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R*****g 发帖数: 682 | 1 中国画家眼中的理想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安享诗酒田园之乐,远离功名利
禄之途。美髯?可以有。腹肌?不存在。
2014年年中,中国男人的外貌突然成了传媒热门话题。一群专栏女作家大声讨论“
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以及“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针对的是今天的中国男人
。而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上,中国男人到底是以何种外表示人的呢?
用笔墨描绘,使理想中国男人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美男子的形象。轮廓柔和
慈眉善目、高贵富态威风凛凛,或者瘦小精干骨骼清奇,中式审美与帅气无关,与传神
有关。
魏晋风度流行时,褒衣博带、袒胸露臂的闲逸高士是审美主流;隋代阎立本《历代
帝王像》、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展示了当时体面的男性形象:正襟危坐、衣冠
楚楚;北宋李公麟的人物画兼用白描和淡墨,注意人物外貌特征和神态的刻画;17世纪
充满独创精神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又用变形夸张把传说中的高古人物画出传神境界。
中国画家不对人写生,他们观察或想象,把性格特征牢牢记在心中,再画出来。他
们想表现的不是生理特征和服饰外表,而是人的心相。工笔也好,写意也罢,重点在传
神。画的是名人高士,表达的是画家的价值判断和做人态度。
顾恺之与吴道子都把孔子画得老态龙钟又威严
中国画中最早的男人是长沙马王堆帛画中驭龙的贵族,身着曲裾深衣,姿态优雅地
做一件惊险的事。从汉代到唐代,人物都是绘画的主要题材。汉代壁画中的男性形象千
姿百态,2014年7月至10月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
物展”上,还有两个男人拥吻的画像石拓片。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当时画家表现有涵养的男人,却倾向于将他们描绘成相貌不寻
常的道德楷模,而不是中规中矩的美男子。《史记》记载孔子的长相是“生而首上圩顶
”(头顶下凹),晋代顾恺之与唐代吴道子都把他画得老态龙钟又威严。2006年孔子诞
辰2557周年时,孔子基金会颁布了孔子标准像:国字脸、阔嘴、浓眉、长髯——当代人
按当代审美重新想象了孔子的样子。
在5世纪的《女史箴图》中,作为宣扬女德的配角,男人被描述为出其言善的正人
君子。李泽厚说:“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政治、
文化谈论的中心。”影响同样扩大到绘画领域。“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
、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
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吗?”
才子多有美髯
苏轼被林语堂赞为第一等男人,王国维也认为屈原、陶潜、杜甫、苏轼是中国男人
中的翘楚,“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
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人间词话》)
才子是中国画最爱表现的人物,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独创性强的作品。画
中人也许笨拙古怪,但画家激赏的态度清清楚楚。李公麟《扶杖醉坐图》中的苏轼、梁
楷《李白行吟图》中的李白、陈洪绶《归去来图》中的陶潜,还有曾鲸的《葛一龙像》
和任伯年为吴昌硕所画的数幅肖像,都是为中国男人所作的理想画像。
画家画历史人物或知己好友,也是“自画像”——表现自我情怀。入画的中国男人
极少被描绘为翩翩少年,他们多有美髯,身体隐藏在衣褶之下、山水之中,作为诗句和
思想的形象化补充。
表现中国男人的新原则:“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中国历史上公认最倜傥潇洒的男子出自魏晋,画里画外,他们褒衣博带、肤白无须
、袒胸露臂、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不羁的样貌成为当时的流行,《晋记》载:“
谢鲲与王澄之徒,慕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裸袒箕踞,谓之八达。”
中国画家眼中的理想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安享诗酒田园之乐,远离功名利
禄之途。南唐画家石恪的《二祖调心图》、没有名款的《柳荫高士图》,描绘的都是这
种人物。
古人将知音视为友情的最高境界。《听琴图》中,宋徽宗被描绘成专注抚弄琴弦的
形象,他的三个听众陶醉在乐音之中。元代王振朋的《伯牙鼓琴图》中,伯牙与知音惺
惺相惜地互动,画活了男人之间的友谊。
明末清初,人物画变得套路化,但肖像高手如陈洪绶,却发展出表现中国男人的新
原则:“宁拙毋巧,宁丑毋媚”。陈洪绶画老子、钟馗、苏轼、陶潜、白居易等都有变
形夸张,是公认的传神。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画像成了普遍的事,不再是名人高士的专利。袁枚在《随园
诗话》中写道:“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一
行乐图矣。”此时画家画朋友相聚雅集、修禊,也画一人独自垂钓、采莲。道德意味淡
了,生活情趣浓了。
节选自网络 原作者:孙琳琳 |
|
|
|
|
|