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b*****r 发帖数: 169 | 1 鱼肉交欢之余,仍时常惦记着每每空闲的周末晌午,煮上一锅绵软的糯米粥,慢慢地品
尝,享受个中的滋味,那一份淡淡的温柔的滋味… 就像一个泛音!
我喜爱琵琶。泛音在古典琵琶作品中被广泛应用。我所遇到的曲目大部分都是使用自然
泛音,技术上就是左手快速触弦,一触即离,右手一定在同一时间弹/挑弦,传统上说
就像是蜻蜓点水。技术听起来简单,要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并不是很容易。我在初学的若
干年里做出的泛音都有杂音,不够通透圆润。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然可以比较自如
的、持久的做出好听的泛音,想一想,有可能是量变质变的道理。也有可能是心境变化
的原因:敢于果断的离开,舍得一份不经意,效果就最好了。
跟自然泛音相比,人工泛音在古曲中并不常见,大部分是现代曲目中技术的开创。技术
方面更加复杂一些。琵琶大师刘德海改编或者创作的作品里有相当的人工泛音。总之,
泛音是和按音(左手按弦),散音(空弦弹挑)并列的左手技法。当然还有其他的,比
如推,拉,吟,揉,各有其美妙的地方。
为什么需要泛音呢。我想最主要还是情感表达的需要。琵琶子弦和中弦(高音弦)泛音
的特点是空灵清透,缠弦和老弦(低音弦)泛音的特点是深沉悠远。比如 | b*****r 发帖数: 169 | 2 谢谢。:)都是自己的一点感受,可能每个人的体会都会不一样。联想到“东船西舫悄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因为不少琵琶文曲以寥寥几个泛音结尾,清雅淡然,却是
点睛之笔,这个时候演奏者一定是希望听者非常安静,屏息凝神,这样才能有泛音的充
分的表现空间,空灵中见清华,让人唯静思以共鸣。所以我胡乱猜测白乐天所闻之曲的
末尾是非泛音所不能有的效果,呵呵。
琵琶的武曲跟文曲很不一样。文曲讲求意境,可以描景,可以抒怀,旋律一般细腻婉转
,古朴动人,诗意融融,耐人寻味,淡中皆是深情,技法上有推、拉、吟、揉、泛音。
。。也就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左手要求比较高。武曲讲究造势,多跟古战场有关
,结构庞大,抑扬顿挫,讲究戏剧性的变化,技术上右手相对复杂一些,扫、轮、满
轮、拂轮、绞弦。。。会比较累一些,泛音基本不用到。
还有一些传统曲目,比如你贴的《阳春白雪》,在结构和风格方面兼备文曲武曲的特点
,内部自成对比,算文武曲,现在很多新创作的曲目都是文武曲,用到的技法比较全面
,表现力更丰富吧。《琵琶行》里描写的曲子既有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
滩”,又有“银瓶乍破水浆尽,铁骑突出刀枪鸣”,当是一首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