是小山,绵延有上百里,最高
峰有400百米,小村的东西两旁有小山谷,有十几米高。在南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
从镇里通向村里, 在距离村一里的与另外一村的交界处,也是进入小山村的入口处,
是茂密的树木,不留心的外乡人,真不容易发现这一条小路,然而,一旦通过这个人口
处几十步,便会走到一个小山坡,站到顶上,树木掩盖下的小山村便一览无余,像一个
婴儿,静静地躺卧在在群山和山谷的怀绕下。南京周围四十公里好几年已经看不到蓝天
了, 幸运的是,我的家乡在四十公里外,还是可以看到很蓝的天。
我的家在村前,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爷爷是老大,父亲也是,所以我家一直住在老家
的旧址上,地势平坦,位于村里的中央,门前就是一个很大的池塘,父亲母亲于是就在
池塘边上,开了两块不大不小的菜园子,里面种了各式各样应时的蔬菜,有的我一眼就
能辨认出来,有的需要母亲的帮助,才能把菜名和菜一一对上来。菜园周围都栽上了树
,有樱桃树,樟树,桂花树, 白果树,还有葡萄,在不远处的西边的小山谷上,还有
一块菜地,周围有五棵桃树和许多板栗树和松树,郁郁葱葱,远看生机勃勃,近观旺气
喜人,旁边的池塘上不时有雀跃的鱼激起的涟漪。读曾国藩家书,反反复复交代家人,
多种菜蔬,多栽树木,多养鱼。我更能理解这些叮嘱背后的缘由,这些草木菜蔬,不仅
是经济实用,自是又带来一派旺盛的生命,反映了主人的勤劳,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
所以,草木菜蔬的兴衰总是关联着一人一家的运势。可喜的是,村上处处可见这样的菜
园和果蔬,生机勃勃,气象果然很好。
就在我家的两块菜园之间,村上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码头”,就是垒上了几块
水泥板,可以让村里的人来洗东西,洗衣服。我所睡的房间的窗户,就正对着这个小小
的码头,天刚刚亮,就能听到惯于早起的村民的捣衣声,随后会越来越密集,直到大约
晚上9点,天黑了许久,才完全停下来,这个时候,小小的山村,如同婴儿一般,甜甜
的沉沉地睡去,连狗叫的声音也没有,大概是因为极少有陌生人在晚间来到这个小乡村。
这些捣衣声中,也夹着诸多的聊天声,所以这不仅是劳作的时刻,也是彼此谈天和问候
的时光和场地。有时,我会尽量听一听她们怎么称呼彼此,又谈些什么。有一次,我听
到说自己的快80的家里老人,牙齿还很好,而年轻人的牙齿却不那么好了,说是因为老
人年轻的时候,没有糖吃而现在的年轻人,又吃太多的糖,我听了心里不住地点头。像
这般愉快地交流,有很多,使得洗衣的劳作和单调,变得十分地有趣味起来。我想,这
是尽管村里家家户户早已经有了免费的自来水,也有洗衣机,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人喜
欢来这里的原因之一吧。向来喜欢静一点的我,却一丁点儿也不恼这“万户捣衣声”,
倒是很喜欢这种有节奏,此起彼伏的声音。这些捣衣声的早起与晚落连同彼此间亲切热
烈的问候,见证了小村人的勤劳和愉快相处。
我不清楚是我先起床,还是先听到捣衣声。我每天晚上9:00左右就睡下, 天刚蒙蒙亮
,我就醒来,一夜连梦也没有,我想,那是因为我完全的放松下来了,没有手机,没有
互联网,没有到期的任务。以前无处不在的时钟现在不再那么重要,而是让位于太阳,
天变黑天变亮变得更重要,因为没有许多的干扰,一天中可用的时间很丰富。我每天的
生活以一杯清茶开始,茶叶是父亲从他的那一片小茶园里,在大约一月前采摘和自己烤
制的清明前后的茶,泡茶用的水是山脚下的泉水,又是用山上的野树枝或野树根烧开的
。茶叶还没有泡,一打开茶叶盖,就能闻到一阵阵散发开来的清香。用这样的水和这样
的茶叶泡开的茶,我自是极为喜欢的,茶叶很快地沉到杯地,绿绿的, 入口绵绵,自
有另一种清香。我很喜欢用那些野树根烧开水,因为我喜欢闻树根燃烧时发出的香味,
喜欢听树枝燃烧时发出的噼啪的声音,喜欢看旺盛的火红火红的火苗窜来窜去,窜上窜
下,我总是去拔弄这柴火,静候着一壶水烧开来。
有了这样的茶,在这样安静的早晨,自然是读书的好时光,好地方。“小窗读周易”。
我的窗外,没有读周易时飘落下的雪花,却伴着捣衣声和熟悉的乡音,不知名的鸟叫声
和蝈蝈的声音,还有偶尔的鸡鸣声,风也把窗外的各种花香吹进屋子里来,让人心旷神
逸。因为在假期中,我的读书是没有计划的,所以自由自在,喜欢读什么,想读什么,
就读什么。或而论语,传习录,而唐诗宋词让我心平气和,恬淡闲适。从乐而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的孔夫子,吾其好辩的孟夫子,为天地立心的张子,云淡风清的程子,知行
合一的王阳明,苦口婆心的曾国藩,“太阳底下的忧愁,风总可以吹散的”的沈从文,
“这次我来北大是要为孔子和释迦说说话”的传统中国文化的守望者,被称着最后的儒
家的梁漱溟。到在古老的大地上吹响文学革命,高举科学与民主的胡适博士,还有那些
为人生观是科学还是玄学辩论的一流的学者们。在这古老与现代中,在守成和激进中,
在远离都市没有互联网的小山村中, 我却感动于他们的共同之处,无论他们的主张和
看法是深是浅,是对是错,他们却都是一群不愿苟且地生活,对生活执着和认真,对生
根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人,有着深深地悲悯和同情。他们希望为万世开太平,为生民
立命。
这些人中,影响我最大的是梁漱溟先生,这个蒙古皇族的后代,却成为中原文化最坚定
的守护者,他出生于诗书世家,祖上读书做官的不少,爷爷是进士出生而30多岁战死疆
场,父亲举人出生,是维兴运动的积极坚持者,所以他送自己的孩子上新学堂而不读四
书五经,积极支持友人办报,却在50岁生日的前两天,从容赴积水潭投水自尽,在临出
门前,还在问梁漱溟,你觉得这个世界会变好吗?不知道父亲已经拿定主意要自尽的梁
先生答,我觉得这个世界在一天天变好,梁父答,能变好就好啊。梁先生自己在风雨飘
摇的年代里,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气慨,始终谨守“表里如一,独立自主”
,善始善终。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梁先生不是将相,他以自己的智慧探
究孔子的学问,更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孔子的学问,他留给后人的背影会越来越清晰。
梁先生说,他对孔子的学问不了解,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看到里面有许多东
西,看到里面很深远很广大,而自己却不了解。他说,他希望有人教导他,孔子是千载
难逢的,能碰到王阳明或他的弟子教导一下也好,他说,如果碰到这样的人,那么,他
将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托付给他们,要怎样就怎样,不再挣扎。他说,孔子的学问,就是
让人对自己有办法。一般人,于人生与生命是模糊的,体味不深;而有才智的人,却又
往往自我挣扎中。一般人,被利害得失所牵而被动地生活。理想的孔子的生活,是乐而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其生活冲淡恬适,胸襟坦荡,可以处约,可以处乐。孔子
的生活,即不是追逐,也不是离弃厌世,而是郑重的生活。梁先生说,论语开头是乐字,
通篇里,出现最多的是“乐”字,多达近60处,
除了书本上的,我更想知道,2600年前的孔夫子的教诲,在被岁月,机器,汽车,电脑
,互联网,手机一遍又一遍的冲击下的,在我那远离文化中心的小乡村, 还能在他们
的生活中找到一些痕迹吗?
我留意到,小村里的老人,大都长寿和健康,90多岁很常见,很少听到老人有身体不适
的。但也不可避免的,听家里说起,儿时一些熟悉的长辈已经相继离世,那些很熟悉的
声音和笑容也不复再现不复再见。有一位长辈,平时不外出的时候常到我家附近聊天,
老人时断时续地做小生意,一直到年近80岁才回到老家常住。前几年在85岁时,生了一
场不大的病,老人自己有节蓄,儿子们也是有很好的收入,然而,老人却非常固执地拒
绝求医,说,这么大年纪了,是该离世的时候了,还要去看病,白让人笑话。听到这里
,我不得不叹服老人对离世的坦然态度。生死执着原本于性命的,与生俱来的,是佛家
花费最多功夫让人看破而人又最难看破的,是最大的“执”。儒家虽然不让人看破生死
执,然而也是希望
人们对死亡有一点坦荡的态度,能超出一些。我很遗憾没有能与这位临终的老人聊一聊
,是什么让他对死亡有这样坦荡和豁达的态度,像带着赴宴般的心情而往。对离世的优
雅和坦荡态度,也许最能反应一个文明和它所孕育的子民的成熟与优雅。孔夫子反复的
叮嘱凡事要“善始善终”。最大的“善终”或许是面对我们的生命,面对生命的结束,
依旧保持那份应有的从容,优雅,和坦荡。
我从不时的聊天中,理解了一些村人对离世的态度和哲学。他们常年生活
在这片土地上,熟悉这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块小山袄,每一处水,这里的山
水,是与他们一体的,有着鲜活的生命。他们自己的生命,应当到尽头时,于他们而言
,仿佛就是回到这片早已溶为一体的土地里,如同一个离家的孩子,经过长时间的旅行
,回到自己的久违的故里一样。想到这里,了解到这儿,我也很为那些我所熟悉长辈们
的离去释怀了。他们回到了他们所熟悉的土地,与他们所熟悉的先走一步的邻里乡亲再
在一起。对于活着的人,那些先一步而离去的亲人,他们也觉得只是远去做客,而终究
会有团聚的一天。 |
R******k 发帖数: 4756 | |
x*****7 发帖数: 4749 | |
a*******p 发帖数: 1955 | |
wh 发帖数: 141625 | 5 真不错。就是第一句话让我惊疑不定……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一次回家,得以稍微长住,于我是极欢喜的事。 : 我的家乡,距离南京大约60公里,一小时的车程, 村北后是小山,绵延有上百里,最高 : 峰有400百米,小村的东西两旁有小山谷,有十几米高。在南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 : 从镇里通向村里, 在距离村一里的与另外一村的交界处,也是进入小山村的入口处, : 是茂密的树木,不留心的外乡人,真不容易发现这一条小路,然而,一旦通过这个人口 : 处几十步,便会走到一个小山坡,站到顶上,树木掩盖下的小山村便一览无余,像一个 : 婴儿,静静地躺卧在在群山和山谷的怀绕下。南京周围四十公里好几年已经看不到蓝天 : 了, 幸运的是,我的家乡在四十公里外,还是可以看到很蓝的天。 : 我的家在村前,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爷爷是老大,父亲也是,所以我家一直住在老家 : 的旧址上,地势平坦,位于村里的中央,门前就是一个很大的池塘,父亲母亲于是就在
|
l*****l 发帖数: 5909 | 6 “最高峰有400百米” 请修改
另外建议统一用汉语数字,尽量少用阿拉伯数字 |
d***y 发帖数: 2567 | |
C******d 发帖数: 362 | 8 很多描写很精彩,回忆莲莲
我很喜欢用那些野树根烧开水,因为我喜欢闻树根燃烧时发出的香味,
喜欢听树枝燃烧时发出的噼啪的声音,喜欢看旺盛的火红火红的火苗窜来窜去,窜上窜
下,我总是去拔弄这柴火,静候着一壶水烧开来。 |
F****y 发帖数: 145 | 9 距南京六十公里的山村沒有被商业大潮洗劫?这是你梦中的故乡还是现实中的中国村落
?很好奇。不过文章读起来,有种小时候读三味书屋的感觉,字句行文让我以为在绍兴
。 |
c******n 发帖数: 911 | 10 文章写得真好.
不过也怀疑作者半梦半现实,因为现在的农村应该听不到捣衣声了,特别又是发达地区的
农村.
另外,作者在那么寂静远离尘嚣的地方还想到了千年之外,想到了革命,想到了文化承载,
大有东坡居士的风味.你是回家体验风味的吧. |
|
|
m***o 发帖数: 272 | 11 写的真好!特别是那句“理想的生活是乐儿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让现实中在职业中
挣扎的我很收启发。一直在想自己眼看奔4,半截入土,却每日劳作不知人生为何。原
来远入千年前大家都是一样,只要过程坦然,何必在乎结局。 |
x*******a 发帖数: 11067 | 12 写的很好啊。前面对小村的描写,好像桃花源记。最有感触的是这一句:“孔夫子反复
的叮嘱凡事要“善始善终”。最大的“善终”或许是面对我们的生命,面对生命的结束
,依旧保持那份应有的从容,优雅,和坦荡。”
我也要回乡了,那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总在脑子里徘徊。前十几年真是“以心为形役”了,我的可以归去的田园也在三年前那
场灾难中毁掉了。但与其自怨自艾,我希望能有那种勇气:从前的田园毁去了,靠自己
的力量再建一个。
看GONE WITH THE WIND,有几句话留着给自己:
“Life's under no obligation to give us what we expect.”
“Burdens are for shoulders strong enough to carry them.”
“Perhaps - I want the old days back again and they'll never come back, and
I am haunted by the memory of them and of the world falling about my ears.
”
― Margaret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一次回家,得以稍微长住,于我是极欢喜的事。 : 我的家乡,距离南京大约60公里,一小时的车程, 村北后是小山,绵延有上百里,最高 : 峰有400百米,小村的东西两旁有小山谷,有十几米高。在南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 : 从镇里通向村里, 在距离村一里的与另外一村的交界处,也是进入小山村的入口处, : 是茂密的树木,不留心的外乡人,真不容易发现这一条小路,然而,一旦通过这个人口 : 处几十步,便会走到一个小山坡,站到顶上,树木掩盖下的小山村便一览无余,像一个 : 婴儿,静静地躺卧在在群山和山谷的怀绕下。南京周围四十公里好几年已经看不到蓝天 : 了, 幸运的是,我的家乡在四十公里外,还是可以看到很蓝的天。 : 我的家在村前,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爷爷是老大,父亲也是,所以我家一直住在老家 : 的旧址上,地势平坦,位于村里的中央,门前就是一个很大的池塘,父亲母亲于是就在
|
x*******a 发帖数: 11067 | 13 三味书屋再现吗?哈哈。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真不错。就是第一句话让我惊疑不定……
|
a*****t 发帖数: 1190 | 14 前面是迅哥儿,后面倒像是沈从文。不错,谢谢了。 |
d**********0 发帖数: 13081 | |
D*****n 发帖数: 48 | 16 是的,我也是,我印象中,老人总是笑。,孔夫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又一次不欺人。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赞。那位85岁的老人的坦然潇洒,真让人钦佩。
|
D*****n 发帖数: 48 | 17 谢谢,我现在想起来,这句话是谁写的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真不错。就是第一句话让我惊疑不定……
|
D*****n 发帖数: 48 | 18 谢谢,已经修改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最高峰有400百米” 请修改 : 另外建议统一用汉语数字,尽量少用阿拉伯数字
|
D*****n 发帖数: 48 | 19 谢谢,今年初,大雪留下许多树枝,今年冬天,准备用壁炉,以前一直没有用。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描写很精彩,回忆莲莲 : 我很喜欢用那些野树根烧开水,因为我喜欢闻树根燃烧时发出的香味, : 喜欢听树枝燃烧时发出的噼啪的声音,喜欢看旺盛的火红火红的火苗窜来窜去,窜上窜 : 下,我总是去拔弄这柴火,静候着一壶水烧开来。
|
D*****n 发帖数: 48 | 20 没有啊,是现实。我们不属于江苏省,所以这一块现在还得以保留。 我之前,还写了
一点故乡的小水库
我的故乡那儿,有一片小小的山坡,翻过小山坡,有一个小水库,是在两个小山坡中间
拦住筑成
的,很少会有人来,所以,小水库,很多时候,像一个婴儿,总是很安静地像睡着了。
经年不断地有小溪从小水库流出来,不知道最后到了哪儿,只要我在家,我都是会爬过
小山坡,来到这清澈见底的小水库边,静静地看夕阳在远处不知名的小山下缓缓地落下
,会把最后的余晖留在在清澈的水面上,水面于是会泛着微微的红,微微的风会把这一抹
红吹的一漾一漾,一直到岸边。 “为君持酒劝夕阳,且向人间留晚照”,这是我一直
最喜欢的,只有真正的懂友谊和夕阳的,才会把这样最好的留住送给好朋友。 那时虽
然还很年少的我,我却一直觉得我仿佛是和这大地,夕阳,余晖,,小水库上的这一抹
微红,小山坡是悄然地融为一体。家乡留给我的记忆随着年月的流逝,许许多多越发得
模糊,而这一片人间晚照总是在不经意回到我的记忆中。
我的喜欢夕阳,就是从家乡的夕阳开始的。在我现在的学校里,有一片小树林,是看夕
阳最好的地方,我更喜欢透过树看夕阳,因为可以看到满树满树的夕阳和它散开的万道
余晖, 把黄昏映衬的温柔极了,在那一时,心里总是柔和极了,忘去了一天里所有的
不快,满是宽容,宽容自己,还有别人。
可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我能再看一看家乡,我向望的很的秋日的夕阳。很遗憾,我的
假期总是在夏天。向往着这片生我育我养我的那片土地,那儿有我留下的许多脚印,有
深,有浅,有清晰,有模糊,我还想闻一闻,故乡的秋日的空气中,还依旧有我留下的
气息吗?
【在 F****y 的大作中提到】 : 距南京六十公里的山村沒有被商业大潮洗劫?这是你梦中的故乡还是现实中的中国村落 : ?很好奇。不过文章读起来,有种小时候读三味书屋的感觉,字句行文让我以为在绍兴 : 。
|
|
|
D*****n 发帖数: 48 | 21 是现实。
我喜欢回家,对家乡,总是很怀念。回到家,我特别能静下来,很从容
载,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文章写得真好. : 不过也怀疑作者半梦半现实,因为现在的农村应该听不到捣衣声了,特别又是发达地区的 : 农村. : 另外,作者在那么寂静远离尘嚣的地方还想到了千年之外,想到了革命,想到了文化承载, : 大有东坡居士的风味.你是回家体验风味的吧.
|
D*****n 发帖数: 48 | 22 我也是很佩服和向往孔子的生活:豁达,冲淡,平和,和乐。尽管在现实中,其理想往
往不能实现,但依旧能“乐以忘忧”。孔子不是没心没肺的人一样没有烦恼,恰恰相反
,他心忧天下,不是没有忧愁,但他的乐足以使他忘记忧愁,他知天命,从而能豁达。
我每每读到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
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只袛回留之
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卡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我为孔子有司马迁这
样的知音而庆幸不已!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我知道,他的豁达
是真·豁达,他的平和是真平和,他的和乐是真和乐。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使人感动,让人敬佩!
我像怀着乡愁,执着地寻找着我的精神家园中,在追逐和厌弃生活中,我渐渐地看到一
点,了解了一点孔家的生活,我越来越相信,孔家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至美至好的。
【在 m***o 的大作中提到】 : 写的真好!特别是那句“理想的生活是乐儿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让现实中在职业中 : 挣扎的我很收启发。一直在想自己眼看奔4,半截入土,却每日劳作不知人生为何。原 : 来远入千年前大家都是一样,只要过程坦然,何必在乎结局。
|
D*****n 发帖数: 48 | 23 谢谢
近代作家里,我最喜爱读的就是沈从文,反反复复读过他的许多散文和小说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是迅哥儿,后面倒像是沈从文。不错,谢谢了。
|
d**********0 发帖数: 13081 | 24
你这篇文章, 又被人顶上来了。 怪不得那么熟悉。 当时放在首页, 俺才有机会一见
。
你的文学功底非常之深啊。 一篇游记, 和着自己的心境, 娓娓道来。 曲折沟通又
流畅舒缓, 平易近人又贴人心怀。 通篇上下, 没有惊天动地的激情, 也没有娇柔造
作的情怀。 文字之运用,真是举重若轻, 游刃有余。
不知道你有多大年纪。 俺猜, 该不过40,50巴。。 但这一份修养, 恬淡冲合, 真
不知道是那里学来的。
今天再次拜读, 犹如幽室清茶,沁人心怀。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 : 近代作家里,我最喜爱读的就是沈从文,反反复复读过他的许多散文和小说
|
g*******4 发帖数: 1889 | 25 同感。好文笔。
【在 d**********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篇文章, 又被人顶上来了。 怪不得那么熟悉。 当时放在首页, 俺才有机会一见 : 。 : 你的文学功底非常之深啊。 一篇游记, 和着自己的心境, 娓娓道来。 曲折沟通又 : 流畅舒缓, 平易近人又贴人心怀。 通篇上下, 没有惊天动地的激情, 也没有娇柔造 : 作的情怀。 文字之运用,真是举重若轻, 游刃有余。 : 不知道你有多大年纪。 俺猜, 该不过40,50巴。。 但这一份修养, 恬淡冲合, 真 : 不知道是那里学来的。 : 今天再次拜读, 犹如幽室清茶,沁人心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