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美国大学课堂里的马克思主义游戏
相关主题
Re: zz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文坛黑马刘晓波:刘晓波答记者问
zz人不风流枉少年水形物语的象征
“发出我们的声音”——工人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转载)现代劫法场也不是不可能
贾樟柯:《中国工人访谈录》序(Got)辣妹公司开业第一天:: 为NIH免费招两名科学家!!! (转载)
我为什么常来此版看看翻译下国王的演讲 (转载)
读《西方哲学史》(马克思)喧哗与骚动——《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
革命文学女青年们生活都很豪放(ZT)如何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幻作家
罢工喽!罢工喽!清华大学教师刘瑜赴美接受“第二中情局”培训(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资本家话题: 工人话题: 马克思话题: 游戏话题: 罢工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n
发帖数: 518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美国大学课堂里的马克思主义游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6 01:51:23 2018, 美东)
美国大学课堂里的马克思主义游戏
2018-3-6 00:0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3| 评论: 0|原作者: 不明|来自: 友爱
部102室
摘要: 前几天我带着学生们玩了导师设计的阶级斗争游戏,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马克思主
义学习氛围。最后的结果是,与博士生们几乎不罢工的状况相反,本科生们几乎每回合
都会罢工,很快就达到了12次成功的武装斗争,赢得了全体工人的胜利。
导师今年给本科生开了一堂马克思主义的课程,于是前几天我带着他的学生们玩了他自
己前些年设计的阶级斗争游戏,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氛围。(顺便交代一
下背景,我们学校以前是没开过马克思主义课程的,也就是我导师这样来自加拿大的左
派,才会对马克思主义如此感兴趣。当然,他主要教的是马克思自己的文本和西方马克
思主义,并不怎么讲苏联革命这类马克思主义实践。)
游戏的大体规则是:
学生们随机分配为资本家和工人,资本家的游戏目标是积累最多的资本避免被市场淘汰
,同时还要尽可能防止工人的革命;而工人则既可以试图赚最多的工资赢得自己个人的
胜利,也可以选择通过革命斗争来争取全体工人的胜利。
游戏开始时,每个资本家都会分配到两名工人。
每一回合中,资本家都有一个价值100元的项目需要工人的帮助来完成。资本家先给出
一个工资水平,而两名工人要选择是否接受这样的工资,或者选择拒绝并罢工。工人可
以相互协商,但是做出决定的时候是各自独立的,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
如果两名工人都选择接受,那么项目顺利进行,工人得到资本家提供的工资,资本家则
得到100元的项目收益再减去支付的工资。
如果一名工人认为工资太低而选择罢工,而另一个工人选择了当一名工贼继续工作,那
么项目仍然得以顺利进行,罢工者一分钱也得不到,而工贼则由于他的双倍劳动得到了
双倍的薪酬,把罢工者应得的工资收入了囊中,而资本家照样得到100元再减去支付的
工资。
如果两名工人同时选择了拒绝工作,而此时场上有失业工人,那么资本家可以向失业工
人们招工,如果有两名失业工人接受了资本家提出的工资水平,那么这两名失业工人将
取代资本家原有的罢工者,使项目顺利进行。失业工人得到资本家承诺的工资,资本家
仍然得到项目的收益减去工资成本,而资本家原来的两名工人则被开除,成为失业工人
,被迫加入到了劳动后备军。
如果两名工人同时选择了拒绝工作,而场上没有失业工人或资本家无法招募到两名失业
工人,那么罢工就成功发动了。两名罢工者此时需要协商出一个新的工资水平告知资本
家,如果资本家同意这一工资水平,那么劳资谈判成功,项目顺利进行,工人得到自己
争取到的工资,而资本家则获得项目的收益并减去新的工资成本。
如果资本家拒绝了罢工工人的提议,那么资本家需要投入资金动用武力镇压工人罢工,
工人也将进行武装斗争反抗资本家。此时资本家是否能够镇压武装斗争取决于资本家投
入的资金,投入的资金越多,工人的武装斗争的胜利概率就越低。但是资本家对镇压的
投入是有上限的,工人总会有一定的概率获得胜利。(我们在实际玩的时候为了方便使
用了6面骰,便设定资本家每投入5元资金,就会增加1/6的几率成功镇压罢工,但是资
本家最多只能投入25元进行镇压,于是工人总有1/6的概率获胜。比如,若一名资本家
选择了投入20元进行镇压,那么他有2/3的概率成功镇压罢工。此时需要掷一个6面骰,
掷到1、2、3、4则资本家获胜,掷到5、6则为工人获胜。)
如果资本家成功镇压了工人的罢工,那么工人将被迫劳动完成项目并接受资本家所支付
的任何工资水平,而资本家则获得100元项目收益减去给工人的工资再减去镇压时所支
付的成本。
反过来,如果资本家镇压失败,那么工人就取得了一次武装斗争胜利。在本回合中,工
人将强迫资本家支付工人所要求的工资水平,而资本家则获得100元项目收益减去工人
所要求的工资再减去镇压时支付的成本。
每一回合,资本家与工人都要重复如上的劳资博弈过程,并积累相应的资本和工资。每
过三个回合,全场的所有资本家都要相互比较累积下来的资本,资本积累最少的资本家
就将遭到市场无情的淘汰,他以及他手下的工人都将沦落为失业工人。(这里回合数和
淘汰的资本家数量都需要根据游戏时长和人数进行调整,比如我们玩的时候班里有三十
人,一共十个资本家,就选择了每三个回合淘汰两名资本家。)
在若干轮游戏之后,经过不断的市场淘汰,最后积累资本最多的资本家便获得胜利,而
赚得工资最多的工人也将获得自己的个人胜利。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资本家之间斗得
你死我活,而工人与工人之间也在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竞争。
但是,工人还有另一个胜利条件。假如在游戏中,工人们发动了足够多的成功的武装斗
争,那么工人赢得革命胜利,游戏直接结束,所有工人立刻获胜,而所有资本家立刻失
败。于是在此时,阶级斗争的逻辑作为暗线将贯穿整个游戏,相互竞争的资本家需要共
同防范工人革命来维持资本主义秩序,而工人们也需要联合自己的阶级兄弟争取最后的
胜利。(具体多少次斗争才算革命胜利也需要根据游戏人数和工人的游戏难度进行调整
,比如三十个人玩的时候,我们设定的胜利目标是12次成功斗争。)
最后,游戏中虽然大部分的互动都发生在资本家和自己的工人之间,但是任何工人之间
,任何资本家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
因为这个游戏是为了课堂教学用,规则必须相对简单,还要能够示范理论,并且兼具一
定的可玩性,所以其中很多的设计是妥协后的结果。比如游戏中工人实际上没有生计之
忧,可以不断罢工,就是拿不到工资也无所谓,并不能够非常好地模拟实际工人的处境
。再比如,游戏中对于工人革命的设定也是比较粗糙的。从现实来讲,一场罢工跟革命
之间的距离肯定还是很遥远的,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只能将罢工视作一种革命了。同时,
何种的罢工才能对革命有贡献也是有争议的。如果按照正统的理解,只有暴力斗争才能
推动进步,就只能把资本家镇压之后还能成功的罢工计入革命,此时资本家对工人的妥
协实际上有利于整体的资本主义秩序。如果按照修正主义的理解,和平手段也可以推动
社会主义,那么罢工之后成功的劳资谈判也可以计入革命,那么资本家对工人的妥协虽
然可能满足了自己一时的利益,但反而对资本主义秩序造成了侵蚀……
总而言之,游戏的规则上还有很多可以调整的地方,具体如何调整取决于想要让游戏模
拟怎样的理论和现实,想要对玩家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我个人设计这个游戏的时候还曾经担心过可玩性不够,于是还加入了一些技能卡随机分
配给玩家,让他们的策略可以更有变化一些。不过由于课堂上时间紧张,再加上规则不
能太复杂,这些技能卡就没有用上,让人不免有些遗憾。(比如下面这几张就是当时设
计的一部分卡:)
不过设计游戏时最担心的还是如何激励玩家,让他们按照游戏内的逻辑来扮演资本家和
工人,毕竟我没有办法在课堂里面真的花钱来让大家体验一下资本主义竞争。但是好在
真正玩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有游戏热情,都能自觉地代入到角色,让我免去了最大的
担忧。
这个游戏我在博士生的课堂上跟我的同学们玩了几次,每一次都体现了资本主义残酷剥
削的一面:试图给工人高工资的仁慈的资本家如同马克思所预料的一样,很快因为利润
不够而被市场淘汰。(一个可能带有性别偏见的观察是,女生当资本家的时候,给出的
工资往往比其他资本家要高,直接导致她们都很早被淘汰。当然,一是样本量太少,二
是这背后的原因我还并没有深究。)相对应的,最后胜出的资本家都是对工人极其残酷
的。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往往只有1或者2,而工人们由于担心被工贼背叛,又惧怕镇
压的后果,于是往往连这样低廉的工资都得以接受。更令人惊讶的是,劳动后备军中很
多的失业工人因为好几轮都没有收入,实际上已经没有赢得个人胜利的可能,但是他们
依然愿意接受微薄的薪水以求得一份工作,如同马克思所描述的一样,间接帮助了资本
家压低工人工资,而不是试图支持罢工来寻求全体工人的胜利。
于是在课堂里,我们部分模拟出来了马克思所描绘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方面,资本家的
残酷与资本家的个人意愿无关,即便资本家试图变得仁慈,他也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
淘汰。而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家掌握着游戏中唯一的生产资料,还可以得到产业后备军
和暴力机构的帮助,工人的罢工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成功,于是他们自觉地接受了资本家
的任何条件。在这样的权力不平等的条件下,即便资本家没有工人的帮助就无法实现利
润,工人仍然只能获得他们劳动成果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虽然从游戏设计的角度讲,上述结果正是我想达到的效果,但我还是为罢工如此罕见而
感到有些震惊。正如我之前提过的,从游戏的机制上看,因为游戏中的工人也没有养家
糊口的压力,他们完全可以一直罢工而不受任何损害,所以罢工实际上要比现实中容易
很多。更何况,大家可是在课上刚刚学过了马克思的理论啊,很清楚他们在游戏中所面
对的剥削。但看起来,可能我的同学们都过于入戏,对工作的渴望高过了理智……当然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我的同学们毕竟也不是真的工人,所以他们并未经历工人
所遭受的磨难,于是无法在游戏中培养起统一的阶级意识和反抗精神。
不过有趣的是,当我把这个游戏搬到了本科生的课堂上,就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本科生
扮演的工人明显比我们博士生的工人更有战斗性。虽然仁慈的资本家仍然早早出局,但
留下来的资本家根本不敢提出低于10元的薪酬,跟博士生们1、2元的薪酬形成了鲜明对
比。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工人们对罢工的坚持,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任何低薪而
不用担心背叛,甚至失业工人们也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对试图破坏罢工的工人施加无形
的压力。最后的结果是,与博士生们几乎不罢工的状况相反,本科生们几乎每回合都会
罢工,很快就达到了12次成功的武装斗争,赢得了全体工人的胜利。而在此之前,根据
博士课堂的经验,我还以为12次是一个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呢。于是这场本科生的游
戏又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面。尽管游戏设定的环境对工人很不利,但是只要全体工
人可以组织起来,意识到斗争的重要性,抵抗资本家就是有希望的。
对于本科生和博士生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极大差异,我的导师认为是理论教育的成果。
毕竟在博士生课堂上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们是在上博士的政治理论必修课,马克思主
义只是整个学期的课程中极小的一部分;而这些本科生们则是在上专门的马克思主义课
程,在玩游戏之前已经接受了两个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因而会更加的激进。
当然,也有可能是博士生都年龄比较大了,思想相对保守。我的这些博士同学们基本都
是民主党建制派的,当初都是支持希拉里的,而年轻的本科生们很多都是伯尼的拥护者。
另一方面,政治理论课是我们的必修课,所以我的美国同学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本来也没
有太多好感,他们只是为了上课罢了。而我导师在本科开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是选修,所
以可以预想,这些来上课的学生们本身就比其他人要激进一些了。
不过我倒是觉得,以上这些理由恐怕都是次要的,主要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博士生过得
太苦逼了。毕竟本科生还不能理解,我们这些博士们整天想着找工作的怨念。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美国大学课堂里的马克思主义游戏-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
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美国大学课堂里的马克思主义游戏-激流网
s******n
发帖数: 518
2
尤其请pibaxian阅览批示,因为你幻想民主党
s******n
发帖数: 518
3
在美国大学里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他们是这么教的
2017-09-26 16:04
阅读
/
学术
大一的上学期,我就听好几个人说起过,每年春季学期都有一门叫“马克思主义与社会
”的本科生课——这门课的实际内容就是带着学生把马克思的主要经典著作读一遍,让
学生对马克思的理论框架有个了解,因此说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也不为过。杜克居然
还有这种课?当时一听我就来了精神。虽然阴差阳错地错过了三回,我还是在本科的最
后一个学期幸运地坐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课堂里。
老师和同学
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我就被吓了一跳:50 人的课容量(这在人文社科院系绝对算是
大课)居然爆满,还有一堆没抢到位置还来蹭听的。究其原因,一是这门课被列为哲学
、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五个专业的选修课,自然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这门课早已名声在外,几乎成了左派学生的精神朝圣之地。因此,每年开课时学
生们都趋之若鹜,也就不奇怪了。
讲这门课的教授Micheal Hardt,是当今西方知识界最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
他与意大利学者、社会活动家 Anotonio Negri 合著的《帝国》、《诸众》、《大同世
界》三部曲,简直可以看做是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当代世界的“战斗宣言”。然而,课堂
上的 Hardt 教授将“自我”掩藏得很好,鲜有提及自己的学术和政治观点,而将主要
精力放在向学生阐明马克思本人的理论逻辑、带领学生透过马克思的核心概念观察社会
现象上。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透着一股严肃知识分子特有的自省和克制,在课堂
上常常抛出“这块儿我可能没讲清楚”、“我不知道我这个想法对不对”之类的话来,
与他著作里那个充满战斗精神的鼓手形象相去甚远。
“马原”怎么教?
如前所述,这门课的重头戏是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阅读,而课堂上的讲授只是为了辅助
学生们理解阅读内容。除去一些零散的单篇文章之外,这门课带着学生完整阅读了《共
产党宣言》、《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 手稿)》、《资本论第一卷》的一半、《路易
-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以及《法兰西内战》。平均下来,每周的阅读量在 100 页左右
。这在人文社科课程里自然不能算繁重,但马克思的著作,非精读不能理解其要义,有
时一页的内容竟需要我来来回回读三四遍才能理解个大概。因此,这门课所需要的阅读
时间,其实大大超出了课程大纲里体现的阅读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也是我上过的所有人文社科类课程中,唯一将考试作为最终
考核方式的。这与人文社科教学看重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传统大相径庭。三次考试
,都是由若干小作文和一篇大作文组成,重在考察学生对马克思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
各个概念和理论之间的联系是否有透彻的理解。这也再次体现了这门课的主旨:帮助学
生理解马克思究竟说了什么,而不是鼓励学生在缺乏理解的情况下自由发挥。
这门课带给我的收获,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还原马克思、拼接马克思、超越马克
思。
还原马克思
所谓“还原”马克思,就是回到马克思的原始文本中,看他究竟说了些什么,理解其话
语背后的逻辑。这样做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人们惯常印象里对马克思的种种误解,全都
不攻自破。比如,上世纪许多国家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实验,其实正是马克思大
力批判的、将私有生产资料进行粗暴集体化的“原始共产主义”(crude
communism)。
又比如,马克思对于代议制民主的批判,是因为代议制民主依然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
间划上了一道清晰界限,使得这一政治制度成为了资产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工具。马克
思主张的,是一种更直接有效地赋予所有人政治参与权的民主制度,而绝不是回到专制。
其实,除却“停止对人的异化”和“消灭阶级压迫”这样的纲领性原则,马克思从来没
有明确说过,资本主义灭亡之后的社会应该是什么具体的面目。他没有某些知识分子那
种“帝师”般的自大,因为在他眼中,未来的可能性是在无产阶级在革命实践中被创造
出来的,不是知识分子拿嘴说出来的。
真正读过马克思构建理论的过程,就会知道,中国中学政治课本里说马克思主义是“人
类智慧的结晶”绝非虚言。在阅读马克思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忍不住感叹:这人
实在是太聪明了!他似乎有一种特异功能,能够从极为简单的概念、假设出发,经过一
系列严丝合缝的逻辑推演,导出令人震惊的结论。在看马克思如何从“劳动决定商品价
值”这一基本假设开始,推导出“剩余价值”的产生,进而迈向“剥削的本质是劳动力
的商品化”这一结论时,我体会过这种震撼;看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
定义中演绎出两者的互动机制,从而写下“人类社会的所有根本问题,只出现在那些解
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发展成熟之际”这样十分精巧而反直觉的论断时,我又体会到了这种
震撼。
以上种种,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演绎大师”的马克思。而在《路易 - 波拿巴的雾月
十八》中,在分析真实具体的历史事件时,马克思展现了另外一种特异功能:从纷繁琐
碎的历史细节中提炼深层历史机制的能力,从刚刚发生的政治变局里把握历史的长程发
展线索的能力(但不排除马克思没把历史“真相”搞对,事实上,所有研究历史的学者
,都要承担搞不对历史真相的风险)。当读者跟随着他的分析笔触,眼看着法国的资产
阶级是如何试图捍卫自身的阶级利益而在无意中把第二共和国一步步引向王权复辟时,
唯物主义史观的力量展露无遗。与人们的惯常印象相悖,唯物主义史观并非一套死板、
机械的结论,而是一种分析视角。当它被应用于分析某一具体的历史语境时,反而能展
现出历史那充满讽刺的动态美感。
“还原”马克思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将马克思当人看。Hardt 教授在阐释文本时,常常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站在马克思的角度上,想象他所看到的社会现实是如何引导他思考问
题的。只有将马克思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看,才能真切体会年轻时候的他在《共产党
宣言》里那种血气方刚的“愤青”精神,在面对路易 - 波拿巴复辟王权时的无奈与强
作乐观,在巴黎公社兴起之时的激动,在公社失败之后那种“又为斯民哭健儿”般的至
痛悲愤,在中晚期作品里对自己早期思想的反思,以及在“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两
重身份间的挣扎。
拼接马克思
在精读马克思的核心著作之外,这门课的另外一个着力点,是帮助学生思考马克思提出
的各个概念、“理论模块”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
只有将这些理论如玩拼图一样“拼接”起来,方能看到马克思的理论格局有多么宏大。
人们贴给马克思的学术标签,通常是“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或“社会学家”,
但在我看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对于历史发展背后的根本动力学的阐
释,是撑起他若干理论支脉的地基。
另一方面,在玩“拼接马克思”的游戏时,还能惊喜地发现一个彩蛋:某些绝妙的隐喻
,在马克思的各个“理论模块”里反复出现,对比来看,十分有趣。这里面最典型的,
就是“自掘坟墓”这个隐喻。在梳理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时,马克思指出:当生产力发
展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不能容纳的程度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崩溃的那天也就到了。
因此,资产阶级越是使劲发展生产力,就越接近资本主义的崩溃。同时,资产阶级为发
展生产力而发明的一系列剥削手段,恰恰激发了被剥削者的阶级意识和反抗精神,反而
塑造、培育了推翻资产阶级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讲,资产阶级无疑是在“自掘坟墓”。
而这一隐喻,又同样出现在马克思对于法国国家机器发展史的评论中:在他看来,从波
旁王朝后期开始,历经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
一直到第二帝国,无论共和还是专制,无一不在建设、巩固一个高效的、无孔不入的、
极度中心化的强大国家机器。而国家机器越强大、管得越多,其身上的负荷就越重、面
对的社会不满就越普遍、离倒台也就越近。换句话说,国家机器的日益完善同样是在“
自掘坟墓”。这两处关于“自掘坟墓”的论述,指向同一个精辟的历史机制:一个事物
越是发展,便越是培育出推翻其自身的力量。而这,又和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
的论述相连。
超越马克思
本课上到最后,依然还是绕不开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为什么还要读马克思?为什么还
要学马克思主义?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的理论演绎过程还是被后世学者揪出了漏洞,
他对于经验事实的解读也常常存在偏差。今日资本主义的运转机理之复杂,也远超他当
初的想象。更有甚者,他的某些“理论模块”(比如劳动价值理论)被后世学术界整个
儿地证明是解释力有限。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依然存在大量局限性,他忘记谈
论的东西远比他谈论了的要多(当然,事实上社会科学里也不存在完备的大一统理论)。
既然马克思有种种不是,我们还读他干嘛?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为
我们提供了两样东西,使我们能超越马克思本人的具体论断,去分析更为复杂的当今社
会。这两样东西,一曰“视角”,二曰“概念”。
所谓视角,无外乎是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视角为何,决定了我们能看见什么、看不见
什么,决定了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而马克思的视角是极具开创性
的,他带领后世看到了前人几乎从未看到过的东西:在貌似平等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底下看到权力结构的不平等,在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中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同样来自于其理论体系内的一系列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既有明
确的内涵,又有充满弹性的外延。这样一来,后世学者在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时,
可以毫无困难地对马克思的原始概念进行扩展,并将其当做进一步讨论的起点。譬如,
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高度金融化的今天,当代学者已经将“剥削”这个概念从“压低
工人工资、夺取生产资料”的“工业剥削”扩展至“依靠信贷工具强行入侵消费者生活
”的“金融剥削”。
“马克思,只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点,而不是它的全部”,这句话无论对于作为一种学术
流派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于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同样适用。所有试
图批判性地看待当今政治经济现状的尝试,都是绕不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何时灭亡?
共产主义是什么模样?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可是马克思主义者知道,通过对社会现实
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无数个“无名个体”的政治行动,我们至少可以让资本主义世界变
得不那么可恶。
以上内容来自于知乎专栏「政见CNPolitics | 靠谱、专业、理性」
作者:杜克大学本科生 张跃然,2015年9月。编辑样式转自微信公号:“与欧洲有关的
一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
表搜狐立场。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清华大学教师刘瑜赴美接受“第二中情局”培训(转载)我为什么常来此版看看
回顾2010年/钱理群 长文慎入读《西方哲学史》(马克思)
你们都太小瞧共产主义了! (转载)革命文学女青年们生活都很豪放
环球时报:有必要冷静思考《南周》新年致辞被改事件罢工喽!罢工喽!
Re: zz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文坛黑马刘晓波:刘晓波答记者问
zz人不风流枉少年水形物语的象征
“发出我们的声音”——工人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转载)现代劫法场也不是不可能
贾樟柯:《中国工人访谈录》序(Got)辣妹公司开业第一天:: 为NIH免费招两名科学家!!!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资本家话题: 工人话题: 马克思话题: 游戏话题: 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